- 相關推薦
淺析功能翻譯理論
引言:功能翻譯理論建立在現代語言學和邏輯思維學的基礎上。小編來論析功能翻譯理論,歡迎大家閱讀!
摘 要:中國傳統翻譯理論只有宏觀的論述,缺乏方法論,操作性不強。本文簡述了功能翻譯理論,詳細地探討了該理論的理論基礎,并用關聯理論予以論證,豐富了它的內容。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基礎理論;闡釋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consists onl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without concrete methodology and it can not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translating.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to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probes into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makes convincing exposition of it by using relevance theory so that it enriches its content.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basic theory; exposition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是一種特殊的交際形式,涉及三種文本:原語文本、譯者的圖式文本和譯語文本。對于原語文本,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的修辭功能正確理解原語的修辭功能,是產生理想的圖式文本的關鍵。而正確把握原文的認知圖式又是正確理解原文修辭功能的基礎。理想的圖式文本來自原文的認知圖式,來自對原文作者的修辭意圖的準確把握。在這個圖式文本的基礎上,產生怎樣的譯語文本,除了修辭功能等值之外,還應該考慮翻譯的目的和讀者對象。
一、 功能翻譯理論簡述
(一)、 功能翻譯理論的要點
根據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學術報告和出版的專著,功能翻譯理論的要點簡述如下:
1、 分析概念段(conceptual paragraph,具有明確主題意義一個或多個自然段)和句子的修辭功能,使修辭功能的形式重現,從形式的等同中求得功能的等值,意義的等值,這種翻譯叫做功能翻譯。翻譯應該是在修辭功能等值的前提下,遵守“信、達、X”規范;文體不同,翻譯的目的不一樣,X不一樣。(張梅崗,《中國科技翻譯》,1994,(3);劉重德,《三湘譯論》,湖南出版社,1995;周篤寶,《中國翻譯》,2000,(2))
2、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修辭形式等同和功能等值的一致性,修辭是手段,是形式;功能是修辭產生的結果或達到的目的,是內容的總和。修辭包括概念段內和句內的修辭,即語言語境的修辭,也包括情景語境、文化語境、語用語境的修辭。(《科技英語修辭》,1998)換句話說,在概念段和句子中,語義、語法和語用三者合為一體表達修辭功能。
3、 功能是靠結構(structures)來體現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四種符號元素(詞、詞標識、詞序和語調)構成。語言結構(constructions)的認知圖式與其他認知領域的認知圖式類似,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構成語言因果網絡。概念段貫穿了一條主題鏈,或稱因果鍵。這條因果鍵是命題或語言事件構成的,也是它們的概念化的參考點。(《中國翻譯》,1998,(5)此文已被美國Colb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 Culture收錄,網上轉載。)
4、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認知圖式理論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的作用,各種普遍結構和特殊結構的認知圖式越具體、越豐富,對翻譯研究和實踐的能力就越強,是譯者形成圖式文本的基礎。
5、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過程是個斡旋推理過程,因果鏈是邏輯推理的基本結構,利用已知信息,對非語言要素(如情景、文化和語用等語境)的修辭功能進行判斷,產生正確的推時結論。(《英漢功能翻譯》,1999)
(二)、 功能翻譯理論的方法論
我們用修辭功能等值的原則來看待翻譯和翻譯研究,自然有正確理解原文、翻譯表達的一整套與此相應的方法論。這是功能翻譯理論最突出的地方。由于功能翻譯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因此本文只能概括一些基本的、主要的方法加以研究。
1、概念段的主題認知法
首先,把原文文本劃分成概念段,研究概念段的主題思想,找出連接標志,抓住概念段的因果鏈(《科技英語修辭》),把握語言的功能取向和對概念段整體內容的正確理解。
2、功能分類法
根據功能分類語言學(Functional Typological Linguistics)把英語分為五大類修辭功能:描述功能、陳述功能、定義功能、分類功能和指令功能,每大類功能又劃分出若干小功能,然后與漢語進行分類功能對比研究,探索譯的規律。例如,英語陳述功能(陳述部分)總是放在句首,而漢語則置于句末。(張梅崗:《中國翻譯》,1999,(5);2000,(5);《中國科技翻譯》,1998,(1、4))
3、圖式研究法
根據圖式理論,研究和比較原語和目標語的各種結構的認知圖式(cognitive schema),例如,英語的SVO句、SvoO句、SVOC句和被動句等各種句子的結構圖式。與目標語的結構圖式比較,研究發現它們的翻譯規律和方法。(張梅崗:《中國翻譯》,1994,(1、5);《英漢功能翻譯》1999)值得指出的是,用認知理論去研究結構圖式尤為重要。請看下面兩句:
(1) The policeman caused Mary to die.
(2) The policeman forced Mary to die.
這兩句的結構完全是一樣,只有動詞的語義不同,而第一句是符合邏輯的,是正確的,第二句不符合邏輯,因而不正確。從這種SVOC結構的認知圖式看,主語總是表示原因的,OC表示結果,V主要起連接作用,使之構成符合語法的句子。Force是“逼迫”之義;既然policeman已經成為“Mary to die”的原因,何需再加“逼迫”。根據認知圖式理論,必須對結構的主語、謂語、賓語和補語等的內部結構和語義,加以具體分析,才能正確把握句子的功能。
4、積木切分法
形象地說,語言是由積木塊和子句構成(張梅崗,1994;William Croft,1998),運用語言就是擺弄“積木”,因為子句一般而言離不開積木。積木包括名詞、合成名詞、名詞性詞組、名詞化結構等。除了專有名詞和具體名詞,積木一般都有內部結構,而且,它們的內部結構都是句子。一個句子成分的表層,表示一個句子意義的深層內容,這對翻譯來說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為翻譯的基本任務就是譯出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即內在意義。
5、事件切分法
語言是由事件構成的因果網絡,根據認知的基本規律和語義原則,必須把事件從因果網
絡中切分出來,使之概念化。切分的基本方法是研究事件的內部結構,即時間結構和因果結構。必須分析事件的參與者以及參與者之間相互的因果作用。(《中國翻譯》,1998,(5))事件的切分非常復雜,是翻譯過程理解和表達的關鍵。
6、邏輯推理法
邏輯學的研究有助于譯者對所譯段落真正意義的確定。一切句子的存在都有其先決條件,在句子模糊不清的地方,譯者不得不確定其先決條件是什么。(紐馬克)
語言是個因果網絡,句子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任何一個句子都具有背景信息(已知信息)。運用邏輯推理方法,求得未知信息,并符合邏輯地用目標語言表達。(《中國翻譯》,1995,(6);1996,(1);《上?萍挤g》,1993,(1);《英漢功能翻譯》1999)
7、概念轉換法
原語言表達的概念轉換成目標語言表達的概念,是翻譯的概念化過程,這是翻譯過程的第一步,一般而言,翻譯不只是概念的正確轉換,還必須涉及原語的修辭環境,作者的修辭意圖,即修辭功能。但是作者的意圖,或語用意義是在句子意義的基礎上產生的,受修辭的語言環境的影響。因此,翻譯還必須考慮話語的動態意義。翻譯單位的擇定與所譯的文本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原語的語碼的概念意義,能表達充分的語境效果,即修辭功能,“積木”則成為概念的主要載體,一般目標語言有對等語,自然成為理想的翻譯轉換為單位,常采用直譯的方法。如果原語的語碼意義不能充分表達語境效果,則必須考慮整個概念段的語言環境和修辭意圖,以句子或稱小句(羅選民)為翻譯單位,一般用意譯法。
8、直譯法
在功能等值的原則下,語碼的語義意義能產生等值的語境效果時,應“直說還它直說,比喻還它比喻,在消除語言上的差異的同時,保留了言語上的差異。”(馮世剛,《翻譯通訊》,1982,(2)保存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特色,“不妄解原文的字句”。即用符合譯語規范和習慣和對等語再現原文的全部意義。有時,歸宿語言中沒有的,而表達功能所必需的,即使生搬硬套出發語的詞語和句型也視為正法。例如: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away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隊伍的前頭,還不時用一條大手絹抹去他那鱷魚淚。
這句譯文把原文作者的修辭所要達到的目的,即“貓哭老鼠”,體現得淋離盡致。
(2) 你不明白,給你說也是“對牛彈琴”。
You can’t comprehend it, If I explain it, that is “to play the harp to a bull”.
雖然英語中“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也有“對牛彈琴”之義,但它具有較強的宗教色彩,達不到原語的修辭功能。
9、意譯法
在功能等值的前提下,消除語言上的差異的同時,沒有保存言語上的特色,例如不保存原文的修辭形式和民族特色,詞有增減、重復、詞性和句型有轉換、語序有顛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說和反說互變等譯法,應該視為意譯。我們把改換法(省略、借用等)、變通法(意譯、意譯加直譯、全不譯等)都歸為意譯。因為這些方法的本質是共同的,過細區分,實用性不大,沒有必要。例如:
(1) Her mother’s pride in the girl’s appearance led her to step back.
她母親看看她女兒,非常得意,所以特地倒退了幾步。(張谷若譯)
(2) 他又說,利用外資的重點放在農業科學研究、教育和技術推廣、人才培訓和智力開發。
The money in foreign currency, he added, should be used mainly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0、 傳統繼承法
中國的翻譯歷史,從有文字記載算起,有一千七百多年。第一篇論翻譯的文章是三國時支謙寫的《法句經序》。悠久的翻譯文化傳統值得繼承。怎樣繼承,值得研究。功能翻譯理論認為中國的傳統翻譯理論從宏觀上作了比較詳細的探索,歸根結底是圍繞“信、達、雅”做文章。對翻譯的論述,大多是文藝翻譯家們的實踐經驗的總結,不乏真知灼見。嚴復的“信、達、雅”翻譯標準,成為后人奉為譯事的楷模,視為金科玉律。隨著現代語言學理論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特別是語義學、認知語言學和功能分類語言學等對翻譯理論產生根本性質的影響。功能翻譯理論認為,傳統翻譯理論在翻譯的文字表達上的論述非常精辟,而且有理論依據,即建立在對比語言學基礎上。由于有明確的理論基礎,傳統翻譯理論的許多翻譯表達方法如增譯、省譯、重譯、反譯、拆句、合句等都是實用的。翻譯包括兩方面,“領悟為一事,用中文表達為又一事。”(傅雷)“領悟”更重要。然而傳統翻譯理論對于理解原語言的方法和理論沒有系統地探討。功能翻譯理論強調,在繼承的同時,必須對傳統翻譯理論加以檢討,才能建立符合翻譯規律的理論體系。(張梅崗,《中國翻譯》,1999,(5)周篤寶;2000,(2);《上海科技翻譯》2000,(2))
二、 功能翻譯理論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筆者對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認為:功能翻譯理論建立在現代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功能分類語言學、比較語言學)和邏輯思維學的基礎上。
理論,是指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某個知識領域里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成為體系。它是在實踐的反復過程中形成,隨實踐而發展。功能翻譯理論是以修辭功能等值為基礎的方法論體系,在翻譯實踐上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 功能翻譯理論的認知
什么是功能?“功能就是意義”(胡壯麟《外國語》1998,(3))。意義是什么呢?根據系統語義學觀點和概念語義學,意義就是命題的內容。詞表達最基礎的概念,詞構成子句,子句表示命題。命題的集合,構成了話語,成為因果鏈(T.Givon,1998,美國俄勒岡大學)。由此可見,功能就是命題的內容,就是意義,就是修辭產生的目的;命題是形式,是手段。換句話說,功能是命題手段所產生的結果或達到的目的。功能是由形式來體現的,“形式指事物內在要素的結構和組織”。
“內容指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是事物內在要素的全部意義”。李奇(G. leech)教授在《語義學》(semantics)(1983年第二版)第5章論述了翻譯等值的概念,認為理想的譯文應該完整地表達原文的交際值(communicative value),在第2章描述了譯文和原文交際值等值的七個方面的意義: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內含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社會意義(social meaning)、感情意義(affective meaning)、附帶意義(reflected meaning)、詞的搭配意義(collocative meaning)、主題意義(thematic meaning)、第2-第6又叫聯想意義(associative meaning)。
翻譯,做到這七個方面的等值,就是理想的譯文。意義上等值的翻譯,也就是功能等值的翻譯。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的前輩王宗炎教授早在1981年就有明確的論述,他指出,“在作用上最適當的譯法,也就是在意義上最適當的譯法,”“在功能上與原文不對路,從整體看來,就不見得忠實”。(王宗炎,1981)
“形式等同”、“功能等值”,有個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容和形式”,“內容總是某種形式的內容,形式總是某種內容的形式”,“同一種形式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體現不同的內容”。功能翻譯理論強調,“形式是由修辭功能、修辭技巧、句型結構等構成的。其中決定因素是修辭功能,因為修辭功能決定修辭技巧、句型和句子結構,甚至許多語法現象也只能從修辭功能上才能得到解釋。”(《論EST的功能翻譯》,1994)從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功能翻譯理論把概念段的語義、語法和修辭緊密結合,互相影響,不可分割。突出修辭功能的重要性,功能靠形式體現,靠結構體現。功能等值的翻譯首先必須突出考慮概念段內的語言語境,然后從修辭功能的角度研究情景語境、文化語境和語用語境。因為修辭功能受詞義、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用意義的支配。句子里每個詞的義值由本句的上下文所決定。根據Van Dijk的宏觀理論,情景、文化和語用等語境的意義對概念段的功能也會產生重要作用。
(二)、 功能翻譯理論的闡釋
功能等值的翻譯理論,我們用關聯理論也可以得到正確的闡明和解釋。建立在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基礎上的關聯理論是一種認知語用學理論,是從語用學相關原則(Principle of Relevance)發展的。下面我們再用關聯理論來論證功能翻譯理論的正確性。
關聯理論的定義:關聯是命題(proposition)同語境(context)集合Cl-Cn之間的關系,關聯是命題的基本特征,是命題對語境的關系。應該怎樣理解這個定義呢?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定義有兩層意思:第一,“語境的集合”就是指有明確主題的概念段,關聯就是這個概念段的一條意鏈;第二,命題本身具有關聯性,是這條意鏈上的一小段。這一思想與功能翻譯理論關于具有明確主題意義的一個或多個自然段為概念段,且有一條主題鏈的思想吻合。
關聯理論的最佳關聯原則強調,任何一個交際行為必須保證自身最佳關聯。“交際行為”是什么?就是一個語言事件在時間結構上按內部時間展開,在因果結構上掃因果邏輯展開。我們可以說,事件具有最佳的關聯性。而且功能翻譯思想闡述了“積木”理論,認為“積木”是組裝了的語言單位,即“積木”的內容結構是個子句,關聯性最佳。
關聯理論還認為,關聯性之間與語境蘊含意義(context implication)相關聯,認為語境蘊含意義不是命題本身的產物,而是命題與語境集合相結合而產生的含義。我們的“修辭功能等值”認為,交際功能涉及語義和語,兩者不能截然分開。雙方交際的參考事件是語義的范疇。交際雙方根據語境情景調整各自的語言,符合語用意義。就書面語言而言,根據寫作目的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描述語言事件,達到預期寫作意圖,實現修辭功能。翻譯讓原文和譯文在“修辭功能”上等值,除了語言語境之外,自然還必須考慮原語言的情景語境、文化語境和語用語境。
關聯理論認為,翻譯是兩種語言進行的特殊交際形式,只要交際一方的意圖為另一方所認識和理解,這就是翻譯。關聯理論下的翻譯的“交際效度”的權重最大,其次是“信度”等其他要素。那么,“交際效度”是什么?就是交際功能,即修辭功能等值的權重最大。“因此,句法意義、修辭意義、句子的聯想意義和語義學方面的意義都得服從修辭的功能意義。修辭功能的等值是最高的等值。”(《英漢功能翻譯》,55頁)
關聯理論認為,關聯與推理(inference)有著密切的關系,指出話語理解過程主要是個推理過程,其中關聯判斷(judgment of relevance)對于推理結論的形式起著重要作用。功能翻譯理論則更加明確地提出并論證:語言是個因果網絡,概念段貫穿了一條因果主題鏈。闡明怎樣抓住這條鏈,進行對原文的理解和表達。(參見《因果鏈的研究與翻譯》,《中國翻譯》1998,(5);《科技英語修辭》,1998)
【淺析功能翻譯理論】相關文章:
功能翻譯基礎理論研究分析08-05
淺析圖書館的網絡教育功能08-14
從改寫理論看郭沫若的翻譯05-12
談翻譯理論視域中的文化08-19
淺析體育社會問題的理論研究論文04-24
淺析運用系統理論建設先進企業文化06-14
淺析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研究述評08-27
關于淺析《譯壇宿將》卞之琳的譯海生涯及翻譯思想的論文05-04
淺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論文04-21
淺析水電投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論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