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課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的實用性論文
人力資源的擴張,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
在有效教育哲學方式的第二個流程,教師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小組、團隊等),進行梯度形態下的思維擴張,來培養學生發散性、多重性、逆向性、獨創性思維。如學生對“旋渦中的一滴水”素材觀察后,我讓學生先個人思考,展開想象,想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或者不同的看法。一開始他們只是創設了:“為什么我國的淡水越來越少?如果地球沒有水了,人類應該怎么辦?我國的水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幾個問題而已。
后來我把全班分成4人為一小組交流,50個學生一下就提出了幾十個問題,例如,水是由什么組成的?水有什么作用?愛護水資源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人類在哪些方面需要水?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我們能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些什么?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淚時,人類還有救嗎?要經濟還是要環境?我們真的沒有第二個地球了嗎?我們能把海水變成淡水嗎?……提的問題越來越多,深度和梯度也越來越廣,學生的興趣也越來越濃。難怪有關的專家說哲學方式課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是培養思想家的秘密武器,是操作藝術的高級形態。
群體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及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能力
不管是題型的變化還是考查形式的變化,所給的材料都具有發散性的特點,特別是問答題,要求考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哲學方式課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的運用黃學清教學探新去思考、分析。但是大多數考生的觀點都是比較膚淺、片面、雜亂的。學生之所以膚淺是因為沒有弄清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之所以片面是因為不善于總結生活的正反經驗,沒有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之所以雜亂是因為沒有找準事物之間的.聯系點。如果平時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了哲學方式課,教給學生一些哲學的思維和方法,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那么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答題中和現實生活中就能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一分為二看待問題。例如,對課本中的“要經濟還是要環!薄爸袑W生帶手機來學校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中學生早戀是壞事嗎”等問題,我一般都采用辯論的形式進行,學生唇槍舌劍的辯論,把課堂推向了高潮,群體的思辨目標得到了一定的演化。
如通過對“要經濟還是要環!钡霓q論,學生得出的結論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通過對“中學生帶手機來學校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得出的結論是“弊大于利”?梢姡后w的探究思辨,有利于提高學生是非判斷的能力和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傊行Ы逃龓砹私虒W理念的變化,教師的教學由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教師各顯身手使得課堂教學改革生機勃勃。而哲學方式課體現的是一種哲學辯證的關系,以“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作為調控課堂教學的重要理念滲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辨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明白學習政治的真正意義所在。
【哲學課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的實用性論文】相關文章:
7.生活中哲學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