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提要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都十分注意養生的話題了。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處暑養生提要”,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處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開始。歷史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溫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民間諺語也說“立秋處暑天氣涼”。
處暑時節,秋燥也逐漸明顯,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證。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期有助于肺氣的舒暢。
在飲食調養方面,這個節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還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處暑節氣的人體反應
依照自然界規律,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導致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秋乏”。同時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證。
早晚溫差大,人體不適應
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很不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情緒穩定
秋天主收,這個季節的情緒會慢慢地收斂,表現出不亢奮、不郁結的特點。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就能穩定。養生專家都搶跳“身心要雙修”,身體不好容易影響心理。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氣順了,身體獲得舒展,心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了。
處暑節氣的養生原則
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處暑節氣正是處在有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眾所周知的。
1F秋季養生貴在和
立秋標志著秋季的開始。此后,氣溫開始下降,空氣中的濕度也隨之下降。由于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密切相關,秋季人體內陰陽也隨之發生改變。秋季 人體內陰陽也隨之發生改變。秋季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因此,秋季養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節時,應注重一個“和”字,即 “調和陰陽”,并結合“秋收”的特點進行養生保健。
2F防秋燥
處暑時節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對濕度下降,特別是空氣的相對濕度低于30%以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皮膚干澀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需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以避免發展為秋燥癥。
3F寒涼解秋燥,多喝水
多食寒涼食品
飲食養生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特別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黃瓜、番茄、冬瓜、百合、白蘿卜、胡蘿卜、梨、蘋果、葡萄、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紅棗和湯、粥等,這不但有利于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癥狀。
養陰潤肺早滋補
秋季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補品容易吸收藏納,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因此,秋季是最佳的進步季節。秋季應當注意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采取平補,潤補相結合的方法,以達到養陰潤肺的目的。在此期間可適當多吃鴨肉、烏雞、雞肉、牛肉、豬肺、紅棗、蓮子、蜂蜜、山藥、桂圓、薏米等食物。
4F早睡早起,防秋冬,多跑步
睡眠充足
夏天晝長夜短,很多人長期睡眠不足。處暑后天氣變涼,應該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晚上10點前入睡,以提前進入睡眠狀態,防止上班犯困。適當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頓情緒,特別是老年人要午休,因為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
正確防“秋凍”
中國自古以來流傳“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不可機械套用。深秋季節,天氣較冷,體質虛弱者及老年人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后腹部要多蓋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
多在室外跑步
跑步是一年四季都適合的健身方式,尤其在冷天。由于冷空氣的刺激,身體的造血功能發生變化,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所以,冷天堅持跑步的人很少患貧血、感冒、氣管炎等疾病。冷天一般陽光較微弱,在室外跑步能彌補眼光不足,陽光可促進身體對鈣、麟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
【處暑養生提要】相關文章:
中醫夏至養生提要08-16
立夏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11-10
2017中醫夏至養生提要08-08
有關處暑節氣的養生諺語12-10
中醫養生里的夏至養生08-15
「中醫養生」夏季如何養生保健08-13
內容提要型德語作文常用句型08-16
患了躁狂癥該如何護理提要08-17
責任感名人名言提要08-18
《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簡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