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滅虢成語解釋
【成語】
假途滅虢
【讀音】
jiǎ tu mie guo
【解釋】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近義詞】
假道滅虢
【典故】
春秋初期,晉國傳至獻公,積極擴軍,拓展疆土。晉獻公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國都上陽,今河南陜縣境),但虞(今山西平陸北)鄰虢的北境,為進攻虢的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采用大夫荀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虞。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不聽大臣勸阻,不但應允借道,還自愿作攻虢先鋒。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使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計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但虞公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拒不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區青龍澗河北岸的李家窯村)。十二月初一破城滅虢。后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俘虞公,滅其國。
虢、虞亡國的慘痛教訓,使后世加強了弱國聯合抗擊強國的思想。這次戰爭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揭示了軍事斗爭的一些重要規律,給后世留下重要的啟示和教益。
【假途滅虢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表示顏色的成語及解釋12-17
多則成語故事及解釋01-16
不貪為寶成語故事及其解釋12-14
大材小用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江郎才盡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舉棋不定的成語解釋及故事01-08
擇善而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13
不倫不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描寫夏天的成語及解釋5篇12-17
關于廢寢忘食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