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形容正能量的經典成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形容正能量的經典成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形容正能量的經典成語1
編席抄書
【讀音】biānxíchāoshū
【釋義】用繩子把葦席穿起來,抄書學習。本故事講的是西漢時期路溫舒克服家窮買不起書的困難,千方百計刻苦學習的故事。
【故事】出自《三字經》: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路溫舒(shū),西漢著名的司法官。自幼聰明好學,但路家世代務農,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哪里有錢供他上學?路溫舒小小年紀就要放牛割(gē)草,給有錢人家干農活。他看著有錢人家的孩子到學堂去讀書,心里非常羨慕(xiànmù)。他不甘心,決心要想辦法念書習字。他沒錢買書,就向別人借,可是這樣很不方便。他常常想,如果我能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敃r西漢還沒有紙,書是靠人手抄寫在絹(juàn)、帛(bó)、皮革、竹簡上的,很貴重,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有書。他沒有錢買這些東西,心里很難受。
有一天,他趕著羊群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那一叢叢(cóng)又寬又長的蒲草(púcǎo),靈機一動:這蒲草這么寬,不正像那抄書用的竹木簡嗎?這樣的書,不僅不用錢,而且重量也比用竹木簡做的書輕得多,放羊時還可以帶著閱讀。于是,他采了一大捆(kǔn)蒲草背回家,切成和竹木簡同樣的長短,編連起來。然后向人家借了書,抄寫在加工過的蒲草上,做成一冊一冊的書。有了蒲草書,路溫舒就不愁(chóu)沒有書讀了。他每次去放羊,身邊都帶著這種書,一邊放羊一邊讀書。他用這種辦法抄了不少書,從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后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并為朝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所以,環境條件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影響,但主要還在于自身努力啊。
不恥下問
【讀音】bùchǐxiàwèn
【釋義】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也不感到羞恥。
【故事】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衛國大夫孔圉(yǔ),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qiānxū)的人。在孔圉死后,衛國國君為了讓后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謚(shì)號。后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還很多,憑什么賜給孔圉‘文公’的謚號?”孔子聽了微笑著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馑际强奏龇浅G趭^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并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于服氣了。
所以,使用“不恥下問”這個成語還要看對象。學問和地位都比他人低,而向他人學習那就不叫“不恥下問”了。
程門立雪
【讀音】chéngménlìxuě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F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
北宋時有兩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們是兄弟倆。哥哥叫程顥(hào),字伯淳(chún),人稱明道先生;弟弟叫程頤(yí),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家居洛陽,共同創立了洛學學派,是古代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到南宋時,有一個叫朱熹的人,繼承和發展了二程的理論,形成了宋以后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一種哲學學說:程朱理學。
程顥做過縣主簿(bù),后來到朝廷任太子中允(太子中允是個官職)。程頤曾任崇政殿說書官,是專門給當時的皇帝講說書史的官員。兄弟倆都是道學家,自然為人持正謹嚴,十分講究禮節。人們也都很尊重他們,到他們門下求學的人特別多。楊時和游酢(zuò)就是其中的兩位。
楊時從小就很聰明,什么事情都好(hào)刨根問底,而且反應機敏,口齒伶俐,長大后專心攻讀經史。有一次,胡銓(quán)到楊家做客,看到楊時伏在桌子上看書,衣袖的肘部都磨破了,胡銓就勸楊時注意休息。楊時說:“我兩肘不離書案已三十年,方覺學問有所長進,故而不敢稍有懈怠!笨梢娖渲螌W何等用功。楊時跟一般文士不同,他雖然考取了進士,卻淡泊名利,幾次放棄了做官的機會,一心致力于理學研究,渴望達到最高的境界。當時程顥住在河南穎昌,楊時經常登門求教,以弟子禮事之,得到了不少教益。
游酢是楊時的摯友,兩個人志同道合,常常就一些問題作秉(bǐng)燭之談。
在楊時四十歲的時候,程顥被宋哲宗皇帝召為宗正寺丞?墒牵沒等楊時為先生餞(jiàn)行,程顥就病死了。楊時感到特別悲痛,發誓要把先生的理論發揚光大。為了掌握理學的精髓(suǐ),楊時決定奔赴洛陽,拜程頤為師。游酢也不辭辛苦,與楊時結伴而行。
來到洛陽,天已經黑了,他們在一家小店住下。當晚,楊時和游酢很晚才睡,把需要請教的幾個問題整理出書面提綱。第二天,他們換上整潔的衣裳,奔程頤家而來。
路上,刮起了大風,很快又飄起了雪花。到程頤家時,正巧程頤在案頭打盹(dǔn)兒。楊時和游酢就恭恭敬敬地站在窗下,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風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他們倆冷得很,卻連跺(duò)跺腳都不肯,生怕驚動了先生。那份謙恭的態度,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一樣感人。當大雪已經漫過兩人的腳踝(huái),程頤才慢慢醒來。他看到窗下的兩個雪人,心里深為感動,忙把他們請進屋里。
從此,程頤傾畢生所學,教授兩個弟子。楊時和游酢則勤學好問,潛心研究,后來都成為厚學之士。楊時死后,他同代的人謝應芬在一首紀念他的詩中說:“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門雪!焙笕司陀谩俺涕T立雪”這個成語,來比喻尊師好學的精神。
畫荻教子
【讀音】huàdíjiàozǐ
【釋義】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故事】出自《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其母鄭夫人(980—1052),名失考,出生于江南名門望族。她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
公元1010年,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在調任泰州(今江蘇泰州市)軍事推官時,因病瘁(cuì)死于泰州官舍。歐陽觀生前居官清正廉潔,為人剛正仁厚,樂于施舍和接濟于人,家中竟無一間瓦房、一塊田地,俸祿僅能維持一家四口的粗茶淡飯。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病逝以后,已是一雙兒女母親的鄭夫人因陷入困境,為生活所迫,只好攜兒帶女投奔在隨州(今湖北隨州市)時任推官歐陽修的二叔歐陽曄(yè)。到達隨州以后,鄭夫人母子三人得到了叔父歐陽曄生活上的鼎力相助。鄭夫人在歐陽修叔父家中開始對歐陽修進行早期教育。
鄭夫人為減輕歐陽曄的經濟負擔,一方面勤儉持家,盡最大努力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因無力聘請私塾先生,鄭夫人便自己擔起了兒子啟蒙教師的重擔,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歐陽修進行文化啟蒙教育。
當時隨州城外的渦(Wō)水河畔,生長著一大片荻(dí)草,而荻草的莖稈堅韌(rèn)如木。鄭夫人為節省開支,便經常把年幼的歐陽修帶到河邊的沙灘上,折來荻稈作筆,以沙灘為紙,席地而坐,手把手教年幼的歐陽修識字寫字。在回家的時候,鄭夫人還會折上一大把荻稈帶回家,找來一個大木盆,盛(chéng)上河沙,用荻稈繼續在沙盆里教歐陽修習文寫字。
鄭夫人的諄諄教誨(zhūnzhūnjiàohuì)以及生活的艱辛,致使歐陽修從小就勤奮好學,聰穎過人,所讀之書過目不忘。鄭夫人成就了歷史上一段“畫荻教子”的千古佳話,也為歐陽修日后成為北宋文壇盟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卷有益
【讀音】kāijuànyǒuyì
【釋義】讀書總有好處。常用于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故事】出自《澠(Shéng)水燕談錄》。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立志弘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他命文臣李昉(fǎng)等人編纂(biānzuǎn)了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文化知識匯總全書。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疲勞,影響身體健康。宋太宗卻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币馑际钦f,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況且我并不覺得疲勞。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所以當時的讀書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zīzībùjuàn)地閱讀《論語》,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益處。
嘔心瀝血
【讀音】ǒuxīnlìxuè
【釋義】多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也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故事】出自《新唐書·李賀傳》。
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他自幼非常聰明,很有才華。據說,他七歲時就能寫詩,人們都稱贊他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雖然他二十六歲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卻為后世所敬仰。
據說,李賀作詩,通常不是先立題目,而是注重觀察生活,積累資料。他每天早上騎著一頭小毛驢,背上書囊(náng),帶著一個書童,四處游覽。遇到好的題材,就馬上寫成詩句,先放進書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李賀的身體一直都不好,他的母親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賀回到家后,他母親便讓侍女查看他的書囊。如果發現里面寫的詩句太多,就生氣地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意思是,你這個孩子,想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
李賀在他短暫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給我們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kū)肝以為紙,瀝(lì)血以書辭!本褪钦f,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后來,人們把李母的“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和韓愈的“瀝血以書辭”這兩句關于李賀的'話加以合并和省略,概括出了“嘔心瀝血”這一成語,比喻用盡心思,多用來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囊螢映雪
【讀音】nángyíngyìngxuě
【釋義】原是車胤(yìn)用口袋裝螢火蟲來光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
【故事】出自《晉書·車胤傳》和《孫氏世錄》。
晉代有個人叫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螢囊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做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上。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隨即又想這光亮可以用來看書。于是他倦(juàn)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dǐlì)求進,學有大成,終于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囊螢”和“映雪”說的是兩個讀書學習的故事,該故事對后代人的學習影響較大。
洛陽紙貴
【讀音】luòyángzhǐguì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故事】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xiànmù)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闭f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yuānbó)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shǔ)、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后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后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矢χk(mì)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后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并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fēngmǐ)了京都,懂得文學的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的陸機聽說后,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
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為此而貴。
成語“洛陽紙貴”,因左思的《三都賦》而成為后世對好文章或作品的贊譽之詞。
雙管齊下
【讀音】shuāngguǎnqíxià
【釋義】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后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故事】出自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
唐朝的張璪(zǎo),官拜員外郎。曾被貶為衡(héng)州司馬,后來,又被調為忠州司馬,在官場上很不得志。但是,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他畫的松樹,令人稱絕。
他畫松樹時,總是雙手各握一支毛筆。他用一支筆畫新枝,另一支筆畫枯枝。用兩支筆畫出來的松樹,不論是新枝還是枯枝,都勢凌(líng)風雨,氣傲煙霞。人們請教他作畫的方法,他說:“畫的形在于大自然,畫的神藏在你的心里!
人們喜歡他的畫,紛紛上門求索。大家稱贊他的畫為“神品”。他繪畫的方式,則被稱為“雙管齊下”。
現在用“雙管齊下”比喻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同時采用兩種辦法或兩件事同時進行。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讀音】shìbiésānrì,dāngguāmùxiāngdài
【釋義】指人在短時間內有極大的進步,要改變對他的看法。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
【故事】《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呂蒙17歲時,是孫權手下的一名都尉。孫權看他年輕有為,便勸他多學習,長知識。呂蒙聽從了孫權的教導,開始學習,終日不倦。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
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職務,去陸口的時候路過呂蒙屯(tún)兵的地方。當時魯肅還是很輕視呂蒙的。有人勸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于是去拜訪呂蒙。酒到酣(hān)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御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么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眳蚊烧f:“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于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坐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呂蒙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意思是,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兄長你看清楚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魯肅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后離去。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頭懸梁,錐刺股
【讀音】tóuxuánliáng,zhuīcìgǔ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故事】出自《漢書》和《戰國策·秦策一》。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xiāo)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àohuǐ)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yè)一下他的頭發,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后,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憤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jí)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他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后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t。├菪,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bó),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后,他發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工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游說(yóushuì),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前333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xiǎnhè)的人物。
后人把孫敬的“頭懸梁”和蘇秦的“錐刺股”這兩個故事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成語,用來激勵后人發憤讀書。也作“懸梁刺股”。
聞雞起舞
【讀音】wénjīqǐwǔ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tì)傳》。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jíqǔ)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kūn)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kēngqiāng)。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后來,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學富五車
【讀音】xuéfùwǔchē
【釋義】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故事】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惠施(約前370—前318),即惠子,名施,戰國中期宋國(今商丘)人,戰國時哲學家,也是先秦思想派別名家的代表人物。死后葬于滑縣。
惠施生平的主要活動是在大梁任魏相。據《呂氏春秋》記載,他做魏相時曾為魏惠王立新法。在當時諸侯國之間,惠施反對兼并戰爭,主張“偃(yǎn)兵”;菔┻是當時“合縱”政策的一位實際組織者。
惠施在政治上的建樹不及他的學術地位,他知名于世主要是因為他是當時思想界的一位博學善辯的學者。他的哲學思想十分豐富,他與莊子為友,常相辯論。據說當時有一個叫黃繚(liáo)的人,曾問他天為什么不會塌,地為什么不會陷等,他便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解說起萬物的起源。正因為惠施具有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故其辯學能夠不循(xún)舊說,不受習慣思維方式束縛(shùfù),善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
惠施一生著作不少,學問也很大,所以《莊子·天下》稱其“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意思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后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學富五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贊。
有志者事竟成
【讀音】yǒuzhìzhěshìjìngchéng
【釋義】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故事】出自《后漢書·耿弇(yǎn)傳》。
有一次,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步兵強馬壯,是耿弇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弇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yì)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zī),準備迎擊。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于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的大血戰。
在戰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斗。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后再發動進攻?墒枪m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耿弇終于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后,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夸獎耿弇說:“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意思是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向的人做事真的一定會成功。有時“有志者事竟成”同“天不負苦心人”一句連用。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音】zhǐyàogōngfūshēn,tiěchǔmóchéngzhēn
【釋義】比喻持之以恒,終必有成。
【故事】出自宋·祝穆《方輿(yú)勝覽·眉州·磨針溪》。
相傳,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chǔ)。李白走過去問,“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工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而“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也成為一句激勵人們堅持做事或學習的諺語并流傳了下來。
專心致志
【讀音】zhuānxīnzhìzhì
【釋義】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故事】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戰國時期,齊宣王曾聘孟子為客卿,而孟子不愿輔佐齊王,推辭而去。別人認為是孟子嫌齊王不聰明而不愿意輔佐他,孟子便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有兩個人慕名來請弈秋教他們下棋。其中一個人認真學棋、練棋;而另一個人呢,上課時雖然好像也在聽講,可是他腦子里總想著天上會有大雁要飛過來,想著怎樣拿弓箭去射它,想著烤肉的味道會有多么鮮美。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這樣一起學了很長時間,雖然他們兩人拜同一個老師,每天一起學習,可學得效果卻大不一樣,一個成了棋壇高手,一個卻沒學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著問:“你們認為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他不夠專心致志罷了。齊王也是這樣啊,他不能認真地、專心地聽從我的意見,我的思想對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輔佐他,辭別他離開齊國的呀!
成語“專心致志”由此而來,形容做事情的時候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形容正能量的經典成語2
1、翻手為云,成語釋義:翻:反轉。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2、逢山開路,成語釋義: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道。
3、攻無不克,成語釋義:克:攻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4、機不可失,成語釋義:機:機會;時:時機。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5、精誠所至,成語釋義: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6、鞠躬盡瘁,成語釋義: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7、力爭上游,成語釋義: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進的地位。努力奮斗,爭取先進再先進。
8、破釜沉舟,成語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9、時不再來,成語釋義:時:時機。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了。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10、死而后已,成語釋義: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11、星星之火,成語釋義:一點點小火星。比喻開始時策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12、懸梁刺股,成語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13、揚清厲俗,成語釋義:發揚清操,激勵世俗。
14、戰無不勝,成語釋義: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5、百尺竿頭,成語釋義: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16、金石為開,成語釋義: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形容正能量的經典成語】相關文章:
形容正能量的句子03-13
形容正能量的句子03-10
經典形容正能量的句子01-04
形容早上正能量的句子03-21
形容傳遞正能量的句子03-17
形容傳播正能量的句子03-12
形容早晨正能量的句子03-14
形容正能量的句子摘抄10-24
常用形容正能量的句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