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1
【拼音】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碰壁后,在冉求的幫助下,終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沒有重用他。他認為與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庇谑情e居起來,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等。
【典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衛靈公》
【釋義】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能在一起干大事
【近義詞】各行其是、各自為政
【相反詞】切磋琢磨
【成語造句】
◎ 第三,它不把藝術形式視為孤立自在、抽象純粹的東西,而總是使之在與自然、社會、人生的整體聯系之中獲得意義,從而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總是渾然一體、無法割裂開來的,這又與那種形式主義傾向不相為謀。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2
1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自 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欲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庇炙^“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當然,“道”在這里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
2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3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點評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當然,“道”在這里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自 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3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帶著門下弟子周游列國碰壁后,回到了當時季康子主事的魯國。由于季康子沒有重用孔子,孔子認為是由于兩人的觀念不一樣,沒有一起共事的必要。
1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碰壁后,在冉求的幫助下,終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沒有重用他。他認為與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庇谑情e居起來,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等。
2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bù xiāng wéi móu
【出處】《論語·衛靈公》
【解釋】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能在一起干大事
3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點評
不相為謀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生活中,我們可以找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或者共事能事倍功半哦。
【不相為謀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