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成語故事
獨善其身,指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F也指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壁w岐注:“獨治其身以立于世間,不失其操也!币韵率切【帪榇蠹艺淼莫毶破渖沓烧Z故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原文: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度:別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孟子說:“尊崇德,喜歡義,就可以自得其樂。因此,士人失意時不失道義;得意時不離開道。失意時不失道義,所以自得其樂;得意時不離開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品德以顯于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謹守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最終到平定天 下,可以說是數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時候少,失望的時候多,于是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積極而達觀的態度彌補無法完 善的孤高理想,成為千年來儒家的信條。
窮達是身外事,只有道義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進退自如;當窮 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安撫失落的心,飛黃騰達時,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夸贊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這番話可以說是儒 家發揮最極致的理想主義。
獨善其身成語資料
【注音】dú shàn qí shēn
【出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F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個人修養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
【相反詞】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押韻詞】低唱淺斟、事事躬親、美言市尊、吊膽驚心、力敵勢均、丹堊一新、匠石運斤、矮子隊里選將軍、滌穢布新、說古談今、......
【年代】古代
【燈謎】閉門思過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游說仁學。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游說。孟子說:尊崇儒道,樂于仁義。君子為人,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得志時不要失去理智,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得志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
【成語舉例】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其它使用】
◎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
◎人們往往安于支配、樂于支配,不需要太多的棱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創見,在個性上就提倡"修身養性"、"收斂身心","滅人欲","窮則獨善其身",把這些作為行為的準則。
【獨善其身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獨善其身的成語故事11-13
獨善其身成語11-22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成語故事07-22
經典的成語故事10-20
經典成語故事01-16
經典成語故事08-18
成語故事經典11-2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