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四字成語故事

        時間:2023-02-07 09:59:54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四字成語故事(通用10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字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四字成語故事(通用10篇)

          四字成語故事 篇1

          成語名稱:分道揚鑣

          成語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道:道路;鑣:馬嚼子;揚鑣:驅(qū)馬向前。分路而行。才力相當(dāng),各有千秋。

          成語來源:北齊·魏收《魏書·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語造句:王朔《空中小姐》:“復(fù)員后,我們可以說分道揚鑣了!

          分道揚鑣的成語故事

          出處:《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道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釋義:“揚鑣”,舉鞭驅(qū)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故事: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勛;实鄯浅>粗厮,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xué)問不高的'達(dá)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yīng)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dāng)眾責(zé)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元志并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于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xùn)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rèn)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分字開頭的成語

          分一杯羹 分崩離析 分道揚鑣 分庭抗禮

          包含有分字的成語

          入木三分 分庭抗禮 分道揚鑣 分崩離析 不安本分 不分勝敗 四體不勤 分一杯羹

          四字成語故事 篇2

          臥薪嘗膽的故事

          【解釋】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fā)奮圖強,報仇復(fù)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fā)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dāng)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fù)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tài),老老實實養(yǎng)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tài)度謙卑。夫差認(rèn)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jīng)過二十年的充分準(zhǔn)備,勾踐看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lǐng)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一敗涂地的故事

          【解釋】

          形容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劉邦是沛縣一名亭長(管理十里以內(nèi)的'小官)。他性格豪爽,樂于幫助別人。有一次,劉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總有幾個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們都走吧!”當(dāng)時就有十幾個民夫情愿跟隨劉邦。

          劉邦帶這十幾個人正往別處逃走,忽然有條大蛇擋在路上,別人嚇得不敢前進,劉邦手提寶劍,把大蛇趕走,大家很佩服他這種勇敢精神。

          那時候秦朝政治腐爛,各地百姓紛紛起來造反。沛縣衙里的文書蕭何和監(jiān)獄官曹參知道劉邦是個好漢,便經(jīng)常暗地與他來往,商量準(zhǔn)備起兵反秦。

          在蕭何和曹參的幫助下,劉邦決定起義,他們首先攻下了沛縣。大家推舉劉邦為起義軍的首領(lǐng);劉邦說:“抗秦大業(yè)是艱巨的,如果一敗涂地,就要賠上性命啊!我劉邦愿帶領(lǐng)大家大干一場!”

          劉邦從這天開始,便率領(lǐng)沛縣的三千弟子展開反抗暴秦的斗爭,最后終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漢朝。

          舍生取義的故事

          【解釋】

          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

          【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國有個勇士名叫豫讓,投靠在智伯門下,很受重用。后來,智伯被趙襄子殺害。豫讓躲了起來,下決心要為智伯報仇。過了幾個月,豫讓裝扮成仆役混進趙府,伺機刺殺趙襄子。結(jié)果在茅廁里被發(fā)現(xiàn),趙襄子見豫讓為主人報仇就放了他。豫讓說:“你雖然放了我,但我還會刺殺你的!”

          豫讓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熱炭,把聲音弄嘶啞,以便從形象到聲音都不讓人認(rèn)出來。朋友們對他說:“你如投靠趙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嗎?”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怎么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這一天,豫讓得知趙襄子外出辦事,他就預(yù)先埋伏在橋下,趙襄子來到橋邊,馬匹突然驚叫起來。趙襄子命人到處搜查,在橋下把豫讓抓了出來。趙襄子說:“你舍生取義,確實令人尊敬。但這次我不能饒恕你了!”豫讓說:“多謝趙公厚義,但我臨死前請求你能把外袍脫下來,讓我刺三劍,償我為主復(fù)仇的意愿。我死而無怨了!壁w襄子見他這樣忠誠,大為感動,便脫下外袍。豫讓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讓甘愿舍棄生命,也要完成道義的行為,便成了“舍生取義”的成語。

          管鮑之交的故事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成語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dāng)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dāng)上了盟主。

          四字成語故事 篇3

          成語名稱:妄自尊大

          成語拼音:wàng zì zūn dà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不把別人放眼里。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妄:過分地;尊:高貴。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

          成語來源: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成語造句:魯迅《且介亭雜文·買<小學(xué)大全>記》:“況且以這樣的‘名儒’而做官,便不免以‘名臣’自居,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的成語故事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囚辭歸,謂囂曰:“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釋義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為自己了不起,輕視別人。故事是馬援,字文淵,茂陵人。東漢初年,劉秀做了皇帝,稱光武帝。當(dāng)時,政權(quán)雖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統(tǒng)一,各路豪強憑借自己的軍隊,各霸一方,各自為政。在各路豪強中,公孫述最為強大,他在成都稱帝。為此,在隴西一帶稱霸的'隗囂,派了馬援去公孫述處探探情況,以商討如何能長期地割據(jù)一方。馬援在隗囂手下,是個很受器重的將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為公孫述是他的同鄉(xiāng),早年又很熟悉,所以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敘日說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孫述聽說馬援要見他,竟擺出了皇帝的架勢,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許多侍衛(wèi)站在階前,要馬援以見帝王之禮去見他,并且沒說上幾句話就退朝回宮,派人把馬援送回賓館去了。接著,公孫述又以皇帝的名義,給馬援封官,賜馬援官眼。對此,馬援當(dāng)然很不愉快,他對手下的人說:“現(xiàn)在天下還在各豪強手中爭奪,還不知道誰勝誰敗公孫述如此大講排場,自以為強大,有才能的人能留在此與他共同建立功業(yè)嗎?”馬援回到隗囂處,對隗囂說;“公孫述就好比井底的青眺,看不到天下的廣大,自以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們不如到東方(洛陽)的光武帝那里去尋找出路!焙髞恚R援投靠了光武帝劉秀,在光武帝手下當(dāng)了一位大將,竭盡全力,幫助光武帝統(tǒng)一天下。最后,公孫述被劉秀打敗。

          妄字開頭的成語

          妄自尊大

          包含有妄字的成語

          無妄之災(zāi) 妄自尊大

          四字成語故事 篇4

          成語名稱: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典故:《戰(zhàn)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戰(zhàn)國時候,有一回魏國的大夫季梁到趙國去旅行。

          旅途中忽然一日他得到了魏王想發(fā)兵攻打趙國的消息。

          “魏王怎么能攻打趙國呢……”季梁立刻感到了一種不安。

          為制止魏王攻打趙國,他停止旅行,轉(zhuǎn)身回魏國而去。

          他一回到魏國,衣顧不得換,臉顧不得洗,便匆匆忙忙地去見魏王。

          魏王看他風(fēng)塵仆仆、慌慌張張的樣子,覺得很奇怪,問道:“季梁大夫,你不是說要走很久嗎?為什么現(xiàn)在就回來了?難道有什么特別要緊的事情嗎?”季梁不緊不慢地說道:“事情并不算特別要緊,只是我遇到了一個怪人以及他的怪事,我愿意早一點告訴你罷了。

          ”魏王問:“那是什么樣的怪人和怪事呢?”季梁說道,有一回,他走在趙國地域上的太行山下時,遇到了一人乘著一輛馬車由南向北行駛。

          但他卻聲言要到楚國去。

          季梁覺得他走的'方向不對,便說:“您到楚國去,為什么不朝南走反而向北去呢?難道你不知道楚國在南邊嗎?”那乘車人回答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好,跑得快!”季梁說:“你的馬雖然好,可你走的并不是去楚國的路呀?”那乘車人又道:“不怕,我?guī)У穆焚M多。

          ”季梁說:“你的路費多又有什么用呢?這確實不是去楚國的路呀。

          ”那乘車人堅持著要往北去,并說:“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lǐng)高!”季梁說:“你的這些條件再好,如果朝北去,離楚國也只能是越走越遠(yuǎn)呀!”聽了季梁講的無頭無尾的故事,魏王很是覺得好笑,就問季梁道:“天下難道真有這樣胡涂的人嗎?”季梁說:“有,不光趙國有,我們魏國也有。

          ”魏王不以為然:“什么,我們魏國也有?”季梁直言道:“是的,比如魏王你吧,你的志向是建霸業(yè),當(dāng)諸侯的首領(lǐng)。

          為此目的,你倚仗著國家的強大與軍隊的精良,想利用攻打趙國的辦法,來擴大地盤和抬高威望。

          可你這樣做,別的國家會怎樣想呢?我覺得,你這樣攻打別國的次數(shù)越多,離你的宏偉志向就越遠(yuǎn)。

          這不正如那個乘車的趙國人欲去楚國不朝南反朝北走一樣嗎?”季梁這番話,說得魏王的臉暗暗地紅了。

          四字成語故事 篇5

          虛左以待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王的異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即位,封公子無忌為信陵君。他為人仁愛且尊重人,不管是才高八斗還是資質(zhì)平平,他都謙虛而禮貌地與他們結(jié)交,不因自己身份高貴而傲慢待人。所以方圓幾千里內(nèi)的人士都爭著歸附他,他門下的食客竟有三千多人。因信陵君賢能,且門客本領(lǐng)高強,諸侯國有十幾年不敢興兵謀魏。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七十多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夷門的守門人。信陵君聽說了這個人,前往邀請,想送他厚禮,侯嬴不肯接受,說:“我?guī)资曛匾暡偈兀瑳Q不會因貧困而接受公子的錢財!

          于是信陵君擺酒大宴賓客。賓客就座之后,信陵君帶著車馬,空出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的侯嬴。侯嬴撩起破舊的衣服,徑直登上車,坐在左邊的上位,并不謙讓,他想用這一舉動來觀察信陵君的反應(yīng)。信陵君手執(zhí)轡頭,表情愈加恭候。侯嬴又對信陵君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上的肉鋪里,能不能委屈您的車馬順路拜訪他呢?”信陵君便駕著車馬進入街市,侯嬴下車拜見他的朋友朱亥,斜著眼睛偷看信陵君,故意久久站著與朋友閑談,暗中觀察信陵君的表情。信陵君的臉色更加溫和。這時,魏國的將相、宗室等賓客坐滿了廳堂,等待信陵君開宴,而此時街市上的人們都看到信陵君手拿著轡頭等人,隨從的人都偷偷地罵侯嬴。侯嬴看信陵君的臉色始終沒有變化,才辭別朋友上車。到了信陵君家中,信陵君引侯嬴坐在上座,把賓客一個個介紹給他,賓客們都驚訝于信陵君的舉動。酒興正濃的時候,信陵君起身,到侯嬴面前祝酒。

          侯嬴對信陵君說:“今天我已經(jīng)為您做了很多事情。我本是夷門的守門人,您卻屈尊去迎接我,在大庭廣眾之下,我本不應(yīng)該有訪朋友的要求,但您卻特意地同我去訪問朋友。我侯嬴是為了成就您的名聲,才故意使公子的馬車久久地站在街市里,我借訪問朋友來觀察您,您的態(tài)度卻愈加恭敬。街市上的人都以為侯嬴是個小人,而以為您是個寬厚的人,能謙恭地對待士人!庇谑蔷蒲缃Y(jié)束,侯嬴便成為信陵君的`上等賓客。

          后來,趙國邯鄲被秦軍包圍,趙平原君向魏求救。魏王雖然派大將前去準(zhǔn)備援趙,但又因懼怕秦國而按兵不動時,是侯嬴幫信陵君謀劃,盜取魏王兵符解得邯鄲之圍。侯嬴為了報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就在他離開魏國后自刎而死。

          ——《史記·魏公子列傳》

          虛有其表

          蕭嵩是唐朝開國老臣蕭瑀的曾侄孫,他身材魁偉高大,容貌秀美,還留著一把漂亮的胡子,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寵愛,開元初年被任為中書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對蘇瑰的兒子蘇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為相。事前,曾向宰臣征詢意見。蕭嵩他們回答道:“任用賢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苯(jīng)過再三考慮之后,唐明皇決定任命蘇珽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布。時間緊急,于是派侍從去找個人來草擬詔書。侍從把蕭嵩請來,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然后叫他寫一道任命蘇珽為宰相的詔書。蕭嵩不敢怠慢,就到一個書房里去起草文書了,過了一會兒,他把詔書草稿送給明皇審閱。

          古人講話、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輩的名字,免獲不敬之罪。明皇見文稿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對蕭嵩說:“蘇珽是蘇瑰的兒子,頒給蘇珽的詔命中不應(yīng)干犯他父親的名諱,你得修改一下!笔掅赃@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疏忽。唐玄宗于是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fēng)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又著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濕透了。他躲在屏風(fēng)后面,心慌意亂,不知道怎樣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間,應(yīng)當(dāng)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見他只把“國之瑰寶”換成“國之珍寶”,其余的文字根本沒有變動。明皇生氣地讓他離開,蕭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蕭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道:“此人真是虛有其表,根本沒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

          其實,蕭嵩也還不是那么窩囊。他雖然缺少學(xué)術(shù),可是處理行政公務(wù)卻很慎密周到。后來出鎮(zhèn)邊關(guān),又為朝廷立下許多軍功。唐明皇終于改變看法,不再說他“虛有其表”。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蕭嵩被任為中書令(即宰相),他的兒子蕭衡也被明皇看中,招為附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蕭嵩夫婦進宮謁見,明皇總是親切地稱呼嵩夫人為“親家母”,賜贈珍貴禮品。蕭嵩晚年名位雖高,可是后人在使用成語“虛有其表”時,仍不免會牽扯到他,甚至誤以為他是個毫不中用的角色。

          ——《明皇雜錄》

          掉以輕心

          公元805年,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當(dāng)司馬。在永州司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個青年的來信,表示要拜柳宗元為師。這個青年叫韋中立,是潭州刺史韋彪的孫子。

          柳宗元讀了這封信,非常感動,便寫了一封回信,這就是著名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拜師求學(xué)的風(fēng)氣已經(jīng)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學(xué)生教授學(xué)問,就會受到各種攻擊,甚至被誣蔑為‘狂人’(這里指的是韓愈)。這種少見多怪的事是常有的。聽說蜀地南面雨下個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陽出來,那里的狗就會狂叫。當(dāng)時我還以為這是傳聞而已。永州從來不下雪,誰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這一帶的狗日夜奔跑,對著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來。有了這番親身經(jīng)歷,我才相信從前聽到的話并不過分!

          接著,柳宗元又舉了一個有關(guān)禮節(jié)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要舉行加冠的禮節(jié),有學(xué)問的人對此非常重視。但是,幾百年來沒有人再舉行這種禮節(jié)。最后,有個名叫孫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禮,不料碰了壁。行冠禮的第一天,他和同事們談起了這件事,同事們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說,你行不行冠禮與我有什么相干,大家聽了都哄笑起來。這種現(xiàn)象,和現(xiàn)在人們一聽到拜師求學(xué)就覺得奇怪是一樣的。其實,雪和太陽有什么過錯?問題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禮的孫昌胤沒做什么錯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筆鋒轉(zhuǎn)回到韋中立拜師求學(xué)方面來:“在這種風(fēng)氣下,你能拜師求學(xué),使我受到感動,所以愿把我寫文章的體會告訴你。我年少時以為文辭好就能寫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達(dá)思想、說明道理的,從此再也不單純?nèi)プ非笮问矫懒。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jīng)意地、隨便地對待它,而力求像《書》那樣樸實,《詩》那樣永恒,《禮》那樣合理,《春秋》那樣是非分明,《易》那樣富有變化。這就是我寫文章的標(biāo)準(zhǔn)!

          韋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點和啟發(fā),寫文章進步很快。后來,他中了進士。

          成語“掉以輕心”即從柳宗元“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的句子中得來。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臺之下,看見有一只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薄吧浼苓_(dá)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dāng)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于是,好奇地問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解釋說:“其實也沒什么,我猜測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薄澳阍趺粗肋@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繼續(xù)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蔽和踹是一臉茫然。

          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里又害怕。當(dāng)聽到弓弦聲響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成語“驚弓之鳥”便由此而來。

          ——《戰(zhàn)國策·楚策四》

          斷織教子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很偉大的學(xué)問家孟子。他小時候,他的媽媽為了讓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說說孟子小時候的故事。

          他三歲時父親就死了,孟子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孟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為給孟子找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搬過三次家。

          起初,孟母為給孟子的父親守墓,就居住在離墓地很近的地方,后來,她發(fā)現(xiàn)孟子老玩一些喪葬、痛哭的游戲。孟母很是擔(dān)心,覺得這個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長,就帶著孟子離開了,將家搬到一條街上住下?蛇^了段時間,孟母發(fā)現(xiàn)新搬的家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孟母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谑牵謱⒓野岬綄W(xué)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庇谑,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孟母給孟子解釋了幾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終于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從此,他走上了勤學(xué)苦讀的道路。盡管如此,他也跟別的小孩子一樣,有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學(xué)的孟子背著書包假裝從學(xué)堂回家。母親叫他過來,問:“娘織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親為什么問這個,卻見母親一聲不吭地拿出一把鋒利的剪刀,將織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兩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問母親:“為什么要剪斷布匹?”孟母解釋說:“一個人的求學(xué)就如同織布,現(xiàn)在只學(xué)一半便停下來不學(xué),與在織布機上剪斷布匹是沒有什么差別的!薄皵嗫椂綄W(xué)”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又懼的鮮明印象,從此他日夜勤學(xué)不息,再也不貪玩了。

          孟子十五歲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在曲阜(fù)教書,孟母便鼓勵孟子到曲阜求學(xué)。從此,他開始正式接受到儒學(xué)的精髓,在孔極門下埋頭讀書。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他成了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傳下來,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

          四字成語故事 篇6

          【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杞國,是中華大地上一個古老的方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于一帶,重建杞國。憂天:擔(dān)心天會掉下來。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于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dān)心。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伯慮愁眠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押韻詞】嚙雪餐氈、心不在焉、沖鋒陷堅、航海梯山、虎體鹓班

          【成語故事】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并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dān)心,但是,當(dāng)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dān)憂。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四字成語故事 篇7

          1:威武不屈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于是,說客應(yīng)運而生。他們到各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眾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代表著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fā)動戰(zhàn)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為一個大丈夫,應(yīng)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xué)習(xí)阿諛奉承之術(shù)。不能因為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為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為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jié)。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2:百折不撓

          東漢靈帝時期,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剛毅,疾惡如仇。

          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一天,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zhuǎn)悠,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zhì),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后,與河南府尹、洛陽縣令統(tǒng)率軍隊,將喬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是不敢進攻,害怕強盜狗急跳墻殺害了孩子。

          喬玄趕到自己的府第,大聲喝道:強盜如此猖狂,難道我會為了孩子而縱容他們的罪行嗎喬玄還催促陽球立刻進攻。結(jié)果強盜全部被抓獲,他的小兒子也因此遇害。

          喬玄擔(dān)任尚書令時,發(fā)現(xiàn)同僚蓋升有經(jīng)濟問題。蓋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靈帝私交甚好,就仗著這層關(guān)系,毫無顧忌地收受賄賂,搜刮民財。

          喬玄非常氣憤,就給漢靈帝上奏章,要求將蓋升罷官,將他的家產(chǎn)抄沒?墒牵瑵h靈帝庇護蓋升,不但不對蓋升進行處罰,反而升了他的官。喬玄便以生病為由,辭職還鄉(xiāng)。

          人們非常佩服喬玄這種剛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為他寫下了《太尉喬玄碑》,對他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3:枕戈待旦

          晉朝時期,出了一位名叫劉琨的英雄。他喜歡與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結(jié)交,討論天下大事,要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yè),博得個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朝廷的官員,心里著急起來,就給親屬寫信說:

          我每天都是枕著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為朝廷出力,殺退賊兵?上ё驽驯萡我先一步去建功立業(yè)了!

          劉琨到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也被朝廷委任為官員,為司隸從事,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學(xué)博士、尚書郎。

          在劉琨擔(dān)任并州刺史的時候,晉陽鬧起了災(zāi)荒,很多老百姓因為找不到吃的,活活餓死了。災(zāi)民沒有辦法,只得攜兒帶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兩萬戶。賊寇也趁機作亂,百姓們嚇得不敢出門。

          劉琨得知消息后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帶領(lǐng)他們?nèi)x陽平亂。平亂之后,劉琨派人將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門、廟宇,讓百姓耕種土地,派軍隊對他們進行保護。不久,災(zāi)區(qū)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了。

          不料,胡人想到晉陽劫掠財富,派兵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城內(nèi)只有很少的一點兒軍隊,沒有力量殺退賊兵。大家非常焦急,劉琨表現(xiàn)得非常鎮(zhèn)靜。到了夜間,他趁著月光,在城樓上吹起簫來。劉琨的簫聲悲切凄涼,如泣如訴,城外的胡兵聽了,一個個凄然長嘆。

          到了半夜,劉琨又吹起了胡笳,那樂聲使胡人暗生思鄉(xiāng)之念。其實,胡兵來打仗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之中,哪一個不想念親人呢他們想著家鄉(xiāng),全都流下了眼淚。天快亮的時候,劉琨又吹起了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紛紛騎上戰(zhàn)馬,回家鄉(xiāng)了。

          四字成語故事 篇8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

          成語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強求速成,結(jié)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和哲學(xué)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擔(dān)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guī)秃堂缍奸L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xué)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成語】: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釋】: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成語故事】:

          在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他夸說自己所賣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說自己所賣的矛十分鋒利,沒有東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聽見后,忍不住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jié)果會如何?”楚國人立刻瞠目結(jié)舌,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成語】: 買櫝還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dāng)。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fā)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四字成語故事 篇9

          乘風(fēng)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語解釋】:乘:趁著。船只乘著風(fēng)勢破浪前進。比喻人的志向遠(yuǎn)大,氣魄雄偉,奮勇前進

          【成語出自】:《宋書·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

          【成語簡拼】:cfpl

          【成語字?jǐn)?shù)】:4個字

          【感情色彩】:乘風(fēng)破浪是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輪船在乘風(fēng)破浪,汽車在駛過原野。(茅盾《子夜》五)

          【近義詞】: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反義詞】:裹足不前、垂頭喪氣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事業(yè)迅速發(fā)展

          【成語故事】乘風(fēng)破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船借著風(fēng)勢,破浪前進動。比喻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史.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日: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

          南北朝時,有個年青人名叫宗愨,字符干。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劍弄棒,練拳習(xí)武,年紀(jì)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結(jié)婚的日子,家里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dāng)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里搶劫起來。有個家仆去庫房拿東西,發(fā)現(xiàn)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

          一時間,客廳里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zhèn)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lián)尩玫呢斘,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了,紛紛稱贊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將來長大后干什么?他昂起頭,大聲地說: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果然,幾年以后,當(dāng)林邑王范陽邁侵?jǐn)_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zhàn),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qū)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宗愨設(shè)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jīng)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zhàn)功,被封為洮陽候。實現(xiàn)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四字成語故事 篇10

          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語解釋】:在紙面上談?wù)摯蛘獭1扔骺照劺碚,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成語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成語簡拼】:zstb

          【成語字?jǐn)?shù)】:4個字

          【感情色彩】:紙上談兵是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現(xiàn)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反義詞】:埋頭苦干、腳踏實地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公元前264年,秦國攻打韓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兩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韓國與其北方領(lǐng)土上黨郡隔開。上黨郡郡守,向趙國投降。趙國接收了上黨郡。

          秦國當(dāng)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別人搶去,兩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黨進攻,等到趙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dá)時,上黨已經(jīng)陷落。而秦軍仍銳不可當(dāng)?shù)叵蜈w國進攻,廉頗節(jié)節(jié)失利,最后退到長平關(guān)(山西高平),構(gòu)筑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rèn)為秦軍遠(yuǎn)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出擊。秦國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軍。

          秦國派人在趙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太老了,已經(jīng)喪失了銳氣,所以屢戰(zhàn)屢敗。他自知不是秦國的對手,已成為一個懦夫,不敢出戰(zhàn)。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dāng)統(tǒng)帥,秦國一定贏!壁w王聽信流言了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有絕頂?shù)穆斆骱涂诓牛砸詾樗能娛虏拍芴煜聼o雙。趙奢在世時,父子間談?wù)摫ǎ赣H往往被兒子駁得啞口無言。有人說:“將門虎子,真是不錯。”但趙奢不以為然地說:“戰(zhàn)爭是關(guān)乎生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如此輕松,一旦擔(dān)任大將,必定失敗。”

          所以當(dāng)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后,老母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壁w王以為老母謙讓,老母說:“他父親領(lǐng)兵時,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命令發(fā)布的當(dāng)天,就住進軍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過問家事。遇到困難,必定征求大家意見,從不敢自以為是?墒勤w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fēng)凜凜,軍營之中,沒有人敢對他仰視。賞賜給他的財物,全運回家。他父親死時曾一再囑咐,無論如何,不可讓趙括作大將!壁w王還是不肯改變?nèi)蚊,老母請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但求赦免我們?nèi)!壁w王允許。

          秦王得到趙括當(dāng)大將的'消息后,任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趙括恐懼,不敢出戰(zhàn),那就捕捉不到趙軍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斬首。

          趙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親自率領(lǐng)精銳,采取突破戰(zhàn)術(shù)向秦軍最弱的營壘進攻,白起下令退卻。趙括突破秦軍陣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勢以擴大戰(zhàn)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于是趙國的大軍被分割為二,趙括和精銳部隊被隔在前方,留守的軍隊仍在長平關(guān)陣地。接著白起又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糧食開始短缺。

          趙括發(fā)動數(shù)次最猛烈的攻擊,希望沖出包圍圈,但全部失敗。趙括那些說起來頭頭是道的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頗的辦法,改攻為守,等待援兵?墒乾F(xiàn)在的形勢改變,兵力既被分開,糧草又盡,守已不可能。趙括勉強支持了四十六天,彈盡糧絕被迫作最后的沖刺,分兵四隊,輪流突圍,但還是失敗, 自己也死在亂箭之下。趙軍還剩有四十萬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這四十萬降卒,進入長平關(guān)附近一個深谷中,把深谷兩端堵塞。預(yù)先埋伏在山頂上的秦軍,拋下土石,四十萬人全被活埋。趙國從此沒落。

          把趙括打仗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敗涂地的事歸納成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指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yīng)用。

          趙括的父母為何知道趙括不是將才呢?趙奢身經(jīng)百戰(zhàn)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趙括毫不謹(jǐn)慎所以知他領(lǐng)兵必敗,想來趙括不謹(jǐn)慎冒進輕敵這一點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國也不會挑趙括做對手。趙母不懂軍事,但卻從趙括不能和下屬同甘共苦這一小處知道兒子不是將才。看來將才必是知兵法,慎對敵,拘小節(jié)之人。趙王察人不明,臨陣換將,不聽規(guī)勸,終致大敗,可謂咎由自取。

          白起濫殺降卒,幾年之后被秦王賜死,不得善終,真是惡有惡報。在民間傳說里白起現(xiàn)在還在地獄里受苦呢。

          紙上談兵的意思是:在紙面上談?wù)摯蛘獭1扔骺照劺碚,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四字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四字成語故事01-17

        經(jīng)典的四字成語故事01-18

        四字成語故事12-15

        古代四字成語故事12-20

        歷史四字成語故事10-28

        古代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2-21

        四字成語故事4則12-20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07-22

        傳說四字成語故事10-15

        四字褒義成語故事10-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