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馬俑導游詞范例
引導語: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兵馬俑景點導游詞,歡迎參考!
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世界。這一建在公元 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筑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跡”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
西楊村本是酈山北麓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村莊。1974年3月,西楊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樹林畔打一口井。這里地處驪山沖積扇前緣,累經山洪泥石流淤積,耕地間夾雜布滿鵝卵石的灌木叢和廢棄荒地。3月24日動工,挖到3米多深時,發現下面是紅燒土、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大家以為碰上了老磚窯址。繼續往下打,在5米多深處的井壁西側, 陰暗的光線下終于露出“瓦王爺”凝靜的面容。村民們正詫異間, 恰好公社干部房樹民來檢查打井進度。他下到井底仔細觀察,發現出上的磚塊與秦始皇陵附近發現的秦磚一模一樣,急忙告訴大家暫停打井,接著便匆匆趕往縣城報告縣文化館。 湮沒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就這樣重新回到人間。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樸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它的特點是高度概括,線條簡潔,風格浪漫,注重裝飾,講究神似而失于寫實。然而,秦兵馬俑的發現使中外美 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人們在這里發現了2000年前東方古典寫實 主義雕塑藝術的高峰,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長期缺失的一頁!它嚴格運用寫實主義創作手法,無論形體、結構、比例、質感、量度都以準確的解剖構造為依據.從秦俑的臉部,可以看出皮膚肌肉下顴骨、眉骨、頜骨的準確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絲不茍,形體的每一凸凹無不符合人體解剖構造。甚 至可以從馬的造型判斷其品種。非但如此,這些藝術大師還注意 緊緊抓住人物性格,從人物的面部表情、內心活動、精神狀態上 追求變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形神俱備,無一雷同的 眾多藝術造型。
一號坑--宿衛軍主力陣容
一號坑保護陳列大廳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最早的建筑, 1979年10月建成開放。 在三個兵馬俑坑中,它發現得最早,規模也最大。俑坑呈東 西向長方形,面積14260平方米?觾扔10道寬2.5米的夯筑隔墻,形成南北面 闊9間,周圍繞以回廊的格局。局部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 戰車8輛,戰車的陶馬32匹,各種青銅兵器近萬件。根據出 土兵馬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藏兵馬俑6000余件。
這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配置有前鋒、主體、后衛和翼衛,步騎相間,車馬兼具,規模龐大,布局嚴密。 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車與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那就是軍陣的 翼衛和后衛了。
這里的陶俑按兵種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車兵俑和騎兵俑4種。步兵源排列成縱隊或橫隊,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勢;弩兵 俑作張弓待發姿勢并背負箭;車兵俑手持兵器跟隨在戰車后面; 騎兵俑站立在馬旁,一手牽馬,一手緊握兵器。 嚴格的軍階等級制度是構成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從陶俑 的不同穿著、裝束和兵器配備上可以清楚看得出來。級別最低的 士兵俑束發挽髯,只穿短褐,胸無錫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齊頭履;級別較高的士兵束發或戴小圓帽,除短褐外還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齊頭履;低級軍吏源頭戴單版長冠,身穿戰袍外罩黑色長甲;高級軍吏俑頭戴雙版長冠,戰袍外罩彩色花邊 胸甲或前后擺平齊的魚鱗甲;與眾不同的將軍俑頭戴雙卷尾長冠,冠帶在頸下挽結并下垂胸前。這種冠也叫“鶴冠”,冠上兩邊本來 堅插黑色的雞尾,據說鶴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其斗到死乃 止”。將軍身穿兩重戰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鋁甲,鋁甲前胸呈 三角形由魚鱗甲片組成,雙肩及前后胸有用彩帶扎的花結。位于步兵俑群間的將軍涌被一群軍吏俑簇擁,面部威嚴,絡腮胡須,雙 、足分開,右手緊握左臂手腕,雙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劍姿勢。另一尊原先站在戰軍上的將軍俑額下長須,神態莊重,左手按劍。軍階等級也從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來,將軍涌和高級軍吏僅有佩劍, 用作指揮與自衛;低級軍吏和士兵俑則各持進攻性兵器長矛、戈等。
二號坑--揭開古代軍陣之謎
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的二號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發現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二號坑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組成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 兵俑混合編制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涌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 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地組合為曲尺形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陣式變換靈活,首 尾相互策應,既 是試探性進攻的觸角,又是突擊性進攻的前鋒。它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唯一發現,為認識秦代軍事編制和作戰方法提 供了難得的直觀模型。 據局部試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號坑埋藏兵馬俑數量約2000 件,并會有大量青銅兵器。與一、三號坑相比,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其組陣之復 雜,兵種之齊全,姿式之多樣及保存之完整都超過一、三號坑,其 中鞍馬騎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號坑獨有的,各式戰車之齊全也是二號坑的特色。這里的戰車可分為指揮車、副車、駟乘車和一般戰車四種。指揮車裝飾華麗,通體擦黑漆,繪有精美的幾何形圖案,車頂有圓形華蓋,車內位立將軍俑、御手涌和戎右俑(警衛員),指揮工具是懸掛在車內的鐘和鼓,擊鼓時進攻,敲鐘時退卻。副車也有華蓋和鐘鼓,車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 留下將軍俑的空位,作戰時,副車緊跟指揮車,以備指揮車一旦發生不測及時遞補與救護。駟乘車上也有華蓋,但沒有鐘樓,車上有四名陶俑,一為御手俑,一為軍吏俑,其余兩名為武士俑,專家認為,這種駟乘車供作前 驅,行軍時在前引導,作戰時在前挑戰,向敵方投遞戰書,然后 兩軍正式交鋒。一般戰車上有一名御手俑和兩名武士俑,位于御手兩側的武士手持矛、戈等長兵器,車上還備有弓箭。
二號坑陳列大廳建成于1994年,建筑氣魄宏偉,莊嚴凝重, 具有秦代風格,擁有展室及錄像廳、貴賓接待室、監控室、茶座、休息廳、文物庫等配套設施,是目前國內建筑面積最大、最現代化、功能最齊全完善的遺址保護陳列大廳。
三號坑——統帥三軍的軍幕
三號坑與二號坑同在1976年考古勘探時發現,1987年建成保護陳列大廳。 它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25米,東距二號坑約 120米,三個俑坑呈“品”字狀排列。
在三個俑坑中,三號坑是唯一全部發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規模最小的一座。平面結 構“凹”字狀,深5.2~5.4米,面積524平方米。 從三號坑中發掘出1輛戰車,4匹陶馬,68尊武士俑和34件青銅兵器。除了與戰車配套的4尊車兵俑外,其余64尊武士俑沿 夾道以非戰斗隊形環狀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矛、戈之類實 戰兵器,而是更多體現儀仗威嚴的殳(音“書”)。專家們判定這 里是統帥三軍的“軍幕”,也就是整支行衛軍的指揮系統。 古代軍隊雖有多種編列,但最基本的是左、中、右三軍。一號坑是左軍,二號坑是右軍,三號坑是指揮部,那么,還有一支中軍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只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據勘查,四號坑面積4000多平方米。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并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歷史缺 憾。史籍記載:“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秦銅車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冢西側20米的地下7.8米深處發現一組車馬殉葬坑.這兩具銅車馬就是從中發掘出來的。
銅車馬原先安放在木棺內,因年代久遠,木棺朽爛,填土下沉,被壓碎成千余塊。為便于修復,考古人員把銅車馬上部積土作初步清理后,以鋼板插入地下,把銅車馬從坑內整體吊出裝箱,運回室內清理拼接修復,經過8年努力,終于使它們重新煥發出當年瑰麗華貴的姿容。
從藝術鑒賞角度看,銅車馬的造型無可挑剔。矯健肥碩的馬身佩光彩閃爍的金銀飾件,雙眼緊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張,馬齒緊嚼滴銜,鬃花迎風飛揚,削竹般的馬耳斜聳,仿佛正聆聽號令,只待長策一揮,便放開四蹄疾馳。一號銅車馬的御官 站立車頭,兩腿并立,身體稍稍前傾,雙手攬住轡繩,目視車前,聚精會神。二號銅車馬的御官坐在車首。頭戴切云冠,腰懸青鋒 劍,身著長孺,圓領外翻,緊握轡繩,高舉長策,豐滿圓潤的臉 龐上透出既志滿意得又恭謹認真的神情。 和秦俑一樣,銅車馬采用嚴格的寫實手法,車、馬、人的造 型處處講究比例勻稱,形態逼真。馬的每塊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甚至馬口腔上顎的皺紋和牙齒都鑄造了出來,連馬大腿 兩側兩個附蟬黑斑及-括約肌都沒有忽略。御官的臉部、睫毛、頭發以至手紋指甲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與造型藝術嚴格 寫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銅車彩繪采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車蓋和車 廂上部的彩繪龍虎紋,團團簇簇,似云騰霧卷,如金蛇狂舞,縱 情揮灑,奔放浪漫;而一到底邊,畫筆一轉,風格陡變,絲絲縷縷,若即若離,筆意婉轉,奇麗飄逸;再配以鑄出的幾何形紋飾, 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與彩繪圖案的絢麗共熔一爐,相得益彰。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范例】相關文章: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集錦15篇)12-21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精選15篇12-19
西安鐘樓導游詞12-19
西安華清池導游詞10-17
西安景點導游詞-陜西導游詞01-05
西安驪山導游詞01-06
西安導游詞(匯編15篇)01-15
西安的導游詞(15篇)01-14
西安導游詞精選15篇01-10
西安景點導游詞14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