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綿山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游人員,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借助導游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游客觀光游覽。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綿山導游詞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綿山導游詞范文1
綿山以寒食清明節的發源地聞名於世。也許是寒食清明的名氣太大,遮掩了它種種的神奇。今年清明時節,去到綿山拜謁大情大義的介子推墓,進山一看,吃了一驚,綿山竟藏龍臥虎有此絕世的奇觀!
歸來與友人侃一侃綿山的見聞。友人便給我出一道題:“你能給綿山的神奇起個名目嗎?”我說:“至少三大奇觀”。友人說:“說說看,哪三樣奇觀。不過,每一樣必能稱奇於天下,方可謂之奇觀!蔽衣犃T笑而道來——第一樣是佛教奇觀:全身舍利。
早聽說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圓寂之后,身體不壞,僧人們便請來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體火化后米粒狀的凝結物,稱做舍利,并視做勤修得來功德的成果與標志。而這種圓寂后身體不壞的高僧更具同樣的意義,故稱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卻有高僧的身體與精神在其中,自然對敬奉者有一種震憾力和影響力。要有怎樣堅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這樣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來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極其珍罕。然而,誰會想到綿山上竟還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頂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綿山,修煉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將至,便由一根鐵索攀至山頂,或通過一個臨時搭架的木梯爬到懸崖絕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凈身,結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據說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綿山正果寺中東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體風干后抽縮,體量顯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氣卻栩栩如生。三晉彩塑藝人的技術真是高超絕倫,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個性都傳達出來。有的仁慈和善,有的憂患悲憫,有的明徹空靈,有的`沉靜淡定。他們大多是唐宋金元幾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歲月太長,泥皮破裂,里邊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寶年間的高僧師顯的腳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歷史赤裸裸和千真萬確地呈現在眼前。一種堅韌追求的精神得到見證,令人敬佩。當今世上哪里還能見到這樣佛教的奇觀?
再一樣是山水的奇觀。先說山。綿山以石為骨骼,土為血肉,樹為衣衫。山多巨巖,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頗為壯觀。最奇特的是這些巨巖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內深凹進去,有如大漢吸腹,深邃如洞。里邊既寧靜又安全,無風無雨,冬暖夏涼。綿山里這種內凹的巖洞隨處可見,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巖,中間竟然凹進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寬竟達二百米!我此次到綿山已是春暖花開,巖腹內冬天里凍結的冰竟然依舊堅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這大自然神奇的恩賜,便在這巨大而幽深的巖腹里建廟筑寺。自三國以降,歷代修建的廟寺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優美異常。年年逢到廟會,來朝拜的香客多達萬人。一時香煙繚繞,溢滿巖腹。這樣的奇觀何處之有?
綿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為綿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卻告我一句不可思議的話:“綿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單溪水在谷底奔流,就連近兩千米的龍脊嶺和李姑巖的極頂也可以見到泉水從石縫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這些水好似從石頭里溢出來的。有的像雨水一樣滴滴答答落下來,有的匯成細流沿著石壁蜿蜒而下,有的從巖石里滲到表面濕漉漉地洇成一片,難道綿山的石頭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說好的石頭都是“負土胎泉”?
綿山最神奇的水莫過於圣乳泉。
傳說的圣乳是一種理想,現實的石乳卻更奇異。所有石乳都長滿厚厚的生氣盈盈的綠苔,好似毛絨絨翠綠色的乳罩。有時上邊還生出一種紫色小花,嬌艷可愛。
這美麗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綿山獨有的奇觀嗎?
更加驚心動魄的綿山奇觀是——掛祥鈴。這個原本在唐代是一種祈雨謝佛的法事活動,漸漸已演化為綿山一帶的民間習俗。
綿山的掛祥鈴在抱腹巖的空王寺。人們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許愿或還愿之后,便請專事掛鈴的藝人上山,將一只水罐大小的銅鈴掛在巖腹上方陡峭的巖壁上。
掛鈴之舉十分驚險。藝人先要爬到山頂,將一條繩索系在松樹上,然后扯住繩索一點點降落下來,直至巖腹上方,遂以繩蕩身,直到貼附巖壁,再把銅鈴牢牢掛在洞口上方的巖壁上。整個過程令人心驚膽戰。藝人只身懸吊,下臨無地,全憑一根繩索,需要非凡的膽量與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達對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將銅鈴掛好,隨即燃放紅鞭一掛,以慶事成,亦報吉祥。
掛祥鈴這個古俗為綿山人所喜愛,千年不絕。如今抱腹巖洞口掛著銅鈴密密麻麻一片,山風吹來,鈴聲叮當,清脆悠遠,與下邊寺廟中的鐘鼓和梵樂合奏成樂,悅耳亦悅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處還有?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巖、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節習俗,形成了綿山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紛至踏來。綿山人間仙境,旅游好去處,堪稱全國之“最”,千山萬水看不盡綿山,游綿山,看盡千山萬水。
最新綿山導游詞范文2
游客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介休綿山,綿山是太行山支脈,海拔高度為20xx多米,因山勢綿豆而取名為綿山。后因春秋時期晉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聲大震。
歷代都在綿山興建了許多寺院禪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綿山風景絕佳,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之一。從介休南行20公里到達綿山腳下的興地村,再南行約1.5公里的路程,我們就要開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但景點較為分散,往返路程約9公里左右,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里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
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從龍頭寺出來,沿途兩山對峙,怪石磷響,風景絕佳。小路像一條飄帶盤繞山腰。朋友們請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險要處,有一個巨石壘堡當道而立,高約7米,寬4米,在堡門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門前是一條很深的溝,設有門板吊橋。
從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見進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將吊橋放下,待來人通過后,便又將吊橋扯起。門的左右是深淵絕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繼續前行,不遠處就可看到“免橋”、“鹿橋”,再攀127級石級便是綿山的主要風景區——抱腹巖。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這一巨大的巖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處還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龍殿等建筑,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巖的腹中,雨雪無法侵入,這種清幽險絕的景象實屬罕見。
游客們,秀麗壯觀的綿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新綿山導游詞】相關文章:
綿山的導游詞09-07
綿山導游詞10-16
綿山導游詞07-04
山西綿山的導游詞08-29
綿山的導游詞介紹11-09
山西綿山導游詞09-08
關于綿山的導游詞01-21
綿山導游詞(精選6篇)12-28
介休綿山的導游詞內容12-08
山西綿山旅游導游詞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