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農村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
在深化基礎教育的今天,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就起存在的現狀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嚴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國教育事業的全面性勝利,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和弱勢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存狀態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結合實際,找到符合實際而科學的解決方案呢?
一,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基本矛盾。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賴于當時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府對其投入等綜合因素。西部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社會形態.文化底蘊無不影響和左右著基礎教育改革。其實施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和投入,西部地區的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過政策改革.吸收外資.宏觀調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實際的改革,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政府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師資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捉襟見肘。就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西部農村經濟仍處于被帶動.相對落后的狀態,由此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意識和比重相對疲軟。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校園環境.教學設備等已經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的需求,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課程的深刻理解.思維的發散.創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農村地區往往關心的是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如何,物質文明建設是否有提高,卻忽視了教育對于經濟發展的潛作用。這樣就導致了經濟發展和基礎教育的惡性循環。
經濟的發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處地區的社會文化影響,基礎教育改革,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社會風俗和文化底蘊中存在的一些東西很容易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障礙。
西部農村地區民眾長期以來形成的舊的觀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文化則制約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度和進程。西部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制度相對不夠完善,而幾千年的自然經濟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貧困文化貧困文化與文化貧困 這里所說的 貧困文化” “ 與時下熱門話題中的“文 化貧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從文化形態上來理解 的, 后者主要是從知識層面上來理解的。“文化貧困” 的著眼點, 主要在于素質低下( 如智力低下、 科學文化 知識缺乏等) , 它主要從量的關系方面反映人們的一 種智力狀態, 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圍。而 “貧困 文化”則是指人們所擁有的一種安于貧困的價值觀。 它主要從質的屬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層精神狀態, 屬于 價值理性范疇。如果在這方面陷入貧困, 要比物質貧困、 智力貧困更深重、 更可怕、 更難以擺脫。
西部農村地區這種自有的文化體系,最直接的作用對象是處于教育中主體地位的學生群體。西部農村地區的學生群體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受到這種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學習方式,學習觀念,和學習思維或多或少的在圍繞著這種文化展開.進行。那么,西部農村地區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會是煥發生機的具有極大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學習了,而將是一種被動的疲軟的學習。
2,基礎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西部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存在著不平衡,這種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難調和,它受到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響。
西部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方面相對于發達地區.城鎮學校明顯感到底氣不足,在校園環境建設基本滿足學生就學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師資的良莠很大程度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習慣,而教師會對任教地區和學校進行選擇,那些發達地區,環境待遇好,重點院校就成為其熱門選擇,對于落后的西部農村地區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師,造成了西部農村地區師資嚴重匱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帶不進來,使得西部農村長期處于落后和蔽塞的狀態。信息獲取和交流機制陳舊,外面的教育信息動態獲取很被動很遲緩,無法準確撲捉最新的教育動態信息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長期處在被動中。
但是西部農村地區的這種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而會因著地區的經濟的發展存在。
3,西部農村地區學生自身狀況: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題,教學質量的`優略必將在學生本身得以體現,那么學生主題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觀念也就微 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還未成熟的學生們很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的影響。
西部農村地區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殘留思想,比如:“重男輕女”“學知識無用論”等,這樣,來自家庭和社會上的封建思想潛移默化的左右著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誤導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而是把學習當成一種逃避不了的任務,對于學習沒有自信和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是以教師的教授為課堂的中心,忽視了學生是有思維的人,重在傳授課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農村地區的課堂更是把課本知識的傳授和教師的教做為教學重點。這樣的結果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片面追求教學的全面發展和共同進步,沒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個體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專長。致使,大部分學生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建議,甚至會有很多學生因為某方面較差而被視為弱智,這樣就大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在西部農村地區很大范圍內這種現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低下很嚴重。
二,尋找根源,創新方案。
西部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形勢以及學生主題都存在自身特點,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特點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尋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實際,創新的制定解決的方案,這樣才不會背離西部農村的實際盲目改革。
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難調和,然若對西部農村盲目的進行“一刀切”式改革,勢必無法達到預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們就應該在分清形勢,聯系實際的前提下,區別對待,創新.科學的去尋求解決之道。
西部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基點相對分散,在這種前提下,要充分調動各種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就需要首先對這些資源編制,整合,建立聯誼,聯教機制,使教育資源網絡化,在不平衡中尋求平衡點。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校校之間,師師之間建立一個互動互融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達成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從而激活各種教育資源,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種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可以從教學教案,內容,資料,方法;學校的管理模式,課程的安排,進行交流,各校根據自身特點對共享資源分類吸收.引用.發展。
師師之間的互動也會大大的活躍教學,使教師,學生得到的優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以達到師資不平衡中的平衡。
【西部農村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調查報告范文11-26
社會農村調查報告范文11-14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范文10-29
農村音樂教育調查報告范文12-26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范文11-13
農村婚姻調查報告12-11
農村發展調查報告10-23
農村環境保護調查報告范文10-29
農村水源實踐調查報告01-16
2021農村實踐調查報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