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2.方法:一是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復修改后形成,問卷題型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了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愿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采用exel xx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游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著旅游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了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游兩次,跟集體出游或是與三兩好友同游。另外,調查中占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于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5.先進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梢,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里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6.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系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于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28.4%,男同學則為37.1%。
三、結束語
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和信用概念應是當務之急?傊,我們希望所有大學生都能靜下來想想自己的消費合理嗎,有多少用于購買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對我們有什么積極意義嗎?更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從實處關心大學生,用社會的力量引導大學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費,為我們未來棟梁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那么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
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盡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游、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游",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
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
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4.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于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為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宣部、考試要求,不得不學”的占22%,“沒去想過”的占7%,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您經常閱讀有關法律方面的報紙雜志嗎?”時,認為“偶爾會”的占61.5%,“經常會”的占7.3%,“幾乎沒有”占30.3%。在問到“您是否會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文件?”時,回答“偶爾會”及“不會刻意去了解,但會被動了解到”的占到86%,回答“會,經!钡募啊安粫,沒那精力”的都是少數,分別占8.3%和6.4%。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平時對于法律方面報以無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大部分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同時他們的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于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1、大學生對法律知識了解甚少 承認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面有缺失的占了45%,雖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于實踐的占了29%,能夠掌握并應用法律的僅有少部分人。被調查的同學中,近80%的人對法律援助僅限于聽說過,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學生法律知識的來源 大學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樣,其中通過課堂和電視新聞獲得法律知識和最新資訊占最大的比例。課本上知識過于局限,過于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系,并且課堂上課時有限,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受法律氛圍的熏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大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并不重視基礎課。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著很大的限制。
3、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通過調查可知,76%的人都沒有維權的經歷。由此可購買,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較為淡薄在被問及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是否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只有35%的人選擇會簽訂合同,而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沒必要或者無所謂。這就表示了大學生并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在大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有50%的人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大學生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學生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這種情況著實令人擔憂。法制宣傳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學知道。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與法律知識缺失。
4、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公平公正的決心。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抱著一種只要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著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觀者心理。當大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違法亂紀的行為時,40% 的人選擇用沉默面對,有些人說:我們的力量太薄弱,和他們抗衡那就是以卵擊石。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缺少維護法律的勇氣和責任感。在現實的競爭和壓力環境下,一些學生開始變得重實恵、求實用,趨于以實現自我為中心,對有困難的人缺少同情心、對社會集體缺少責任感。
5.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方面。大學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對法律的作用有較清楚的認識,對于違法行為的處理也較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方面還比較欠缺。在問到“你認為法律的主要作用?”時,認為是“保護公民的權利”的占67%,認為是“鞏固國家的統治”的占44%,認為是“規定公民的義務”的占20.2%,認為是“處罰違法犯罪”的占35.8%,回答“不清楚”的占1.8%。在問到“制止違法行為用哪種方法合適?”時,回答“打110報警”的占45%,回答“看情況而定”的占55%,選擇“挺身而出”、“ 叫別人去制止”的都是少數,分別占1.8%和0.9%。在問到“如果你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慮的解決方法是”問題時,回答“盡量爭取調解”的占61.5%,選擇“通過打官司,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的占26.6%,選擇“武力擺平”的占9.2%,“向學校反映,等待學校處理”的占19.3%,“其他”的占10.1%。
6.對大學生犯罪問題的認識方面。當前大學生對身邊個別同學的犯罪問題態度方面與社會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對個別大學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在問及“你對大學生犯罪問題怎么認識”時,回答“很正常,大學生也是社會成員的一分子”的占46.8%,認為“不可理解,畢竟大學生都受過較高教育”的占26.6%,“不好說,反正自己不會犯罪”的占24.8%,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在問到“你認為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時,同學們對原因的分析認為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82.6%的人認為“個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68.8%的人認為“法治意識淡薄,抱僥幸心理”,64%的人認為“家庭畸形教育”,62.4%的人認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39.4%的人認為“客觀現實所迫”,33%的人認為“學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夠”,回答“其他”的則占7.3%。
7.對社會法制環境的展望方面。大學生對我國當前的法制環境不太滿意,但對法律的前景還是持樂觀的態度。在問到“我國社會中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將如何?”時,回答“越來越多”的占45%,“逐漸減少”的占22%,“保持現狀”的占11%,回答“不知道”的占20.2%。在問到“你認為對于當前社會存在的許多丑惡現象,是否通過加強法制或完善法制而解決?”時,回答“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的占72.5%,認為“難說或不一定”的占24.8%。
(二)原因分析
從總的情況看,自從20xx年9月全國各高校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整體情況來看已有明顯提高。但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法制觀念淡薄,在教與學兩個環節都存在不足。第一,教學方面,《法律基礎》課時有限,從各高校的課時設置來看,全課程45課時到54課時,有的安排多些,有的少些,但法律部分的課時數為2/5左右,也就是20學時左右,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地展開。加之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受專業局限,對專門教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把握,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的教學效果;第二,學生方面,學生學習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守法相脫節,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不夠。一方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損人利己,不懂得對他人權利的尊重,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三)就新課程體系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幾點對策
1、學生自身意識的提高
學習法律知識對于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于他們將來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關,學生自身應更加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同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追求,F實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學生道德方面的問題已經做出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多了解些法律的相關報道,閱讀參考法律書籍,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
2、學校需加強對法律教育的重視
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并予以重視。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不是選擇沉默或采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采用老師講授,還要采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采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 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使學生能在自主參與、身臨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啟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產生的效果會更好。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3、開設法律咨詢室并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開設法律咨詢室,定期開展法律咨詢服務,專門負責學生的咨詢預約接待工作,同時適當安排專業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在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校外主體的侵犯時,可以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建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法律咨詢服務和正確引導。解答學生關于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同時,通過與學生違紀申訴制度相聯系,協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緩解各種校內矛盾。
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可以推進高校依法治校的進程,尤其要對學生工作管理干部、專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和主要學生干部進行重點培訓。開展法律知識交流會,解讀校園法規,交流學法心得,開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其中通過加強對法學專業社團的指導,通過社團活動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建立網絡,高校法律咨詢室應安排機構成員聯系掛點院系,建立專業教師聯系班級,各級學生會、班級設立法制委員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學習、宣傳、應用的網絡。協助學校各級黨團組織開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那么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么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和較為深入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在山東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做了調查。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后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調查過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閱相關資料計算后發現:城鎮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梢钥闯,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說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系,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么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后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靶F濉睂嵲谔y。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閑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了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床,接著到教室自習,然后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痹谏綎|大學的自習教室里,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再大四考研失敗后,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里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么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沖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盡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說“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于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捌匆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筛鶕救艘庠,其戶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臺,使戶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沖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說,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于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著落,經濟拮據,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白≡趯W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么,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么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干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后,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后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里的圖書館、閱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群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占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群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于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據,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里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靶F濉钡男纬,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沖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捌钡母杏X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對于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伙人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簽訂合伙協議、注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注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后。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愿隨著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漢,即可以用來溝通,也可以用來欣賞,在我們的生活中,漢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無論是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正是因為這樣,一些人在使用漢時,由于各種原因,把原來要寫的,寫成了另外一個,所以,才出現了錯別。為此,我們小組對我們班同學作業本的錯別作了一次調查研究,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作了統計和歸類,我們發現了造成錯別大概有以下四種原因:
一、由于讀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
比如說“進”寫成了“近”,“珍惜”寫成了“珍稀”等等,我們班同學中出現錯別概率最高的一組是“即”與“既”,把“即使”寫成了“既使”,把“既……也”寫成了“即……也”等。出現最多的一種現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師每碰到這種情況,都強調名詞前面一般用“的“,動詞前面一般用“地”,動詞和形容詞中間用“得”,可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其實,同音造成的錯別不是不可以預防的,只要在寫同音時,先想一想要寫的這個這個詞的意思,再確定,就不會出現錯別,至少不會太多錯別。
二、形近引起的錯別
“席”寫成了“度”,“期望”寫成了“欺望”,“虛心”寫成了“慮心”等。這種形近,一般都是形聲,老師說了,形聲是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的,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我們在寫句子時要先先想這個詞的意思,再來確定這個的偏旁部首,就不會出現錯誤。如果還是弄不清,就翻翻典,問問同學。千萬別亂寫,否定錯別會更多。
三、由于粗心造成的
比如說,“試”本來沒有撇的,又多了一撇;“武”也這樣,一不小心就畫蛇添足了。有些同學寫了前半個部件,后一半落了寫了。有些同學前半個是寫對的,后半個就會寫成別的了,比如“撕”,寫好提手旁和“其”,右邊就會寫成了“月”部,因為他還以為是寫星期的“期”了。這樣由粗心造成的錯別,還有很多,比如多點少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寫的時候,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因為這個你不會寫,而是你沒有靜心去寫。
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閃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個漢,正確書寫,合理運用漢,讓漢發揮其更大的魅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 研究背景
大學再教育,已經超出了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范圍,國家給予的資助相對就少了,大學的發展更多地依靠自身的資源。因此大學期間的學費,生活費等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卻也是一筆不菲的資金,尤其是對于家境一般或家境貧窮的大學生來說,這筆不菲的資金猶如一個天文數字。據權威機構調查,農村家庭要培養一個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得花63.4萬,這還是保守估計,這意味著農村一個5口中等收入的家庭,要培養一個大學生,其余的四人都得圍繞這個大學生去拼命掙錢。
而大學生,為減輕家庭的負擔,已經開始試探地尋求兼職,掙一些生活費,開始減少回家的次數,以減免來往之間的路費。而且這些暑期兼職的大學生的數量不小。在海南大學就有近1/4的學生暑期做兼職,沒有回家。這些即將肩負國家現代化建設,承載國家未來希望的大學生,他們的暑期兼職狀況的好與壞不容忽視,而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注太少,政府給予他們權益的保護措施幾乎沒有,現在大學生反成了合法權益被邊緣化的群體。
有人為大學生叫苦: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做著民工的工作,拿著臨時性的工資,還要受社會歧視,受企業的壓榨,大學生的暑期兼職狀況堪憂呀!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收集材料,問卷調查的對象是xx年暑假期間XX市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經濟學院,海南醫學院等高校未回家在?谧黾媛毜拇髮W生。訪談的對象主要是XX市一些酒店,飯館等商業營利性機構的工作人員。
抽樣方法:采取偶遇抽樣,判斷抽樣的方法,在XX市各大高校及商業性營利機構中非隨機抽樣抽選被調查用戶,最終獲得有效樣本分布如下:
調查對象分布 調查樣本量
海南大學 58
海南師范大學 37
海南醫學院 30
海南經濟學院 25
訪談對象依據本人研究的目標選取樣本,來調查大學生暑假兼職狀況產生的原因,問卷樣本量為150人,均是暑假做兼職,且兼職時間超過半個月的在校大學生。
三 結果與分析
<一>XX市人才市場的混亂,缺乏誠信機制。
1.中介服務機構林立,不誠信的現象屢見不鮮。
在被調查的150名大學生中,有118名與中介服務公司打過交道,有54名大學生即36%的被調查對象被中介服務公司騙過所謂的中介費用。資金不等,一般在50元到150元之間,而據有關專家說,一般中介費不得超過5元。
一般中介機構收取當事人的中介費時,巧立名目,說是人身保險,檔案費等,并在當事人交納“中介費”后信誓旦旦的作出三天內過來上班的承諾。而最終給予當事人的答復的流程是:保證立即上班—等待通知—不了了之。事實上,這些中介公司運行的程序如何呢?
據調查,一些中介服務公司和一些企業串通,進行暗箱操作,通過達成一定的分贓協議,采取“分批錄取”,“短期雇傭”等形式共同榨取,分贓所謂的中介費用。
注:a.“分批錄取” 即 公司說第一批已經錄滿,交過中介費的,下一批錄取時優先考慮,在學校等待通知。
b.“短期雇傭” 即 公司編造一些由頭,說當事人工作不合格,把當事人辭退,以接受所謂的下一批交過中介費的大學生。避免交過中介費的大學生鬧糾紛。
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被個人或流動服務的公司雇用,本來講好是按月領取工錢,但雇主往往在快要付工資時找個借口將學生打發掉,或者找種種理由故意克扣工資。這也是一種欺騙的方式。還有一些中介公司,以開出高薪以吸引求職者,既而實施欺騙計劃。比如他們打出這樣的廣告:因公司發展需要,現招聘押運員數名,待遇優厚,每月1000元,包吃包住?吹綏l件這么好,當然會吸引很多缺乏社會實踐的大學生。
這種不誠信的操作機制令人觸目驚心,卻也是屢見不鮮。
2.大學生法制意識,維權意識不強。
據調查,被騙過中介費的54名大學生中,竟只有13人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這種商業欺詐行為,18人有這樣的想法,但沒有付之行動。也就是說被騙過中介費的被調查者中,只有24%的人有維權意識和法制意識,大多數則忍氣吞聲,不了了之。
【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6篇】相關文章:
最新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模板11-16
大學生實踐調查報告格式模板08-05
學生調查報告08-27
大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通用6篇)11-16
最新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模板11-16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模板(精選6篇)11-16
學生安全調查報告10-30
學生兼職調查報告08-19
學生暑假調查報告08-18
學生學習計劃模板集合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