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放飛夢想,與愛同行這個季節的天很藍,藍的有些憂郁,XX年7月14日帶著喜悅,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我們搭乘上了開往鎮原的汽車,經過了八個小時的說說笑笑,一路上山,下山,通過了許多的盤旋路,車終于到達了鎮原。初入眼簾,縣城很小,四面全是山,沒有人接應,但我們提前知道了暫住地,在那里休息了一晚上又乘上了開往支教地——張大灣小學的車。鄉間的路很窄很陡,一面是山,另一面是溝。但風景還可以,綠色的一片使得我們不由的唱起了歌。經過四個小時的一路顛簸,終于到了,由于車不能直接到學校,我們搬下了行李,走了一會兒,在一個山腳下,學校出現了,迎接我們的是校長還有幾個老師,學生今天全部放學了明天到校開畢業典禮。校舍很簡陋,就是幾間沒有玻璃,常年漏水的平房和幾個窯洞,校門只有1米寬左右,廚房設在一個窯洞里面,我們住的是一間大的教室,一切設施條件很差,學校有89人,教師6人,全是男教師。這就是學校的基本狀況。
由于時間問題,我們的正式開課到第三天了,在這一天半的時間里,我們寫布告,出板報,主要是做好宣傳工作。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到學校上課,使得更多的村民能夠知道我們此次活動的目的——了解社區學習服務中心在農村的作用,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主要從農村教育抓起,還有農村醫療保健,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外出務工人員的情況,還宣傳一些農民如何合理種植,科學種植的理念。
忙碌而有充實的一天完了,我的感觸頗多。
這里的自然條件的確很差,常年干旱,道路不通,村民基本是靠天吃飯,一個家庭的勞力也就是60歲以上的老人和15歲左右的孩子,青壯年大多數外出打工,以建筑工人為主,每年回家兩次。秋季回家收麥子,種麥子,再就是過年回家團聚。由于干旱,農作物的產量很低,畝均120公斤左右,那還必須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農副產品以杏子和黃花菜為主。杏子樹全部位于半山之中,因此采摘相當的困難,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價格也不穩定,豐收的年份,杏干每斤才3毛錢左右,杏胡每斤1元錢左右。但質量要求很高,杏干的顏色必須是淡黃色的,杏胡必須干凈。當地的飲水條件很困難,唯一的機井位于村大隊,是為了方便當地的學校,只有村部附近的幾戶人家能吃上井水,其他的人家只有自己打一個土窖,吃雨水,人畜共用。冬天由于氣候寒冷,水面凍上了一層厚厚的冰,村民只有在冰層上用石子打一個比桶稍大的口,只有這樣才能吃上水。一到夏天,天氣又過于炎熱,水上面漂著許多懸濁物,水會變成淡綠色,這種水對人畜的健康極其不利,吃了這種水會得一些地方性的疾病,由于條件所限制,這里的醫療健康狀況很差,人們沒有健康觀念,根本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自我防范,自我保護意識很差,平常的頭疼腦熱就抗過去了。面對如此的現狀,我的心為之震撼。
終于迎來了第一個上課日,早晨孩子們來的很早,第一感覺的確很土,全部穿的是布鞋,衣衫,褲子很破舊,女孩子的辮子很長,都是扎起來的,男孩子一律是平頭,有些小孩子連臉都不洗,也許是卻水的緣故吧,但我始終不敢相信那一切都是真的。對于這些孩子,我更多的是感動。其中有兩個孩子對我的影響特深。一個叫折虎成,另一個叫李彥貴。折虎成今年17歲了,上四年級,我記得我17歲時已經上高二了,當然了這里的孩子上學都很遲,由于學校離家很遠,若孩子小家長會不放心的。折虎成每天都是學校來的最早的學生,他家離學校有40分鐘的路程。由于家庭的緣故,他小時候便就送到了他大伯家,而且他的一只眼睛先天性的殘疾,看不見任何的東西。每天早晨8點半我們吃早飯時,他就站在我們的門口看著我們吃飯,處于同情心,隊長叫他進來和我們一塊吃。記得有一個早上,我們吃的方便面,也給了他一包,和我們一樣他也泡著吃了,過了一會兒,他看見我們的饅頭吃完了,就從自己的書包里取出了三個不是很白的饅頭讓我們吃,可能是我們吃飽了,隊員都說不吃了,謝謝他了,留著自己下午吃吧。但他當時就哭了,說我們不能看不起他,隊長急了,也哭了,連忙解釋著,最后我們也吃了,的確不怎么好吃,有一點酸味。在他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人窮志不窮,我們愛戴這里的孩子,我時刻感受到自己肩負責任的重大,也許我們改變不了這里的現狀,但至少我們是可以在這里留下一點記憶的。折虎成身上所表現出的渴求知識的愿望和那勤奮,踏實的學習態度也許可以代表長大灣的所有吧,祝愿他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揚自己的精神,永遠做一個時代的強者。
第一次見到李彥貴,我的心為之一顫,他是二年級的學生,今年12歲了,他先天性的殘疾,臉的半面全是黑色的,而且長著毛,我無法想像他以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為什么惡運要降臨在這些可憐的孩子的身上,第一次我感覺到了上帝的不公平,我只能祝愿他,能夠好好的學習,去開創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發自內心的為他祈禱。
再有20分鐘就要開課了,孩子們來了將近80人,他們三五個在一起,好像是在討論著我們,我們主動的上前和他們打了招呼,他們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么羞澀,反而很開朗。和孩子們談的很愉快,他們對我們的到來很渴盼,我時刻能感受到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迷茫,然而我也看出了他們有一顆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心。我走在這樣一個很小的校園中感到壓力很大,不由的走進了中班的教室,他們唱著<<軍中綠花>>,這是他們最愛也是最熟悉的一首歌,當站上講臺的那一刻,孩子們都停止了唱歌,他們都說老師好,我當時在問自己,我是老師嗎?我能帶給他們什么呢,我很興奮,我感到自己是這45分鐘的主角,我能感受到所有的孩子都在聆聽著我,至少他們的眼神可以向我保證,班里只有19人,我讓他們做了自我介紹,結果讓我太意外了,他們一個一個站起來說,我叫……年齡……家庭……愛好……全部用的是普通話,盡管不怎么標準。很顯然這是他們原來的老師刻意安排的,孩子們都很優秀,只是條件限制了他們特長的發揮。體育方面。他們最愛的是跳繩,學校的操場位于半山之中,左邊是山,右邊是溝,安了兩個很破舊的籃板,孩子們很少打籃球,因為籃球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溝里去,溝很深,撿籃球是相當的危險。他們沒有音樂老師,老師平時就放收音機讓孩子們去聽,他們的歌就是這樣一句一句聽會的,我們給他們教會了動聽的校園歌曲<<心愿>>和<<玻璃杯>>他們學的相當的吃力,但都很認真。這里的孩子最差的是英語,我想也許是由于老師的緣故吧!因為他們的老師是高中畢業就可以去任教的,教學方法太單調了,只是上課讀單詞,不教給學生簡單的語法和句子的構成。我問到他們的考試雜考時,他們說只做選擇題,而且全是憑感覺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不可思議了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嗎!這里的孩子上學是多么的不容易啊!首先是經濟問題,另一個就是上學太遠了,一般的學生到校至少得一個小時。一個叫李文的學生感動了我們所有的志愿者,他家在環縣的山里,而我們在鎮原開展活動,他每天得走2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今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鄉里的中學,他愛好天文,總是提問一些很深奧的問題,那一刻我理解了原來每個老師都是喜歡好學生的,他很懂事,他理解家庭供自己上學的不易,平時對自己不懂的他都會提出來的,他的眼睛總是淚汪汪的,似乎比同齡人更加的穩重,成熟。要是這里的孩子都向他一樣那該多好啊!祝福他。。
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為“倡導志愿精神,拓展實踐能力,推動山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和進步”,XX年7月4日,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由法政學院自強社組織,全校師生廣泛參與的尚行支教團于江南大學蠡湖校區啟程,趕赴湖南省鳳凰縣臘爾山民建小學,進行為期三周的義務支教活動。非常慶幸的是,經過初試,復試的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大山中短暫的教師體驗帶給我很多思考,感觸。這是我第一次實實在在地關注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將此次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參加一次支教活動是我在進校初的《大學四年規劃》中一筆一劃寫下的。支教于我不是年少輕狂的沖動,那是存在多年的夢想。
“無錫—上海站—上海南站—吉首站—吉首汽車南站—鳳凰縣—臘爾鄉—民建小學”,這是我們的行程路線,歷時近兩天,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依然清晰地記得,十多人身著白色抑或黃色,印有“江南大學志愿者”字樣的身影。張張年輕的面孔,在斑駁的陽光下熠熠生輝。猶記得,踏上上海站最原始的綠皮車,在手帕紙上曾寫下: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赴理想,縱路途遙遙,何畏之有?就像我們的口號喊道的“燃燒激情,青春無悔”。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側丝264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72%,是湖南省唯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湘西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與北方萬里長城對應的“南長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與西安兵馬俑齊名的里耶秦簡,是湘西古老歷史的見證。被譽為“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儲量居全國第三位的“東方錳都”,千年經典名茶“古丈毛尖”,中國三大名酒之一的“酒鬼”酒,是湘西富饒資源的杰出代表。州域境內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以及濃郁古樸的民族風情,構成了一幅幅意境悠遠、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畫卷,如今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湘西經濟的'發達,恰恰相反的是,全州有7個縣整體進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湘西州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
提到鳳凰,我們不由自主會想到沈從文,想到他在邊城里面所描繪出的鳳凰的靜謐與迷人。鳳凰古城的美自然是美不虛傳,但是鳳凰縣當地的經濟條件卻并非外人所想,尤其是教學資源的匱乏更是令人擔憂。很多農村學校軟硬件都不完善,特別是高水平的師資力量缺乏,這勢必會影響新一代人的發展。
教學體驗
我們所在的民建小學是從屬鳳凰縣的拉爾山鎮上一所很受家長信任的民辦學校,全校300余學生,卻只有六位教師,其中含校長及三位年輕的支教教師。教學設備只能用匱乏,簡陋這樣的字眼來描述。一棟二層教學樓孤零零的立在水稻田間,沒有圍墻,甚至在教學樓后,還存留著兩座墳。整所學校唯一的體育設施是兩塊水泥板支起的兵乓球臺,那里的男孩女孩卻還滿足于跳皮筋的簡單快樂中。
我們被分到學生家里住宿,深入到當地苗族家庭中,你會深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做感動。我們感動著腳穿拖鞋的孩子們在每天十公里來回的蜿蜒山路上哼出美麗的山謠,我們感動著昏暗的燈光下孩子們俯身復習的瘦弱背影,我們感動著聽不懂普通話的苗族阿爸阿媽們質樸的熱情……我居住的學生家里有十個兒女,最小的孩子,我的學生,是個總愛說“好”的五年級女孩。她的父母已經滿臉皺紋,身影傴僂,可讓人驚奇的是,歲月無情卻帶不走他們眼中的清澈。那是怎樣的一對夫婦?讓我感動到只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他們,因為所有華麗的詞藻在他們的淳樸前都會變得蒼白起來。我想他們是大山中所有人的典型:第一晚,開會回到住處,阿媽已經拿出嶄新的被子替我們鋪好了床,因為我們的到來,這家的哥哥只好在木板上打起了地鋪;看我們洗漱不方便,阿爸竟破例一天不下田,在家做起了木匠,趕制出洗臉架;十八歲的哥哥說他長這么大,第一次看家里宰燉了自家的鴨子……
每每在這種感動中,捫心自問,我們究竟能給這里的學生帶來什么呢?
和當地校長的第一次對話中,校長的一句話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他說:“不要懷著救世主的心情來待學生,只能說我們互相交流些什么……”沒錯,交流或者是我們此次活動的關鍵詞。針對當地學校設施不足,課程單一的基本情況,我們經過無錫數所小學的募捐,帶去了圖書,體育、美術用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多開設英語、常識、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生未接觸過的課程。課上我們主要以游戲和小知識為主,目的在于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日后自覺主動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障礙。比如,教師很難承受每天十公里的山路,午飯無法解決,無法洗澡,教學上經驗不足,個別教師不受學生歡迎遭聽課;另一方面,天氣酷暑,陸續有學生身體不適,不同年級學生興趣不一,個別學生情緒消極等問題層出不窮。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們針對問題及時集會,適時調整課表,并以家訪的形式取得和學生的進步交流,順利的解決了難題。
支教的生活是溢滿酸甜苦辣的。我們也會恨鐵不成鋼,也會發怒,也會因上課效果不好而失落自責,當然,也有得到孩子們掌聲回報我們微笑的時候,有孩子們贊賞時我們內心欣喜的時候……在這一過程中,我親眼看到了孩子們對知識如饑似渴的渴求,對夢想不舍不棄的追逐;親身感受到一個團隊中合作的必要,協作的技巧,集體的力量;而作為一名師范生,更真切的體味到教師綜合素養的高要求,教學實踐的靈活性,認識到自己專業素養的不足。
【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篇08-29
2020年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4-08
寒假大學生農村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6-14
大學生寒假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6-12
大學生寒假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05-30
關于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9-20
大學生寒假支教日記04-11
大學生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4-08
大學生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本05-25
寒假義務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