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古鎮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希望知曉一個情況、一個事件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并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古鎮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1
摘要: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具有極大價值的古村鎮,正在經歷著社會前進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正遭受著非理性規劃、過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極大破壞,不少古村鎮在社會變化和大量建設過程中,要么忽略了對歷史環境的科學保護,要么一味拆舊建新、營造假古董,要么單純將遺產保護活動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對待,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了破壞,將很多遺產變成“遺憾”。
關鍵詞:河下古鎮歷史文化政府保護
一、活動日程:
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河下古鎮,走進了一個充滿歷史文化起的鄉鎮,感覺心靈仿佛都得到了凈化。我們受到了居委會的熱情接待,他們對于我們此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對于此次實踐調查起了很大的協助作用。居委會主任詳細的和我們介紹了河下的歷史,我們跟著他的話語穿梭了一段歷史,了解了河下古鎮的變遷,漸漸的迷上了她。我們跟隨著居委會負責人走遍了古鎮,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他們的熱情讓我受寵若驚,之前還對于調查有些擔心,但是看到他們那張張笑臉,我被感動了。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增加河下的影響力,盡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質量。希望政府能夠大力的開展河下古鎮的保護和發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鎮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華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鎮。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大概河下這個名字即在此時開始孕育誕生于居民口頭上的。河下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滿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滿浦關以通水路,縣志有此記載。后又建壩筑閘,更將閘子改為軟壩。宋隆興中(1163—1164),魏勝與金人打仗,即由此調兵運糧,這事記載于宋嘉定(1208-1224)年間編的縣志(嘉定縣志已佚,僅見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所轉引)。在元朝時,山陽縣儒學就建在滿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才遷入縣城。明朝嘉靖年間大學士李春芳上京趕考時,常經過這里,他與吳承恩有過多次交往他的《貽安堂文集》中記載了河下這個地方,稱這里叫滿浦。看來滿浦與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并行了若干年,滿浦后來成為河下一個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單獨存在下來了。
二、調查情況:
(一)調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護規劃研究刻不容緩:
古村鎮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鎮的保護不僅僅是一棟棟單體建筑的保護,而更應是對古村鎮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全面保護。不僅要保護古村鎮遺產本體,同時要保護遺產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僅要保護物質遺產,也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ǘ┱{查方法:通過實地訪問,去居民家中探訪,請居民填寫調查問卷,與社區居委會了解情況。
。ㄈ┈F狀與問題: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具有極大價值的古村鎮,正在經歷著社會前進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正遭受著非理性規劃、過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極大破壞,不少古村鎮在社會變化和大量建設過程中,要么忽略了對歷史環境的科學保護,要么一味拆舊建新、營造假古董,要么單純將遺產保護活動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對待,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了破壞,將很多遺產變成“遺憾”。所以保護河下古鎮是件迫不容緩的事。河下雖然早就被定為國家保護單位,但是并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和大力發展。
。ㄋ模┙鉀Q方法
1、重視河下小景點的開發
近幾年區政府對河下古鎮小景點開發了不少,但還有不少尚沒開發,如市河上的“殷家碼頭”,藏兵洞口遺址(相家灣),松竹草堂(市河碼頭),二帝閣,汪氏大院,左寶貴墓和祠堂,新城西門口古城墻遺址,章湘侯老宅,譚繼安老宅,瑪繼宗老宅等。
2、對河下小景點保護的建議
很多河下古鎮小景點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如古枚里遺址,御碼頭,兩淮批驗鹽引所等都出現亂刻,亂貼,亂畫和雜草地面無人打掃的現象,游客站不下來觀賞。筆者建議:在每個小景點旁設一個小公用電話亭,安排一個低保戶去就業,在電話亭內再賣些報刊雜志和介紹楚州及河下古鎮方面的書籍,小景點衛生由他負責,繼利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又小景點的衛生又有人打掃和看護。
3、加大河下宗教場所建設、擴大人氣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2
青藤白墻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梁畫棟門樓。方圓2公里的土地上,卵石曲徑,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這批古建筑群以祠堂、舊宅和老街為主體構成。最值得看的是童氏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相傳為方孝孺設計,其中閣樓吸取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風格,至今猶保存完好。前童古鎮作為寧?h旅游勝地,是如何發展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走進了前童古鎮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到一些真實情況并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一、前童古鎮發展旅游的基礎條件分析
1、區位條件
前童鎮是浙江省寧波市寧?h轄鎮,距縣城西南14千米,由原竹林、前童二鄉合并而成,面積68.77平方公里,2005年總人口2.6萬,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地理環境獨特的江南古鎮,先后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旅游城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前童古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屬寧波1小時交通圈?h城距寧波櫟社國際機場64公里,離北侖港80公里,省道、34同三線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寧海段有三個出入口(寧海北、寧海、寧海南),甬臺溫鐵路穿境而過。優良的動車組不僅迅速而且舒適,大大地提高了景區對潛在顧客的吸引力。
2、政策扶持
前童古鎮景區所在的寧?h縣政府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政策號召,依托寧?h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資源優勢及客源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提出了旅游興縣的目標,把旅游產業作為全縣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擴大旅游產業的擴大與快速發展。
3、資源條件
前童古鎮文化資源較豐富,儒家文化、歷史文化、抗戰文化、民俗文化齊備。它是浙東地區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韻的小鎮,明代大儒方孝孺曾兩度在此教書育人、著書立說。近代辛亥革命時期,25歲的村民童保暄就擔任浙江臨時都督,是浙江廢除帝制和反袁時的革命元勛;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一度是浙東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戰爭,寧?h工委在此建立,是寧海的革命搖籃?晒┯斡[的有職寺其居、明經宅、上堂屋、五福臨門、好義堂、名宗祠、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館、鹿山、石鏡山、孝女湖、柴萬嬰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觀。至今尚保存有明清時期完整的、多為四合院的民宅1300余間。
二、前童古鎮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景區建設投入不足,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缺乏投入。具體的來說,前童古鎮下的傳統民居區、梁皇山風景區、石泄龍吟景區和福泉山景區四個景區之間目前只有普通的村級公路,十分狹窄,不方便大型旅游車輛的直接進入,而且由于道路使用時間較久經常會有道路損壞情況發生,從而重新維修進而影響交通。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目前景區內的公共設施、排水系統、通訊設備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發時建設的,在當時缺乏整體規劃的情況下沒有考慮到景區的發展性,目前的設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高客流量時的需求。公共設施中的垃圾桶,景區指示牌,廁所等數量少,設計不合理與景區整體氛圍不合。景區內的排水系統尚未規劃,一直沿用至今,古鎮居民的生活廢水直接排放到環繞景區的河內。景區通訊設備,電線缺乏規劃,多是老舊的線路以及居民自身私拉亂接的,不僅影響景區的美觀度而且存在著安全隱患。
2、旅游產品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景區旅游產品單一化,缺乏獨特性,新穎性。目前大多以旅游觀光形式為主,對前童古鎮景區的儒家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缺乏一些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并能引起游客共鳴的旅游產品。游客進入古鎮后大都是看看古建筑,走走古街古巷,嘗嘗街邊地攤小吃,逛逛散布在古鎮內的幾個紀念品小店等,這些活動雖然滿足了游客的視覺刺激和直觀感受,但停留時間短、重游率低、競爭力弱,無法給旅游者留下深刻的旅游體驗。景區目前只停留在簡單的依靠游客自身去游覽的初級階段中,沒有一個有互動性,激發游客參與性的旅游產品。古鎮富有渾厚的文化底蘊,對于旅游者來說,未能欣賞到前童儒家文化深層次的旅游產品,像特色的竹雕產品,寧海的特色戲劇寧海平調等都沒有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
3、服務質量需要提升
景區服務質量不高。景區沒有專門的講解的服務人員,景區管理委員會只有一些素質不高,管理意識不強的保安人員,售票人員。景區內的旅館、飯店、商店等服務人員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從而影響了服務質量的提升。比如說前童景區中的旅游咨詢服務手段落后,目前只停留在人工服務,標志牌階段,服務內容單一,除了提供景區景點旅游與咨詢服務外,其他旅游服務信息,如交通票據、住宿設施的預訂等基本沒有,游客
在景區內進行瀏覽活動與旅行安排感到不便。
4、旅游市場秩序需進一步整頓
景區市場秩序混亂,景區內的商業行為不夠規范。景區內的商店缺乏一個統一有效的管理,商家誠信意識不高,存在著尾隨兜售、欺客詐騙的現象。比如說前童景區中的各個商家(包括吃住行三方面),價格都是由各個商家自己決定,同樣一種服務的價格相差很大,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景區內的商家缺乏規劃,致使景區內的惡性競爭,從而影響了提供給游客的服務質量。
二、前童古鎮旅游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規劃 制定嚴格的規劃方案是古鎮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規劃應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嚴格的古鎮保護規劃,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將景區按其價值、重要性、脆弱性程度規劃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依次重要程度降低)等。對保護區進行分級管理,合理控制游人的數量,避免破壞古鎮寧靜古樸的整體環境;對古鎮的商業活動嚴格控制,與古鎮風貌不協調的建筑物和商業場地,如網吧、歌廳、美容院等規劃在區域控制區;嚴格監督古鎮維修的建筑材料,以保證古鎮的原始古韻;二是古鎮的旅游開發規劃。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科學、專業性的規劃,才能有效避免古鎮資源遭受任何可能的破壞。古鎮旅游開發規劃不能盲目進行,一哄而上,要對旅游地資源開發的可行性進行評估,分期、分批地開展。旅游開發規劃要兼顧旅游地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2、明確的市場定位
根據形象差異化戰略,在產品的核心部分與競爭者雷同的情況下塑造不同的產品形象以獲取差別優勢。根據景區內部的2011年度的客源分析調查,前童旅游者的來源比例集中,其中省內旅游者為主(43.7%);上海(19.4%);江蘇(19.0%);福建(9.1%)以及其他(9.1%)。據此把省內客源市場定位為一級市場,華東地區的客源市場定位于二級市場,其他地區的客源市場定位于三級市場。在周邊古鎮景區競爭壓力很大,景區旅游者又來源高度集中于省內市場,一級客源市場的游客帶來的旅游消費比較高的現狀下,應把景區的重點開發市場放在省內主要客源市場。
3、鮮明的主題形象定位
依托寧海旅游的“天下旅游 寧海開游”的定位,把景區形象定位成一個“古風古韻鎮、霞客首發地”的形象。根據《徐霞客游記》對古鎮的描寫,堅持古鎮特色化發展,堅持原汁原味、本色化。文化旅游給予旅游者最美好的東西,是對異地文化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時空中獲得文化憧憬和追求的滿足。
4、有效的宣傳促銷 依據景區特色主動出擊,廣拓客源。積極組團參與國內、國際旅游交易會,開拓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等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場。相繼在華東地區客源市場舉辦寧海旅游前童旅游推介會暨旅游文化宣傳周活動等。加強旅游社團、旅游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服務、協調職能,聯合進行旅游產品市場促銷,向本地外地公眾推介旅游產品旅游線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景區特色,制作宣傳冊、電子傳媒:包括各種墻體廣告,電視、電臺、互聯網等。
5、保障措施
。1)人才與服務保障。旅游體驗是一項綜合性的體驗,既要抓好各項硬件設施的建設,又要抓好軟件建設,所以服務人員的技能水平素質高低就顯得很重要。具體的來說,我們應該利用景區所在地區的教育整體優勢,有計劃的引進一些優秀的專業人才參與到景區的建設與發展中;比如說與寧波市著名的甬江職高進行合作,對旅游專業或相關專業的人才進行合作培訓,設立冠名班級以此降低人才招聘的難度并且還可以提高景區知名度。
。2)資源保護。要加強保護的宣傳力度。要樹立起景區原住民眾的主人翁意識,自覺保護古鎮文物與財產的損失,堅決抵制急功近利者對古鎮遺跡建筑的破壞;要加強對游客的宣傳力度,避免人為的破壞古鎮古色古香面貌;還要加強景區管理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在景區內多立一些宣傳牌,告示等,宣傳并勸導游客的破壞行為,還有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做好景區布局。
結論
至此,文章對寧?h前童古鎮景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對策進行了簡單的報告。前童古鎮有旅游開發的資源、經濟、交通等優勢,前童景區古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條件與前景,但是也有對開發認識不夠、缺乏整體規劃等問題存在,并且制約景區的進一步發展?偟膩碚f,要做強做大前童古鎮文化旅游產業,不僅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還需要發揮市場競爭機制,豐富旅游產品特色,以此提高景區的競爭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3
xx古鎮,孫權故里,以它淵源的歷史文化背景,已經成為知名度較高的歷史文化古鎮,然而在xx古鎮發展的同時,也因其自身特點暴露出許多的消防安全隱患問題,本文通過分析xx古鎮的消防現狀來探討一些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
一、xx古鎮概況
xx古鎮,有著江南罕見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這座古鎮目前現有保存完好的廳堂43個,主要有思源堂、義門、百步廳、孫氏宗祠、明哲堂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它具有不可拷貝性。2019年開始,省政府對xx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目前,xx古鎮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并正逐漸成長為一個世界的旅游品牌。
二、xx古鎮消防現狀
1、xx古鎮內易燃建筑多:古建筑多為木質結構,歷經上百甚至數百年的日曬風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質腐蝕、干燥、疏松,水分含量約在12—18%之間,遠遠低于一般木材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成了全干材。同時其古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優質木材建造,且其表層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極易燃燒。
2、宗祠活動用火多:家族子孫進行燒香祭祖等傳統宗祠活動者甚眾,而祠堂、家庭堂屋是民間宗祠活動的重要場所。常見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燒香化紙、燃點蠟燭、供龕上的植物油燈,祠堂中的酥油供燈、燈節等大型用火活動。此外,還有定時的廟會,臨時性的超度道場等用火活動。無形之中埋下了眾多火災隱患。
3、電氣線路設置不規范:古鎮內電氣線路主線初步改造,但設置不規范,同時,各住戶電表采用塑料盒裝配在街道街面上,低壓電線、電力線沿門楣零亂設置。絕大多數戶內電線使用時間過長,且戶內臨時接用線路較多。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用戶不斷增加用電設備,部分用戶的電氣線路處于超負荷使用狀態。
4、生活用火管理難度大:古鎮內居民生活用火多采用煤作為燃料;部分居民采用瓶裝液化石油氣作燃料;少數居民還采用柴草作燃料,有的用戶甚至將爐灶直接設置在木地板上。
三、針對xx古鎮火災的多種成因,有針對性地做好古鎮消防安全工作
1、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加強對防火工作的領導,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檢查制度,消防設施、器材的管理和檢查維護保養制度、用火用電管理制度、值班及防火巡查等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建立防火檔案。針對古建筑防火滅火的特點,應加強對村、居民的防火、滅火知識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制定滅火應急預案,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習,依托公安派出所和村民聯防組織,增強對火災的自防自救能力。
2、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環境
。1)開辟消防通道
克服古建筑防火的先天不足,首先要開辟消防通道,使中小型消防車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筑,除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外,都應開辟消防通道。開辟消防通道要處理好文物保護和消防安全的關系,對于古建筑群在不破壞原布局的情況下,應考慮設置環形消防通道。
(2)搞好消防水源建設
應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網,在宗祠外、庭院內修建室外消火栓,確保每個廳堂的室外都有消防栓。市政管網不能提供消防用水時,應修建消防水池,儲水量應滿足撲滅一次火災持續時間的用水量。消防水池周圍,應留有消防通道,且留有供消防車回旋?康膱龅,并設置供消防車使用的取水口。
。3)采用先進的消防技術
應根據國家有關規范要求和古建筑的實際情況,在古建筑中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合理選擇探測器的種類和安裝方式。重要的磚木結構和木結構古建筑應安裝自動報警系統,在古建筑存放文物的地方應安裝二氧化碳等氣體滅火系統。對磚木結構和木結構的古建筑,也可以采取在整修時對木結構涂刷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以增加建筑物件的耐火極限。
3、加強火源管理,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1)嚴格生活和維修用火管理
一是古建筑嚴禁使用液化氣和安裝煤氣管道。二是供游人參觀的舉行宗祠等活動的地方禁止吸煙,并應當設有明顯的標志。三是如因維修需要,臨時使用焊接、切割設備的,必須經單位領導批準,指定專人負責,落實防范措施。
。2)確保用電安全
一是凡列為重點保護的古建筑,除磚、石結構外,一般不宜安裝電燈和其它電器設備。二是古建筑的電器線路一律采用銅蕊絕緣導線,并用金屬穿管敷設。不得將電線直接敷設在梁、柱、枋等可燃構件上,嚴禁私接電線。三是配線方式一般應將一座殿作為一個單獨的分支回路,獨立設置控制開關,以便人員離開時切斷電源,應安裝熔斷器,作為過載保護。四是在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內,不宜采用大功率的照明燈泡,禁止使用表面溫度很高的碘鎢之類的電光電源的電爐等加熱器,燈具和燈泡不得靠近可燃物。五是沒有安裝電氣設備的古建筑,如臨時需要使用電氣照明或其他設備,也必須辦理臨時用電審核手續,經批準后由電工安裝。到批準期限結束,應即行拆除。六是要對電氣線路、電器定期進行檢測,及時排除電氣故障和隱患,確保電氣線路、電器處于安全使用狀態。
。3)裝防雷設施
采用防雷保護措施時,應合理選擇避雷針安裝方式,必須準確計算它的保護范圍,屋頂和屋檐四角應在保護范圍之內。接地體應就近埋設,不宜距離保護建筑太遠,以減少防雷裝置的反擊電壓,從而避免造成放電的危險。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4
一、 龍門的歷史
龍門古鎮,是個距杭州僅五十余公里的小鎮,據傳是三國孫權的故里。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聞名,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村后有龍門山,海拔1067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龍門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后裔,千百年來,經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從一個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鎮。 古鎮的名稱源出于東漢名士嚴子陵之口。相傳他當年出游路經這里,曾指點江山說道:“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于是古鎮因此而得名。此后,“龍門”一詞在當地不僅成為了地理概念,更演繹成了一個含義微妙的文化概念。這是因為有人出身“龍門”而成就了帝王霸業,此人就是三國時的吳帝孫權。
曹操曾為之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憶當年,孫權乘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之際,據長江之險,創三分天下于東南、踞六郡八十一州而稱帝。據考證孫權并不在龍門出生,這里是其祖、父兩代的出生地。但這并不妨礙古鎮被后人視作“龍興之地”,被稱為“孫權故里”。
《孫氏家譜》記載,從三國孫權一代起直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龍門孫氏已繁衍了65世。盡管“孫權故里”歷經戰亂和社會變遷,至今仍清晰而完整地記錄著宗族世系的歷史變遷。游人隨便攔下一位鎮上人請教,他都可以告訴你自己是東吳大帝的第幾代子孫。
二、龍門的建筑
江南的古村和古鎮都講究風水,這一點龍門古鎮也不例外。從建筑格局上看,“前有照,背有靠”,整個古鎮的形制暗合“天人合一”的古代風水學原理;從地理位置上看,古鎮的先民選擇在龍門山與富春江之間安家落戶,也與今人推崇的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頗為吻合。古鎮內屋宇廊房相連,長街曲巷相通;自古以來,鎮上居民們按各房系的廳堂圍聚而居,以血統為基礎,體現出宗族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尊卑之序。
古鎮上完好保存著江南罕見的明清古建筑群。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共有廳堂40多座,磚砌牌樓三座和古塔、古廟各一座。古建筑面目完整的有思源堂、余慶堂、百獅廳、素懷堂、迎山堂、誠德堂、冬官廳、余蔭堂、耕讀堂等等。它們讓龍門古鎮擁有了“廳堂博物館”的美譽。千百年來,龍門古鎮隨著孫氏家族的繁衍昌熾,逐漸形成了以廳堂為中心的眾多居住院落,墻檐相連,房廊縱 橫,卵石鋪砌的長弄密如蛛網。弄,成了古建筑專家、學者和旅游者的覓古探幽的亮點。進入古鎮,東西莫辨,尤入迷宮。相傳,古鎮整體布局是根據孫武后裔及吳大帝子孫的眾多兵家以迷魂陣的格局所建造。古鎮,除了老街以外,都為長弄小巷,外人入內,走著走著認為到頂,轉個彎又是長弄通道,再轉個彎也可能又回到老地方。古鎮歷盡滄桑迷宮般的弄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
三、龍門的民俗風情
農歷九月初一,是龍門古鎮的傳統的廟會。相傳,從北宋期間就有此活動,流傳至今也已近千年歷史了。龍門自孫權十九世孫匡力子忠始遷龍門后,生治、洽二子,治為長子,洽為次子,洽仕宋為秘書省校郎中。洽生余慶, 仕宋為承事郎。余慶生裕,裕仕宋為朝散大夫。裕生景純,宋元三年考取進士,任右學士。自洽至景純的四代中,都在朝為官,代代有人才。為不忘祖宗,光耀門第,洽在晚年設想建造祭拜祖宗的香火祠和家廟,經過族內祖孫三代商量后,決定在村的西南,(現孫氏宗祠)東面選擇了一塊地建造了一座香火祠,名為“孫處士祠”以紀念祖先鐘公。洽公百年后,余慶公也已到晚年,為實現父親遺愿,與兒子裕和孫子景純商量后,決定在石塔山(古稱水口山)下的大路旁建造一座家廟,為紀念祖先種瓜積德而出天子,就取名“蔭功天子廟”,建成以后余慶公故世,裕安葬好父親后,擇日開廟。此時,孫景純已在朝為官,他不忘祖先遺訓,查到吳大帝于九月遷都建業(今南京)立帝,又不忘太祖和祖父為此操勞而故世,他們也都是九月所生,所以就定為農歷九月初一為開廟之日。
同年會有三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不等的同年,這是龍門廟會異于外地的習俗。每年廟會,三十歲男丁同年必挑大梁。廟會活動中難度最大的事都由三十歲同年會來干,如請最好的戲班子,修險路等;顒咏涃M大家臨時捐募,富者多出,出于自愿,貧者少捐,大家諒解。土地改革后,以會田為基礎的各種會社自行消失,獨有同年會越來越火紅,入會人員擴大到女性。改成為三十歲做同年戲,五十歲以上同年會捐資修橋鋪路做好事。
每年祖是全族合力籌辦的大典,分春秋兩祭,春祭農歷二月初二,由龍門孫氏大房、四房籌備;秋祭農歷十月十九,由龍門孫氏五房、七房籌備。二、三、六房基本遷居外地,不須籌備,但屆時必須由房長率領房中頭面人物來參加祭祖大典。祭祖大典在孫氏宗祠舉行,從東、西轅門進入,步步登高。宗祠分前后三進,前是門廳,五間門面,中設戲臺,臺前一在天井,左右屋環繞;中為正廳,方磚鋪地,又稱狀元地,梁上掛滿匾額,是孫氏家族決定重大事情的議事廳;后廳為蔭堂,上面排列著孫氏祖宗的牌位。宗祠平時人跡罕至,除祭祖外,只有族中遇到大事,才鄭重其事地開祠堂門。祭祖三日,全族停工,穿戴整齊,如度節日。午后,祠堂開門演戲,一曲方了,族人齊集,祭祖大典開始。此時,正門至蔭堂中門大開,祖宗牌位,前六張八仙桌并列,上鋪紅氈,擺上數以百計的菜肴、果品、糕點,中間飾以鮮花、紙馬。桌前特制供架上放著全豬全羊,白肉上系著彩條紅綢。一對手臂粗的巨型蠟燭紅光四射,顯示一派莊嚴景象。
龍門古鎮“鬧元宵”有著自己不同的特色,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在古鎮的`祠堂和所有的廳堂 里都掛上有傳統特色的各種花燈和紅紗燈。每座廳堂上方的正中掛著各房、各支祖宗的畫像,又稱承支阿太。前面供桌上放滿各種果品糕點,族人都要向祖宗上香祭祖。保佑來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一年更比一年好。此外,還有不同色彩的傳統戲燈。元宵佳節歷時五天熱鬧非常,戲燈、花燈、鑼鼓、鞭炮、銃聲等等不絕于耳目,把龍門古鎮人民卷入在一片歡樂聲中。
除了花燈以外,還有各種戲燈:
。ㄒ唬垷。它是龍門傳統而古老的戲燈,和全國各地的龍燈一樣,象征著龍門人民是龍的傳人。
。ǘ┲耨R。也是龍門傳統的表演形式。龍門的竹馬和別地不同之處在于,它由傳統戰馬沿襲而來,跳時呈作戰陣勢,一般有八匹馬組成一支隊伍,令旗帶路,逐對的上陣和下陣。正月十五夜里表演時增加兩匹大紅馬,稱“掃馬”,跳演節目都為三國故事。
。ㄈ┪瑾{。獅頭用竹、獅身用綢緞布料制成,獅有大小之分。大獅由兩人聯袂跳,小獅一人一只,一人持繡球引路。
(四)魁星。即文曲星,又稱文魁,是一個用竹和綢緞精制的神像。他手持毛筆作點狀元狀,祝愿讀書人奮發努力,得中狀元。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5
前言:
1、調查地點: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
2、調查人員:xx學院09級xx班
3、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的旅游資源調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對旅游行業的資源的分類、調查形成較實際、深刻的感性認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提高觀察、調研、分析、評價、規劃設計以及歸納寫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適應旅游行業的需求,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調查要求:
⑴要求學生認知各類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闡述其在地域空間的分布位置、變化規律、數量、特色、特點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
、前凑諊覙藴室幎ǖ膬热莺头椒ㄟM行調查。
⑷保證成果質量,強調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并盡量做到內容簡潔和量化。⑸充分利用與旅游資源有關的各種資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統計、填表和編寫調查文件等工作。調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轉化、利用這些資料和成果為主。
5、主要資料
、艌D件:調查區政區地圖
⑵文件:我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
、窍嚓P背景資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
6、調查成果:
、耪{查區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坡糜钨Y源調查匯總表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6
作者:周麗
來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29期
現存崇仁古鎮保持了宋代遺風,明清特色,其內部傳統結構仍保存較好,街、巷、弄仍然基本保持原有空間尺度關系;建筑群體組合也基本保持原有的空間格局;道路體系完整,仍然保存原來縱橫交錯的棋盤狀路網結構。路面形式有局部改動,多數道路名稱沿用至今。這些都為人文研究和古鎮空間形態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物質原型。本文將對古鎮部各類空間組織方式進行分類研究,期望為以后的保護規劃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空間組織、整體空間、建筑空間、街巷空間、水系空間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崇仁古鎮鎮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西北部,五百崗山麓,距離嵊州市區11公里,崇仁江(長善溪)穿鎮而過,古鎮面積約30公頃。崇仁始建于唐代(618—89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有裘、張、黃、李、段、白六姓,以裘氏為主。裘氏家風以崇尚仁義為本,崇仁因此得名。崇仁古鎮歷史遺跡眾多,至宋裘氏遷入至今,由裘氏祖輩建造的祠堂40余個,臺門140余座,大多保存完好。2000年崇仁古鎮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1 整體空間組織
在對鎮區空間環境、建筑形態、道路系統、水系系統進行調研后發現,整個鎮區空間可以用“一縱二橫三大片區四種風貌”來概括。 其中“一縱”指的是以上街為主軸,串聯沿街傳統商業店鋪和手工業作坊;“二橫”指的是兩條橫軸,其一為桂花井路至石馬路至旗桿路至菱塘,串聯“上裘”來臺門。其二為竹行街至上街至橫街至指道碑,串聯“下裘”老臺門。“三大片區”指的是以玉山公祠為核心的臺門聚集區;以石鼓臺門、愷鏜臺門等為代表的臺門聚集區;以竹行街、小橋下路建筑為代表的近代建筑集中區!八姆N風貌”指的是以家族聚居老臺門和祠堂為代表的深宅大院,宏大精美的建筑形式為表現的大型建筑聚落風貌;傳統村落與自然環境、田野、河流相結合的鄉村田園風貌;以上街、竹行街為代表的傳統商業和手工作坊聚集的城鎮傳統肆市風貌;以小橋下路和西竹園巷為代表的中小型建筑臨水而建的江南水鄉民居風貌。
2 建筑空間組織
古鎮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筑多建于明代晚期至民國時期,平面格局多為規整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規模較大的民居宅第也是以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單元,通過橫向或縱向的組合擴建而成。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7
通過對古鎮的走訪調查以及對目前巴渝地區建筑現狀的分析,論述建筑對一個地區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在保護古鎮建筑特色的同時,應如何發揚傳承巴渝建筑風格,在思想與設計上重視這一風格。使巴渝走向現代都市而努力。
關鍵詞:傳統古鎮建筑、傳統民居建筑、傳承與發展、“古鎮風”的回歸
一、中山古鎮——傳統古鎮建筑是巴渝風土人情的縮影
古鎮是散落在我國廣大地區的傳統聚落群,最能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人文風貌,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古鎮不同的建筑風格,以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去探究巴渝的建筑文化傳承。
古鎮商鋪建筑最具代表性,街道邊的檐廊,是巴蜀地區古鎮最有特色的元素,依山勢形成的線形街道空間。層層遞進,就像中山古鎮遮風避雨不見天日的“封閉式”建筑,由此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巴渝地區雨晴不定的特點。建筑多為三層“吊腳樓”,底層養牲口家禽,一層為鋪面,樓上可住人,鋪面開間做得較大,且易組合;建筑群巧妙的利用了依山傍水的地形,河邊的房屋用木柱支撐在巖體上,采用穿斗木架構體系,以及夾泥墻套白與深棕色木構架形成對比,造就出錯落有致的吊腳樓。正如川中名士李調元的佳句:“兩頭失路穿心店、三面臨江吊腳樓”。背靠高山,面向江水,形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和公共空間,這也正是巴渝吊腳樓的獨到之處。整座古鎮木梁架結構十分牢固,屋面有天窗透光,古樸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風韻。
巴渝建筑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念。要保護巴渝古鎮線形空間首要要保護這種建筑風格和它內部的文化特色,維護它外在體現形式,這也是保護巴渝古鎮傳統風貌、總體空間格局,建筑布局以及發展古鎮旅游的前提。
二、瓷器口——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商業古鎮建筑是巴渝繁榮的見證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建筑一味的現代化,認為高樓林立,玻璃式鋼架結構建筑方式才叫美才值得發揚。認為巴渝傳統的古鎮建筑是過時的老土的。我們缺少對巴渝建筑文化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就像瓷器口古鎮,它的街道大多是明清建筑風格,街道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碼頭更是萬商云集,擁擠不通。從建筑風格來看,多為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墻,青石板路與民居和諧相依。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后房一般為四合院,雕梁畫棟,窗花戶欞圖案精美,做工精巧,深刻體現了傳統民居韻味;現在的瓷器口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商業古鎮,是巴渝歷史文化的靜態與動態博物館,是重慶市對外接待的重要窗口,是沙坪壩區的一張名片。
無論從單個的建筑到建筑群,都能讀出一個城市的精神。脫離了這些古樸的建筑,城市還能留給我們什么?因此,我們要重視有著30xx年歷史的巴渝文化建筑,為其保存的長久尋找新的方法。
三、洪崖洞——傳統民居式古鎮建筑是巴渝建筑的傳承與發展
巴渝具有獨特的建筑風貌和地理環境,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會受其地域影響。
例如洪崖洞,它是一座獨具風情的巴渝民俗文化風情的古典式建筑,它以重慶明清時代的吊腳樓為原型,依山就勢,通過分層筑臺、退臺以及吊腳樓架空的形式,木條變成了條石,竹墻變成了磚壁,飛檐斗壁雕龍畫鳳,她集中體現了23xx年巴渝獨特文化精髓,完美再現了傳統吊角樓民居式建筑。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護,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續與傳承。
四、“古鎮風”的傳承與延續是巴渝建筑的新風格
歷史建筑是一個城市的根,建筑不僅僅是藝術和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因此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要有保持自身文化特征的決心。
青磚、黛瓦、坡屋頂……在重慶市一些主干道、風情小街,綠樹掩映下的巴渝風格建筑越來越多。為提升城市品味、彰顯巴渝特色,像瓷器口、洪崖洞等典型巴渝建筑受到人們的喜愛,房地廠商在建筑上也追求“古鎮風”的回歸,政府也大力支持在建筑外立面改造、新建筑設計中多融入巴渝風味。
五、總結
美國建筑學家沙里寧說過:“城市建筑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蔽覀冮喿x巴渝的城市建筑發現很多美好的東西,只有有文化根基的建筑風格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長久穩定的發展,才能走向成熟取得建筑藝術成就。珍惜巴渝建筑文化,發揚巴渝建筑風格,才能讓一個民族走向世界。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8
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意見,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帶領市委宣傳部和旅游、文化、建設、廣電等部門以及青年辦事處的負責同志一行12人于8月31日至9月6日赴無錫、桐鄉、杭州、婺源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真學習了當地在古鎮規劃、保護開發和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并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進古城保護開發、加快旅游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領導參考。
一、南方四地基本情況及保護開發現狀
。ㄒ唬X市惠山古鎮;萆焦沛偧匆跃┖即筮\河支脈龍頭河為中心、以惠山橫、直街為軸線的歷史文化街區,隸屬于XX市XX區,因地臨惠泉山麓而得名,是XX市文物古跡最密集、文化特色最鮮明、古風貌保存最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在1.0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匯集了代表中國古典山水園林杰作的寄暢園、惠山寺,以及以水旱街為基本格局的傳統民居街坊和融匯中西建筑風格的祠堂建筑群,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3處12個點,時跨唐宋元明清,集中薈萃和展示了祠堂文化、運河文化、名人文化、茶泉文化、園林文化等多種文化,特別是118處古祠堂群以數量多、品類全、年代跨度大、密集度高而在國內獨樹一幟,被稱作“中國祠堂建筑博物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名的民間泥塑藝術—惠山泥人也誕生于此。惠山古鎮被認為是XX市現存的唯一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資格條件的古街區。
惠山古鎮保護開發規劃編制工作于啟動,至全部編制完成。按照規劃,惠山古鎮劃分為0.36平方公里的核心保護區和0.67平方公里的風貌協調區。核心保護區的功能定位是游覽、歷史文化展示、展演,而風貌協調區的功能則定位為與古鎮主體風貌相協調、環境優雅、高檔次、高品位的旅游商務配套區和休閑度假居住區。在此基礎上,XX市成立了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惠山古街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按照“及時搶救、全面保護、積極利用、確保水平”的原則,于11月啟動了惠山古鎮保護開發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目前累計完成投資4.6億元,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份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整個工程計劃到完工。目前,古鎮牌坊、祠堂等重要景點的保護性修復以及清淤理水、加砌駁岸、路面改造、管線地埋等工程基本完工,一條以龍頭河、惠山橫街為軸線的古街舊貌風光帶已經初具規模。
(二)XX市烏鎮。烏鎮地處XX市北端,總人口6萬人,是一個有著13建鎮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譽,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十字形的京杭大運河支流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烏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在3.5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明、清和民國時期遺留的約16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鑲嵌其中、保存完好。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河埠廊坊,過街騎樓,古色古香,處處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烏鎮又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故里。茅盾故居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XX市立足于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秉承“高起點謀劃、大手筆投入、力求精品建設”的原則,扎實推進烏鎮保護開發。1998年委托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烏鎮古鎮保護規劃》。烏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定位為民風民俗展示區,占地0.46平方公里;投資7億多元開發建設的二期工程西柵景區投入運營,主要定位為休閑商務度假區,占地3平方公里。XX市政府與北京中青旅合作,由中青旅集團控股經營。烏鎮景區已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級景區,現正在創建5a級景區,獲得聯合國頒發的“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接待游客284.4萬人次,門票收入1.14億元,總收入2.6億元,其中境外游客27.99萬人次,是浙江省首個年接待境外游客超10萬人次的景點,入選“歐洲游客最喜愛的十大中國景區”。
。ㄈX市XX區小河直街。XX區是XX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京杭大運河在區內蜿蜒12公里穿境而過,在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和燦爛的文化遺產。小河直街位于XX區運河河西地塊,由于水路交通便利,從唐宋年間開始,就有民間交易集市,元末逐漸形成古代杭州城外的一個交通樞紐。到清末民國時期,小河直街一帶商賈云集,物流通暢,經濟發展達到鼎盛。小河直街現存的建筑多為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街道兩側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茶葉行、米店、布莊、醬園、茶樓、客棧等店鋪。小河直街是XX市歷史文化街區中傳統風貌整體保存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同時,改造前的小河直街也是XX市老百姓生活最苦、居住環境最差、生活品質最低的區域之一。
XX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存歷史真實性、凸現風貌完整性、體現生活延續性、顯現人文自然融合性”的理念,正式啟動了小河直街保護開發項目,把街區分為核心保護區和風貌協 調區兩個區塊,小河直街的東面為核心保護區,西面為風貌協調區,規模將近8公頃。經過修復,小河直街已成為杭州運河邊一處極具特色的旅游生活區。目前,小河直街原地回遷基本完成,部分原居民住進了內部現代化設施齊備的“老”房子,重新過上了“逐水而居”的生活。臨街店鋪的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9月中旬正式開街營業,小河直街再煥生機。這是XX市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街區保護項目,也是當地老百姓第一個因運河綜保工程而受益的項目。原居民的順利回遷,居住生活品質的顯著提高,為歷史街區保護提供了良好模板。
。ㄋ模X縣古村落。XX縣于唐朝建立縣制,古隸徽州,現隸屬江西省XX市,面積2947.51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是朱熹和詹天佑的故里,素有“書鄉”之譽。婺源地質構造穩固,歷史上未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也很少受到戰爭的破壞,再加上婺源人懂得珍惜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明清時代的徽式建筑幾乎遍布全縣各鄉村,達數千處之多。XX縣是中國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特別是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更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典范。婺源古村落被稱作“徽文化”的活化石。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布局緊湊而典雅,形成了村落整體輪廓與地形、山水的和諧統一,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
江灣、汪口、李坑是XX縣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江灣系名人故里,曾孕育了明代戶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經學家江永等名人賢士,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汪口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有千年古街、古屋、長河漂流可供游覽,特別是有“江南第一祠”之稱的“俞氏宗祠”氣勢宏偉、布局嚴謹、風格獨特,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各種圖案達100多組,被古建筑學家譽為“藝術殿堂”。李坑村系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風格的江南水鄉古村。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明清古建筑遍布,青石板街道縱橫交錯,數十座石、木、磚溪橋溝通兩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構成一幅天然畫卷。
近年來,XX縣對古村落實施了搶救性保護,使古村落道路水系、山水人文格局更加完整。目前,全縣有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2個全國民俗文化村,13處古建筑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民間藝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在大力保護的同時,XX縣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古村落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文化觀光休閑旅游,短短幾年時間,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文化觀光休閑旅游的熱點和亮點,先后榮獲“中國旅游強縣”、“-全國最具人氣旅游景點”等稱號,聲名鵲起的婺源被專家學者稱為婺源現象和婺源模式。
二、南方四地古鎮保護開發的基本經驗和做法
。ㄒ唬┧枷虢夥拧⒄J識統一。四地黨委、政府幾大班子對古城鎮保護開發的認識都高度統一,都把古城鎮保護開發作為一項關乎民生、關乎發展的重點工程來謀劃定位,擺在了戰略位置。XX市把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確定為“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完善城市休閑功能、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山水名城”的重點工程。1999年XX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保護烏鎮古遺產為契機、“以保護帶旅游、以旅游促保護”的決策,并迅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又將烏鎮保護開發二期工程作為該市從文化觀光旅游向文化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升級、打造“滬杭都市后花園”的龍頭項目。小河直街保護開發項目被XX市委、市政府列為重點文化工程、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志工程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XX縣則將古村落保護開發定位為“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工程。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項目實施的速度。統一、到位的思想認識是考察地將古鎮保護開發項目由設想變為實際行動的前提。
(二)科學規劃、精心準備。四地在古鎮保護開發工作中,都嚴格遵守了“先規劃、后實施”的原則,把編制高水平的規劃作為古鎮保護開發前期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規劃一步
到位。XX市組織200多位文化工作者對惠山古鎮展開了詳盡的歷史文化研究,形成了完備的文字資料和勘測圖紙;在此基礎上,于委托上海同濟大學完成了《惠山古鎮保護概念性規劃》;至又委托云南昆明大學策劃麗江古城保護規劃的原班人馬會同云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XX市園林局、昆明理工大學聯合編制完成了《惠山古鎮保護發展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惠山古鎮保護發展修建性詳細規劃》,最終形成了完善的規劃體系,長達5年的規劃編制工作為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矗1998年,XX市委托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烏鎮古鎮保護規劃》,明確了烏鎮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的整體發展方向。1999年烏鎮東柵區塊保護開發工程經過周密調查,制訂了《烏鎮古鎮首期整治保護總體規劃》和詳細的修復與整治方案,開始實施烏鎮古鎮保護與開發的一期工程。盡管烏鎮西柵二期工程未再編制新的規劃,但原則上是參照了一期工程。小河直街是《XX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定的歷史地段之一。,由XX市規劃部門編制的《XX市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經過規劃公示、市民提建議、專家評審等程序,最終完成編制,并通過了XX市政府的審批。XX縣從建設局、文物局等有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古建筑普查組,深入全縣自然村進行摸底、登記,建立了規范的保護管理檔案,委托有資質的規劃設計院,對全縣古村落做出了詳細的《保護規劃》。正是準備工作充分、規劃編制科學,保障了古鎮保護開發工程的順利實施,確保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ㄈ╊I導有力、體制健全。XX市成立了由XX市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惠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XX區委書記擔任,區長擔任常務副主任,并明確XX區人民政府、XX市園林局為項目責任主體。XX市為確保烏鎮保護開發項目順利實施,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大膽創新,明確由原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擔任市長助理、市旅游局局長、烏鎮管委會主任、烏鎮黨委書記、保護開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做到了權力高度集中、目標責任明確、運轉順暢高效,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完成了項目融資,順利開發建設了東柵和西柵景區。
。ㄋ模┱鲗А⑹袌鲞\作。四地古鎮保護開發的實踐表明,單靠政府投入運作還不夠,必須進行體制和工作機制創新,走“政府強勢主導與市場有效運作相結合”的路子。XX市,一是由政府先期投入2.8億元對惠山古鎮保護開發核心區實施啟動。二是由XX區人民政府設立了國有全資單位—惠山古街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工程實施主體,拿出908畝經營性土地,評估作價后協議出讓給公司作為注冊資本,并以此和項目建成后的經營性收入為抵押,由區政府的財政擔保,與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簽定了貸款期限6年、總額20億元的銀團貸款。今年5月份,10億元貸款已經到位,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三是對惠山古鎮保護開發風貌協調區進行大力招商,以該區塊的收益平衡核心區建設資金缺口。目前正與香港銅鑼灣和重慶的2家企業進行洽談。XX市,先期由政府投入1.5億元完成了烏鎮一期東柵景區的建設,后又通過銀行貸款建成了二期西柵景區,又與中青旅合作,出讓烏鎮景區51%的股份,由中青旅注資3.5億元,不僅有效地緩解了市政府的債務壓力,更進一步創新了烏鎮景區的體制和機制。
。ㄎ澹┮婪▽嵤⒂星椴僮。從四地的實際情況看,依法推進和人性化操作相結合是古鎮保護開發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手段。XX市在制定拆遷安置補償辦法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拆遷”,對屬于集體土地的住房統一按“拆一補一”原則進行安置,超出限制面積部分翻倍作價補償;對屬于國有土地的住房,采用住房安置和貨幣補償兩種方式;同時,對證件齊全的院落按土地作價進行補償;對建設以上、高度2.2米以上的歷史性違章建筑按2500元/平方米進行補償;另外,還設立了推進獎,對按期拆遷的住戶按照補償金總額的10%給予獎勵,對家庭確實困難的住戶最多給予2萬元補助。經測算,拆遷貨幣補償平均價格達到了8500元/平方米,高出新樓盤市場平均價格600元/平方米。優惠的政策保障了拆遷工作的順利實施,目前已完成拆遷1141戶,拆遷面積達14.3萬平方米。XX市針對小河直街居民多為生活困難的城市弱勢群體的實際情況,在依據有關政策法規制定拆遷辦法時,按照“安置方式多樣化、安置政策差異化、過渡補助人性化”的原則,創造性地制訂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惠民拆遷政策,推出了原地段安置、外遷安置和貨幣安置三種安置方式,由住戶自行選擇;對兩代以上同堂的住戶,推出不同的擴面價,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選擇余地;對按期拆遷、安置過渡期的住戶實行人性化的補助政策,除按標準發放住房補貼外,每證每月增發500元的補助;對春節、夏季拆遷的住戶每證再分別給予3000元的過節獎勵和5000元的高溫補助費,處處體現了人文關懷。XX市為了盡量減輕搬遷戶負擔,對同意期房安置的住戶,給予7折優惠。XX縣在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在每一個古村落的就近范圍規劃出一塊土地,專門用于農民新村的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的住房需求。保護開發的合法化、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和實際運作的人情化有效地保障了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順利實施。
(六)突出特色,豐富內涵。四地從項目策劃、規劃編制到項目實施都特別注重豐富內涵、彰顯特色,力求與眾不同,較好地避免了雷同,防止了過度商業化的膚淺開發。XX市將惠山古鎮定位為“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體驗區、高品質文化休閑的城市客廳和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對古祠、古園、古橋等文物古跡進行了修復保護,同時在不同的街區,引進特色各異的非遺項目,對原住戶中的特殊人文素質和保持街區活力的因素,如一些“活地圖”“活字典”型的“老惠山”、老字號以及具有泥人制作、油酥加工等當地傳統民俗技藝的匠人,也將安排在未來統一的業態規劃中,從而實現“形似”到“神似”的提升。在古鎮保護開發過程中,烏鎮堅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理念,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在保持“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古鎮的共性的基礎上,著力于體現自身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見長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突出烏鎮個性,先后保護開發了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等重要景點。同時,烏鎮還推出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統節日“香市”,請來年久失傳的皮影戲老藝人,將早已停唱的鄉土花鼓加以發揚,重新恢復三跳、高桿船表演,把藍印花布、酒作坊、糕點作坊等有機組合成傳統作坊區,把完成搬遷的舊民居改造成民俗館、婚俗廳、百床廳等等,讓古鎮充滿了生命力。特別是西柵景區在保留江南水鄉古鎮風格基調的同時,更多地融入了休閑風情,建設了水上戲臺、民俗茶樓、咖啡座、室外泳池、特色民居等各類休閑設施,還有各類會議中心和商務會館,滿足了休閑、商務、度假活動的消費需求,塑造了文化觀光體驗與休閑度假功能相交融的精品旅游景區,以打造“憑欄眺望、依窗聽水”的田園詩情畫意和創造“遠離繁雜世界、求得一方清靜圣土”的超脫生活,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真正成為“休閑圣地、度假天堂”。XX市以“延續歷史文脈、保持古跡風貌、彰顯運河文化”為理念,在小河直街保護開發中,注重保護發掘運河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采用“原模原樣型、原汁原味型和似曾相識型”三種模式,對古建筑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對米行、布莊、醬園等店鋪進行了還原;把解放后修建的磚混結構的房屋全部拆除,恢復了清末民初風格;保留了沿岸碼頭、駁岸、吊機等設施。XX縣則通過把傳統民居改造為古色古香的藥鋪、茶館、手工藝店鋪等,再現了當地民族生活情趣,不僅開拓了旅游觀光新局面,繁榮了經濟,恢復古村落的活力,還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防止了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帶來生態環境的惡化。
(七)積極探索、完善政策。XX市烏鎮和XX縣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古城鎮保護開發要想保持持久的生機和活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進行大膽探索,在不斷探索中完善政策,通過不斷完善政策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周邊縣市競相發展同質古鎮游的態勢,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勝,XX市政府大膽創新、果斷決策,于與北京中青旅合作,引進了中青旅的經營理念、市嘗技術和資金,創新了經營體制機制,使景區邁上了現代股份制公司的經營軌道。特別是雙方合作三年不分紅的協議,更是保障了烏鎮景區每年都有上千萬的資金用于景區保護和建設。烏中合作,使烏鎮超脫了傳統的經營、低級競爭的怪圈,以更大的眼光,更大的魄力,更快的速度向前健康發展。同時,XX市委、市政府則以更加規范的姿態,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促進農家樂休閑旅游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對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旅游項目,給予1‰—3‰的補助,對景區、酒店、旅行社創新升級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為徹底改變鄉村旅游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形不成規模效應的狀況,XX縣政府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按照“一個集團、一張門票、一大品牌”的思路,于11月,通過股份合作、股份收購等方式,將縣內10個精品景區資源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股份公司總資產近2億元,成立以來,在對外營銷和景區深度開發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增強了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對縣財政的貢獻率明顯上升。上繳稅金990萬元,預計可上繳1800萬元。
。ò耍┬麄鞔黉N、塑造品牌。在全方位的宣傳戰略上,桐鄉烏鎮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上海、杭州、蘇州三地,在電視、平面及網絡等各種媒介上頻頻推出“原汁原味”及“深厚文化底蘊”的烏鎮。,XX市在烏鎮東柵景區投入運行后與上海東方電視臺合作營銷,有效地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XX市民來烏鎮旅游。特別是接待了apec嘉賓后,烏鎮更是吸引了來自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從而使烏鎮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國際市場,快速揚名,快速發展,一枝獨秀。在與中青旅合作后,烏鎮景區終生買斷了每年國家旅游局承辦的國內旅交會、國際旅交會入場券的廣告權,并參與國家旅游局有關對內外宣傳畫冊的廣告,宣傳營銷的力度更大,空間更廣闊,影響更深遠。在品牌塑造上,XX縣一方面通過節慶塑造品牌,9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婺源國際文化旅游節,如今每年舉辦一次的“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游節”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節慶活動,有力宣傳推介了“中國最美的鄉村”這一旅游品牌。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營銷力度,投入1000萬元用于營銷推介,在央視《朝聞天下》、《請您欣賞》等欄目展示婺源形象,并赴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進行推介;繼續投入100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等高端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強力打造品牌。如今,婺源已成為“中國最浪漫的七個城市”之一、“中國十大踏青好去處”之一、“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品牌已經在全國打響。
三、對我市古城保護開發的幾點建議
對照無錫等地在古鎮保護開發方面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就我市古城保護開發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認真思考,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議將臨清古城保護開發擺上重要戰略位置。原因有四:一是稀缺性。江南古鎮保存較多,在旅游業發展上雖形成了一定的同質競爭,但仍然游人如織。而江北特別是山東省古城鎮保存較少,在臨清周邊200公里范圍內只有東昌古城和臨清古城。這種稀缺性是臨清古城發展旅游的重要資本。二是資源性。臨清擁有極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原生態的黃河故道自然風光,被省旅游專家稱為“山東省唯一沒有被開發利用的旅游資源”。三是民生性。臨清古城內雖然格局依舊,但古建損毀嚴重,居住環境較差,為改善民生,亟需進行徹底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四是機遇性。當前,國家為擴大內需,推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這些舉措為我們實施古城改造提供了有利時機。基于這四點考慮,建議我市將古城保護開發納入戰略選擇,作為帶動我市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突破口,統一認識,集中力量,全力抓緊抓好。
。ǘ┙ㄗh加快編制完成古城保護開發規劃和相關旅游規劃。四地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高起點、高水平、大手筆的古城鎮保護開發規劃是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取得實效的堅實基矗當前,我們要抓緊推進XX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爭取盡快組織專家評審,并進入審批程序;同時,抓緊啟動鈔關保護修繕規劃的編制,并做好與國家開展的大運河申遺山東段規劃的銜接;另外,要加快推進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銀杏園、百花園、項磚基地、龍山景區等規劃的編制。特別是要加緊研究打通臨清水系,規劃建設形成沿漳衛河堤、北起舍利塔、南至胡家灣水庫的旅游長廊。對古城規劃要真正體現“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并將山東快書、貢磚燒制技藝、架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餐飲、收藏、古玩、書畫、濟美醬菜、獅貓等具有臨清特色的業態科學導入不同的節點,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同時,依托我市元代古運河、古橋、古街、古樹等資源,打造“小橋、流水、人家”、“憑欄眺望、枕窗聽水”的如詩畫境,令人產生夢回百年前運河古城的感覺。
(三)建議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體制機制。古鎮保護開發是一項任務重、投入大、風險大的系統工程。四地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古鎮保護開發過程特別是在啟動階段,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要聯袂行動、互為支撐。政府要完成規劃編制、宣傳發動、立項審批等前期準備工作,還要委任精兵強將,投入適當財力啟動項目。同時,主要靠市場運作來籌措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建議我市:一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旅游、文化、建設、發改、財政、水利等部門和相關辦事處負責同志為成
員的古城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的統一領導;二是成立古城保護開發管委會作為項目責任單位,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推進和管理。三是設立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的實施主體,負責項目融資和建設。在投融資渠道上,首先向城市經營要資金。市政府拿出部分經營性土地、國有資產作為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并以此和今后的經營性收入為抵押,申請部分銀行貸款。其次與國內外旅游地產商或大型旅行社合資合作。借鑒XX市烏鎮與中青旅合作的模式,景區建設和經營走對外股份制合作的發展路子,借助外來先進理念、大的投資、專門的營銷網絡和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提高景區的管理、投入和營銷水平;或者引進大的專業管理公司,如北京達沃斯巔峰國智旅游投資管理公司采取托管、租賃等模式對景區進行管理運營,使景區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三向上爭取資金。積極爭取國家文物修繕資金,爭取國家、盛市促進旅游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和資金。四是組建全市統一的旅游發展公司,統一打造品牌,形成合力,增強競爭力,解決單打獨斗、勢單力雹競爭力差的問題。
。ㄋ模┙ㄗh制定較完善的古城保護開發的工作步驟和政策措施。古城保護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立足當前,從長計議。既要有緊迫感,又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在工作步驟上,建議,今年年底前,抓緊做好冀家大院、汪家大院的修繕,也就是“點”的工作;明年,在古城規劃確定后,可著重做好一條古街的保護開發,也就是“線”的工作;2012年,可從“面”上推進古城保護開發。當然,如果有大的投資商進駐,明年亦可啟動“面”上的工作。同時,要出臺配套的政策措施,如研究制訂古城保護開發拆遷安置補償實施意見、市民自我修繕古民居補貼辦法;制訂切實可行的XX區保護管理實施細則,強化對古街巷、古民居的保護以及對房屋翻建、新建的管理,防止產生新的破壞;研究制訂古城核心保護區經營業態管理辦法,規范商戶引進;研究制訂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者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入區展演、經營的獎勵政策等等。
。ㄎ澹┙ㄗh加大對臨清古城和臨清旅游品牌的宣傳促銷力度。品牌是形象,更是競爭力,發展旅游業必須實施品牌戰略。今后,我們在抓古城保護開發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景區的同時,還要將塑造品牌和旅游促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明確營銷定位,設計特色鮮明的宣傳口號,如“運河古城、休閑臨清”等等。建議將宣傳促銷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加大投入,想方設法,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宣傳、營銷,爭取把古城保護開發的過程變成宣傳促銷臨清的過程,打造“印象臨清”,聚集人氣。在具體方式上,一是要立足臨清文化旅游資源,繼續舉辦京劇票友大賽、運河文化美食節、農民文化藝術節、椹果文化采摘節、賞花節等活動,并嘗試舉辦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廟會、商品展銷會等會展活動。二是要將旅游宣傳促銷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每年拿出適當的專項資金在高端新聞媒體進行有效的宣傳促銷。三是繼續借力營銷,通過加入“齊魯一卡通”、“聊城一卡通”、與中原經濟區成員市開展旅游協作、借助旅行社等方式開展營銷。四是借智營銷,通過專業機構的智慧和資源優勢進行宣傳促銷。五是通過參加各種旅游會議、活動進行宣傳促銷。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9
按照省、市“三解三促”“三進三幫”活動要求,4月份以來,筆者多次深入掛鉤聯系點——盱眙縣河橋鎮龍泉村,和盱眙縣有關部門同志、龍泉村干群代表進行座談,詳細了解基層發展狀況,對該村發展問題作了些調查和思考,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及時匯總,并積極予以協調解決。
一、龍泉村概況
龍泉村由三個村合并而成,總人口960戶約5000余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700余人,有14個村民小組,69名黨員。該村地理條件優越,山水環繞,擁有耕地面積4000多畝,高效農業種植面積5000多畝,規模畜禽水產養殖面積1000多畝,發展前景廣闊。該村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目前擁有水泥、建材、采石等私營企業10余家,吸納不少當地群眾就業。村里有920平米的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民遠程教育網絡,固定電話安裝率、互聯網開通率、有線電視普及率分別達到70%、20%和98%。當地村民收入穩定,新農保參保率高,治安狀況良好,基本無不穩定因素。
二、存在的發展難題
在座談走訪中,龍泉村干群反映,該村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1.交通設施比較薄弱。龍泉村山水縱橫,地域跨度大,目前僅兩條水泥路面,數百米長,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到了汛期和雨雪天氣,道路泥濘,給養殖戶、種植戶的交通運輸帶來極大困難。雖然該村擁有千畝果林,品質優越,但苦于道路不暢,對外招商困難重重,一直未能大面積開發。
2.村集體可支配收入少。據了解,龍泉村盡管民營企業發展迅速,但村集體可支配的收入卻比較緊張。目前,該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碼頭承包費用,一年約2萬元左右。2011年,該村僅用于環境衛生整治的支出就高達5.3萬元,收支嚴重失衡。
3.防洪水利有待加強。龍泉村擁有約3000米的湖堤需要加固,部分河道需要疏通。由于當地大多青壯年勞力常年外出打工,到了汛期,防洪形勢尤為嚴峻,特別是山下的千畝農田,受洪水威脅較大。此外,保險公司對受災農田的糧食保險認定和理賠存在不及時、不到位情況。
三、破解發展困境的幾點建議
針對龍泉村存在的發展難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制定規劃、穩步實施。
村“兩委”要抓住“十二五”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有利契機,對集體經濟收入、交通、防洪等問題做好科學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形成詳細的書面材料,積極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爭取早日協調解決。要集中力量解決當前最
突出、最緊迫的問題,道路修建、水利疏通等工程實施要考慮長遠利益,切忌小修小補,零敲碎打。
2.加強宣傳、鼓勵參保。
龍泉村民營企業較多,吸納就業能力較強,但是工人流動性較大,加上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不愿意繳納各項保險,更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給企業、個人以及地方長遠發展帶來一定隱患。為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切實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針對在當地企業就業的村民,開展社會保險知識宣講活動,提高他們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積極性,為企業和職工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3.開展培訓、增收致富。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農村發展的根本要務,龍泉村經濟發展迅速,但是農民年均純收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今后,市人社部門將協助該村建立勞動保障服務站,建立勞動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并指導市職業培訓中心加強與龍泉村的溝通聯系,免費為當地農民開展就業實用技能培訓,鼓勵村民考取中、高職業資格證書。用足用好“獲證獎補”優惠政策,對農民當年獲得資格證書的,按照有關規定落實300—1200元的資金補貼,提高培訓積極性。重點開展SI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課程,扶持當地村民自主創業。積極提供創業咨詢、創業項目、創業資金等方面的援助,樹立一批村級創業示范點,對涌現出來的創業標兵和創業典型,積極推薦市級表彰,提高農民創業積極性和成功率。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 篇10
泰興素有“一市兩塊”,及一個市內東西部發展也不平衡的問題。東部的黃橋作為革命老區,經濟發展水平一直相對滯后。近年來,雖力圖打破區域界限,通過與江陰南北共建發展工業,利用老區資源發展紅色旅游等來提振經濟發展,但總體來看,效果不夠明顯。利用春節回老家的機會,再次走訪黃橋,從發展紅色旅游的角度淺談一些觀感。
行走在黃橋古鎮歷史建筑之間,能充分感受到這座古鎮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黃橋鎮作為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重要門戶,建于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南瀕長江,東連如皋,北接姜堰,是蘇中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古鎮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間,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F有東、南、西3片傳統古街區,總面積近30公頃。有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古街巷24條、古寺廟3座、宗祠7座,還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有影響的文物古跡有工明清建筑群、御史府、何氏宗祠、;鬯、宋顧孝子亭等。
黃橋也是歷史上人文薈萃之地。宋孝子顧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清音韻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國現代地質學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長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學家王德寶等都誕生于黃橋。同時,黃橋又是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著名的黃橋戰役之地,至今仍保留著不少革命歷史遺跡遺址。抗日救國時期,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成為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范,一曲《黃橋燒餅歌》更使黃橋和黃橋燒餅享譽全國。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為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xx年,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入選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成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
但是迄今為止,黃橋紅色旅游的發展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游客人群比較固定,多是老年團和學生團,游客人數也無很大突破,細細想來,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整體基礎設施設備不到位、旅游接待人員能力不足、宣傳力度小、開發模式單一等,大大影響了黃橋紅色旅游的發展。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黃橋紅色旅游發展。
一是提高設備設施檔次,改善落后的基礎設施環境。建議規范景區商販買賣,設置醒目的旅游景點指示牌;注意景區衛生問題,提高公共衛生設施檔次;加強住宿、餐飲等設施配套,引進經濟連鎖型賓館、星級酒店等,爭取能留住游客多住一晚。
二是大力促進紅色旅游人力資源發展,F如今,紅色旅游遍及全國,競爭日益激烈。建議黃橋鎮政府大力開發紅色旅游人力資源,提高講解員和業務人員的全體素質,加強在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加強對突發情況應變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黃橋紅色旅游的管理程度和效勞質量。
三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加大紅色旅游的宣傳力度。線下可加強與周邊城市旅行社的聯系對接,把黃橋兩日游加入周邊游線路里面,或通過廣告等形式,面向老社會大眾加強宣傳。線上可進一步完善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官網建設,同時加強與線上旅游公司如同程、攜程、途牛等的合作,擴大知名度。
四是注重多種旅游產品的組合,開展模式創新。黃橋是一千年古鎮,至今保留了一些比較古老的小巷,比如羅家巷,王家巷,米巷等。建議開發小巷文化,將紅色與休閑旅游相結合,同時,可考慮與東南面祁巷村的聯動,發揮祁巷村小南湖生態風景區的優勢,把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相結合,帶動黃橋紅色旅游的發展。另外,黃橋還是全國著名的“樂器小鎮”,“鳳靈”牌小提琴的產量全國領先,建議可把紅色旅游開發與“樂器小鎮”發展相結合,發展更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把紅色旅游產業變富民之源。
【家鄉古鎮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古鎮消防安全及保護對策調查報告04-26
前童古鎮旅游發展調查報告推薦11-30
古鎮的優美句子08-21
古鎮攝影技巧09-30
家鄉的變化調查報告06-23
家鄉的環境調查報告07-20
家鄉風俗調查報告01-10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06-08
有關家鄉的調查報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