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時間:2023-01-28 18:03:51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集錦15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集錦15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

          去年十月底,我參與了我社區20xx年度農村合作醫療收繳工作,并參加了由社區兩委班子組織、社區成員共同參加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經過走訪轄區居民、了解農戶、聽取社區老干部情景介紹,對這項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在那里談一下自我的感想。

          一、居民對此項政策的態度

          大多數居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支持和參與,我社區居民參與率達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對此制度缺乏了解,持觀望態度。由于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調查顯示,群眾有病時,有38%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期望改變現狀,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正是從為群眾解決這些難題為出發點,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使大多農民的觀念和心態了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地要求參合。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一樣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團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職責。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為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本事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范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為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本事較小。

          三、存在問題及相對提議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了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

          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為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經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進取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到達規范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當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到達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各相關單位應當采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2

          一、工作開展情景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公示情景,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新農合醫療制度,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景,把新農合每月補償公示工作做好,并做好門診登記。

          2、參合農民就診時確認身份后,使用新農合專用處方并認真填寫《新農合醫療證》和門診登記,嚴格控制開大處方,不超標收費,在補償賬本上親自簽字及按手印,以防冒領資金。

          3、在藥品上嚴禁假藥,過期藥品及劣質藥品,藥品必須經過正規渠道進取。

          4、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準則,嚴格執行新農合的藥品目錄合理規范用藥。

          二、存在的問題

          對新的優惠政策了解不夠,有的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力度不夠,還有極少部分人沒有參與進來,我們今后要在這方面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參加的農民繼續參加農合,未參加的應參與進來。

          三、未來工作計劃

          1、加強本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病人的`處方和減免情景進行入戶核實力度。

          2、在以后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審處方報銷費用。

          3、加強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本事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及業務知識加大宣傳力度。

          4、加強二次補償宣傳使參合群眾進一步了解農合對人群眾的益處。

          經過自查自糾的工作,看到在新農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正,進一步加大新農合工作的督察力度,審核力度,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安全,促進我村新農合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xx區已實施了三年,對各個群體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我們專門針對個體醫生進行了走訪調查。采用走訪的方式進行調查,主要是考慮到個體診所數量不多且時間較為充裕,走訪調查更能有效地和個體醫生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并能有效的發現和分析問題。調查活動期間,我們走訪了xx鎮、油河集、趙橋鄉、xx鎮xx的十幾個個人診所,他們中最低開診時間為十幾年,最高可達四十余年,都親身經歷了新農合在地方鄉鎮實施的全過程,對這項政策有著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有的個體醫生也成經歷過老的農村合作醫療,在兩次的農合對比時,他們也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策實施對個體診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到個體診所看病拿藥的農民明顯減少,使得診所收入大大降低。當問起“您覺得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對前來就醫人員有著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時,100%的個人診所醫生都表示,新農合的實施對他們有著很大的沖擊,收入基本可減少一半。由于到定點醫療醫院看病門診可報銷30%,住院可報銷70%,而到個體診所必須付100%的醫藥費,即使在醫院藥費藥價較高情況下,農民朋友們仍選擇在定點醫療醫院看病。但據個體診所醫生反映,由于鄉鎮醫院門診報銷比例較低,到診所看小病的數量并未有明顯的減少,只是患有長年病的病人不再光顧個人診所,這是導致診所收入減半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新農合的沖擊,個體診所的藥價也比先前有所降低。所以,病員減少和藥價降低是個體診所收入減少的原因所在。

          二:對建立村衛生室,加入新農合,成為定點醫療單位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認識。現階段,各個鄉鎮均在建立新農合定點村衛生室,準備把個體診所并到村衛生室里并對其實行相應的'管理政策。但個人診所在加入村衛生室之前一定要有“鄉村醫師資格證”。

          1、在xx鎮走訪的個人診所中,有的不愿加入新農合定點村衛生室,覺得加入之后收入受限制,沒有個體戶自由和賺錢,尤其是需要繳納一萬元的風險費,覺得不能接受,準備在村衛生室建好之前,改行做生意,不再開診所。一些資歷較高的老醫師,行醫40多年,覺得新農合是一項黨關心老百姓的好政策,對建立農村衛生室也有很高的贊同,但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加不加入都無所謂。

          2、在xx鎮xx走訪的個體診所,對加入村衛生室都有著很高的積極性。這些個人診所由于離農民距離較近,服務態度良好,與村民關系密切,收入并沒有減少太多。同時,在于村民接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新農合給百姓帶來的好處,認為這項政策真正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但有些地方由于離新建的村衛生室距離太遠,離鄉鎮也很遠,有些個人診所并到衛生室后,這些村莊的村民看病拿藥會極不方便,他們希望有關負責單位能在他們那里新建一所村衛生室,以解決他們的這個難題。

          3、在xx鄉走訪的個人診所中,他們普遍認為新農合的政策和用意是好的,但在鄉鎮實施的過程中,出現與政策相違背的手段方法,使得新農合沒有真正做到利民惠民。對加入村衛生室也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有的診所醫生還希望國家能大力提倡個人行醫,在他們看來,建立村衛生室,需要花費國家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而且由于藥價的提高,農民很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實惠,而個人行醫,則會為國家減輕負擔,好的個人診所對基層人民還是有很打大好處的,新農合解決的是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對于百姓常見的小病并沒有起到幫助,而且在個人診所中,村民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務。

          同時,在上述三個鄉鎮中,個人診所加入村衛生室所交地風險金也不相同,在xx鎮、xx鎮xx均是一萬元,而在趙橋鄉卻高達三萬元。對此,這種相同政策不同收費的做法,給有些診所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在調查、訪談過程中,個人診所對新農合的政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都認為這是一項體現了黨對人民關愛政策,是一件值得去大力實施推廣的政策。但在基層實施的過程中,卻并沒有完全按政策辦事,很多鄉鎮醫院在推廣農合的時候,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為此,他們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1、新農合這項政策本身就有著改革激發公立醫院活力的作用,讓很多原先瀕臨解體的鄉鎮醫院有了新的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這本身應該讓農民特別受益的事,但很多鄉鎮醫院存在亂收費現象,護理費比先前提高了幾倍,以前一個手術幾百塊,現在高達幾千塊。希望有關單位能及時管制。

          2、新農合實施以后,醫生的工資都提高了,希望醫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感也能跟著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也要提高,要不斷加強學習,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同時,醫院要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堅決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對不負責任的醫生和護士不能姑息。

          3、新農合開展以來,由于看病有補償的緣故,很多農民都愿意去鄉鎮醫院看病,但有些醫院存在小病大治、醫生勸說病人住院的情況,有些農民只是普通的小病,卻要住上一星期的醫院,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錢財和時間。而且,各項檢查都增加了,農民看病之前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這些費用又不在補償范圍之內,希望醫院能本著“救死扶傷”的原則,不要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關心百姓、愛護病人。

          作為一項利民惠民的大工程,很多人都很支持這項政策,個人診所也希望政策在基層的實施真正能為百姓帶來利益,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

          綜上群體我們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仍需要不斷豐富其內涵與功能,使之逐步完善。最終體現出“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為中心”的原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4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而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是建設新農村、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目前,廣大的山區農民普遍面臨“看病難”問題,客觀地說,全國80%以上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愈來愈集中于城市,使農民看病因路途遙遠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農民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是有病不敢去看、小病拖成大病,輕病轉為重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所以醫療保障的缺失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的嚴重阻礙。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決定》中提出的“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就梅州市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了調研。

          一、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及產生的進取效應自20xx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經過《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以來,梅州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采取措施,進取探索,逐步完善,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受益面不斷擴大。

          (一)從中央到省、市、縣都高度重視和進取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明政府已經重視公共衛生和農民健康所承擔的職責,醫療保障制度開始在廣大農村建立和發展。

          (二)突破了資金來源的“瓶頸”。根據20xx年1月國家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中央、省財政為參合農民每人每年補助25元,市、縣配套資金10元,農民個人交納10元。政府補貼占了大頭,有效解決了農村醫療衛生和健康保障資金來源問題。

         。ㄈ┚徑饬宿r民“看病難”問題。

         。ㄋ模┺r村縣、鎮一級醫療衛生機構有望得到加強。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和縣、鄉鎮醫院都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看作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當前存在困難和問題

          總體來說,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開局是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ㄒ唬┎糠洲r民以新型合作醫療認識不足。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于被動地位,對合作醫療的認識仍滯留在傳統合作醫療的概念上,擔心交了錢不能被公平對待,必須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進取性,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提高覆蓋率帶來較大的難度。

         。ǘ┵Y金仍然不足,實際受益面偏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位于“大病統籌”,即主要用于保大病。很多真正的窮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夠切身體會到合作醫療優越性即享受政府補貼的還是農村中生活相對寬裕的群眾,這就構成了實際上的“扶富難扶貧”,這種結果顯失公平合理,也有悖于合作醫療的'初衷。

         。ㄈ┗鶎有l技人員匱乏,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是農民就醫的主要去處,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的治療水平和醫療消費水平。目前,不少基層衛生院存在“員滿缺才,無崗有人,有崗無人”的不合理現狀。

          (四)管理體制不順,人員編制不以位。梅州市縣級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均設在衛生部門。除五華縣有4名工作人員外,其余各縣(市、區)僅有1至2名工作人員隨著合作醫療工作的不斷深入,已明顯感到人力不足。如下去,鎮村合作醫療的基層工作層面,只能是應付了事。

          (五)信息管理網絡不健全,宣傳、培訓和工作經費缺乏。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參合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工作量也越來越大,信息化管理項目也越來越細。管理手段滯后,報名填表、醫療報銷等工作仍采取手工填寫,沒有配備電腦,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且容易出錯,也不利于資金管理的公開和透明。

          三、建立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議

          (一)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參保信心。各級常委政府要把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到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堅持農村穩定的高度來認識。要不斷研究和完善各種制度,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機制上有約束力,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在過程中有透明力,打消農民群眾的思想疑慮,增強農民參保信心,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自愿自覺地參加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把好事辦好、好事辦實。

          (二)健全制度,擴大受益面,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針對目前農民參保進取性不高,受益覆蓋面不大等問題,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來解決。一是政府應研究并建立一個穩定的多方籌資機制,包括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二是建立便民的就醫制度和核銷機制,以大病統籌為主的互助共濟制度,降底住院起付標準;三是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四是要變“大病統籌”為在貧困山區農村實行普遍的“大病救助”,異常是對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貧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醫療費報銷補助后個人負擔醫療費太高的重病人再給予適當的醫療救助。同時,擴大補償范圍,慢性病、住院分娩、人身事故等應列入補償范圍。

          (三)做好基線調查,確;鸢踩\行。過去合作醫療失敗的教訓之一是籌資有限、保障本事弱。目前,梅州市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異常是市縣財政的配套支付本事能夠滿足多大的需求,要在科學的調查測算基礎上做出規劃,但基層工作壓力大,急于完成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多基線調查。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運行,必須做好供需雙方的形勢分析。

          (四)采取進取措施,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合作醫療同步發展。要把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與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衛生在農民醫療就診方面的地緣優勢,為農民供給優質、價廉、方便的服務。

          (五)著力解決基層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需要嚴格的制度管理,工作量大。所以,必須盡快理順管理體制,落實鎮級農村合作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問題,每個鄉鎮必須配備2-3名專職人員,以穩定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網絡。同時,必須保證鎮、村農村合作醫療辦公的經費,如果經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5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回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v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著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為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愿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后,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鑒于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周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了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戶為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匯總。如果居民在村里,那么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征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里,則由社區組織參保,征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戶為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后,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范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范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為例: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衛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對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床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托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系,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后,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于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后的喜悅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于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戶(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后,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于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群眾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為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通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說是通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系,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溫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于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只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于大多數農民群眾來說,一年拿10元錢并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于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復復,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后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群眾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干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為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衛生部門又通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群眾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盡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于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里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里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于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說,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對象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運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里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了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說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里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采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后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涌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沖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運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實行衛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衛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于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干,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于農村五保戶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戶、特困戶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衛生機構的設置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并、鄉鎮合并,撤并部分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重新調整布局。對于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衛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群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范的合作醫療運行網絡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復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序,抬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鉆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鑒于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范圍,以縣為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群眾藥費的報銷?h、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采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為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于民,受惠于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通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范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為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衛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墻鐵壁。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6

          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加強農村衛生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西南村始終堅持農民自愿參加原則,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組織協調、經管監辦及醫療救助等各項制度,認真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農民的參合率達到98%左右,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種“小投入,大收益”的模式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創新和改進。

          一、初步成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實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實現了農民群眾得實惠有機統一。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級組織和干部充分認識到了合作醫療試點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了合作醫療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確保農民身體健康,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證,為農民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群眾通過發生在身邊的許多事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好處,關心、支持黨委政府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進一步提高。

          (二)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通過對住院病人醫療費用的按比例報銷,有效地緩解了農民醫療費用負擔,尤其是重病大病,作用十分明顯。各定點醫療機構按照有關要求,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患病的農民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避免了農民群眾因住院造成的醫療過度消費,減少了合作醫療基金的流失和浪費。

          (三)激活了農民醫療需求。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全村醫療機構住院人數和住院費用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農民群眾逐步認識到了合作醫療的重要作用,對醫療需求越來越大,逐漸走出了“小病不治、大病硬抗”的認識誤區,杜絕了“小病養成大病、大病造成死亡”現象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

         。ㄒ唬﹫箐N范圍窄,農民受益面小。對于一些常用的藥品和常規手術政府是給貼的,但是一些是不給予補貼,還有另外一部分是補貼的,而且報銷必須在制定的門診,所以報銷受到極大的限制。

         。ǘ┒c醫院收費高,農民利益受損.許多調查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鄉村醫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么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農民說,大醫院的床位

          費太貴,睡不起,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

          (三)外出打工人員享受極不方便.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才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后,患病就醫時常常陷入兩難困境:直接在外地就醫,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心有不甘;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調查中已經發現部分農民由于打算外出,表示不再繼續加.

          (四)鄉鎮衛生院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現在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有所改善,但部分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落后,設備老化陳舊,人才匱乏,難以提供更高層次的醫療技術服務,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ㄎ澹└偁幖ち遥幤穬r格仍偏高。雖然現在各新農合定點醫院藥品價格有明顯下降,但由于進貨渠道、管理機制、運營成本等限制,農合定點醫院藥價跟私營藥店相比,仍偏高。

          三、幾點思考

          (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支持和補助是關鍵。從本質上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屬于社會范疇,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從公平角度出發,政府理應利用轉移支付手段,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支持,同時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從投資回報看,廣大農民保持健康向上的身體素質,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離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難以維系和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持續發展的趨勢;I資水平上的懸殊導致了保障能力上的明顯差距,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實際的保障需求。因此,要在以農民個人自愿繳納和政府資金支持為主的基礎上,探索科學、合理、多元化的籌資機制。可采用社會捐贈等形式,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提高保障金額。

          (三)要堅持“鞏固、完善、監管”的方針,提高運轉質量。要不斷完善修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探索籌資管理成本更低、補償結構更合理、群眾更方便的保障辦法,重點是科學劃定補償比例,使辦法更易操作,讓群眾最大受益,鞏固農民群眾參合率和受益面,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實惠;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強化鄉鎮合管機構及定點醫療機構的職能落實,確保資金運行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四)要充分利用好上級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加大對農村衛生建設投入為契機,積極爭取衛生三項建設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鄉鎮衛生院的硬、軟件設施,提高其服務功能,為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運行創造條件。加快合作醫療管理信息化網絡建設。加大對合作醫療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嚴謹、服務周到的合作醫療從業隊伍。

          四、幾點建議

          (一)改進方式,鞏固和擴大參合隊伍。鞏固和提高參合率,是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長期堅持下去的關鍵。為此,要把提高參合率作為該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注重做好已參合對象的穩定和鞏固工作,采取一切有效辦法把尚未參合的.對象,尤其是那些對參合持態度消極的特殊群體動員進來。經過近年來的宣傳和實踐,大多數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有認識并認可,今后的發動方式應轉到提升服務質量、為農民參合創造方便、增強吸引力上來,始終把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ǘ├^續加大對基層衛生院建設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條件,配備基本醫療設施,加大對現有醫務人員的培訓,建立人才引進機制,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的就近醫療保健的需求。

          (三)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補償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建立健全科學、快捷、長效的籌資、繳費、報銷制度。在保證基金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提高基金使用率、補償比例和大病救助水平,想方設法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

         。ㄋ模┘哟筢t療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F在私營門診和藥店林立,他們以低藥價吸引了許多群眾,但有些門診和藥店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明,用藥效果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有關部門應依法查處非法行醫,規范醫療秩序,凈化醫療市場,保障群眾就醫用藥安全,為新農合的實施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

         。ㄎ澹└骷壵托罗r合相關管理部門,要采取多渠道、全方位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傳揚新農合制度的優越性,公示大額補償的病例,邀請受益患者在村莊、社區、會議等場合現場介紹參合的好處,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新農合是惠及萬民的好政策,自覺、主動的參合。

          在當前進村入戶的籌資模式下,籌資成本很高,應積極探索便捷并行之有效的新的籌資模式: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可采取與農民簽訂“代扣代繳”協議的辦法,由金融機構通過農民的糧補賬戶代扣代繳參合基金,減輕基層負擔,節約管理成本。也可嘗試自今年起,凡在規定時間參合的,從其30元自籌基金中拿出10元,打入其家庭門診賬戶,以獎代補,擴大參合受益面,激發群眾參合熱情,促進收繳統籌基金盡快完成任務。

         。┮ぐl農民參合熱情,取得他們的信任,就必須順應他們的心愿,堅持“與時俱進,科學管理,方便群眾,務實高效”的理念。一要進一步調整及完善現行《實施方案》,增加門診統籌基金,方便門診就醫補償。二要提高在縣、鄉住院醫療費的補償比例,鼓勵參合患者在基層醫院就醫。三要在縣內定點醫院全部實行即時結報、兌付補償制度。四要增加新農合招標用藥名錄,盡量減少不能報銷的藥品,并提高中草藥報銷補償標準,相對提高藥費補償比例。五要全面開通新農合互聯網信息平臺(含村衛生室都聯網),核準并錄入參合人信息,并給參合農民辦理IC卡,使參合患者能夠持卡隨地就醫,及時結報補償。六要對經常就醫的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特)大病給予政策傾斜,在一年內多次住院不再重收“門檻費”。七要對意外傷害所產生的醫療費,應采取區分性質,分別對待,應補償的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7

          一、調查時間:

          二、調查人:

          三、梁城村基本信息:

          2、人口狀況:本村人口20xx多人,農業人口1500多人。

          3、經濟狀況:本村經濟發達程度位于所在辦事處中上等水平,全部是農業區。

          4、村中共4位干部,全年個人工資為8000到10000元,村中有診所一個,圖書屋一處,村中有固定辦公場所。

          四、調研背景及調研內容

          我也是從農村貧窮家庭出來的,所以我對于農民患者看病難問題曾有過很深的了解,因此,當我成為一名大學生后,我更加關心這一問題,并把他納入我的調研課題。

          目前我國把看病貴列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之一。多數農民由于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與此同時,他們由于缺乏保健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醫療保障的缺乏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再此背景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20xx年10月誕生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自20xx年開展至今,在全國已經有了多個試點,合作醫療制度正在逐步的發展和完善。我這次調研的內容便圍繞合作醫療展開,通過了解農作醫療的實施情況以及村民對合作醫療的滿意程度,以求進一步發現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而作為國家提出的一項惠民措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帶來一定的好處,但中間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因此我利用業余時間對本村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進行調研,通過此次調研活動,對本村合作醫療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對實施中出現的優缺點進行初步總結,以便對總體情況作大概的統計!

          五、具體工作

          在調研期間我以走訪的形式了解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然后以入戶訪談的形式進行具體了解,并總結出了我村有關合作醫療的詳細信息。我村有一家合作醫療定點診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診所進行。村醫療診所的醫生都有行醫證,農民在村衛生所看病都有保障。我們與醫生交談時得知:農民所交的保險金額全部歸農民所得,所交保險費用完以后另外每人還可以享受200的報銷。在鎮醫院住院病人可以享受80%的報銷,到市級醫院的住院病人可以享受50%的報銷。到省醫院住院的可以享受40%的報銷。

          我們在于農民交談的時候得知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都非常滿意。他們說:現在看病方便便宜,鄉村醫生服務態度好,村民們看病放心,現在也不愁生大病,國家可以報銷。以上是我們交談及作調查問卷時他們提及的,其中的道理就由大家來思考吧!

          比例由07年的90%上升到08年的95%,我村的合作醫療宣傳力度逐年增大,宣傳方式也不斷增多!同時由于07年有一部分受益家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宣傳作用,而國家的支持更是此項制度不斷擴展的堅實后盾。

          報銷問題是合作醫療中的一個大問題。開始大部分村民表示怕麻煩,怕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不愿去報銷:也有村民說報銷要走后門,而自己又一沒錢、二沒權,還是不要吃這個苦為好也有村民認為家里人身體都很好,沒有也不會遇到報銷的事,因此對此事漠不關心;還有一部分村民這樣解釋不了解報銷比例、報銷流程的事,不好意思詢問那些辦過報銷的家人,認為那是隱私的侵犯。部分得到報銷的村民說旗醫生服務態度好,每天的單子都會給你填好,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們會給你指點。后來,通過政府部門加大宣傳密度,村委會班子人員商們講解,讓群眾了解合作醫療的好處,村干部幫助農民到鎮合作醫療站點報銷。群眾們逐步了解到了合作醫療的好處,由不愿參加合作醫療轉變到自愿參加。

          我們從報銷較多一戶了解到,夫妻二人同時患病,治病使其欠下債務,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雖說補償的較少,不足以填補其家庭空缺,但從一方面可以使留下的人得到一絲安慰,也算是國家給咱們的交代。從此可見,因病至貧的事在農村還是較為普遍,想要徹底實現合作醫療的最終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從其他村民口中了解到大家對國家補償這件事還是相當滿意的。

          六、調研分析

          經調研發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在梁城村有了很好的開頭,而98%的參合率更能說明此項政策的可行性。同時我們也應從實際中找出潛在的問題。

          1、仍有個別農民未參加合作醫療,任然對合作醫療存在質疑。有兩戶較為特殊:一戶是退休老教師,國家補助較好,且女兒遠嫁在外,老人家身體很好,因此對合作醫療很不在意。另一戶是認為平常沒有生什么大病,不需要看病就醫,于是就不辦合作醫療證。由此可見,第一:宣傳到位,解釋不到位。雖說都知到這項政策,但具體實施過程和實施內容并不為農民清楚。大部分人還是隨主流的加入,并不關心細節,容易吃啞巴虧。第二:沒必要我家有錢,家人身體都好,不需要加。第三:政府給著我補貼,你卻讓我

          出錢參合,這賠本生意我才不做呢!再說,誰知道錢落到哪里了。

          2、 村民維護自身權益意識不強,不能及時了解政策變動 上面說到有一家兩年都沒用合作醫療本,卻沒要求村干部開證明,導致看病和不加合作醫療一樣,這就導致政策實施時有障礙,自身權益得不到實現。而有的村民看病從來不拿合作醫療本,問其原因,要不說忘記帶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3、 醫生素質有待提高,藥品價格應明碼標價 對上面提到的拿合作醫療本就漲價的現象,一方面應明碼標價,防止不法人員從藥價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強醫生素質的`培養,嚴格把住人才關。

          4、 報銷比例小,范圍窄 因病反貧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目前農村無法避免。而報銷只能是事后諸葛,許多高科技治療費用不在報銷范圍之內,這令許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農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補償制度,能真正符合現實需求。

          5、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于被動地位,參與率高而參與度低。梁城村總人口20xx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人,據統計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達1980人,參保率超過95%,然而我在入戶中感到,不少農民對待合作醫療實際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作為一項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這里,政府和衛生院管理部門理所當然是運作主體,旗鄉兩級公立醫療機構也是積極主動的,農民則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被宣傳、被動員、被要求始終被動的農民似乎不知道自己應當是合作醫療的主人和收益者。盡管有關部門通過動員、勸慰等方式獲得較高的參與率,但實際上農民的參與度并不高,即內心的認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熱情不高。

          七、我的建議

          經過調研,我對發現的問題作了總結:

          第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能更深入、更詳細地向村民講解有關合作醫療的規章制度,使農民作到心中有數。如有必要,可定期開設培訓班,請有經驗的人員講解有關信息,也可請受益人獻身說教。

          第二:農民是合作醫療的主力軍,只有真正動員他們,合作醫療才能算是最后的成功。

          第三:基層干部及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俗話說:一只死老鼠壞了一鍋粥。若因某一人的失誤或過失而影響整個政策的實施就太不值得了。而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切實把好人才關,政府在選拔人才時要極其嚴格,從源頭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四:明牌標價 每日都有部分藥價公布,讓農民看到,了解到藥價的具體情況,真正讓他們作到心中有數。并且加大監管力度,如有可能讓農民參與監督,防于民、用于民。

          八、結尾

          通過這次調研,我以合作醫療為主要切入點,較為深入地了解了現行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在中國這廣袤的土地上,或許良城村不能被稱之為農村的典型,但是通過這些年村支部各干部的工作,我親身感覺到梁城村干部及群眾正在努力尋找出路,努力追趕時代步伐的,成為新農村的示范點。

          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他在實施的開始階段并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的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范,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8

          一、活動目的:

          青春獻和諧關注合作醫療關注新農村

          二、活動對象:

          湖南省常德市金羅鎮高農村

          三、活動項目及目的:

          制定關于合作醫療的調查表,將其發放到村民手中,通過村民的填寫情況對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通過此次活動增強農民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此次實踐主旨在通過農村及醫療機構的調查,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深入農村醫療現狀,采農民心聲,從而了解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知曉度和了解情況、以及相關的醫療情況滿意程度。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為政府解決問題,新方案的制定、數據的采集和相關信息的來源提供所能及的幫助。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完善、更加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此次實踐中,也為更好提升自身社會實踐服務本領與經驗。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為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范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為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二、存在問題及相對建議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存在的問題

         。ㄒ唬┺r村醫療衛生基礎仍然薄弱

          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各項要素優化配套。雖全縣各個鄉鎮都有衛生院,但醫生素質不高,大多衛校畢業,衛生院衛生條件差,醫療器械不足,高科技儀器嚴重缺乏。農民雖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基本的醫療保障條件跟不上,醫療條件并未改善。

         。ǘ┺r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村農民由于受文化素質和經濟收入的制約,受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目前經濟條件還不寬裕的情況下,要自己出錢來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識不強,部分農牧戶有怕吃虧的思想。盡管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農牧民希望有基本醫療保障,但對醫療消費存在著僥幸心理,與吃飯、穿衣、孩子上學等剛性支出相比,認為看病花錢目前還是次要的,偶然的,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認識。調查發現有93的農戶只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對這一制度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調查中,參保農戶不知道合作醫療起報點、最高補償限額和報銷比例分別占89。

          15、75和96。絕大部分農民只知道個人繳納30元,就認為可以報銷醫療費,而對基本籌集來源,醫療補償標準,費用補償程序等主要內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農民產生了看了病報銷不了,花的錢多報銷的少,報銷程

          序繁雜,甚至還說存在優親厚友的不公平現象。從而不同程度的產生怨言,這都是宣傳的廣度不夠,宣傳時多是簡單地、機械地發些宣傳材料,而沒有耐心細致的做宣傳工作。不僅要使這一制度家喻戶曉,而且要將主要內容做到人人皆知。

         。ㄋ模﹫箐N手續比較復雜、報銷比例較低。

          在調查對所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有何希望時,100的農民群眾都選擇了"提高報銷標準"和"簡化報銷手續"這兩條。群眾反映,病人就診后到拿到報銷的醫藥費,特別是轉院治療的,需要經過層層環節,需要較長時間。另外,報銷范圍小,補償的標準也較低,起報線較高。

         。ㄎ澹┕芾砉ぷ鳒蟆

          市上雖然成立了管理機構,但沒有專職人員編制,目前市合管辦只有幾名兼職人員,工作量大,人員嚴重不足。鄉政府也是一名兼職干部,且人員變動大,業務不熟悉。市鄉兩級網絡化管理更談不上,管理工作嚴重滯后。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還了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為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范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各相關單位應該采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4、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策建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視和關心。從調查情況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總體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同,如何讓這一制度步入常規化、長期化,讓社會保障更為完善,是試點工作的一大重點。對目前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研究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加以改進。

          (一)不斷完善政策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十分復雜和艱巨的實事工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定要從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出發,務必扎實工作,穩步實施,及時深入了解和分析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疑慮和意見,及時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議,不斷完善政策制度。

          一是適當擴大報銷范圍,調動農民參加積極性。農民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差,更加關注眼前的利益,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僅實行住院醫療費用補償,難以調動他們參合熱情。因此要研究將報銷范圍擴大至門診

          二是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淀過多,也不出現透支。以收定支、

          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一是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

          二不斷改善農村醫療機構基礎條件和服務模式

          二是增加農村衛生投入,加大衛生支農和扶貧力度。

          三是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

          四是進一步完善藥品采購制度,加大行風建設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于農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是很好,不太理想。通過實踐所學,我們平時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實踐中在實踐中檢驗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來理論上缺失的在實踐中得到了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實踐讓我們的知識變得更加充實。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傊,實踐讓我們受益良多。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9

          暑假期間,我在村集體衛生室做了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電腦錄入員的工作?吹轿疫^近幾年來關于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工作之便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調查。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群眾調查問卷,查閱了關于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傮w了解如下:

          一:歷史弊端

          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于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19××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后,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19××—19××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歷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xx年間增長了2.52倍,而xx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于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于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于各種原因而解體。

          二: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范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0元。

          三: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并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后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群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群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于“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鄙蟼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占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布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0

          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群眾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為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xx、20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并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三)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雛形。

          三是實施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實現了農民的小病普惠。實施新農醫制度后,各地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新農醫有機結合,借鑒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做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活動。鎮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適度讓利,采取必檢項目和農民自選項目相結合,上門體檢和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法對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機制,將村衛生室通過競聘后,改建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縣鎮兩級財政對每個服務站每年給予平均3萬元的'補助,服務站對參加新農醫的村民提供門診優惠,藥品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讓利,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注射費,業務用房、水、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群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說,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戶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愿參加的不多。

          (二)審核結算流程仍顯復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于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群眾對審核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盡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核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淀過多。由于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淀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范。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范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20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后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并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1

          沒有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沒有全面小康。9億農民的“看病難”、“因病致貧”、“困病返貧”的問題深深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善鄉村衛生醫療條件,積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在全國陸續推行。為了推進這項造福于億萬百姓的民心工程的順利開展,我們來到了湖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批試點縣,漣源市茅塘鎮,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開展情況,以及農民的切身感受,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對漣源市茅塘鎮的道童村,柿鄉村,光陽村等四個村的117份問卷調查中,調查者的學歷,年齡:

          表一:

          學歷 文盲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中專 大學以上

          人數(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表2:

          年齡(歲) 18歲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數(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鎮是漣源市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尤其以鄉鎮企業發展出名,全鎮有3萬-4萬人,而在外地經商或打工的人占了調查者人數的67.6%,依靠農作物作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

          在調查問卷中問及農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000元的占有14.9%,1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醫療費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占有44%,300-900元的占有34.9%,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幾年,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別像茅塘鎮這種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小鎮,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這是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1990年至1999年,全國農民的平均收入從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農民看病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分別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說農民在收入僅增長3.32倍的情況下,門診費和住院費的費用分別增長了4.4倍和3.7倍。這意味著農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過快,增幅過大,致使許多農民生病后不去醫院就診,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貧病交加。

          在問及當前農民看病就醫存的最大問題時,有43.9%的人認為現在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家庭難以承擔,我們在農村調查時,農民還反映農村醫療保險定點的鄉鎮衛生院醫藥費用更貴(相對于私人的診所醫院)。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只有在指定的定點醫院就醫所產生的費用才能得到補償。農民并沒有得到實惠。另有33.2%的人認為鄉鎮醫院就醫程序復雜,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技術水平較差,醫療設備陳舊,農民根本不能從其獲得醫療保障。農民大病小病不愿去鄉鎮一級醫院就醫。同時也有7.9%的人認為鄉鎮醫院路途太遠,不方便就醫,只有15%的人對當前鄉鎮醫療狀況還比較滿意。

          國家對農村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有80%的農民表示支持認同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遭遇重大疾病時的醫藥負擔。可以看出農民對于參保的積極性很高、期望也比較大。15.4%的人認為這項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問及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何顧慮時;有42.7%的人擔心新型農村醫保政策不穩定,怕錢白投了,12.6%人對其獲得補償時,擔心資金無法兌現,辦理時程序復雜。也有25.5%的人對此無顧慮,相信政策帶來的巨大實惠性和穩定性。

          調查農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了解,有58.8%的人聽說過,自己也參了保,但對其政策具體的內容如補償辦法等卻不清楚,21.8%的人對這一政策,一點都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

          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獲得補償,這是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也是農民最為敏感的的問題,同時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保執行和落實的關鍵所在。有41.6%的人認為從管理機構獲得補償不方便,要獲得補償,比較難辦,程序也比較復雜,辦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認是自己對農村醫療保政策的不了解倒致獲得賠償時不方便,只有24%的人認為辦理農村醫保補償,還比較方便,很滿意。

          由以上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出的初級階段。農民得到實惠,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尤其是農村醫保的'定點鄉鎮醫院,醫藥費用更貴,服務質量卻比較差。農民不愿去定點的鄉鎮醫院看病。而根據農村醫保政策,只有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農村醫保管理單位才會予以補償。農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補償,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這種農村醫保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沒有給農民帶來廉價的醫療服務 ,也沒有給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二、農村的鄉鎮醫院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醫療技術水平落后,醫院的醫療設施陳舊,農民從鄉鎮醫院得不到醫療保障。這是我們在茅塘鎮調查時農民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醫院作為農民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額度在30-60%,報銷幅度最大。縣級醫療機構報銷額度在30-40%之間。農民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切實減輕醫藥負擔。

          三、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障中獲得補償時普遍反應不方便,程序復雜,原因應該有兩方面:①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民雖然知道這項政策,但對于政策的相關內容卻不是很了解。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對于投保和報銷都有明文規定。只有符合報銷條件所產生的醫藥費用,才能獲得補償。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報銷,如打架、斗摳、交通肇事以及性傳播疾病等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規定的自費藥等都是不能從農村醫保中獲得補償的。但我們在調查中幾乎沒有農民知道這些規定。②農民從醫療保險中獲得補償時,必須經過三級政府機構的審批核查。雖然當地縣鄉政府都專門設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管理辦公室,但辦事效率不高,不專業,沒有一批專業統一的審核機構。甚至有農民反應個別管理干部損公肥私,“拿回扣”。以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的繼續向前發展,降低了農民對農村醫保的信任和支持。

          要使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不但要使農民有地方看病,還要有錢看病。就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正確對待擺在我們面前,客觀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

          一、深化鄉鎮醫院改革

          首先要解決的是要讓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好病、有醫療保障,這是辦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前提。這就必須要深化農村鄉鎮醫院改革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更新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業務水平。鄉鎮醫院的改革一直時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改革的“老大難”。我國現在的鄉鎮衛生院絕大多數都是以行政鄉的建制發展而來,有的鄉鎮只有3萬到4萬人,完全可以同周邊鄉鎮一起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漣源市茅塘鎮這種3萬到4萬人的小鎮就完全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合并建院,然后再向每村配置駐村醫生。這樣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又方便農民看病。同時,鄉鎮醫院也可以投入市場,任其參與市場競爭,而不是國家來養活衛生院,將鄉鎮衛生院承包或拍賣,能夠解決鄉鎮衛生院的投資發展,但醫學人才的引進,也是鄉鎮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每年有許多醫學大學生寧愿在大城市作醫藥代表,也不去鄉鎮醫院當醫生,不外乎是鄉鎮衛生院收入低,待遇差。在現在高校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茅塘鎮衛生院還沒有一個正規大學生,甚至大專生也沒有,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宣傳和鼓勵醫學大學生到鄉鎮醫院就業。這樣才能為鄉鎮醫院的發展注入活力。農民的醫療保健也才能有保障。

          二、加強藥品購銷監管

          有較低廉的藥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鄉村醫院醫藥費用太貴,特別是定點的鄉鎮醫院,必須加強對藥品的購銷監管?梢詫嵭朽l鎮醫院村衛生所,由上一級醫療機構牽頭,直接向廠家統一采購藥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藥品進價,鼓勵使用低成本、低價格,療效又肯定的藥物。要制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價格公示,加大農民群眾的監督,讓農民明明白白看病買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三、加強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

          我們在茅塘鎮以及附近幾個鄉鎮調查時知道,每個鄉鎮的衛生院都是被農村醫保部門自動指定為醫保定點醫院。對于醫療和藥品定點機構的確定,必須加強對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不管哪種所有制形式,只要條件俱備,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和藥店都可以作為定點醫療和藥品供應機構。而對于那些不及時提高自身素質,管理松弛,私自漲價,弄虛作假的定點醫院和藥品供應機構要及時取消農村醫保定點資格,加強動態監督。否則,這種定點醫院靠醫保養身,農民有苦難訴的現象 ,將嚴重阻礙農村合作醫保繼續向前發展

          四、加大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

          農民反映獲得補償不方便,對農村醫保的各種顧慮,關鍵還是要加大醫保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的各種積極性。鄉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報紙、傳單、公開信,干部下鄉等使合作醫療的政策優越性,實施補償辦法以及各項規定家喻戶曉,人人明白,這樣既可以使農民打消各種顧慮,提高積極性,又可使醫保管理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切實使農民方便滿意。

          搞好合作醫療,有利于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緩解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有利于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小康和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的初級階段,雖然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我們只要提高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正確的對待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事實來打消農民心中的疑慮與困惑,相信這項為農民服務的政策必將深入民心。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向前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2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在農村迅速普及,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因病致貧的問題正在逐步緩解。

          這是各級政府所希望的,是廣大農民所盼望的。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就醫看病上,真正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給予的關懷和溫暖。但是,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1、籌資問題

          資金籌集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落實的基礎。到目前,全國所有試點縣的籌資基本都是以政府組織、統一籌集為主。縣級以上政府的補助是以某時間段內參加人數為依據的,為了爭取上級政府更多的補助,試點縣一般要求各鄉鎮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下達的參合任務,所以政府籌資滋生了三種現象:一是村里墊資,鄉鎮把任務下到村里,有條件的村就先墊上,在規定的時間里交到鄉鎮,然后再向農民收取,交了錢的農民可以領到鄉鎮發到村里的《就醫證》,沒交錢的農民村里就不給發《就醫證》;二是鄉鎮墊資,對沒有完成籌資任務的村,鄉鎮政府只能籌措資金先墊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到縣里,然后再向村里籌集;三是縣里墊資,為了能順利通過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對沒有完成任務的鄉鎮,縣里按當初確定的參合率和應交的資金,足額打到專用帳戶。墊資完成、驗收通過,然后就是資金回抽問題。所以目前大多數試點縣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數缺乏真實性。

          2、管理問題

         。ㄒ唬┕芾頇C構主、客一體,弊病很多。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的主體大部分是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內設的,服從并服務于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主體對被管理者缺乏公正約束力,也就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是非常不利的。

         。ǘ┕芾沓杀靖撸芾黼y度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定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實施統一的交費標準以及費用發生后的審核、報銷等等。表面看來,統籌層次很低,但從中國的現實看,絕大部分縣都有數十萬人口,能否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值得懷疑。另外,與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類似,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沒有配套的醫療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做支撐,對醫療機構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缺乏基本制約能力,各種侵蝕問題難以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制度設計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患者的控制,引入了起付線、封頂線以及分段按比例報銷等等,使制度變得相當復雜,進一步加劇了管理難度。

          3、受益問題

          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的上看,讓農民受益而且讓得大病的農民受益是最終目的,但實際情況與最終目的相差很遠。其原因一是資金回抽,縣級財政對農民補助的承諾有的不能兌現,先墊后抽。二是醫療收費缺乏制約。單就藥品而言,一種藥品多種名稱、多種價格,而且是多種不斷變化著的價格,沒有辦法統一價格;診療檢查名目繁多,沒有統一收費標準,有標準的也難以執行。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家庭帳戶、門診報銷、分段報銷等。家庭帳戶和門診報銷的設立,起初是為了提高參合率,照顧受益面,現在看來是與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的相悖的,國家對參合農民補助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很多農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參加了合作醫療,不知

          道的,到醫院看病當然自己花錢,也不去報銷;知道參加了的,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得病、不報銷,受益主體不能突出。

          4、基金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到今天,合作醫療基金已經由農民個人交納為主發展為以政府補助為主,各級政府補助資金已經占到60%到80%,所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名稱應改成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應該逐步過渡到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建議:

          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為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取消農民交費,把各級政府對農民補助的資金集中起來,以縣為單位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統一管理,每縣就設一處醫療水平最高的縣級醫院為定點醫療機構,到縣級以上醫院治療的不報銷。農民得小病自己花錢治療,在目前一般家庭1000元左右以下的醫療費用是承受的起的;得大病憑《身份證》到指定醫院報銷。假設一個50萬人口的縣,按每人補助40元計算,起付線設為1000元,超過1000元按50%報銷,封頂線設為20000元,以筆者所在縣計算是可行的。這樣做等于基本實現了全民半費醫療,有利于杜絕國家專項補助基金流失,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問題,有利于更好地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懷。

          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矛盾,促進農村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試點地區廣大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這項制度的實施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但是,當前農民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還有四點盼望。

          一盼資金籌集經;.斍霸圏c地區對參合農民的個人繳費部分基本都是在每年年底集中收繳。由于許多村組近年來全家外出務工的農戶越來越多,這樣集中收繳往往使一部分外出務工農民因錯過繳費時間,而無法享受來年的合作醫療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層干部在籌資時的工作難度,甚至出現了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參合率任務,而由村組干部墊資繳費的現象。農民盼望能盡快建立起農民年度內自由繳費的籌資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自愿的前提下,通過簽訂文字協議的形式,在每年發放糧食補貼、林特產補貼時代發代扣個人應繳納的合作醫療資金,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工作能經;。

          二盼單獨制訂用藥目錄。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臨床用藥的管理,是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來執行的。群眾反映,一些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臨床用藥和家庭常備藥卻未列入該《藥品目錄》。這樣不僅使醫生在臨床用藥時無所適從,而且也加重了參合農民的個人經濟負擔。農民盼望有關部門能結合農民的用藥實際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政策規定,單獨制訂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進一步增加藥品種類,擴大報銷范圍,讓農民群眾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盼建立門診慢性病報銷制度。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患有高血壓、老慢支、糖尿病和地方病的參合農民,往往不需要住院,但又要經常在門診治療,持續不斷地支付醫療費用;還有一些特殊的治療,如腫瘤患者進行放療、化療,尿毒癥

          進行腎透析等,由于每次治療實際發生費用遠遠低于合作醫療補助起付線標準,所以得不到合作醫療的補助和支持。這些都增加了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農民盼望能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計劃地逐步解決參合農民因長期門診就醫,而造成的醫療費用負擔過重問題,不斷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受益面。

          四盼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鄉鎮衛生院是基層直接面對廣大農民群眾的定點醫療機構,而目前大部分鄉鎮衛生院房屋簡陋、設備落后、人才匱乏,醫療條件不能滿足參合農民的就診需求,難以承擔為新農合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重任。農民盼望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切實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不斷改善醫療條件和硬件設施,加強醫衛人員的`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技水平、醫護質量和管理水平,讓參合農民能夠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優質、廉價的醫療服務。

          我國農村人口占64%,調查表明,因病致貧、返貧者占農村貧困戶總數的30%~40%。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被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強調農民自愿參加的原則,現就此問題探討如下:

          三.自愿參與原則存在的現實基礎

          自愿參與是指農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反對任何形式的強迫命令,這一決策考慮到了合作醫療的歷史原因以及具體工作執行上的實際困難和阻力,是現實國情下的合理選擇。

          第一,我國農村合作醫療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后因得到黨中央和衛生部的肯定,逐步在全國全面推廣,曾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發展中國家群體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范例”。后因集體經濟的解散等眾多原因,合作醫療紛紛解體。1994年,在全國27個省14個縣(市)重新開展“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及跟蹤調查工作,結果合作醫療重建遇阻,試點多數失敗。合作醫療幾經沉浮,使人們對政府產生了不信任感,對合作醫療喪失了信心,現在再度提出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多數農民對其持觀望態度,如果強制性要求其參與,會起反作用。

          第二,歷史經驗表明,要辦好農村的事情,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的權益,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靠強迫命令讓農民辦的事情,都不能成功,也不會持久,F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政府首次決定采取財政補貼方式,能有效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但人們真正認識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作用和意義仍需要一個過程。

          四.自愿參與原則蘊含的弊端

          自愿參與原則與“大數法則”的矛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一部分,是一種具有保險性質的醫療互助制度。而保險就是面臨風險的人們通過保險人組織起來,使得個人風險得以在群體中轉移、分散,本質上是一種互助行為,大數法則是其運行的核心,即覆蓋率和參合率越高,就越能保證資金的收支平衡,系統內共擔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要求建立在眾多人入保的基礎上。有關研究表明,農民對政府管理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農民的健康意識和收入水平以及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等因素促使部分農民

          五.不愿意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自愿參與”原則使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國家政策的“強制性威力”,故很難保證高參與、廣覆蓋,大大減弱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共擔風險的能力,影響其長期發展。

          自愿參與原則易產生逆向選擇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加的預期效用與預期成本的對比。農民的預期效用就是能夠減輕疾病的經濟負擔,而產生效用的前提條件就是患病風險,故身體健康、疾病風險小的農民,利用醫療服務的概率低,預期效用低,因而更傾向于不愿意參加合作醫療。與之相反,身體健康狀況差,疾病風險大的農民,傾向于參加合作醫療。這也就是保險中的“逆向選擇”。由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必須遵循自愿參與的原則,極易產生參保者的逆向選擇。湛忠清等對安徽省農民的調查表明,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因素。如果參與合作醫療的多為健康狀況差的人,那勢必會增大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可能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中,整個制度將難以正常運行。

          自愿參與原則難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濟關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具有互助共濟性,即對整體而言,是多數人共濟少數人患病的費用償付,年輕人共濟年老人,健康的共濟患病的,病少、病輕的共濟病多、病重的,對個體而言,年輕時、無病時為年老時、有病時積蓄。是一種在社會范圍內分攤風險、互助共濟。由于自愿參加而產生的農民選擇參與與否的隨意性,有些地方就出現年輕人不愿參保的現象,不能保證參保的連續性,也不能保證籌資的穩定性。從長遠來看,難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濟關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3

          今年來,___區委、政府把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健全組織機構,全面宣傳發動,籌措參合資金,強化基金管理,嚴格審核補助程序,保證了新農合工地的順利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收到省衛生廳副廳長和省新農合辦公室主任的稱贊和表揚。省新農合工地督查領導也認為灣成區工作扎實、到位,在全省范圍內有借鑒意義。

          一是推進過度快。截止12月1日下午5時,全區14個鄉鎮辦共有51.95萬人參加新農合,籌措資金519.51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2.4,超過去年12個百分點。二是補助資金多。目前,基金專用帳戶共有1348.95萬元,其中省級補助448.10萬元,市級補助179.22萬元,區自補助268.83萬元。三是保障新農村建立貢獻大。全區參合農民共發生醫藥總費用2903.33萬元,總補助金額844.52萬元。其中門診13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48.16萬元,補助費用225.90萬元;住院1.2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639.74萬元,補助費用658.83萬元。其中15有名參合農民分別領取了最高封頂線1萬元的補助,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都說實施合作醫療后,小病不扛了,大病敢看了,看病不難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勁頭和信心更足了。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組織保障

          為了認真做好我區新農合工地,保證2月1日正式啟動審核補助程序,使參合農民因病發生的醫藥費用能夠及時得到補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安排部署新農合全面工作。一是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了___區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由區長為主任,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副區長為副主任,衛生、、財政、農業、民政、發改、教育、人勞、計劃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監督委員會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為主任,區人大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為副主任,區委宣傳部、監察、審計、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物價、廣電中心、醫藥等部門負責人和參合群眾代表為成員。二是完善了經辦機構各鄉鎮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同時,為了強化責任確保新農合工作落到實處,區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列入年度綜合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為了新農合工作便于管護,我區結合實際,經區政府研究,區編委下發文件成立“___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經辦機構為事業單位,股級規格,人員編制8人,辦公機構設在衛生局,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護。現有辦公用房6間,辦公設施配套,設有區外大額、區內大額、區內小額、補助核算、信息管理等部門。區財政前期撥付啟動經費3萬元,隨后又撥付辦公經費35萬元,保證了工作需要。各鄉鎮經辦機構設在衛生院,人員編制2人,人員、辦公用房和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四是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根據方便群眾就醫、技術功能合理的原則,經過醫療機構申報、專家評估、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我們確定了區級定點醫療機構4個(區一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區結防所)、13個鄉鎮衛生院為鄉級定點醫療機構,225個村衛生所為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區衛生局同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服務協議,制訂了行為規范,明確了各項工作制度,為新農合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宣傳到位,措施得力,籌措資金又好又快

          新農合醫療的`籌資工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加之我區動員會召開會,距上級要求完整籌資任務的時間僅有9天。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嚴格落實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工作責任制,認真做好籌資工作。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利用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講政策,講新農合的好處,提高群眾參與意識。二是區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人員派駐到各鄉鎮進行督導,區衛生局作為新農合牽頭單位,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分包到各鄉鎮開展籌資工作;三是各鄉鎮村干部積極主動深入到戶,反復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村組干部帶頭參加,影響和吸引群眾積極參合。在籌資過程中,有的鄉鎮善于講求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籌資工作非常順利。如:溧河鄉對按時完成籌資任務的行政村獎勵500—1000元;瓦店鎮各村委統一為五保戶、特困戶繳納參合資金。針對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實情,我們采取打電話、發電報的形式,進行廣泛動員籌資。由于宣傳到位,措施得力,各鄉鎮都能按時、按要求完成籌資任務。

          三、規范程序,達到農民受益的最終目的

          在新農合試點工作實施補償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方便群眾、取信于民上做工作。為了方便群眾,我區實行“一證通”(合作醫療就診證),參合農民持證可在區內任何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治療,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手續。對需要到區外以上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我們及時辦理轉診手續。對于急診等特殊患者,我們開設“綠色通道”,患者可先入院,后辦手續。具體辦法是:

         。1)參合農民在村、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其家庭帳戶中的金額數日進行遞減,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

         。2)參合農民在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由患者持醫院開具的收費票據到戶口所在地鄉鎮合管辦審核領取補助金。

         。3)參合農民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所發生的費用,出院當天由定點醫療機構合管辦進行審核,并給予補助。

         。4)外地務工人員可在地公立醫療機構診治,出院后半年內持相關憑證到區合管辦審核、領取補助。急診病人到區外定點醫療住院的三日內到區合管辦辦理轉診手續,出院后帶有關手續到合管辦審核領取補助。同時,我們要求區、鄉定點醫療機構每月25日前到區合管辦報帳,區合管辦審核后并寫出撥付資金的申請報告上報區財局,區財局核實確認后將資金從財政專戶撥入新農合支出帳戶,由支出帳戶再撥入各定點醫療機構基金帳戶。

          對在區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費用,區合管辦審核后,由患者到合管辦領取領款條到指定銀行領取補助,按照市衛生局的統一安排,7月1日后,在市直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病人,由定點機構直補,每月25日前,定點機構將補助情況報區合管辦審核無誤后,通過銀行將定點機構墊支的補助資金予以撥付。真正做到了收支奮力、管用分開、資金封閉運行。我區試點工作運行以來,區合管辦嚴格程序,認真審核,做到人卡相符,人證統一,按規定范圍補助,先后退回不合理收費單據60份,資金累計6萬余元;涉嫌冒名頂替10人次,杜絕了新農合資金的不合理流失。

          四、強化監管,構筑三位一體農村醫療保障模式

          在監管方面,區合管辦加大監管力度,采取經常性督查與集中督查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各定點醫療機構,督查醫療機構是否執行診療規范,藥品使用是否超出《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費用補償是否規范等方面。同時,我們還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是否認證相符,杜絕冒名頂替,套取資金。并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對門診小額補助、住院大額補助進行公示,張貼在村、鄉定點醫療機構及村委會,同時建立舉報鮮花和舉報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合作醫療公平、公正、公開。已審核補助的13萬多人次約884萬元,未出現一例差錯,無一人上訪現象,達到了政府放心,醫療機構贊同,群眾滿意的效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4

          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醫療和健康保障水平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我縣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試點工作任務。為全面了解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并探索促進這項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近期,根據縣委安排,我們深入農醫辦、部分定點醫療單位和鄉(鎮)、村、組,采取聽情況介紹、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群眾等形式,就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并形成了專題報告,供縣委領導參考。

          一、總體運行情況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于今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通過近一年時間的運行,總體狀況良好,全縣參合農民人數達21.64萬,占總數的72.6%,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1)領導重視,農民參合積極性較高。在啟動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和各部門聯動,抽調精干力量組織宣傳發動工作,為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由于政策得民心,廣大村干部和群眾給予了試點工作大力支持,特別是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較好的村實行集體投保,極大地提高了參合率。

         。2)機構健全,運行規范。縣里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做到了機構、人員、編制、經費四到位,安裝了縣、鄉兩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全縣聯網管理和信息資源共享,方便了工作。農醫辦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專戶儲存、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對于農村合作基金進行使用管理,并在國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專用帳戶,嚴格基金封閉運行,確保了資金運行安全。同時,在縣醫療行政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管下,各定點醫療單位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得到了較好執行,參合農民醫藥費負擔明顯減輕。

         。3)廣大農民和定點醫療單位直接受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較高,大多數生病農民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及時就近醫治。而且各鄉鎮均統一為農村五保戶、特困戶以及享受定補的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交納了個人應繳的參合資金,確保這一部分人100%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看病就醫問題。據統計,截止11月底,全縣共有11221人次門診治療,治療總費用達32.84萬元,實際補償費用達23.69萬元;共有14029人次住院治療,總治療費用達17191502.94元,實際補償金額達5152498.34元,其中總治療費用上萬元的大病醫療發生135人次,治療總費用達2384532.96元,實際補償金額達4XX2.08元,農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絕癥”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大大減少。同時,各定點醫療單位對農村群眾的醫療服務態度有了明顯好轉,其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據調查估計,縣級醫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40%左右,鄉鎮衛生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30%左右。一些鄉鎮負責同志深有感慨地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且對改善黨群關系、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宣傳發動不夠深入,農民對相關政策規定了解較少。我們從調查中了解到,由于有關部門、鄉鎮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對有關政策宣傳不夠透徹,許多農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細則,特別是對于參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規定、什么情況下才能夠享受補償以及如何結算等細節問題一知半解。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52.5%的農戶知道報銷醫藥費是有條件限制的,有11.5%的農戶明確表示不知道;有44.8%的農戶知道醫藥費報銷手續,有16.8%的農戶明確表示不知道;有33.2%的農戶知道可報醫藥費范圍,有25.9%的農戶明確表示不知道。也正是由于農民對報銷住院醫療費用的限制條件、如何計算報銷的醫療費用、醫藥費報銷的相關手續和程序等知之不詳,導致一些農民在報銷醫療費用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煩,并由此產生了“手續繁瑣”的意感,挫傷了他們的參合積極性。

          2、一些鄉村干部工作方式過于簡單,少數農民產生了抵觸情緒。少數鄉村干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加上去年縣里要求各鄉鎮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因而他們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費”和完成“參合率”指標任務上,工作過于簡單化、形式化,沒有耐心細致給農民講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相關政策標準,以致有的農民誤將此項工作認為是政府“形象工程”,也有的農民將其與亂攤派、亂集資等同起來,產生了一些抵觸情緒,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3、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直接影響了參合率。農民互助共濟,并且自覺自愿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推行的基礎和保證。但是我縣地處邊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9.9%,并有2.33萬人處于絕對貧困線以下。很多農民自我保健意識不強,比較注重眼前利益,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他們今天花了1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總想著能不能盡快得到實際的利益,甚至有不少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這種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率的提高。

          4、一些工作環節透明度不高,部分農民心存疑慮。在調查過程中,不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反映,與市級以上正規醫療單位不同的是,縣、鄉兩級醫院都沒有給病人發放“每日清單”,病人對醫院的各種藥價、檢測、治療費用計價心里沒底,時刻有一種被人“宰割”的擔心。同時,同樣是感冒或其它小病,他們在鄉村醫生那里只需花幾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而且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定點醫院的醫生卻要病人作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農民反映,為了能報銷部分醫藥費用,他們有病就往定點醫院跑,但把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醫院某些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

          5、鄉鎮醫療服務質量不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受到制約。目前,我縣相當部分偏遠鄉鎮的衛生院連b超機、x光機等普通的檢測設備都沒有,仍然使用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老三件”給病人看病。由于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衛生院人才相當缺乏,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較弱,對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斷和治療更是束手無策,難以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需要和農民健康保障需求。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20.9%的農戶對當前農村就醫條件表示滿意,46.2%的農戶明確表示不滿意。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我縣相當部分農民生病后并沒有在縣內的定點醫療單位住院治療,而是直接去了市級以上的醫院就醫,還有一些本來就入住縣內醫院的病人想方設法轉往市級以上醫院。據一些縣內定點醫療單位的負責人透露,很長一段時間內,僅洪江市二院入住的病人中就有50%以上的是會同人。

          6、外出務工人員享受不方便,降低了農民對合作醫療的支持力度。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相當多,且有相當部分農民是舉家外出務工,僅王家坪鄉今年就有275戶農民舉家外出務工。而現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外出農戶就醫政策缺乏靈活性,如果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才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后,如果直接在外地就醫,則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而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則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常常陷入兩難困境而不知所措。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舉家外出的農民根本就不參加合作醫療,還有一部分農民由于打算外出務工,明確表示明年將不再繼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三、進一步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對策建議

          “救護車一響,一頭牲畜白養;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窮”,這一順口溜是我縣農民長期以來缺乏基本醫療保障的真實寫照。因病而貧,貧病交加,更是我縣農民繞不開的怪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是一項旨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十分復雜和艱巨的系統工程。為此,我們務必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

          第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各級領導一定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和省里下發的有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推行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電視講話、廣播、報紙、印發宣傳資料、組織宣傳車、設置宣傳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輿論,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組織縣、鄉、村各級干部和鄉村衛生人員,開展面對面的宣傳,切實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人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培育和引導農民增強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農民群眾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要強化資金籌措和管理,確;鹫_\行。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資金籌措和資金管理都是關鍵。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的資金籌措機制,做到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確保資金到位。要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開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互助等社會事業,切實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對農村特困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實行醫療救助,真正使救助對象能夠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待遇。要從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h、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管理職能,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做到專戶儲存、專帳管理、?顚S,保證合作醫療資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農民身上。要堅持實行“陽光”操作,定期向社會公布資金收支、使用情況,保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參與、知情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要采取張榜公布的形式,公布農民往年參加醫療的情況以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調查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衛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戶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系全縣70多萬農民群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h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h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h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衛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兌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衛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戶,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戶,在籌資結束后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戶,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戶,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戶存儲,?顚S谩;鹬С鲂杩h衛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制成報表,報衛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后,資金由收入戶轉入支出戶,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戶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衛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戶,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最高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群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衛生站治療,并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后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并兌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衛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

          ,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衛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于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干、超支不補、結余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著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

         。1)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

         。2)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并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

         。3)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

         。4)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后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

         。5)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

         。6)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鉤。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2)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著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

         。3)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

         。2)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系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

         。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合理建議

          1、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愿、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托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2、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3、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著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并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對于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衛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衛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衛生人員,提升農村衛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

          一、活動目的:青春獻和諧 關注合作醫療 關注新農村

          二、活動對象:xx省xx市xx鎮xx村全體村民

          三、活動項目及目的:制定關于合作醫療的調查表,將其發放到村民手中,通過村民的填寫情況對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通過此次活動增強農民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此次實踐主旨在通過農村及醫療機構的調查,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深入農村醫療現狀,采農民心聲,從而了解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知曉度和了解情況、以及相關的醫療情況滿意程度。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為政府解決問題,新方案的制定、數據的采集和相關信息的來源提供所能及的幫助。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完善、更加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此次實踐中,也為更好提升自身社會實踐服務本領與經驗,為新農村及和諧社會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暑假,我參與了我鎮由社區兩委班子組織、社區成員共同參加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通過走訪轄區居民、了解農戶、聽取社區老干部情況介紹,對這項工作有了初步了解。 20xx年10月,國務院召開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主要領導人參加的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會后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

          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協很快在20xx年初組織進行了農村衛生工作專題調研,其中關于新型合作醫療的摸底調查是調研的主題之一。我參加了此次調研,親身感受到了當時大多數農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持懷疑、觀望態度,包括我們的一些基層干部也對開展這項工作信心不足,在這里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居民對此項政策的態度

          大多數居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支持和參與,我社區居民參與率達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對此制度缺乏了解,持觀望態度。由于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調查顯示,群眾有病時,有38%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正是從為群眾解決這些難題為出發點,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使大多農民的觀念和心態了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主動地要求參合。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為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范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為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三、存在問題及相對建議

          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存在的問題

         。ㄒ唬┺r村醫療衛生基礎仍然薄弱

          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各項要素優化配套。雖全縣各個鄉鎮都有衛生院,但醫生素質不高,大多衛校畢業,衛生院衛生條件差,醫療器械不足,高科技儀器嚴重缺乏。農民雖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基本的醫療保障條件跟不上,醫療條件并未改善。

         。ǘ┺r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農民由于受文化素質和經濟收入的制約,受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目前經濟條件還不寬裕的情況下,要自己出錢來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識不強,部分農牧戶有怕吃虧的思想。盡管在調查中發現,

          絕大部分農牧民希望有基本醫療保障,但對醫療消費存在著僥幸心理,與吃飯、穿衣、孩子上學等剛性支出相比,認為看病花錢目前還是次要的,偶然的,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認識。

         。ㄈ┬麄鞴ぷ鞑坏轿

          調查發現有93的農戶只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對這一制度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調查中,參保農戶不知道合作醫療起報點、最高補償限額和報銷比例分別占89.15、75和96。絕大部分農牧民只知道個人繳納10元,就認為可以報銷醫療費,而對基本籌集來源,醫療補償標準,基金管理,費用補償程序等主要內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農民產生了看了病報銷不了,花的錢多報銷的少,報銷程序繁雜,甚至還說存在優親厚友的不公平現象。從而不同程度的產生怨言,這都是宣傳的廣度不夠,宣傳時多是簡單地、機械地發些宣傳材料,而沒有耐心細致的做宣傳工作。不僅要使這一制度家喻戶曉,而且要將主要內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報銷手續比較復雜、報銷比例較低。

          在調查對所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有何希望時,100的農民群眾都選擇了"提高報銷標準"和"簡化報銷手續"這兩條。群眾反映,病人就診后到拿到報銷的醫藥費,特別是轉院治療的,需要經過層層環節,需要較長時間。另外,報銷范圍小,補償的標準也較低,起報線較高,目前我市最高補償金額為1萬元。

          (五)管理工作滯后。

          市上雖然成立了管理機構,但沒有專職人員編制,目前市合管辦只有

          幾名兼職人員,工作量大,人員嚴重不足。鄉政府也是一名兼職干部,且人員變動大,業務不熟悉。市鄉兩級網絡化管理更談不上,管理工作嚴重滯后。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還了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

          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為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范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各相關單位應該采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1-15

        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07-22

        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報告04-25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篇11-24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篇)01-2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調查報告05-17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調查報告11-15

        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12-04

        關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報告03-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