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4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留在農村,由此催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我校是一所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在校學生512人,留守兒童300人,占總人數的58.5%,其中雙方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有155人。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的關愛使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甚至是心理上都產生偏差。從20xx年至今我校一直致力于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工作,使留守兒童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使其形成健全人格,促進他們茁壯成長。
一、社會原因:
由于大多數留守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獨自生活,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文化氛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長期的生活中,他們的需要和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及時的關注。在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因“情感饑餓”而產生了自卑、性格抑郁等不良心理。諸多心理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對他們的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容易使其誤入歧途。因此,如何更好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很現實且嚴峻的問題,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
二、主要做法、成就及有關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建設,落實教育管理責任
我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留守兒童教育領導組,由校長親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干部和各班主任共同參與。小組自成立以來,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該校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學習生活現狀,制定相關措施,安排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ǘ┘訌妼α羰貎和幏痘、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
1、排查統計留守兒童情況
每年學期初都會逐年級、逐班、逐人調查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孤兒逐人填寫基本信息卡。從多年統計情況來看,其父母外出打工的較多。這些留守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挑戰。
2、建立全新的留守兒童成長檔案
為了充分掌握全面了解本校留守兒童情況,收集整理留守兒童家庭情況,親情號碼并登記造冊。從去年開始我校針對留守兒童設計了一套全新的成長檔案,共分十二塊,內容如下:
1、這就是我。
2、我的個人檔案,我的監護人檔案。
3、親情互動。
4、父母老師同伴評價我。
5、我實踐我快樂。
6、興趣伴我成長。
7、愛與我同行。
8、生日快樂。
9、感謝有你。
10、親情書信。
11、心語心橋。
12、成長的足跡。
真實記錄了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成長過程,使學校更能全面了解留守生狀況,為他們健康的成長做好各項工作。
。ㄈ┙ⅰ按芗议L隊伍”,開展結隊幫扶活動。
為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情感,從心靈生活學習等方面走近學生。學校制定包保責任制度,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加入代管家長隊伍,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好留守學生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并經常與在外打工的家長溝通,定期走訪臨時監護人,及時向學校通報留守孩子的成長情況。并發動全體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采取“一幫一”或“多幫一”的形式選配了在職教師與他們結成對子,在生活上給予幫助,心理學習上進行輔導,讓留守生重拾信心,自立自強。
。ㄋ模╅_展各項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生活
活動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載體。豐富多彩的活動對留守兒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使留守生在校能夠健康成長,我校開展的有效活動有:
1、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每學期召集全校留守生開展一至二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加他們的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
2、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學校組建閱讀、繪畫、手工、乒乓球等社團活動,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
3、談一次心。學校還成立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各班班主任都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導老師,每周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了解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此項活動已成為班主任的常態化工作。
4、讀一本好書。老師或代理家長指導學生每學期讀一本好書。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利用課余時間不定期的帶領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之家開展讀書讀報活動。
5、寫一封親情書信。代理家長監督、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今年的重陽節留守兒童之家舉辦了“ 尊老、敬老,愛在重陽”感恩親人,賀卡制作活動。那一張張精美的卡片融進了孩子們對親人的愛與牽掛。
6、學校還開通了親情電話,并制定“親情”話吧時間安排表,讓留守兒童時刻都能與家長通話,交流感情。在校報開辟留守兒童對話專欄,。定期進行讀書、征文、演講、文娛、體育等賽事,讓留守兒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忘卻成長的孤獨。今年開展了“誦讀經典”讀書演講比賽;“我心中的好老師”征文活動;留守兒童特色墻報評比活動。
7、每月x日為留守學生慶祝生日。為了使留守學生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關愛,該校每月x日為留守學生舉辦一次意義非凡的生日,讓他們在集體中找回缺失的關愛,感受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
(五)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學生活動室,配備了電視、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備,張貼了留守學生之家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況,使活動室充滿了活力,為留守生提供了交流活動的場所,學生可以觀看愛國影片,舉辦集體生日會、主題班會等,使學生感到了“家”的溫馨與和諧。
(六)加強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構建教育網絡體系
教育工作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工作,還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協調配合。近年來,我校不斷呼吁社會共同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社會各屆人士的關注厚愛,溫暖了留守兒童的心,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生活的信心。
我校志愿者在原來家訪制度的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結合今年“千名教師大走訪”活動,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交流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
該志愿者還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兒童父母直接對話,互通信息,及時通報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合力。
為了優化留守學生教育環境,我校堅持以學校為支撐點,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從而實現教育的最大優化。
首先,給家長及時充電。志愿者服務隊定期印制一些關于如何教育孩子及關愛留守學生的做法的函授材料,寄給了遠方打工的家長,讓家長自學后反饋信息。有的家長很是感動,也很感激,表示在外掙錢,也不忘教育家里的孩子,讓孩子健康成才。
其次,盡力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對外強化了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對內經常邀請相關人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這些工作的開展使學校的校風建設更上新臺階,學生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學生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根本抑制。
無限芬芳落盡,惟有綠樹依然。因為它扎根在愛的土壤,默默地奉獻自己,也漸漸地壯大自己,更收獲了精彩的成績。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促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茁壯成長。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2
摘要:
本文以田野調查為基礎,選取云南省大理市洱源縣鳳翔村當地的鳳翔幼兒園、鳳翔中心完小和鳳翔一中三所學校中的留守兒童為調查對象,對鳳翔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學習成績、家庭教育情況及家庭受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獲得有效的數據,為解決鳳翔村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期望能為鳳翔村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做一點貢獻。
鳳翔村位于云南省西部,洱源縣西南方向,東鄰右所鎮,西靠煉鐵鄉,南接大理市花甸壩,北鄰茈碧湖鎮。該村常住人口98%以上都是白族,是一個典型的白族村落。這里位于亞熱帶高原山地氣候帶,氣候干濕分明,經濟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鳳翔村共有三所學校,其中幼兒園、小學、初中各一所,它是鳳羽鎮在校人數最多,教育最發達的地方。早在20xx年鳳羽鎮就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但是旅游業在這里的發展非常緩慢。
一、調查概況
各學校整體概況:
(1)鳳翔幼兒園:學生共118人,留守兒童52人,占44%;漢族3人,其余都為白族。生源主要來自鳳翔村,只有極少數來自周圍的村,比如源勝村。
。2)鳳翔中心完。簩W生共322人,留守兒童142人,占44%;彝族1人,其余都為白族。生源基本來自鳳翔村,只有少數來自周圍的村。(3)鳳翔一中:學生共1107人,留守兒童688人,占62%,其中鳳翔村共191人,留守兒童91人,占48%。學校學生98%以上為白族。生源來自鳳羽鎮各個村,其中鳳翔村學生人數最多。
2.鳳翔村外出務工人員情況鳳翔村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低(年均收入3000~4000元),生活相對貧困,加上農村人多地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由于以上原因,這些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逐漸向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城、市區、省城方向流動。筆者根據調查了解到,鳳翔村自20xx~2010年這十年間外出務工人員最多,20xx年以后,外出務工人員有所減少。如今,鳳翔村依然存在很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3.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聚交流情況在我所調查的28名留守兒童中,有20名學生的父母只有過年才會回來;剩下的8名學生父母一般是2~3年回來一次,最久的是4年回來一次。他們與父母的交流非常少,基本只有電話聯系。這些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省內打工,只有3名學生的父母在省外打工。獨生子女只有幼兒園的5名學生和1名初三學生,其余的家里都有2~3個孩子。
4.家庭成員受教育情況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受教育程度一般為沒受過教育或只有小學及初中水平,其中小學學歷的最多,占68%以上,初中學歷者最多,占67%以上。家庭成員總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5.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不同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帶,而爺爺奶奶的受教育程度和精力有限,他們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也不能在學習上幫助到孩子;爺爺奶奶只能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這使得留守兒童相對于非留守兒童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普遍較差。
二、個案分析
。1)A同學,男,13歲,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男孩子,對陌生人卻顯示出一種很靦腆的感覺。他的爺爺奶奶都是小學文化程度,爺爺在20xx年患高血壓,不能出去干零碎的活,只能依靠他奶奶做點繡花的活掙點錢補貼家用。據他爺爺介紹,孩子的爸媽在8年前就雙雙出去打工了,先是到浙江工作了4年,后又轉到昆明工作,他們出去的這8年,就只回來過兩次。孩子在父母出去前非常聽話,學習也比較用心。但在父母出去后,他就變了一個樣,非常調皮,還結交了一些不愛讀書的孩子。
(2)B同學,女,14歲,現就讀于鳳翔一中初三年級,有一個姐姐在外面打工。B同學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在學校,她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優秀學生,在家里,她是親人眼里孝順、善良的好孩子。在與她的對話中,我可以感覺到她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因為早在六年前她的父親就去麗江打工了,一年只回來一次;而她的媽媽由于身患疾病,一直臥床在家,所以她基本上是由奶奶照顧。
(3)C同學,女,13歲,現就讀于鳳翔一中初一年級,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C同學的父母在她1歲時因為感情不和離婚,之后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的父親在劍川打工有7年多了,母親在昆明,一年回來看她一次。C同學與父母交流非常少,她說跟爸爸不是一個世界的,也不想與他交流。當我問到她想不想考大學的時候,她的回答是:不想。聽她的爺爺介紹,C同學的性格比較暴躁,不愛整潔,有亂花錢的壞習慣。他們都是鳳翔村留守兒童中的典型例子。在我調查的所有留守兒童中,只有30%的孩子較優秀,其余的70%都存在成績差、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怪異等問題。
三、問題與建議
1.存在的問題在鳳翔村,留守兒童非常普遍,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鳳翔村的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三類問題:
、偃狈Ω改傅呐惆椋瑢Ω笎勰笎塾袕娏铱释。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會因此缺乏安全感,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孤僻、多疑、情緒不穩定等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性格。
、谛睦韱栴}得不到及時疏導。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當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沒有人傾訴,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孩子有過激行為或尋找不健康的心理寄托方式,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與學習。
③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人從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庭教育,而且人們在家里的時間遠超于在學校的時間,學校教育永遠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因此,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
2.建議針對鳳翔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經過思考分析,提出以下四點應對措施:
、賾晟茋蚁嚓P法律,依法推動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工作。
、谟烧雒,制定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策略,大力發展旅游業及優勢產業,從而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
、壅c學校共同合作,制作關于陪伴孩子成長的宣傳冊發放到年輕父母和適婚青年手中,并定期舉辦相關教育活動,從而提高村民的家庭教育意識。
、艽罅ν七M寄宿制學校建設,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兒童問題在中國普遍存在,尤其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鳳翔村是一個典型的白族村落,由于交通不夠便利,這里的經濟發展一直比較緩慢。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在增長。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逐漸向縣城、市區、省會等經濟發達的地區轉移,孩子卻被迫與父母分離,留守在家里。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非?释改傅呐惆楹蛺邸:⒆尤狈α己玫募彝ソ逃,必然會出現因留守帶來的種種問題。由此,父母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多陪伴孩子,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同時,國家和政府也要為我國的留守兒童多做一些努力,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減少留守兒童的出現。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3
1. 借助政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一體化采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盡量不用外出務工養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后,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 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境。
3. 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咨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4.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涌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盡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系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XXX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4
調查目標:了解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心理狀況、生存現狀、教育狀況等,通過調查來使等多的人了解和關注留守兒童,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調查時間:xx年 7月23日到8月1日
調查人員: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法苑之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全體隊員
調查對象:村干部、鄉村教師、留守兒童家長、留守兒童
調查方式:深入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地點: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穎陽鎮下屬村莊
正文: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共青團中央的統計,全國大約有 2300萬留守兒童,占全國農村兒童的20%,這一比例在四川、重慶、安徽、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會更高些,達到50%甚至70%。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孩子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據公安部的調查顯示兩個“大多數”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調查還顯示:80%的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北京的中國社會調查所近日公布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留守后變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經常惹是生非。留守兒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長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已經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認為,建立留守兒童問題長效保障機制是一個亟需解決的燃眉之急。留守兒童身上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倍受社會各個階層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們“法苑之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舉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襄城行”這次短短的十三天的調查活動,使我們對農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農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ㄒ唬┺r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我們團隊通過對周圍幾個村的問卷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4.2%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2、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39.8%。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3、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
4、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5、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譚姓村民時我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監護人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于傷心過度農藥自殺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ǘ┝羰貎和纳罴皩W習狀況
1、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采訪中我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2、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著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老師一學期做家訪的比例僅為5.13%。
3、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ㄈ┚瓦@些問題我們解決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丶一虼螂娫捙c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道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
4、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輔導站。有條件的話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普查,及時發現問題。特別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與由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5、注重培訓。盡可能對臨時監護人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識,開展一些座談會,讓他們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同時,要充分的利用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黃金季節”,召開家長會,共同研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孩子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才能讓留守兒童的頭頂早日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水利水電學院“法苑之星”暑期實踐團隊
8月9日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5
徐莊鎮教育委員會位于魯南“板栗之鄉”——徐莊鎮政府駐地,該鎮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民風醇厚, 文化沉淀深厚。轄區現有1所國辦初級中學--棗莊三十四中;中心幼兒園1處;13所完全小學;在校生5186人;教職工336人。
一、 留守兒童的分布范圍與基本現狀
目前,徐莊鎮有留守兒童745人,主要分布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村莊和偏遠山村,其中男403人,女342人;初中生187人,小學生558人。
從全鎮實際來看,表明留守兒童存在的社會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調研統計顯示,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其中60%的小學生成績較差,30%的小學生成績很差;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部分農民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二是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全鎮情況來看,有90%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
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
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其次是對留守兒童生活上關心不夠,并由此引發性格缺陷。一是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打工地以臨沂、天津、上海、蘇州等地,常年在外奔波,與留守子女聯系不夠,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關注和指導。二是臨時監護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飽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認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行為習慣養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任其發展,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留守兒童問題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薄弱環節。原因之一留守兒童人多面廣,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地方往往是欠發達地區,政府財力薄弱,單純靠地方政府拿出很多錢來解決這個問題難度很大。另外制度上也有缺失。根據《義務教育法》,我國義務教育實行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的原則,適齡兒童少年只有在其戶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國家所規定的義務教育。外出務工者如果帶孩子進城就讀,必須繳納較高的借讀費和學雜費。無力負擔的農民工只好把孩子送回農村,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更多留守兒童的產生。
根據全鎮留守兒童現狀的實踐,我們認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建立健全全社會齊抓共管機制。利用媒體來加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同時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等諸多領域,扎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領導,各職能部門各
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 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發展鎮域經濟,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農村勞動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鎮或本區、本市務工就業,不斷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
三、留守兒童工作下一步的打算
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進一步做好全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今后鎮教委將積極探索關愛工作新機制,充分運用學校、政府和社會資源,形成由關工委、婦聯、共青團、公安等部門參與,加強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濃厚氛圍,樹立關愛留守兒童典型。 通過發放宣傳單、開設宣傳專欄和進村入戶訪談等形式,廣泛宣傳有關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識,提醒家長應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常跟孩子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孩子的發展動態。
2、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制度。
在全鎮農村學校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制度,建立學校(班主任)和家長熱線電話聯系制度,家長和“留守兒童”熱線電話聯系制度。
3、在各校設立學!靶睦碜稍兪摇薄!靶睦碜稍兪摇蓖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舉辦一些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背景
谷撒地,
薯葉枯,
青壯打工去,
收禾童與翁,
留守問題怎么辦,
我為兒童鼓與呼。
我所在學校,地處西秀區大西橋鎮三鋪村,滇黔鐵路,貴黃公路,滬昆高速,省道都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歷來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上云南,下貴陽從事生意,近十年來,隨著打工潮的興起,青壯年在外人員更多,導致留守家庭增加,使“留守兒童”成為了一個新名詞,。近兩年,雖然國家出臺很多鼓勵農民工回家創業,但留守兒童的比例任然高居不下,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教育狀況,身心發展讓人堪憂。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1):對全校留守兒童人數的調查和統計;
從統計數據來看,留守兒童所占比例為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略多。在一些班級,留守兒童幾乎占到全班人數的一半。其中,雙親留守兒童人數為105人,所占比例為105÷11194.59。
(2):問卷調查;
在對全校111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中,發放試卷126份,收回126份,答題情況為:
問題一:你的爸爸和媽媽是什么時候去打工或經商的?
A:3_4歲父母就外出的有32人, 占32÷126﹦25.4℅ B:5_7歲父母就外出的有69人, 占69÷126﹦54.76℅
C:8_10歲父母就外出的有21人, 占21÷126﹦16.7℅
D:10_12歲父母就外出的有4人, 占4÷126﹦3.2℅
從問題(1)中,可以看出,有80℅的留守兒童,父母在7歲以前就外出了。 問題(2):每年你的爸爸和媽媽什么時候回來?回來幾次?
A:回來一次的有76人,在春節回來, 所占比例為76÷126﹦60.32℅ B:回來兩次的有38人,在每年的春節和放暑假的時候,所占比例為
38÷126﹦30.16℅
C:回來三次至十次的有3人,時間不一定,所占比例為3÷126﹦2.38℅ D:達到每月回來一次次以上的有9人,時間比一定,所占比例為9÷126﹦
7.14℅
問題(3): 你現在和誰生活在一起?他們能輔導你的學習嗎
A: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不能輔導自己學習的有106人所占比例為121÷126﹦96.03℅
B:和叔叔在一起,能輔導自己的學習的`有3人,所占比例為
3÷126﹦2.38℅
C:和親戚在一起,不能輔導自己的學習有2人,所占比例為
2÷126﹦1.58℅
問題(4): 你想爸爸和媽媽嗎?
所有名留守兒童都回答:想。
問題(5): 你和爸爸﹑媽媽經常聯系嗎?
A:1_3天聯系一次的有23人; B:3_7天聯系一次的有58人;
C:一個月內聯系一次的有18人;D:有事才聯系的有12人。
問題(5): 爺爺﹑奶奶每天做早餐給你吃還是你在外面買零食吃?
A:每天在家吃早餐的有26人,所占比例為26÷126﹦20.63℅;
B:沒在家吃早餐,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67人, 所占比例為67÷126﹦53.17℅
C:有時在家吃早餐,有時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35人,所占比例為19÷126﹦15.08℅;
D:沒在家吃早餐,在外面買零食吃的有14人,所占比例為14÷126﹦11.11℅;
問題(6): 你經常和爺爺﹑奶奶交流﹑談心嗎?
A:經常談心交流的有34人,所占比例為34÷126﹦26.98℅;
B:有事時才交流談心的有42人,所占比例為42÷126﹦33.33℅;
C:被動交流的有38人,所占比例為38÷126﹦30.16℅
D:不愿意交流的有12人,所占比例為12÷126﹦9.52℅
問題(7): 你喜歡同學們嗎?和同學相處的好嗎?
A: 回答喜歡,相處的好有45人,所占比例為45÷126﹦35.7℅;
B: 回答一般的有56人,所占比例為56÷126﹦44.44℅;
C: 回答只喜歡幾個同學的有8人,所占比例為3÷126﹦6.35℅
D:回答不喜歡的有17人,所占比例為17÷126﹦13.49℅
問題(7): 你喜歡學習嗎?
A: 回答喜歡的有54人,所占比例為54÷126﹦42.86℅;
B: 回答不是太喜歡的有43人,所占比例為43÷126﹦34.13℅;
C: 回答不喜歡的有29人,所占比例為29÷126﹦23.02℅;
問題(8): 你的理想是什么?
A: 回答長大了從事各種行業的有92人,所占比例為92÷126﹦73.02℅; B: 回答無理想的有34人,所占比例為34÷126﹦26.98℅;
(3):走訪調查;
在126名留守兒童家庭中,走訪了89家,在這89家留守家庭中,有87 爺爺奶奶文化程度較低,不能輔導自己孫子的學習,只有兩家能輔導孩子的學習。唯一能做的是讓孩子有飯吃,不讓他們受凍受餓。
在與這些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的交談中,他們都戲稱自己是 “招孫辦主任” 在家庭經濟與孩子的未來這一問題上,老人們表現出來的是矛盾與復雜的心理。并且,老人們還在盡可能的去勞動,減輕家庭負擔,所以,在田地里,映入眼簾的是老人和兒童在一起勞動的情景。
(4): 教學參與;
通過與學校老師們的交談和自己的教學參與,學校一至六年級126名留守
全校成績優秀的留守兒童所占比例為:31÷126﹦24.6℅;
全校成績一般的留守兒童所占比例為:49÷126﹦38.89℅;
全校成績差的留守兒童所占比例為: 47÷126﹦37.3℅;
三,調查結果:
綜合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親情的流失。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使得孩子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孩子在心靈上
下的是難以撫平的傷口。我有一個學生叫楊小達,父母在他4歲時就到浙江打工,父親每年春節回來一次,母親是楊小達長到12歲,回來建房才見面的,而此時兒子就不認母親了,他的母親找到我,要我與楊小達好好談談,叫她一聲媽媽。當我問楊小達為什么不叫自己的媽媽,爸爸媽媽外出打工是為了什么?楊小達流著眼淚說,是房子重要還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經對媽媽一點印象的沒有了,我開不了口。雖然像楊小達這樣的是少數,但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對父母關愛的渴望,在親情流失的情況下,他們表現出來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厭學,甚至厭世。
2.情感上的代溝:
由于留守兒童都是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對他們只能是溺愛, 雖然也是親人,但始終不能與父母親的關愛相提并論,大部分爺爺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從情感上去關心。在問題(6): 你經常和爺爺﹑奶奶交流﹑談心的統計上,不難看出,能和爺爺奶奶經常交流談心的只占26.98℅,爺爺奶奶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與自己的孫子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礙,情感上的代溝,是留守兒童不能開心﹑活潑的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和留守兒童生活一起的爺爺奶奶,他們都是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歷史原因,他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認識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寫。所以,根本不能去輔導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這也是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4.生活狀況堪憂。
在問卷調查和家訪過程中,了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沒有或沒能長期給留守兒童做早餐,相當多的家庭都是給孩子一點錢,讓他們自己買零食吃,由于條件原因,他們買的大都是“三無”食品,在教學中,老師常常都會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學生,雖然老師們多次在開家長會時,都在強調家長要給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買零食當做早餐。但是,在農村,農忙季節時,爺爺奶奶要忙做農活,根本無暇照顧,更因為經濟問題,給孩子的錢最多是兩角到五角錢,只能買諸如“牛筋條”之類的食品。很多家庭對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飽,談不上營養。
5.網絡的侵蝕。
現在由于一些黑網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進入網吧,特別是留守兒童,由于爺爺奶奶無力監護,使得他們更有時間進入網吧,時間久了,難以扭轉。特別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兒童常常都是在網吧里度過。
6.對未來沒有正確的理想。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兒童沒有正確的理想,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無所無謂,對未來缺乏正確的理想,這是令一個教師最為痛心之處。
四,想法和意見。
1. 由于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時期內能解決的問題,所以留守兒童和父母要 在一起,留守兒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門要真正的讓孩子進入公辦學校學習,而不能拒之門外,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家長就是因為孩子進不了公辦學校,而只能進要交高費的私立學習而造成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2.留守兒童所在的學習和班級,老師要多花時間從學習﹑情感上去予以心, 有條件的可以開辦留守兒童溫馨班級,留守兒童之家等。
3.在節假日,學校要多開展送溫暖給留守兒童的活動,可以讓留守兒童利用學校的電話給父母通話,用學校的電腦和父母視頻見面。
4.學校要在宣傳上長期做關于留守兒童的宣傳,讓全社會都能關心和關愛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7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的出現源于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但又因種種原因無法將子女一起帶到身邊上學,子女只能留在了農村家里,父母一方或爺爺、奶奶、其他親屬代為照看。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父母之愛,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導,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為性格上轉變,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調查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掌握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和目前的成長發展情況,對比留守兒童與父母均在身邊兒童的差異,分析留守兒童行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促進留守兒童順利健康成長的對策,意義重大。
學校現有6個教學班,學生293名,教職工18名,經摸底調查,我,F有留守兒童113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8.6% ,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6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8.8%。對四、六年級的2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涉及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等方面的18個問題,比較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準備。確定調查目的、對象(四、五、六年級)
調查內容、方法,查閱資料,制定問卷調查表。
本次調查問卷是根據國家《關于大力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的意見》精神,設計了《蒿塔小學留守兒童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包含生活現狀、學業學習、心理健康、行為性格、受關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幾個方面的18個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選擇,統計對選擇項目的人數占參選總人數的百分數,來了解學生總體上的現狀和心理傾向性特點。調查表如下。
蒿塔小學留守兒童問卷調查表
1. 你爸媽外出務工多長時間了?( )
。1)一年 (2)二年 (3)三年 (4)更長時間
2.爸媽外出務工,你和誰生活在一起?( )
(1) 爺爺 奶奶 (2) 外公 外婆 (3) 寄宿學校
3. 爸媽不在身邊,生活上有什么變化?( )
。1) 沒有變化 (2) 更自由了 (3)過得不如以前好
4. 爸媽不在家,你是否感覺安全?( )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樣
5.爸媽不在身邊,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影響?( )
(1)沒有影響 (2)我進步了 (3)我退步了
6. 爸媽不在身邊,你的行為習慣有什么改變?( )
。1)沒有改變 (2) 更加懂事了 (3) 缺點又增加了
7. 爸媽不在身邊,你的性格有什么改變?( )
。1)更加開朗了 (2)更加孤僻了 (3) 沒有變化
8. 爸媽不在身邊,你有心事向誰訴說?( )
。1)家人 (2)老師 (3)小朋友 (4)誰都不說
9.你對爸媽滿意嗎?( )(1)滿意(2)不滿意 (3)無所謂
10.你想爸媽了,會怎么做?( )
。1)打電話或寫信 (2)不作聲或偷偷哭泣 (3)找爺爺奶奶說話(4) 從來不想
11.你與父母的聯系( )。
(1)每月一次(2)每周一次(3)每天一次(4)不常聯系,記不清
12、你敢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嗎?為什么?( )
。1)不敢。因為( )a、不想再給他們添麻煩;
b、怕父母不理解,批評我;
c、因為我不認真學習,不好意思說;
d、因為我說出來,他們也不理或不答應。
。2)能把真實想法告訴父母。父母理解我,我也理解父母。
13、學習情況調查( )(可以填幾項)。
。1)學習壓力大;(2)我的成績可以;(3)我愛讀書;(4)我的成績不好;(5)我不愛讀書;(6)上學不如打工等。
14、本期老師找你談過幾次心?( )
(1)沒談過 (2)談過( )次
15、誰給你的壓力最大( ):
。1)父母;(2)老師;(3)自己;(4)其他家人
16、除吃飯的錢外;每周有零花錢_____元。
17、我自己感覺( )(1)、很優秀(2)、比較好(3)、比較差;(4)很差。
18、我最希望和 在一起,因為 。
第二步: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調查表100份,由于低年級學生較小,留守兒童人數相對較少,所以問卷調查主要選取四、五、六年級的學生,調查學生的在校外的生活和表現,以及調查表上具有的內容。
第三步:分析歸納、統計數據。
二、結論和分析
依據調查結果,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比例大,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8.8%。留守兒童中,父母外出打工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占73.7%,在四年以上的占15.8%,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住的占36.9%,35.9%的兒童感到父母不在不安全,留守兒童除過吃早餐的錢外,平均零花錢每周只有5元,每天不足1元,有56.4%的留守兒童感到生活不如父母在家的時候,對父母不滿意和無所謂的留守兒童占24.3%,想父母時不做聲或偷偷的哭泣的和從來不想父母的兒童占5.2%,有65.8%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的給自己的壓力很大。這些數據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不容樂觀,因缺少父母的愛感到孤獨,生活比較貧窮,個人壓力較大,在他們10歲左右的年齡段,不該有的家庭壓力和人生壓力都不同程度的對他們產生了影響,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的扭曲化傾向,對父母出現信任危機,因種種原因不愿意講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他們在學校和社會得到老師和監護人的心理幫助較少,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1、生活現狀堪憂。留守兒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務工的父母大多從事體力勞動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這些家庭生活條件差,加之老人素有節儉的習慣,多留守兒童的生活標準要求比較,有的不重視早餐,有時吃有時不吃早餐,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留守兒童的零花錢也比較少。很多孩子營養跟不上,生活質量差,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身體健康。
2、安全感降低,安全問題突出。由于36.9%留守兒童是由年齡偏大的祖輩監護,他們中有一部分不僅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監護,而且還要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還有個別兒童無人監護,使得35.9%的留守兒童感到不安全。一些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治療,遇到意外情況不能得到幫助,安全隱患增加。
3、心理健康問題突出。有41.7%的留守兒童有心思誰都不說,28.6%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變得孤僻,有65.8%的兒童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對父母不滿意和無所謂的留守兒童占24.3%,想父母時不做聲或偷偷的哭泣的和從來不想父母的兒童占5.2%,34.2%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很差,缺乏自信心。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留守兒童感到寂寞和孤獨,這種孤獨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性格、交流、學習和生活,這最主要的原因是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監管缺位,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扭曲傾向,甚至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有的與父母疏遠,和父母打電話交流的次數特別少,甚至從不主動交流。
4、部分留守兒童學習成績降低,行為習慣變壞。
盡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愿望,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調查結果顯示,40.8%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學習退步,20.4%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學生成績不好。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我們的問卷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在家了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28.6%的留守兒童感到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多了,自己的行為習慣變壞了,據談話調查,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不聽監護人的話,頂撞祖輩、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強。
從以上調查結果看到,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及安全、心理健康、學習和行為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留守兒童與父母均在身邊的兒童存在明顯的差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親情的缺失,家庭監管能力降低,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學校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有傾向性的對策。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和行為問題,需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著手,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形成合力,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促進留守兒童順利健康發展。
第一,大力宣傳,引導支持,政策傾斜,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讓家長明確家庭發展以孩子的成長為后動,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留下孩子長期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護子女,一般以母親為主,母親心細,有耐心,孩子更愿意與她們交流,外出一方并經常通過電話與孩子交流,彌補孩子的親情感。父母都需要外出務工的,盡量帶上孩子,讓孩子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在政策上予以傾斜,支持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學,今年國家免除借讀費就是特別號的舉措,對讓留守兒童不在留守具有非常重大的推進作用。父母都需要外出務工,又實在帶不上孩子的,要找到有知識、有監管能力的監護人,不要把孩子留給多病的老人,使本該屬于被監護人的孩子變成老人的“監護人”。
第二、投入資金,建社農村寄宿制學校,不斷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資源建設,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便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為留守兒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務。
第三、家長定期不定期的與孩子對話,至少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鐘。親子之間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直接教育,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他們在外打工時不忘與孩子溝通交流:有可能面對面接觸固然好,不可能的話,也該通過電話、書信、網絡聊天等方式進行聯絡,在聯系過程中滲透教育因素,要及時了解子女近期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同時要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即使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個方面的情況。不要只顧掙錢,忘了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多地關心他們的生理、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同時如果經濟允許,應盡可能在農忙或春節時多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第四、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因為學校是留守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問題,豐厚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具備教育專業的基本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的教師是關鍵。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學校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動,來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良好的教育來留住學生的人和心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要對班級里的留守兒童多關注、鼓勵和幫助,通過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關注他們的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地了解和解決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另外,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上,老師應以鼓勵為主。并且,還要經常與他們的家長和監護人聯系和交流,以能共同及時地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
第五,及時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困惑。學校和社會應加強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開設心理課程和配備心理教育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建立“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檔案,及時發現和診治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引導兒童積極、健康、全面成長。
第六、建立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為留守兒童在校外參加有益的活動提供場所和條件。目前,可供學生在校外活動的場所和機構較少,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基層很少或沒有相關的少年兒童的活動中心,使得農村少年兒童在校外的活動無場地,無器材,無組織,基本處于空白。多數沒有家庭監管的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多與伙伴自由活動,有的上網吧打游戲通宵不歸、有的打架斗毆甚至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長期下去,影響力兒童的身心健康。因而,建立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為留守兒童在校外參加有益的活動提供場所和條件,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也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受親情關愛缺失,庭教育缺乏、學校針對性教育缺少和社會關注不夠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健康和行為問題突出。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完善合作,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困難和混或,使他們能和父母均在身邊的兒童一樣,幸福快樂健康地成長,將來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8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調查發現集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在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當地留守兒童大致存在以上問題,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調合作。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么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采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三、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四、工作策略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9
調查時間:20xx年6月
調查地點:黃花鄉黃花學區
調查對象:黃花鄉全體中小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 查 人:薛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間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犖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黃花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我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黃花鄉在黃花學區就讀的農村留守兒童作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犚弧⑴┐辶羰囟童的基本概況此次調研選取黃花鄉為主要區域。為了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4--16歲之間。調查共涉及36個班級,總人數20xx人(其中初中生1140人,小學生573人、幼兒328人)。據調查統計,黃花鄉現有人口6736人,近幾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呈幾何極數倍增,現有1.5萬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占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72%。在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小學生176人,中學生293人),占17.9%,父母中有一方階段性外出務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我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計數據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牼嚀謇此擔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將孩子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黃花鄉的調查情況來看,有91.4%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親戚或熟人監護的僅占8.6%。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特別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廣東等沿海地區為主,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閑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系較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夠,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而且隨著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
3、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教師,第二為同伴,第三才是監護人。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
4、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5、安全隱患。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報道。
犎、問題的成因
1、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19億畝,據測算,在農村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模條件下,僅需1.5億勞動力,而現實情況是農村人口近8億,農村勞動力4.98億,剩余勞動力近3.5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用城鄉統籌的眼光解決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這就意味著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要進入城市。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根源在于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2、從農村家庭現狀來看,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是兩大頑癥。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系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系。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3、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犓摹⒍圓哂虢ㄒ
犃羰囟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的問題,由于這一人群正在加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在政策體制上,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改革戶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戶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
2、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開辦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小學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護人)熱線,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護人)聯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
3、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系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泄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0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于課題需要和我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某些偏僻的農村驚醒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本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于0—14周歲。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在當地留守兒童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的留守兒童中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勾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二、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盡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愿望,然而,留守兒童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從總的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只有2%的成績優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卻占到了88%!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我們的問卷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四、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五、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監護人自身綜合素質偏低。
調查發現集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在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當地留守兒童大致存在以上問題,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調合作。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么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采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三、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1
九墩灘是一個生態移民區,轄區內現有居民8261人,均為涼州區張義鎮、古浪縣、天祝縣等不同縣區的移民,人口流動性較大。隨著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外出打工的父母只好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里。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展。
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其中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則是最為社會各界與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筆者為此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和研究相關問題。調查對象來自全灘5個村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留守兒童,從收回的問卷中,獲得的資料基本上可以作為描述全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依據。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留守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具體情況可從調查的數據中看出:留守兒童在自感挑剔、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愛打罵架、煩躁易怒、偏激、孤僻、孤獨感、被拋棄感、自卑感、不能集中注意力、煩惱郁悶、憂慮感等10多個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
一、以自我為中心、性情孤僻、怪異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研究證明,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常有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在此次調查中,有自我為中心想法的留守兒童有57%,自感是個愛挑剔別的孩子的比例有49%,而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的比例有47%,有孤僻、怪異傾向有59%,而非留守兒童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18%、30%、36%、25%,差異非常明顯。在對教師進行的訪談中,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教育容易導致任性自私的性格之外,另外的原因在于不完整的家庭造成這種現象。在社會學的視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較難提供規范化的互動模式。完整家庭是長幼有序、相互妥協的互動模式,這中間應該學會妥協、學會忍讓、學會按照次序與規則行事,否則會受到懲罰,但是留守兒童往往因為其身份特殊,臨時監護人往往不忍用強制手段迫使他們遵守相關的規范,從而使其驕縱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愿與他人共同分享利益與情感,從而為大眾所孤立、拋棄。
二、焦慮、煩悶、易怒、偏激
兒童的成長方向與親子溝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促進兒童向親近社會的行為發展,有益兒童心理健康。調查表明,由于缺乏關愛和交流溝通,留守兒童有73%出現過煩惱、郁悶傾向,有72%的留守兒童有過憂愁、焦慮的傾向,有61%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怒、愛發脾氣,有4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打架或和別人爭吵,而非留守兒童的比例這四項比例分別僅為35%、42%、19%、25%,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留守兒童對于自己父母親的打工行為的評價是較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遠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學等家庭開支費用的負擔,父母又必須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對于這一現象的評價是充滿矛盾的。同時面對矛盾時,心里也是充滿壓力的。他們對于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對于學習很有興趣的僅30%,而非留守兒童則高為90%,相比低了近60%,留守兒童對于學習的傾向性要低出許多。因此學習成績又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不少。有近80%的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判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要比非留守兒童的差。在訪談中留守兒童往往陳述自己面對著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與屈辱時,他們想要回報父母,但是自己成績又不好,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內心充滿了不安、焦慮與緊張。在調查中發現,正是這種道德焦慮的影響,致使他們上課時思想常常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后悔與不安時時折磨著他們,對學習、生活及未來缺乏自信心。
三、孤獨感、自卑感、被拋棄感強
在此次調查中,有孤獨感的留守兒童有59%,有自卑傾向的留守兒童有65%,有被拋棄感的留守兒童的比例為53%,而非留守兒童此三項的比例分別為21%、23%、19%。留守兒童和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沒有父母的貼身呵護、形單影只。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留守兒童普遍陳述自己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面對同學、鄰里的時候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有近38%的'留守兒童認為因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離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責之中。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他們不像其他正常兒童那樣有父母的指導而只能依靠自己解決。在調查中,教師普遍反映當留守兒童出現錯誤和問題后,比一般學生的負罪感更強。他們會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自卑,然后在接著再犯錯的狀態之中。
教師在訪談中反映:一方面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嚴實地封閉起來;另一方面,當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似乎并不愿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相反會向老師與同學強化自己是個正常的孩子。
四、行為異常、愛挑剔、易產生沖動
此次調查中,有52%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行為較為偏激、異常,有58%的留守兒童有過違抗命令的過激行為,有48%的留守兒童有過說謊的經歷,有6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有過較為沖動,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舉動,而非留守兒童的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22%、41%、23%、53%。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留守兒童不健康的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所受教育不一致。留守兒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環境中,臨時教養人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不一致。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留守兒童年紀小,父母又不在身邊,要加倍愛護才是,于是,任其所為,百般嬌慣;另一方面,臨時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將其托付于己,必須嚴加管教,否則難以交待,常常給孩子下命令,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常使兒童心理產生矛盾,感到無所適從。這種矛盾的教養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在面對自身問題時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要循規蹈矩,另一方面又時時被驕縱,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學會了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曾經說謊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同時他們又無法把握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不確定性的環境和自卑、沖動、孤僻、焦慮等因素相互結合,導致了留守兒童較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傾向。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2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東部沿海城市的發展速度也不斷加快,中西部的務工人員為了不讓自己的經濟實力拖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后腿,拼命的向東部城市進發。盡管他們在大城市里吃盡了苦,受盡了罪,但為了那稍微增加的工資,他們仍然選擇留在大城市,成為社會最底層,最廉價的勞動力。與此同時,他們的孩子也同樣成為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留守兒童,由此引發的諸多社會為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此,我和一些同學進行了一項調查,以下是我們的報告。
一、留守兒童的總體現狀
留守兒童分布廣泛,這并不是某個村莊特有的現象,并且,每個村莊的留守兒童數量不低,有的村莊情況比較樂觀,只有少數幾個家庭如此,可更多的村莊卻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在村子里你能看到的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這些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家庭問題
1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都是隔代監護
這些兒童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由于這些監護人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差,所以監護能力很低。由于他們家境不富有,在家的老人還要承擔種地的責任,有的家庭還要喂養牛羊等。他們每天忙的連自己都無暇顧及,饑一頓飽一頓的,更別提孩子了。對于孩子,他們也只是給點飯吃,其他的也是無能為力。反而是孩子在農忙時節還要幫助他們做農活,做家務,有時候忙的連飯都吃不上,怎么有心思學習呢。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對于“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
2還有部分孩子是寄養在親戚家
這類孩子比較容易自卑,他們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畢竟不適合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親戚們表面上對他們很好,可也是只管管吃喝,幫他們洗洗衣服。有時忍不住了也會對他們呵斥,打罵。所以這些孩子在親戚面前是很聽話的,總是束手束腳,不敢說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膽小怕事,很懦弱?梢灿幸恍┢饩蟮模瑫妥约旱挠H戚頂撞,更有甚者,會離家出走。對于這些根本管不住的孩子,親戚也無可奈何,不如放任自流了,他們又成了人們口中“野孩子”。
3上寄宿學校的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年齡普遍較大,在8歲以上,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且家庭情況較上面兩類好一些。他們雖然一直生活在學校的堡壘中,但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由于學校監管不力,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又加上父母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系大多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 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
三、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孩子行為越軌
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比重較大。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部分孩子寄養在親戚家。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 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由于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管上卻無能為力。
2學校監管無力,學習成績一般
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小學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初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占80%。
學校的老師只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對于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老師也只能進行一些罰站,重寫的.措施,并不能真正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一些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有限,留守兒童數量龐大,有的班上一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老師根本無法一一顧及。
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1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從很小就離開了父母,缺少父母的關愛,
爺爺奶奶對他們也只是吃喝的保障,很少和他們交談。即使之間有交流,也是一些餓了嗎之類的本能問題,不會涉及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不能從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孩子自然也不會主動找他們交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內向不愛講話,就算有什么問題也會自己藏在心里,不會向他人吐露他們的心聲。就算逢年過節,見到父母一面,也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他們的性格由此形成,內向怕事,這是一輩子的事情,很難改變,對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2自卑心理障礙。失去父母的童年完本就不完整?吹狡渌暮⒆佑懈改笭恐,母親為他擦汗,爸爸為他遮風,而自己卻是孤單單的一個人。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感覺自己好像少了什么,到那里都不敢大聲講話,走路也是挨著墻角,生怕被別人看見了,笑話自己。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他們是極度渴望被關注的,可是卻沒有勇氣接受大家對他伸出的友好之手。因為他們在心里面看不起自己,更看不起別人的關心,他們會把那當成嘲笑和譏諷。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五、留守兒童的解決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社會調查研究,及時了解留守兒童成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政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完善一個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就要形成黨委、政府加強領導,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然后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個很大的信心,我們國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確保他們落到實處。
2.擴大社會的宣傳,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媒體陣地的作用,讓他們宣傳保護兒童的方針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傳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好的經驗和好的辦法。同時,還要表揚留守兒童的先進分子和留守兒童的先進家庭,以他們的經驗做法,把他們動員起來。這樣就可以動員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我們 農村留守兒童,切實把他們的事情辦好。還要動 員全社會的支持,F在我們要發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五老”作用,發揮志愿者、農村老黨員、優秀的教師、村干部這些作用。另外我們現在針對家庭在城里做 工,我們辦理了“代理媽媽”、“代理爸爸”,還有其他監管的體系。同時我們也對奶奶、爺爺進行現代化幼兒的知識教育,讓他們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3.貫徹落實政策,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基本措施。根據20xx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造條件,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3
20xx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景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構成了比較進取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期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關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我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期望,77.7%期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系很好,89.4%與父親關系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中前四項分別高5.3、1.6、3.9和3.1個百分點。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教師的講課資料,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忙,比非留守兒童都高出5.8個百分點。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最親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忙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30.5%的留守兒童認為學校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此刻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忙自我。
社會支持狀況是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預測變量,社會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兒童消極情緒更多,經常感到煩躁(46.0%)、孤獨(39.8%)、悶悶不樂(37.7%),以及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兒童。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更低,對自我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我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我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我比原先抑郁、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學校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教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我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先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經常想念父母(76.7%)、擔心見不到父母(59.2%)、擔心父母不愛自我(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我最需要和父母在一齊,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象更為顯著
初二留守學生在學習及學校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教師講課資料(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忙(68.4)、沒做完教師留的作業(62.7%)以及被教師懲罰(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初二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學生4.1和8.7個百分點,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初二留守學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習慣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飯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個百分點,平均每一天睡眠9小時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個百分點。學習和學校生活狀況更糟糕,上學遲到(49.2%)、沒完成作業(54.6%)、不想上學(45.6%)、對學習不感興趣(48.9%)、聽不懂教師講課(62.9%)、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56.7%)、成績下降(78.5%)以及被教師懲罰(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個百分點。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習經常有教師答疑的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學習之余或節假日最經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學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鍛煉、玩耍(38.5%)和看電視(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教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衛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就餐滿意率僅六成多;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小學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小學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占40.2%,母親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表現矛盾,他們覺得自我更有用,同時也覺得別人比自我運氣好;他們覺得自我更受人歡迎,但不愿意和別人談話聊天;他們認為自我的好朋友更多,但無助感最強。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此刻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我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期望自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比父親外出的高2個百分點;有87.8%對未來懷有期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個百分點。
三、對策提議
1.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立法保障親子團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導。
2.完善監護制度和國家救助體系,強化父母法定監護職責,探索有償代理監護制度,加快完善國家監護和救助體系。
3.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領導協調機制,搭建工作平臺,統籌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并供給學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流程及規范。
4.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網絡,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和監管,在留守兒童集中的社區建立關愛服務陣地,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5.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作用,進取探索共青團統籌、團屬組織聯動、青年社會組織合作的工作體系,建立幫扶活動的長效機制,著力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留守兒童服務中的作用。
6.注重滿足不一樣類型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研究性別、年齡段及監護類型不一樣的留守兒童的特點。
7.經過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以及鼓勵、支持和幫忙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著子女舉家進城,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4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然而,大量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并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建議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占農村富余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云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于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情況進行了了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著。據統計,全市15周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和初中就讀。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占兒童少年總數的24.3%,占全縣中小學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占85%,托付親朋好友監護的占10%,和兄弟姊妹一起獨自生活的占5%。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占中學生總數的15%,在小學讀書的占小學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小學就讀的4898人,1-6周歲的尚有1170人。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初中的2834人,就讀小學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云自治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占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占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占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助的群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托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傲羰貎和笔欠浅O肽钭约旱母改傅,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里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币覍Α霸铝脸鰜砹撂锰,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里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边@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信率達不到每月一次。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于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小學學生李康艷、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能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說。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小學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只有硬著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兒童說,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里,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于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集體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于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云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于從小疏于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占2%。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余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云小學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于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于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情況比較嚴重。生活習慣差,說臟話、粗話,抽煙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于網吧,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制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御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普定縣水母小學學生石××,學習上從原來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后進生,他時常拉幫結伙,夜晚到處東游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云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斗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小學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戶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托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于無成年人監護狀態。由于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誘拐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于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沖動性,加之受不良網絡游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斗毆等。平壩夏云小學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后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于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 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云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衛華親自調研,并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向全縣領導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群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干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干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干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西秀區黨委區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群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市委常委、區委書記余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后在區關工委成立20周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茍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情況的匯報,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了保障。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情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咨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煙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說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并說,“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事后,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并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采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大量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助“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二是寄宿制學!傲羰貎和眱炏;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助和優先輔導;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占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云小學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于學校在關愛工作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并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狈Q號。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小學,外來農民子女占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干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并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團市委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于紫云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信息、網絡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情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云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于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干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積極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初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建議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并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托管中心,對處于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著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系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情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責任,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采取積極措施,強化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盡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系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是父母二人盡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盡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合適的看護 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保持聯系,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通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保持和學;虬嘀魅蔚穆撓,并保持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特別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系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責任。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于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了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板、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并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6-25
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07-27
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05-18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06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01
小學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3-01
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08-15
關于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1-15
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11-29
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