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你們知道有關于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應該要怎么寫呢?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一、取得的成績
(一)省級生態縣創建扎實推進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20xx年我縣要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縣”。在創建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相關單位和部門、各創建單位正進一步完善環;A設施,加強對場鎮生產污水、生活廢水、生活垃圾的處理,加強排水管網、綠道及體育文化場所等公共設施建設。截止20xx年底,我縣已成功創建“省級工業生態園區”、“省級農業園區”“省級綠色社區”、“省級生態鄉鎮”、“省級綠色村(社區)” 等省級生態載體10余個,市級生態載體25個,縣級生態載體42個。20xx年,街子鎮等鄉鎮將在年內完成創建“省級生態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并初步通過市級相關部門組織的預驗收。
(二)縣城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
近年來,縣政府多次對縣城及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劃定了縣城及各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域,在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設置了隔離設施,規范了標識標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關閉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口,全面取締了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造船廠、修配廠,限期搬遷了一級保護區內的機動船舶,禁止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一切與水源保護無關的活動。制定了飲用水源安全應急預案,認真開展環境監察、監測工作,縣城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三)生態農業建設初具規模
生態農業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全縣已建成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34.0905萬畝,初步形成了河東片區鄉鎮以優質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水果為主,河西片區鄉鎮以優質水稻、蔬菜、油菜、大豆為主的優勢產業帶,農業區域化布局、規;a格局初步顯現。產業化水平日益提高。堅持用新型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全縣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龍頭企業聯結基地面積8.5萬畝,帶動農戶3.6萬戶。品牌建設成效初顯,擁有3個廣安知名商標,4個武勝名牌產品。生態觀光農業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導、工商企業及業主投入為主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了農業功能。白坪甜橙科技園、鳴鐘桃園山莊、飛龍梅托現代農業園、唐家大山休閑觀光園、白坪飛龍新農村生態農業旅游休閑園區等一批特色鮮明的休閑觀光園區應運而生。
(四)生態屏障建設初見成效
自20xx年縣委、縣政府作出關于加快建設森林武勝的決定以來,我縣大力實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農村森林、種苗基地五大生態林業重點工程,城鄉綠化進程明顯加快。截止20xx年底,我縣累計投入創森資金12633.1萬元,栽植苗木4024.43萬株,新增造林面積123562畝。同時,落實天保森林管護面積13.34萬畝,公益林建設682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面積8.7萬畝,荒山造林41000畝。全縣國土綠化水平顯著提高,生態屏障建設初見成效。
(五)生態城鎮形象有效提升
一是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各鄉鎮在認真規劃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大力改善城鎮基礎設施條件,多層次、全方位、有步驟地加快城鎮化建設,城鎮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二是大力整治場鎮衛生。各鄉鎮均在場鎮的主干道、背街小巷及城鄉結合部的扎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據統計,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全縣增設垃圾桶1235個,新增垃圾房(池)254處,增建垃圾填埋場35處,建立保潔隊伍38個,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改變了臟、亂、差現象。三是扎實開展城鎮綠化。城鎮綠化通過擴展綠地等措施,人均公共綠地達8平方米,并逐步向園林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轉變,提高綠化檔次、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四是大力實施美麗家園工程。通過高規格設計,高標準打造,認真治XX縣城“五亂”,達到“五同”,實現城市的綠化、潔化、美化、亮化、序化,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城市管理,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我縣地處嘉陵江流域中游,川渝結合部,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加上我縣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有限,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矛盾,生態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環境保護壓力較重。
(一)生態建設還沒有形成全社會共識
生態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鄉鎮、全社會共同努力,但一些部門和單位重視程度還不夠,配合意識還不強,工作開展不平衡,部門之間、城鄉之間還未有效形成整體合力;生態環保宣傳的深度廣度還不夠,有關政策未能及時貫徹落實;部分企業、養殖業主環保意識淡薄,重利益輕環保,重生產輕治理,即使安裝了治污設施,也沒有保持正常的維護和使用,偷排超標污水現象時有發生;廣大群眾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缺乏理性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強,受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影響,衛生意識較差。
(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一是網箱養魚污染。我縣兩個水電站相繼建成后,嘉陵江武勝段水面增大,水流平緩,網箱養魚發展迅速。全縣嘉陵江武勝段就有養魚網箱1000多只,每只網箱年投放的飼料在5噸左右,僅網箱養魚每年就要向江中投放幾千噸飼料,大量漏網的飼料和魚的排泄物對江水造成嚴重染污。
二是肥水養魚污染。全縣的塘、庫、堰普遍養魚,養魚的方式主要是投放飼料、化肥、雞糞、豬糞,水質被嚴重污染,這些被污染的水經田、塘、庫、溪、河最終流入嘉陵江,間接給江水造成污染。經對流入嘉陵江的吉安河、復興河、興隆河、長灘寺河的水質進行取樣化驗,這四條河的水質全是地表水四類。據沿河群眾說河里的水已經不能洗澡,洗衣服,連牲畜飲用都不放心,并且河里魚的顏色都是烏黑色,污染之嚴重可想而知。
三是場鎮廢水污染。調研所到的鄉鎮,除沿口鎮已把絕大多數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排放外,其余幾個鄉鎮的場鎮生活廢水全部直接排入嘉陵江,排污口附近的江面都是污黑色江水,發出濃濃的臭氣。在幾個鄉鎮中尤以烈面鎮最為嚴重,烈面場鎮包括學生常住人口近三萬人的生活廢水、糞水直排到嘉陵江里,東西關電廠建成后,江水改道,嘉陵江烈面段基本成了死水,排入的生活廢水存積于江中,夏天如果一個月不漲水沖刷,江里的臭氣就會隨風吹到街上來,冬天江面上到處飄浮著糞便、紙屑、塑料等各種垃圾,污染十分嚴重。
四是農村面源污染。農藥、化肥和農用塑料薄膜的的大量使用,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的同時,對水資源也造成污染;沿江鄉鎮均沒有將場鎮生活垃圾統一運往指定垃圾場進行集中處理,而是將垃圾直接傾倒在鄉鎮選定的一些垃圾堆放場,其中又有一部分鄉鎮把垃圾堆放場直接選在了嘉陵江及其幾大溪河、支流附近,一遇大雨就將形成的污水、堆積的垃圾隨洪水進入江中,造成二次污染。
五是畜禽養殖污染。據畜牧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到20xx年末,全縣發展各種養殖大戶9632戶,其中僅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就達 6458戶,出欄量82.94萬頭,規;B殖率60%。由于長期的高密度養殖,加之對糞污沒有采取相關技術處理,糞污已經成為制約我縣畜牧業特別是規模養殖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部分規模養殖場每天產生的大量糞污對水環境、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雖有部分養殖大戶采用了沼氣池腐化的處理模式,但由于廢棄物治理體系不完善,仍對生態形成危害。
(三)生態環;A設施落后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污水處理廠急需擴容;縣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尚未開工,建設任務十分艱巨;污水收集管網、排污設施建設急待加快,集鎮和農村環保設施利用效率不高;大多數鄉鎮沒有自來水設施,飲用水安全問題較為突出;飛龍、萬善雖已建成污水處理站,但由于運行成本太高,基本沒有投入使用;一些涉污企業污染處理設施落后,處理工藝落后。
(四)生態環境支持保障能力較為薄弱
一是資金保障壓力較大。生態建設資金需求大,特別是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資金缺少,農村保潔經費難以長期保障。二是生態環保執法保障不夠有力。生態建設資金不足,人員缺少,環境保護執法難,設施設備落后,難以適應生態環保形勢發展要求。
(五)生態經濟發展總體落后
我縣生態經濟發展已有一定基礎,但生態農業的規;a業化程度還比較低,工業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總量不大等問題仍較突出,新增工業項目的污染隱患仍然存在。生態旅游方面,仍然存在大眾旅游發展方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依然存有隱患。我縣生態經濟實力還很薄弱,在短時期內還難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
三、意見建議
生態環境是承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營造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
生態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要在20xx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因此,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相關職能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決策、指導、協調、監督等各項職能,各部門和鄉鎮、村(社區)要緊密合作,主動參與,進一步明確責任,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環保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種媒體,采用多種方式,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倡導綠色環保理念,樹立良好的衛生觀念,引導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營造全縣上下共同進行生態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
1、堅決取締網箱養魚、禁止肥水養魚
一是加強領導。建議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水務、法院、公安、工商、財政、環保及相關鄉鎮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嘉陵江網箱拆除工作小組,由縣水務局牽頭實施。二是適度補償。參照廣安全民水庫、簡陽三又湖水庫及合川等地方網箱拆除經驗,限定嘉陵江武勝段養殖戶在規定時間內拆除網箱。對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網箱養殖設施設備的,給予適當的補償(補償范圍包括我縣居民嘉陵江武勝段轄區內的網箱、輔助漁船、管理座船等養殖設施設備)。逾期不拆除的,予以強行拆除,其拆除費用由被拆除者承擔。三是逐步收回塘、庫、堰的承包經營權。對已到承保期限的不再發包,對尚未到期的按年限逐步收回,由相關部門或鄉鎮統一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落實管護責任。
2、強力推行適度規模養殖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議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畜牧業生態養殖發展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工作。二是強化政策扶持?h政府對發展畜牧業生態養殖和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工程實行補助,凡涉及用地、用電、用水等按農業生產政策執行?h財政每年要預算專項資金,用于發展工作。三是強化治理監管。認真組織開展技改工程,確保圈舍改造、干濕分離、雨污分流、沼氣池處理等技術落到實處;切實加強規模養殖場監督,進一步規范技術規程,加大在收集、堆碼、排污、運用等環節的監督,確保應治盡治,嚴防糞污未經治理而外排污染環境。同時,不斷提高養殖業糞污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養殖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3、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整治。加大對城區及場鎮街道、場鎮邊河道(溪溝)的整治,提升整體形象;加快城區及鄉鎮農貿市場等專業市場的規劃建設工作,逐步規范經營秩序;加強場鎮設施建設,提高垃圾收集、清運、處理能力;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戶收集、社保潔、村集中、鎮運輸、縣處理”模式。二是加強衛生整治。認真搞好市容衛生管理工作,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突出治理“五亂”(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三是強化鄉村容貌整治。以實現 “鄉村容貌優美”為目標,加快鄉村容貌綜合整治,特別是加快鄉鎮駐地一條街容貌整治,實現村鎮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展示小城鎮形象。
(三)加快生態環;A設施建設
要改進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推進擴容工作,及早實施二期工程建設;加快縣城排污管網建設,力爭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100%納入集中處理;加快鄉鎮、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排污管網,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重視城區供水管道改造及集鎮的自來水設施建設,切實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規劃和設計,力爭早日建成使用。研究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鄉村垃圾處理運作機制,積極探索垃圾減量化產生、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的有效模式,加快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積極督促涉污企業改進和完善環保設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四)著力提高生態環境支持保障水平
一是加強資金保障。加大對生態建設的資金投入,拓寬投融資渠道,充分運用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等方式,建立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積極爭取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享項目。積極向省、市爭取建立跨區域生態補償政策,通過政策傾斜、財政轉移支付、產業合理轉移等途徑,實現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三是加強生態環保管理能力建設。充實生態建設和環保管理力量,加強隊伍素質建設,不斷提高隊伍管理能力;重視環保執法現代化建設,改善執法條件,提高裝備水平,更好地適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需求。
(五)積極培育生態經濟
建議縣政府積極強化生態經濟的理念,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為我縣生態建設帶來更充足的資金。一是科學發展生態工業。按照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大力培植蠶桑絲綢、汽摩配件和食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鼓勵發展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資源利用率高、環境影響小甚至無污染的項目,加快產業集聚,放大優勢效應;二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示范,發展生產優質油米、蠶桑、生豬、水產及花木;以農業項目為載體,推廣多種生態種植技術;以特色優質產品為主體,形成規模生產;以綠色產品認證和市場安全準入為標準,推動無公害產品生產和農業標準化建設。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我縣地域優勢明顯,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建議政府按照“政府主導規劃、企業投資開發、市場模式運作”的原則,依托特色旅游景點,精心打造好以寶箴塞、龍舟節為主題的武勝民俗游,以觀光農業、農家樂為主題的武勝生態旅游,盡快構筑起我縣大文化、大生態的旅游產業格局。
【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情況的調研報告06-21
低保情況調研報告07-20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關于社區矯正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18
關于項目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2-04
學校體育開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6-18
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4-30
稀土礦區治理情況調研報告10-23
小餐飲相關情況調研報告07-29
秋糧生產收購情況調研報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