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通用9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1
勞動關系就是勞動者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產生的一種社會關系。勞動關系和諧了,員工的根本利益就有保障,員工的積極性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一、我縣勞動關系現狀
自1995年1月實施《勞動法》、今年1月實施《勞動合同法》以來,我縣企業勞動關系逐步走向規范,員工基本穩定、企業快速發展。根據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我縣企業勞動關系還有不少需要加強的地方。
1、勞動合同沒有完全規范!秳趧雍贤ā穼嵤﹥蓚多月以來,大部分企業勞動合同形式和簽訂程序已經規范,但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依然存在合同簽訂面少、續簽率低等問題。
2、勞動工資支付不盡人意。全縣實行最低勞動工資制度總體是比較好,但還有少數企業沒有認真執行,有的企業雖然執行,往往用加班加點付少量加班費來減少員工的實際收入;拖欠工資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不少企業員工工資與經濟效益不掛鉤。
3、社會保險制度落實沒有到位。從20xx年開始,我縣實行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五費合征”。有的企業沒有按規定落實這項制度,五項保險面達不到要求。
4、勞動安全衛生保護不足。有的企業安全制度不健全,存在不少安全隱患;有的企業生產條件比較差,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增加不安全因素;有的企業勞動保護特別是女員工“四期”特殊保護落實不到位。
5、部分員工綜合素質不高。為一己私利泄漏企業商業秘密、因責任心不強造成生產損失等損害企業利益的現象還有不同程度存在。
二、影響當前勞動關系和諧的因素
1、社會歷史因素。隨著公有制企業的改制、非公有制企業的迅速發展,員工流動加快、領域加寬、層次加深,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自我就業的比重日益增大。這種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多樣化,勞動關系和諧難度增大。
2、企業因素。有的企業追求低成本,在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勞動保護方面的投入不足。有的企業經營者法制觀念淡薄,利用自身在資本和管理等要素上的優勢和勞動力相對過剩的狀況,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影響勞動關系和諧。
3、勞動者因素。不少勞動者的自身素質與新型勞動關系不相適應。特別是來自落后地區的農民工,思想落后、文化低、觀念舊、習慣差,比較缺乏勞動技能、缺乏法律知識、缺乏主人翁意識,不利于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對策
1、認真貫徹實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是我國規范勞動關系的重要法律。實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們廣大企業主的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者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達到企業和勞動者共同受益的雙贏局面。
2、加強勞資雙方教育培訓。要研究建立科學有效的企業主和勞動者的系統教育培訓機制。通過培訓,不斷提升企業主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員工的整體素質,全面優化企業人力資源,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3、建立健全員工工資保障制度。要制定和發布不同行業的工資指導標準,保證員工工資正常增長;依照《勞動法》規定支付加班工資,保障員工的權益;實行員工工資與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建立完善員工工資保障金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落實企業工資支付信用等制度。
4、重視構筑員工社會保障線。要全面推進社會保險“五費合征”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員工參保率。要完善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
5、全面開展“雙愛雙評”活動。通過評比“關愛企業的員工和關愛員工的企業家”的“雙愛雙評”活動,促使企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狠抓安全生產,加強企業勞動保護,切實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員工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促使員工心系企業,自覺維護企業利益,保證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2
首先,非常感謝濰坊、安丘兩級總工會領導給我們提供這樣一次機會,匯報工作,交流思想。下面,根據這次調研提綱,結合我公司實際,向各位領導簡要匯報一下,請批評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況
我公司是中(一)型供電企業,主要擔負著安丘市直企事業單位和23個鎮、街辦及1388個村、106萬人口的供電任務。下設10個管理部室、3個生產運行單位、23處供電所、43個電工組、3個股份制企業(開元實業、工程公司、青凱電纜)、1家公用熱電廠,總資產4.46億元。境內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6座,35千伏變電站21座,全部實現了無人值班,主變總容量45萬千伏安,10kv及以上輸配電線路2553公里。供電能力38萬千瓦,日最高負荷13萬千瓦,年供電量達到8億千瓦時。
近年來,我公司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方針,突出管理、發展與民主三大主題,每年辦成十件大事,公司總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公司已建成了覆蓋所有變電站、供電所的光纖通信網絡,在全省縣級供電企業中第一個實現了與省電力集團公司辦公自動化聯網,內部行政電話實現了全省系統內直撥,調度自動化管理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變電站全部實現無人值守。占地700余畝電力多產項目區已初具規模,投資3.5億元建設了大豆蛋白纖維、綠色板材、電線電纜、電器生產與安裝等4大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8億元,實現利稅1.5-2億元。公司連續9年保持了“省級文明企業”稱號;連續3年被濰坊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連續4年被濰坊電業局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委”稱號,連續5年在安丘市行風測評中榮獲第一,連續2年進入濰坊市工業企業50強。2004年被安丘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行風免評單位。公司先后被授予“國家一流縣供電企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國家一級企業”、“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等稱號;被市公司授予2004年度“農電系統先進企業”、“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被安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行風建設免評單位和“先進企業”等稱號。公司工會被授予“山東電力一流縣供電企業工會”和“山東電力先進縣供電企業工會”等稱號。
今年1-5月份完成供電量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8。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82億元,上繳稅金755萬元,實現利潤370萬元。公司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被省集團公司授予“無違章縣供電企業”先進單位;被市公司授予“濰坊農電系統先進企業”、“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
二、企業用工情況
現有職工757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員287人,占38,工程技術人員478人,占63,中國共產黨黨員287人。企業與職工全部簽訂了勞動合同,職工收入實行了崗位技能工資,每月一考核兌現;同時為職工繳納了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限種,切實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企業民主管理情況
一是切實發揮職代會作用,為職工參政議政搭建平臺。堅持每年至少召開兩次職代會,討論研究關系企業長遠發展和職工普遍關心的重大事項;對于臨時性的重大事項,也通過及時召開代表小組長聯席會或職代會來討論解決。同時,先后制定了職工代表大會代表《實施細則》、《代表提案工作細則》、《大會決議產生與落實工作細則》、《聯席會議制度》、《專門工作委員會工作條例》等多項基本制度,強化對職代會決議與提案的督辦落實,從制度上保障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權利,促進了行政工作的順利進行。如:去年圍繞“集資并購市熱電廠”的問題,我們專門召開了一次職代會,專題研究集資并購市熱電廠的事宜,通過分組討論和充分醞釀,通過了大會決議,統一了代表們的思想,為電廠改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會后,職工們集資踴躍,超額36萬元完成了任務。
二是嚴格公開程序與事項,不斷深化廠務公開。繼續深入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倡導職工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堅持把廠務公開作為加強企業民主管理、確保企業改革發展的大事來抓,建立了完善的組織運行機制,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使廠務公開工作實現了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運作。堅持將中層以上領導干部的評價權放給職工代表,每年2次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考核、獎懲和使用的重要依據;在職工住房建設與分配上,堅持讓職工來拍板,體現大多數職工的意愿。通過全面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加強了企業決策的民主化,落實了職工的參政權、議政權和知情權,樹立了領導班子的良好形象,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廣大職工非常滿意。
三是推行民主監督制度創新,拓寬廠務公開工作渠道。在民主監督方面,我們以廠務公開為重點,不斷深化創新。充分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通過電子郵件、公共信息和在“公告板”內設立“廠務公開”專欄,對所有應公開的內容及時分類公開。同時把廠務公開作為各單位重大決定前的必經程序,規定各單位在向公司提報設備購置或投資計劃之前、向上級推薦評先樹優指標之前、向公司提高重要典型和材料之前,必須在本單位進行公開和民主討論,使監督的關口前移,有效避免了問題的發生。
四、簽訂集體合同情況
我公司的集體合同開始簽訂于1996年8月9日,隨后,每三年修訂續簽一次,每年職代會都對集體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審議。為使集體合同切實履行好,公司先后成立了由公司代表和工會代表聯合參加的平等協商委員會,建立健全了公司集體協商制度;成立了集體合同監督檢查委員會,對集體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提交平等協商委員會進行集體協商,妥善解決。
我們認為,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工作、建立企業自主協調勞動關系機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整企業勞動關系的內在要求,對于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企業生產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農民工的使用情況
我公司的農民工使用主要是以農電工形式。根據國家關于“農電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自2000年開始,我們通過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的形式,從過去的村電工中錄用了部分人員從事農村的用電管理工作,由我公司直接發放工資。截止目前,我們共使用農電工842人。對這部分人,我們都依法簽訂了用工合同,工資實行基本工資浮動考核工資的方式,每月考核發放一次。同時,我們早在2002年時,就為農電工投入了養老保險和意外傷害險,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但是,針對農電體制改革后,農電管理成本上升售電利潤下降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裁減冗員來保證農電工的收入,不斷提高他們的待遇。
六、職業培訓與富余人員的安置情況范文先生版權所有
堅持崗位培訓與技術比武相結合,重視并加強了職工的職業培訓。為此,公司及時制訂了《人才發展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成立了專門的教培中心,及時對各類人員進行培訓,并選派有關人員參加國網公司、省集團公司和市公司及其它業務部門的培訓。堅持每年舉行一次技術比武,選樹業務骨干與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努力建設學習創新型組織;公司被授予“濰坊市a級學習創新型企業”稱號。
在全力抓好供電主業的同時,我們還通過牢抓招商引資機遇,大力發展多經產業,安置富余人員,實行減人增效。2004年,公司實現多經銷售收入1.09億元,多經利潤首次過千萬,從業人員達276人,初步形成了以開元實業、電力工程、青凱電纜三個股份制公司為贏利主體的多經發展格局。
七、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狀況
由于我們一直大力推行廠務公開,一直充分發揚民主,一直積極為職工民主管理與監督搭建平臺,再加上企業工會積極發揮溝通作用,企業與職工的關系處理得非常融洽,未發生勞動糾紛。
八、協調和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措施范文先生版權所有
一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讓職工無話可說。只要行的正,坐的端,工作透明度高,嚴格按制度辦事,職工滿意度就高,矛盾與紛爭就少,內部關系就好協調處理。
二是暢通反映問題的渠道,讓職工有問題就說。一方面,公司提出“職工不能越級匯報工作,但是可以越級反映問題”,這就使矛盾與問題能及時反映到領導那里,以便及時研究解決。另一方面,堅持每月組織一次職工思想狀況調查,每季度組織一次綜合分析,及時發現職工自身問題和影響穩定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和反饋。反映問題的形式也多樣,可以面談,可以發手機短信,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可以書面或信函。
三是多方引導,發動職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重大事項的決策,關系職工切實利益的事情,都通過職代會來審議表決;重大制度的制定,都盡可能多的提前讓職工參與討論,通過這些審議與討論,贏得彼此理解,統一職工思想,提高決議與制度的執行力。
九、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現代企業的競爭核心在于創新,而創新和變革的動力在于人。因此,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員工工作的潛力,是擺在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面前越來越突出的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強企業的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職工,使勞動者真正當家作主,這是調動職工積極性根本所在。
二是要把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作為制定各項政策的出發點。企業管理的對象是人,人的思想情緒直接影響著其工作的積極性,企業多給職工一分關心,職工就會增加十分的熱情。要重視企業的感情開發,充分肯定每個職工的個人價值,為他們價值的自我實現創造條件。
三是要關心尊重職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不定期地抽出時間深入車間、班組,了解職工的實際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把組織的關心、愛護之情送到職工的心坎上。要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積極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對好的建議和意見不但要及時采納,而且要給予獎勵。
四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綜合激勵機制。要改革傳統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傳統的物質激勵模式,建立能夠激活員工活力的新機制,真正地實現物有所值,勞有所獲。要樹立“人人都是人才”的新觀念,利用每個人的長處,并為其成材積極創造條件,還要及時進行精神激勵,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
十、工會組織情況
我公司工會下設8個專門委員會,建立了4個基層分會,下設54個工會小組,職工入會率達99.5。近年來,公司工會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履行工會各項職能,堅持每年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運動會,還不定期舉辦專項文體比賽(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職工運動會和兩屆職工趣味運動會),極大地促進了全民健身活動,活躍了干部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職工情操,團結凝聚了職工,促進了企業發展。
對上級工會的評價:近年來,我們安丘市總工會緊緊圍繞于、服務于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協調企業與工會、職工與企業等各方面的工作,創造性地指導基層工會開展工作,為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企業都感覺到我們的總工會不僅是全市廣大工人的家,也是我們企業的家。
總之,通過這次座談會,我們不僅交流了經驗,提高了思想,而且對指導我們今后更好地處理企業與工會、與職工的關系,最大限度地凝聚職工加快企業發展必將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3
前不久,為了申報“利用少先隊課程培養少年兒童勞動意識”的課題,我在學校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隨機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我的調查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勞動意識;二、勞動技能。結果,讓我觸目驚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沒有勞動意識,百分之六十的同學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按理說,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眾所周知,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勞動進化的結果。如果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人類。正是基于上述樸素的唯物史觀,古今中外的眾多有識之士都高度關注對下一代進行勞動教育,視培養下一代的勞動技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為己任。高爾基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盧梭語);“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馬卡連柯語)……由此不難看出,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點,是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不懈的教育方針。《中國教育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統化。
客觀公正地說,黨和政府對勞動教育是高度重視的。我國的勞動教育,理應不是目前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樂觀的現狀。追根溯源,筆者認為制約勞動教育的因素是應試教育、校園安全和家庭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就是優生,就是人才;學校怕學生發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更不敢組織學生進行勞動;還有不得不說的是,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只有一至二個孩子,家長極易產生溺愛情節,視子女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學校、社會、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勞動意識的嚴重扭曲和勞動技能的嚴重匱乏。但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沒有正確的勞動意識,未能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勢必會被社會淘汰。推而廣之,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如此無能,作為成人社會的我們必定會感到臉紅心跳,失去希望。
基于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家長、學校應該齊心協力,家校聯動,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
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的呢?從學校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讓學生從小樹立勞動意識
學校要利用班隊會、升旗儀式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讓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術課程體系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在課程結構的安排上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情況和從學校實踐基地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愛好和興趣,形成合理的勞技課程體系,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從實際出發建設實踐基地
勞動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要有一定時間從事勞動實踐活動,這就要求各學校要根據所開設的勞技課程,按標準建設配套的勞動技術專用實驗室和勞技教育實踐基地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立一支學科齊全,素質較高,一專多能,相對穩定的專兼職的勞技課師資隊伍,是提高勞技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的來源,一是讓一部分具有一定專長的文化課教師專教勞技課,二是選派部分老師參加課相關科目的培訓學習后,兼職擔任勞技課程。只有加強勞技課的師資隊伍才能保證勞技課的教學質量。
5、加強勞技教學管理工作
要提高勞技課的教學質量,學校必須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業務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勞技老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勞技老師必須杜絕沒有安排實踐課的“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在實踐課中要改變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和“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為保證勞技課的教學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勞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內容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四個方面的考核,同時要注重平時表現、動手能力、掌握基礎內容作為考核的原則。
從家長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長要重視勞動教育
家長要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千萬不能溺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會生活實際、社會發展歷史、家庭社會實例等告訴孩子勞動的重要性,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偉大,不愛勞動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2、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
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程序、操作要領、方法和技巧。家長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要給予指導,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哪怕這個進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長也要給予鼓勵,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3、注重實踐鍛煉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如果家長平時沒有參加具體的勞動,那么,孩子是不可能愛好勞動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加勞動實踐,千萬不能心疼孩子。當然,勞動的內容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簡單到復雜逐漸過渡,切不可一開始就讓孩子做難度比較大的勞動,挫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4、尊重孩子的勞動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需要家長進行一定的強化。但是,家長必須注意不要單純地把孩子當作勞動力來使喚,不要把勞動當作懲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過分用物質和金錢來強化孩子的勞動,而是應通過表揚、鼓勵等方法來強化;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多做具體的指導,多鼓勵,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從而讓孩子牢固樹立勞動意識,強化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5、利用方法,“強迫”孩子勞動
當孩子不愿意勞動時,家長決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勞動。家長應該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須勞動。一個不會勞動的人,會不斷萎縮,直到失去自我,這樣的孩子注定是不會幸福的。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堅持家校聯動,切實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才能最大化地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希望。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4
按省就業服務局《關于在重點監控鄉鎮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區石蓋塘鎮采取據實填寫“重點監控鄉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與村干部座談、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交流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并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如何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F作簡要分析如下:
石蓋塘鎮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區“城郊新鎮、工業重鎮、經濟強鎮”,鎮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進入全市經濟十強鄉鎮行列。全鎮下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有總人口11950人,其中農村人口9406人,城鎮人口2544人,有農村富余勞動力(16至60周歲)2343人;勞動力年齡結構為:16-20歲之間的勞動力180人,占7.6%;21-40歲之間的勞動力1506人,占64.2%;41-60歲之間的勞動力657人,占28.0%。知識結構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專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幾個特點
1、具有較強的裙帶性。經親朋好友介紹或引路而實現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占大多數,通過政府或職業中介機構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的人數相對較少。特別是青年勞動力流動周期長,有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流動時間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3%左右。
2、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北湖區石蓋塘鎮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但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區等地區。隨著北湖區石蓋塘鎮鎮域經濟的加強,宇騰化工、裕湘面業等企業擴產,在鎮區就業的農民工有增加趨勢。
3、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既保留著土地的承包權,又加入了外出務工大潮,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外出做工經商,屬亦工亦農性轉移。
4、依然以從事純體力勞動為主。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們普遍素質偏低,技能單一,這與就業市場要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們外出就業的空間逐漸縮減,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
5、由單純的打工者向個體私營業主轉變。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單位從事管理或技術工種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蓄了一定資金,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他們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紛紛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從而真正發家致富。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開放以來,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時由于基層就業信息網絡尚未健全,使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信息渠道和就業指導,導致盲目性很大。農村勞動力無序化流動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同時也給輸入地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相對偏低。據調查,外出務工勞動力整體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時,他們工作存在不穩定性,據調查,長期在一個地方務工的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8%,兩個以上地方的占62%。
3、農村勞動力就業尚沒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如在就業機會上,與城市勞動力相比,農村勞動力在就業機會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保護及有效監督,使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不僅大大低于城市職工,而且沒有保障,外出務工人員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簽訂不規范;參加養老保險人員64%,少數參加了工傷保險。近幾年,盡管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完全落實到位仍需要一段時間。
4、較低的素質制約了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領域。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的較少。受農村勞動力素質、技能低的客觀條件影響,農村勞動力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轉移領域也越來越窄。
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和建議
1、健全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強城鄉溝通的勞動力市場硬件、軟件建設和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及村級信息聯絡員隊伍建設,著力構筑完善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化服務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培訓和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同時,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轉,實行土地承包權與耕作經營權的分離;支持農民進城打工和就業,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平等就業;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使農村勞動力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并逐步過渡到城鄉勞動者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2、抓好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首先要進行思想引導。引導農村勞動力不要盲目地擠大學這張門,要認識職業技能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謀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和勞動培訓機構要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力度,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體系,按照市場需求,擴大社會辦學的范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項目,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和幫助農民學習掌握新技能,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提升人力資本含量。
3、筑巢引鳳,努力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近年來,北湖區石蓋塘鎮通過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引來了一批企業落戶北湖區石蓋塘鎮,吸納了眾多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如宇騰化工公司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61余人,裕湘面業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19余人,全鎮約有1080余人被園區企業吸納安置。今后要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和鼓勵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拓展二、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支持縣外投資企業和各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鼓勵有一定資金基礎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給予返鄉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支持,如項目建設的支持、用地、貸款等等。
4、搞好服務,切實維護外出務工者的合法權益。首先,要與司法等部門聯合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提高廣大勞務人員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積極尋求駐外辦事機構的支持,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城市建立相應的管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為農村勞動力提供相關法律政策咨詢、勞務信息、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跟蹤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如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突發事件處理等等。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5
當前,勞動保障工作正處在謀求大發展,開創新局面的重要歷史階段,我們的國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為勞動保障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保障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區,使我們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層,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把街道社區的勞動保障工作做好。使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首要任務。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是勞動保障部門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重要依托。
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在政策宣傳、就業服務、崗位開發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基本能做到底數清楚,政策明確,工作細致周到。他們已成為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員、就業崗位的信息員、就業和社會保險的協管員,他們的工作,不僅從最基層保證了就業政策的落實和整個就業任務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普遍歡迎。在當前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格局中,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的工作居于十分關鍵的基礎地位。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對整體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F實的意義。
第一,做好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踐行“執政為民”有了最直接的手段。勞動保障事務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由“企業人”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街道辦事處作為社會化依托的代表,承擔著勞動保障“港口”的職能。“群眾利益無小事”,涉及千家萬戶的生活保障、促進就業、權益保護、社會保險等,都是與老百姓切身利益關聯最緊密的熱點問題。街道辦事處平臺是聯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鍵環節。平臺建立了,工作做好了,就能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廣大老百姓心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就能真正踐行“執政為民”,增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第二,做好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工作能夠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街道勞動保障部門是基層的服務窗口,是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基礎。當前,再就業政策的落實,要靠街道和社區開展廣泛宣傳和調查摸底工作;對下崗失業人員實施就業服務,要靠街道社區提供及時有效的培訓和就業信息,開展近距離、針對性強的咨詢服務;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就業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區組織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對企業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更要靠街道社區做好基礎工作。
第三,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提高管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樹立了新的標準,增添了新的動力。過去,我們在辦公室進行管理工作,在市、區一級的職介中心和社保中心開展服務工作,雖然有成效,但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也或多或少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敷衍推諉的現象。但在街道勞動保障所,面對天天與你見面、時時需要直接幫助的工作對象,容不得半點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對那些困難對象,你更要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跟蹤服務,按時完成服務承諾。我們工作對象最緊迫的需求,與我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高度責任感結合起來,就能創造出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的高標準、高質量,并成為我們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的動力源泉。
在街道勞動保障工作中我們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勞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擇業觀念陳舊,影響著就業與再就業。當前,相當一部分失業、就因為困難人員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擇業觀念的束縛。自身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比較弱,無法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好高鶩遠。
2、勞動技能單一,開發就業崗位難。失業、就業困難人員多是缺乏工作經驗、技能的畢業生和對新知識、新技術接受能力較差的“4050”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對就業培訓重視不夠,盡管我們積極創造條件,但下崗失業人員不愿意參加培訓學習。在下崗失業人員中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稀少,如:機械加工行業,想找一些水平高一點的車、鉗、電、焊等技工非常困難。
在今后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中我們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街道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積極參加市、區勞動保障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邀請有關方面對勞保事務所進行業務指導,使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為民意識不斷增強;工作方法、工作作風不斷改進;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做到政策運用到位,辦事程序規范,業務操作準確。
2、規范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規范管理服務標準,提供熱情周到服務。在開展就業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將實行了“一次告知,兩次辦結、三次上門”的服務承諾,即對第一次前來辦事的人,告知服務內容、辦事程序,在第二次辦完,第三次如還沒辦完,則主動上門服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規范的語言,熱情、細心、耐心的服務態度,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好街道再就業服務工作。
3、拓寬就業渠道,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促進“4050”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促進再就業援助制度的形成。依托街道、社區平臺,形成一種長期有效的援助制度。一是要做好基礎工作,使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都及時領到再就業優惠證,特別是摸清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基本情況;二是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挖掘社區內的各類公益性崗位,一方面要通過建立社區服務站等崗位安置失業人員;另一方面要積極與社區內外企事業單位、人才交流中心、就業服務中心等聯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崗位。三是依托街道、社區平臺,并在市、區就業服務中心的支持下,為困難對象提供專門的幫助和便捷的服務;四是要協助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解釋,使下崗失業人員對政策能準確把握,很好運用。
4、加強職業培訓,增強就業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區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因技能單一、年齡偏大、文化偏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無法實現就業。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后我們將采取自辦、聯辦、定向、非定向等多種培訓形式,對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如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將會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職業學校等單位聯手,開辦電腦、家電維修、烹飪等各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班,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提高生產、生活技能,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同時,我們還將與轄區內有用工意向的單位建立掛鉤制度,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定向培訓,解決再就業問題。另外,我們還將積極爭取社區單位對就業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建立了社區單位就業聯誼會,并把服務功能不斷向轄區外延伸。
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要制定具體措施,要把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素質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了解再就業援助和開展再就業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措施,都掌握動態管理和統計的方法,要樹立好的工作典型,推廣好的工作方式,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全體工作人員素質提高。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6
按照省廳《關于開展城市化與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專題調研的通知》(x勞社辦函138號)文件精神,我們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抽調專門人員,對我市目前推進城市化和勞動就業事業的現狀、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十五”全市就業工作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了市場化就業機制,構建了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框架體系,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資料顯示,到2005年底,全市總人口為xxx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總數為281萬人,占總人口的68%。2001年—2005年,全市累計新增就業再就業39.66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1.6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控制在4%以內。
。ㄒ唬┌寻l展經濟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五年來,我市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在加快經濟發展中,努力拓寬就業渠道,積極開發就業崗位。首先,進一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大投入,繼續實施了雙“三O”工程,對骨干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促進其迅速擴張,不斷開發新的就業崗位,同時搞好企業內部挖潛,穩定和擴大就業。其次,大力招商引資,積極發展園區經濟,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增長點。第三,積極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綜合利用型、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把民營經濟接納下崗失業人員作為享受優惠政策的重要內容,使第三產業、民營經濟等成為就業的主要渠道。第四,認真落實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扶持政策,減免相應的稅費,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領辦創辦企業。
(二)領導高度重視,責任落實到位。各級黨委、政府對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市及區縣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目標責任制,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區縣、部門及有關單位的職責和任務,并制定了檢查考核辦法,落實了獎勵約束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調動了方方面面做好再就業工作的積極性。
。ㄈ⿲嵤┓e極就業政策,就業再就業工作起的顯著。
2001年底我市基本實現了下崗與失業的并軌,大部分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但是還有相當數量的“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未實現再就業。從2002年底以來,我市把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點轉向援助困難群體再就業上。通過政策扶持、大力開發公益型崗位等措施,確保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促進了再就業,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近年來,全市已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定,形成了比較完善配套的就業再就業政策體系。特別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決定》,有關部門的9個配套文件以及形成的7個操作性文件,對進一步規范勞動力市場,促進就業再就業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證。我市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的同時,各級各部門加大了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扶持力度,建立了對“4050”人員、一戶兩代、單親家庭、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再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制度,利用政策杠桿,積極支持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2003-2005年,全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70萬元,扶持1024戶33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并帶動597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通過發放《再就業優惠證》、認定服務性企業等措施,稅務部門減免各種稅費1.6億元;全市財政為下崗失業人員指出生活救助和就業再就業資金1.92億元,其中,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再就業培訓補貼、公益型崗位補貼和職業介紹補貼7460萬元。
(四)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我市作為勞動保障部確定的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不斷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完善市場服務功能,市場機制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調節作用日漸明顯,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機制基本形成,服務機制得到進一步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機構成功實現了向鄉鎮和街道社區的延伸。全市已建立起各類職業介紹機構33家,其中,政府公共職業介紹機構10家,民辦職業介紹機構22家。22個街道、87個鄉鎮全部建立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有185個居委會(村)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共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593名,基本做到了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構建了覆蓋全市的就業再就業服務平臺,為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本著“建立新市場,發展專業市場,規范已建市場,打擊不法市場”的原則,力爭2008年以前建起以市級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各區縣人力資源市場及專業市場為補充,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為延伸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輻射區縣人力資源力市場,連接城鄉,覆蓋全市的多層次、多形式職業介紹網絡。
(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發揮基層勞動保障組織的作用,基本掌握全市城鎮勞動力、農村勞動力、技能人才的有關情況,為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奠定了基礎。
2、著力抓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勞動保障、農業、財政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針對農民工培訓的“陽光工程”,確定了6家培訓機構為省級勞務培訓基地,市政府已撥付200萬元用于農民工培訓補貼。同時,為指導幫助農民工順利就業,市勞動保障部門編印了5萬冊《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指南》免費發放。
3、積極實施“西輸東接”工程。先后三次到xx市的x縣、xx縣、xx縣參加農村勞動力輸出洽談會,共提供2萬多個崗位,意向成交12230人次。組織了84戶企業、5764個就業崗位,赴xx縣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專場招聘會,有1.5萬農民工進場求職,達成就業意向5254人次。
4、部分區縣已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良性工作機制。xx縣專門成立了縣農村勞動力輸出轉移辦公室,各鄉鎮普遍配備了負責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工作人員,建立了250人的村級勞務信息員隊伍,并與省內外30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用工聯系。各鄉鎮都建立了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四本臺帳”,并確定了兩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形成了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張店區狠抓農民工培訓工作,形成了區、鎮、村、個人共同出資的培訓投入機制。
。┦I保險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我市失業保險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來,不斷發展和完善。統籌范圍已擴大到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職工,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工勤人員,鄉鎮企業中的城鎮職工!笆濉逼陂g,全市參保單位3039戶,參保人數達41.5萬人,失業保險費征繳收入達4.16億元,為24.3萬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4.54億元。失業保險基金不但確保了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還承擔了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經費,為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城市化進程中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勞動力資源總量矛盾突出,就業再就業壓力大。近幾年來,我市城鎮需就業人員一直保持在10萬人左右;隨著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開展,我市有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要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這也加劇了城鎮就業壓力。再就業困難人員雖總量有所下降,但剩余的多為再就業難點,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市區縣屬以上企業“4050”人員,夫妻雙方、一戶兩代、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等再就業困難人員及企業軍轉干部特困戶有1.1萬人。此外,大中專畢業就業難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
(二)保障體系不到位,企業用工不規范。一是不少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中,存在著不簽訂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加班加點、壓低工資等問題。二是同工不同酬,由于身份不同,各項待遇大相徑庭,有的企業以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作為降低成本的手段。三是有的企業負責人的法制觀念淡薄,不按《勞動法》辦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落實和維護。
(三)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據調查統計,全市勞動力資源中,具有初中學歷的109.08萬人,具有高中技校學歷的62.11萬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6.66萬人,分別占勞動力資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新興的.產業,大都需要專門的人員,對勞動者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許多勞動者難以勝任。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由于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以及在這些領域存在的勞動與報酬不相稱的實際問題,致使許多崗位難以招用到人員,由此造成了有崗位無人干、有人無活干的局面。
。ㄋ模┤肆Y源市場建設發展滯后。依據xx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關于印發xx省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規劃的通知》精神,我市適時制定了《xx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施方案》。但是,市、區(縣)兩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依據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區縣之間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也不平衡,特別是基層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建設相對薄弱,影響了全市人力資源市場整體功能的發揮。
。ㄎ澹┺r村勞動力比重大,統籌城鄉就業的任務重。據調查統計,全市農村勞動力占勞動力總量的65%以上。農村勞動力與城鎮勞動力相比,在文化素質、技術水平、擇業能力、權益保護意識等各方面都還存在不小差距。統籌城鄉就業,不論是實現就地消化,還是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在技能培訓、就業觀念轉變、就業引導和服務等方面,需要花費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I保險基金欠費嚴重,資金缺口大,“兩個確!毙蝿輫谰
一是困難、停產、破產企業逐年增多,虧損面增大,無力繳納社會保險基金。二是部分企業法人對社會保險政策缺乏正確、全面、長遠的認識,造成近年來企業欠費屢屢發生,且日趨嚴重。截止目前,全市失業保險欠費企業達431戶,欠費總額3508萬元。
三、城市化進程中我市就業問題的應對措施
“十一五”期間及較長一個時期內,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市“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動城鄉就業全面協調發展,形成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力爭每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任務。
(一)突出就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緊緊盯住個體私營經濟,落實鼓勵扶持政策,廣開就業門路;緊緊盯住服務業和第三產業,降低準入門檻,增加就業容量;緊緊盯住勞動密集型行業,打造魯中制造業基地,拓寬就業渠道;緊緊盯住中小企業,改善發展環境,挖掘就業潛力;緊緊盯住靈活形式就業,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政策,拓展就業空間。要堅持發展促進就業,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ǘ┩怀雎殬I培訓,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能力。要加強各類公共就業培訓機構和實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培訓,構建市場化、社會化、多種教育資源共同參與的就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以及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落實好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全面實施創業培訓工程,擴大創業培訓規模,為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城鄉勞動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項目推介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全面推行面向各類青年的就業培訓,鼓勵沒繼續升學的青年學生到技工學校和就業訓練機構接受技能培訓;擴大技能扶貧實施范圍,使更多城鄉困難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建立扶貧與就業聯動機制。
。ㄈ┩怀鼍蜆I服務,建立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面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逐步實現就業服務的全程信息化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信息聯網,實現“一鍵登陸、全市查詢、資源共享”,推進市場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社會化。鞏固完善街道社區基層勞動保障機構,把開發公益性崗位、提供就業服務、幫助困難群體就業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集崗位開發、再就業服務、托底安置于一體的基層再就業援助平臺。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實行上門服務、即時服務、承諾服務和一站式服務,推進就業服務的功能多元化、方式人性化、手段信息化、隊伍專業化。規范發展各類專業性職業中介機構、職業咨詢指導、就業信息服務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監督各類職業中介機構提供誠信、有效的就業服務。
(四)突出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組織體系,統籌管理城鄉勞動力資源和就業工作,逐步將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體制,實現城鄉就業和失業登記制度、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社會保障政策的統一。堅決清理針對農民的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費,著重解決好拖欠克扣工資、勞動環境差、職業病和工傷事故頻發等突出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五)突出就業目標責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負起推動就業工作的重大責任,認真解決影響就業工作的突出問題,做到工作責任、政策落實、資金投入、措施保證“四到位”。要明確就業工作的具體目標,繼續把凈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五項內容作為具體工作目標,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并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檢查。各部門要密切協作,相互配合,切實履行職責,真正把就業再就業的有關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勞動保障部門對就業再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調查研究,統籌協調或提出解決方案。財政部門要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資金投入,將促進就業再就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落實打足。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積極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做好就業工作的局面。
(六)加快城市化步伐,不斷拓展城市就業空間。隨著農業產業化、工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和經濟強市、文化大市、綠色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必將有一個大的飛躍。為此,要把加快城市化步伐作為擴大就業的一條重要路徑,在做好中心老城區改造開發的同時,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區總體規模和就業容量。要加快縣區城鎮建設,擴充城鎮規模,拓展就業門路,適度分流中心城區的就業人口,減輕中心城區的就業壓力。要逐步消除影響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緩解農村就業矛盾,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要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土地征用、失地農民補償和社會保險問題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妥善處理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和保障問題,以避免“無耕地、無工作、無低!钡摹叭裏o”人員現象的出現。
(七)進一步做好失業保險工作,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的保障作用
近幾年,由于我市破產力度加大,失業人員也大量增加,使得失業保險金入不敷出,失業保險面臨巨大壓力。因此,我們要抓好一個基礎,即:大力抓好失業保險擴面和征繳工作,機關、事業單位、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參保面要有大的擴展。同時,加大清理企業拖欠失業保險金的力度,采用新聞媒體曝光、行政、法律手段等措施促繳,使征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強化一個手段,即:實行現代化管理,充分考慮失業保險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充實、加強經辦機構的力量,實現經辦業務全程微機化管理,建立健全失業保險微機網絡,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一個目的,即:確保失業人員按時足額領到失業保險救濟金,搞好對享受失業保險人員的跟蹤調查,實行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人員的定期培訓和定期報道制度,對在享受失業保險期間另行擇業,其工資待遇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即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7
勞動關系作為矛盾的產物,離不開矛盾運動的發展規律。研究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特征、規律以及現狀和特點,對于正確把握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發展規律,推動勞動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變革。生產關系的變革必然引起勞動關系的深刻變革,使勞動關系呈現新的狀況與特點。
1、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主體對象發生了變化,勞資格局已成趨勢,多元化、復雜化特點顯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勞動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獨資或與非公資本合資,組成公司制企業。政府轉變職能,不直接管理企業,而是委托資本運營,原來企業(政府)與職工的關系,轉變為資本與勞動者的關系;另一方面,大量外資、港澳臺資的引進和個私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國有中小企業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勞資結構在勞動關系中的比重日益擴大。就局部而言,一些地方職工的主體已經相對集中在非公企業。這些情況表明,勞資化格局已成趨勢。與此同時,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也給勞動關系帶來了多元化、復雜化的局面。
2、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主體地位發生了變化,投資者主導勞動關系,勞動者被支配地位趨重。勞資格局的形成,單從資產占有的角度上講,投資者在勞動關系矛盾運動中的主導地位被確立,勞動者被支配地位趨重。首先,企業資產歸投資者所有,企業的經營活動由投資者說了算,職工在企業的勞動(工作)受投資者支配;其二,企業選擇用工和分配形式自主,勞動者選擇職業和報酬自由。但事實上,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企業選擇用工和分配形式空間較大,而勞動者選擇就業和報酬的余地相對狹小,多數勞動者只能依附于企業;其三,企業違規行為還不能得到有效調控。
3、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主體利益發生了變化,勞動關系雙方成為對立統一的矛盾體,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勞動關系的變革說到底是利益關系的調整。在計劃經濟時期,職工就業由國家計劃分配,其利益由國家通過計劃級別工資和再分配實現,企業與職工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勞資格局的形成,使企業與職工的利益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然而,投資者也好,勞動者也好,雙方利益的實現都依賴于企業的發展與效益,因此,投資者與勞動者同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必須相互依存,共擔風險。
勞動關系的這些變化,是勞動關系的一次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決定了勞動關系在總體相對平穩的基礎上要經歷一次陣痛的過程,這種陣痛將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育和勞動關系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而逐漸減退。
勞動關系勞資化趨勢并不改變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我們要從勞動關系的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來研究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發展趨勢,把握對策,推動勞動關系矛盾運動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是利益化趨勢,這是勞動關系的基本屬性決定的。勞動關系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勞動關系雙方都從屬于利益。投資者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根本出路在于加強企業管理,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勞動者為獲取最佳勞動報酬,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這也是勞動者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勞動關系的利益化趨勢,決定了勞動關系雙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二是市場化趨勢,這是勞動關系的市場屬性決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與勞動力流向的自由度和空間擴大,雙方都向低投入、高回報領域集聚。因此,勞動關系的市場化趨勢,有利于促進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是契約化趨勢,這是勞動關系的法律屬性決定的。勞動關系的優化組合,單靠市場調節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立法和契約形式來規范和調節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契約化趨勢,必然推動勞動關系的法制化建設。
首先是加快培育發達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關系調節的杠桿作用。解決勞動關系的矛盾,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其根本出路在發展。為此,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特別要重視發展環境的研究和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建設和戰略性研究,加快培育發達的勞動力市場,讓資本和勞動的潛能競相進發,各顯其能,各得其所。
其次是加快勞動關系的立法進程,充分發揮法律對調節勞動關系的保證作用。必須加快制定和出臺與《勞動法》相配套的,如《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各地還應依據相關法規制定具體的實施條例或細則。勞動關系法律法規的制定,要緊緊扣住勞動關系的主要矛盾,把規范和調節利益關系作為重點,充分考慮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強化對投資者的行為規范和對勞動者的利益保護。同時還要強化對勞動法律法規的普法教育和執法的監督檢查,建立良好的調節勞動關系的法制環境。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8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空調普及率不斷提高,空調安裝維修工隊伍也在逐年不斷壯大,一些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為了解掌握空調安裝維修工隊伍的整體情況,推動解決相關問題,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XX區總工會在接到市財貿工會轉發自治區財貿工會工作委員會《關于對空調安裝維修工勞動權益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的通知》文件精神后,對當前我區空調安裝維修工勞動權益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匯報如下: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了10家民營空調門面店,分為有:格力空調4家,松下2家,志高、海爾、日立、蘇寧易購各一家。
二、調查方式
XX區總工會組成了1個調查組,到XX區10家空調安裝維修店,采取聽取店老板工作情況介紹、召開空調安裝維修工座談會、并組織了問卷調查和商家情況調查、實地查訪等形式,對空調安裝維修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情況進行了一次大檢查、大調查、大排查。
三、基本情況
1.空調安裝維修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隨著家電業競爭的激烈,家電商家在借維修服務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時,家電維修業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成了商家利潤的新源泉,而緊接著夏天的到來,空調安裝維修行業就成為了當下時代主流。然而我國GDP的總體上升,幾乎人人都能購買空調,家家戶戶裝有空調,空調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也使得了空調安裝維修工的發展前景很可觀。
2.空調安裝維修工從業人員數量與成因情況。
夏季的來臨,也是空調熱銷季的來臨,可熟練的空調安裝維修工缺口卻越來越大。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區有50%的維修店存在用工缺口,在20人左右,其中家電廠商的特約維修點用工缺口約為15人,社會維修網點缺口約為5人,空調安裝維修工越來越緊缺。造成目前空調安裝工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收入低:一方面是物價水平升高了,而空調安裝結算費用沒有相應提高;另一方面,空調安裝工的工種受季節性影響明顯。業內人士表示,根據空調的銷售和用戶使用情況,市場分成很明顯的淡旺季:旺季時,安裝工的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收入也有保障;而到了淡季,又形成“吃不飽”的狀態,安裝工收入也明顯下降。此外,空調安裝行業很難吸引年輕人加入,致使人員短缺。
3.空調安裝維修工勞動權益情況。
經調查顯示,近年來,我我區空調安裝維修服務行業簽訂勞動合同及繳納社會保險取得明顯進展。在被調查的維修服務部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50%,比去年提高20%。商家為員工上養老保險的比率為48%,比去年提升了11%;醫療保險上險率48%,比去年提高了12%;工傷險參保率達到了50%,比去年提高了18%。與此同時,家電維修服務行業勞動安全衛生狀況有了明顯改觀。接受調查的50%的職工認為商家的勞動條件、勞動保護措施、工作環境比較好,勞動條件的認可率比去年提高10%以上。
4.工會組建及作用發揮情況。
空調安裝維修服務行業員工自身安全意識薄弱是影響其職業安全的原因之一,工會組織將在班組和安裝小組中開展群眾性的安全衛生教育,不斷增強職工安全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建立相互監督檢查、執行安全操做規程制度,充分發揮職工群眾對安全生產的參與和監督作用。為此,XX區總工會呼吁相關產業工會與行業協會全方位加強合作,并表示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針對該行業工會組建率依然較低的狀況,我會將積極組織吸引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加入工會,有組織的維護其合法權益。
5.空調安裝維修服務行業發展和職工權益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意見建議。
由于空調安裝維修行業店面規模小、投入資金少、需求量大,促使我區空調安裝維修行業正處于全面發展的上升時期,民營商家不斷進入家用電子電器維修服務行業,調查顯示,民營商家占89.6%。但同時,也使得了這個行業的不規范化,農民工多、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導致該行業員工勞動強度較大、工資低等長期困擾商家發展的問題凸顯。除此之外,工作時間超長、休息時間較少,其平均日工作時間為10小時以上的占5%,8~10小時的占20%~25%,8小時的占60%~70%;每周休息1天的占70%,無法定休息日的占30%。在空調安裝及維修旺季,安裝工(2人一組)一天要安裝六七臺空調機,工作時間在13小時以上。有50%的職工對工作時間長最不滿意,51%的職工認為迫切需要解決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問題。
應科學合理地確定勞動合同定額和薪酬制度,限制過多加班和超時勞動,是維護空調安裝維修工勞動經濟權益的基本要求。對勞動時間過長、勞動定額過高、加班加點過多、休息休假過少等不符合勞動法規、侵犯空調安裝維修工合法權益的問題,要堅決予以糾正。要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確定職工勞動定額標準和必須達到的工資標準,并將此作為工資集體協商談判的重要內容。店老板長期安排職工加班加點,必須按照勞動法規的要求,征得工會和空調安裝維修工的同意,不能以“上面有要求”、“訂單要得急”為理由或借口,侵害空調安裝維修工的休息休假權利。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9
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提高農民工素質和就業能力,是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面對當前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多、農民收入結構單一等諸多問題,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對于加快富余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隊伍現狀
據統計,我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為156342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52.1%。按年齡結構分:16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65243人,35周歲至55周歲68022人,55周歲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專、中技)17035人,大專以上193人。農村勞動力中掌握專業技能的有23740人,占總數的15.2%,其中:高級工100人,中級工2100人,初級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保守。一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結構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勞動技能的程度較低。二是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小農意識強的問題,小富即滿、小進即安思想較重,只圖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發展眼光。三是由于農村勞動力受自身素質限制,加之政府對技能培訓宣傳力度不夠,致使農民對技能開發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認識不足。
2、培訓難度較大,培訓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農村勞動力人群情況復雜、流動加劇,工學矛盾較為突出,組織培訓的難度較大。二是培訓專業設置與農村實際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對口,加之對市場需求預測手段落后,培訓專業設置缺乏市場調查的基礎,存在較大盲目性,影響了培訓的實施效果。三是從勞動力供需總量來看,供大于求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訓后沒有就業崗位,也已成為限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協調運行機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單憑勞動部門一家的力量難以實現,為加強此項工作,亟待建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4、資金籌措難度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涉及面廣,需要足夠的經費保障,但目前培訓所需相關費用籌措難度較大,影響了轉移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幾點建議
。ㄒ唬┘哟笮麄髁Χ,營造良好氛圍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通過設立職業技能開發專欄,印刷發送宣傳標語、宣傳材料,開展職業技能宣傳周、宣傳日,組織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比武等活動形式,大力宣傳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和國家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就業準入制度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內容和要求,鼓勵技能人才發揮重要作用,以宣傳各行業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跡為重點,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調動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職業培訓所需要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明確責任,建立協調配合機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縣領導為組長,勞動、計劃、財政、教育、林業、農業、科技及鄉鎮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領導組織。建立農民工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培訓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編制培訓計劃,落實扶持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協調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在此基礎上以縣鄉勞動服務站、村勞動服務所為依托,成立鄉鎮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健全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服務網絡,重點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其次,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大事來抓,將此項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與管理,要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繪制以鄉鎮為主體的勞動力資源分布圖,同時制定詳細的農村勞動力培訓計劃,為轉移就業創造條件。
。ㄈ┲贫ㄏ嚓P政策措施,促進培訓工作開展
一是取消崗位和戶籍限制,統一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用工單位在使用農民工和城鎮居民時要一視同仁。
二是積極探索用工單位招用農民工要參加醫療保險的具體辦法,保證農民工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三是在辦理農民工進城務工手續時,除國務院、省規定收取的費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費用。四是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扶持,享受我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五是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實行補貼或獎勵。
。ㄋ模⿺U大輸出渠道,發展勞務經濟
一方面有計劃地深入京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直接與用工單位見面,根據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制定培訓和勞務輸出計劃,實現培訓基地與輸出單位對接,建立勞務輸出聯合體,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設立辦事處,聘請信息員,通過原協作單位發展新的用工單位,挖掘新
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勞務輸出規模不斷擴大,減輕就業壓力,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序合理流轉。
。ㄎ澹┱吓嘤栙Y源,全方位開展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工作
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基礎,以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為補充,建設一批能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整合培訓資源,增加培訓項目,擴大培訓規模,創造整體效應。加強勞動力需求總量和結構預測,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在培訓內容上突出專用性與實效性,加強以產業化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和以“綠色證書”為重點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轉移前的職業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林果、食用菌、時差大棚蔬菜等種植技術和水產、畜牧、家禽等養殖技術的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嵭袆趧宇A備制度與就業準入制度
穩步推進勞動預備制度,組織農村未能繼續升學并準備進入非農產業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必要的轉移就業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并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凡是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新增勞動力必須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者,縣職業介紹機構不得介紹就業,勞動保障部門不予辦理用工備案、合同鑒證和各種社會保險,用人單位不得招收錄用;擬從事個體經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辦理開業、登記手續;擬從事汽車駕駛、汽車修理、摩托車修理的,交警、運管部門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對用人單位因特殊情況急需招用的,須經勞動保障部門批準,可先招收再培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后上崗。
(七)加大勞動監察力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貫徹實施《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把企業用工作為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重要內容,采取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聘請監督員等方式,加強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并及時糾正違反就業準入控制、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和保證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良性健康開展。
【高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通用9篇)】相關文章: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3
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19
學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19
高校調研報告01-27
2022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3
關于勞動教育的調研報告03-19
大學生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2
2022大學生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3-23
通用技術調研報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