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讀后感2000字(通用6篇)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挺起,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易經讀后感20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1
《易經》的起源與中華民族同樣古老,它在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社會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在整個人類社會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經》是一本哲學書,也是一本能夠用來預測的哲學書。易字由日月所組成,又有變化的意思,故易經也可說是一本關于變化的哲學經典。
《易經》中有三易原則:變易、不易、簡易。這三個原則對管理有著積極的指導和應用意義。?變易:運動變化就是變易。變易的法則是自然法則、社會法則,也是企業管理的法則。不易:變化不息的宇宙和社會,乃至人的生命運動,在變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規律性,動中有靜,變中有不變。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這些相對不變的規律性是可以認知和掌握的,這就是不易的法則。管理也是如此,要從紛繁的變易中找出不易的規律和原則。簡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觀事物的變化規律,就能進一步探索出駕馭這些規律的智慧和要領,運用時能得心應手。這就是簡易法則。
一、變易是管理的應有之義
管理組織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在對組織的管理過程中,要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當管理要素組織環境、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組織目的四者任何之一發生變化時,管理行為的手段和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這就是變易原理。
變易之“易”為“變化之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總是與特定的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相聯系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方法,也沒有永遠最優的管理方法。寬松的管理不一定比嚴格的好;專業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權未必比集權好;在此企業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業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業在此部門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門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業同一部門在此時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來的時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業同一部門同一時期在此國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國同樣不一定最有效。任何優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總是相應于特定的組織和特定的環境中,當組織和環境發生變化時,管理方法也應相應地做出改變。任何管理都要根據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實行動態管理。管理者應該從實際出發,在不違背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實事求是,靈活地選用管理方式,論文范文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實現組織的目標,使組織不斷向前發展。
在通常的組織管理中,組織目的通常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都以維護組織所有者的利益作為管理的目的,但組織環境、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因組織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首先,管理客體是動態系統,管理客體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復合體,是由人、物以及環境等基本因素組成的,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的系統,管理客體是決定管理方法的關鍵。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業、不同部門、不同的人員都應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業管理與商業管理不同,服務業與制造業不同,在同一企業內對管理人員和車間工人不同,對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樣,管理者不同,對相同的管理對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樣。比如,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可能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樣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執行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組織環境也是影響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組織制定具體的政策、規章、條例來處理日常事務。以固定的結構,明確規定的等級和給每個組織成員規定出具體任務的情況下進行業務活動,但是組織的這種機構章程都是僅適應組織所處的環境的,一旦組織環境發生大的變化,這種形式則必然行不通,如市場經濟建立之后,許多國有組織由于沒有隨之變革,紛紛倒閉破產,相應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管理行為的手段和方式也應該隨之進行相應地改變,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找出能夠適應管理要素一切變化的固定的管理行為和職能,組織必須建立一個更有適應性的動態管理系統。變易原理從整體上說明管理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體性質。變易原理要求每個管理者,從思想上明確管理對象、環境都在發展、變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變。每個管理者必須重視收集信息,及時進行調節,保持充分彈性,不斷進行創新,以適應客觀事物的變化,有效地實現動態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質所在
盡管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管理行為,同一組織在不同的時期管理行為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行為,但管理行為仍是可以把握和預測的,這是由管理的本質所決定的。管理的'本質是追求效率,管理行為無論怎么變化,都是圍繞著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個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屬性問題,是對管理本質的認識。
任何企業的管理都是為了提高效率,使企業獲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人們在管理實踐活動中,必須增強效率意識。每一項決策,每一項管理措施,都必須考慮它的結果,它所帶來的效率。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都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終抓住提高效率這個中心,各個環節、各項工作,都是圍繞提高效率展開的,科學地、高效地安排、調度和處理人、財、物等各種資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
本世紀,管理學成為一門科學以來,管理的理論之多之復雜,在科學理論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學派中就有如管理過程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理論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經理角色學派和權變理論學派等大小10多門學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務管理法、系統管理法、參與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動管理、目標管理等,有關管理的組織理論有學習型組織、企業再造、組織行為學等,還有許多是其他管理學家早已得出來的,而管理學家加一個新的名詞后又創新出來的。其實,當我們回顧過去的管理理論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管理學派是管理學家在不同環境下的實踐,所有的管理理論無一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管理學家當時所處的環境與考慮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管理理論而言,無一不是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生產率,為當時的企業和社會獲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組織而言,在影響管理行為的四個要素中,組織環境、管理客體、管理主體都是隨著組織的不同而不同,這三個要素的變化導致管理行為的變化,但另一個要素組織目的無論在任何組織中都是相同的,即組織目的都是為了最大程度的維護組織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組織目的的不變,在任何組織中,管理目的也是不變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靈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終目的,也是判斷管理成敗的最終標準,它還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效率,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須把一切工作轉到以提高效率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三、簡易是管理的科學方法
變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說明,管理行為隨著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的,但管理行為無論如何變化,但管理行為的本質是不變的。所以,我們在進行管理的時候,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組織、不同的條件,要根據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為和方式,但無論管理行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管理行為實質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應當抓住管理的本質即追求效率不變,這就是簡易原理的含義。“簡易”意指“簡單易行”。掌握簡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決管理問題的途徑和手段。現代社會管理越來越復雜,我們應追求簡易的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把握方向,才能在變化莫測的競爭環境中運用自如。這樣,領導者就可從事務堆中擺脫出來,集中精力進行對重要事項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點解決關鍵問題,著重從整體中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追求事物整體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體的管理方法。用一個成語解釋比較貼切,那就是“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在管理中,我們不可能事先設計好靜態的管理職能、方法和過程,但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隨時進行調節和反饋控制,最終是能夠實現組織目標的。
其實,最卓越的管理應是最簡單的管理。對一個卓越的管理者來說,他的管理水平體現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認為管理很簡單,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基本的管理觀點,他們在處理管理工作時都是按這個基本觀點來判斷,始終專注于這一點。世界第一流的管理專家都是采用簡明的方法。美國股王巴菲特在闡述他的投資原則時說:在我看來,投資的決定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即“簡單、傳統、容易”。說它簡單,你只要記住下面的法則就夠了,那就是:第一條法則:不許失敗。第二條法則:永遠記住第一條。如果你能將這三種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場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資者》一書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資中最重要的四個字:“保證安全”。我認為即使一百年之后,這些理念也是投資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擴大和加深,管理活動中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矛盾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組織內部、組織與個人、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出現各種交織、滲透、轉化的復雜關系,管理活動內容日益復雜化,需要設立越來越多的專門機構來進行協調。
人們依靠過去的經驗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和未來的管理,管理的各種職能內容越來越廣泛、組織的行為方式更加多樣化、管理的方法技術日益復雜,這一切,最后又歸結為對管理人員要求的復雜化。因此,許多新的管理職能被人們“創新”出來。管理越來越復雜,如何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把握方向,在變化莫測的競爭環境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呢?很簡單,就是掌握正確的管理原理,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2
想必80后的人都對這種題材的文章有著充分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他們在小學和中學時代最常寫,最頭疼,最痛恨的一種文章。說實話,以前寫讀后感都是被逼的,但這次是自發的,由衷的想寫點東西。
為什么要寫讀后感呢?因為看了一本書,有些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是對一本書的理解,或者對一些觀點和事件的解讀和看法。書是死的,要講的事情都在里面,但讀書的人各有不同,我認為世界上最難懂的書是《莊子》,只舉例子,完全不講道理,因此1000個人的腦子里有1000種解釋。我想以后我的空間里多一些這樣的文章比較好,一是支持獨立思考;二來,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個交流的平臺;三是推薦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是有局限性的,多接觸事物,去糟粕留精華是有好處的。我想,分享一些智慧,交流一些理念,達到明理的目的,不是比轉載一些類似于“2009年十大最囧的事”,或者記流水帳的文章要好很多嗎?總之一句話,各有所愛,各取所需,不喜慎入。
廢話說到這,先來談談讀書,本來《易經的奧秘》央視10套“百家講壇”的系列節目,某天“不慎”換臺瞅了一眼,就這樣一直看完了,沒看的還要在網上補,后來又買了這本書。題目用了“淺談”這兩個字,實際上書已經反反復復讀了好多遍了,有時先翻翻目錄,覺得哪一章有意思就翻出來看。為什么要反復看呢?首先是信息量比較多,有的內容看過就忘了;其次是作者在講道理的時候有些推理過程由于時間的限制而省略掉了,因此需要反復推敲。這也是我為什么不去網上下載視頻,而要去買本書回來讀的原因。說實話我痛恨讀書,喜歡直觀的東西,多省事啊,不費腦子,但哲學這玩意不“參”是不行的。視頻固然好,一句話說完即逝,當你還在回味它的道理時,別人早都講到下一個意思上去了。而書則不然,想停就停,想讀就讀,隨心所欲,給你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這可能就是讀書的樂趣所在。
說說《易經》,作者認為《易經》揭開宇宙一切一切事物的密碼,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它。不論你懂不懂易經,你都會不由自主的按照易經的道理去做,因為它是大自然的.法則。因此,《易經》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一般的知識。我認為講的確實有點懸,但可以接受,不至于是萬事萬物的密碼,而起碼是中國人行事的法則,是中國人的智慧。這里必須做下解釋,知識和智慧的區別在于,知識是隨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而發生變化的,比如人們發現了中子,電子,質子,認為它們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能再分,這些都是知識。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又發現了夸克,那么這個知識就被更新了。但智慧是恒古不變的道理,是事物發展的本質,無論外部的現象怎么變,這個本質是不會變的。比如是人都會死亡,自從人類出現至今5000年無一例外,我想以后也不會例外。因此《易經》告訴人們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想在中國從好事,做好人,就必須學習《易經》。它是永不過時的,只不過不同時代的人們需要根據社會的現狀去理解它,這個“時”是很重要的,這也正是《易經》的重要思想之一。
《易經》本沒有深淺之分,而是悟道之人各有高低罷了。古書都是這樣,很難有準確的解釋,而作者理解的《易經》的道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即不學術氣(摳文字,多論證,脫離現實意義),水平又很高,把《易經》解釋的通俗易懂,又內涵深刻,真是古為今用的好例子。為什么說作者的水平高呢?這得從作者曾仕強的背景說起。首先他是管理哲學專業畢業,而且有著豐富的留學背景(美國讀的碩士,英國讀的博士),可以說他了解中西方文化。這點在他的書中體現的很到位,一說中國人怎么怎么樣就一針見血的切中要害。他經常拿中國人和西方人做比較,能夠發現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差異,通過總結這些差異得出結論。可以說他比專門研究中國人的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人,經常照鏡子的人看不出丑,經常看別人的人才明白什么叫美,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易經》的道理被他從觀察中國人的行為當中描述的相當準確。其次,我推斷他的《易經》啟蒙受到了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影響。南老的《白話易經》我也瞅過兩眼,比較學術化,但水平是相當高的。曾先生學得南老的精髓,就連行文用字都偶爾體現出南老的風格,也算是師出名門。最后,他是管理哲學科班出身,把《易經》賦予哲學化思想而為民所用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因此對于這項工作而言他是相當專業的。
《易經的奧秘》這本書主要還是偏重于管理方面的思考,對《易經》的解讀也側重于功名利祿的仕途之道,而對家庭,子女教育等問題,只用了一個章節的篇幅去介紹,實在不能說的很全面。另外,有些解釋其實很牽強附會,不過也無傷大雅,不至于威脅到他核心的思想。因此,我想讀書的目的還是在拋磚引玉,通過這本書傳達理解《易經》的一種思路,而最后悟道的工作還是要親自去讀《易經》原文,至于能有多少收獲,全憑個人的慧根和修為了。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3
《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它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許多人都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種種感情,我閱讀了。
其實,我并非直接閱讀的《易經》,我文言文水平較差,我閱讀的是曾仕強教授對《易經》的解析,間接閱讀了《易經》。曾仕強教授是著名學者,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學者。感觸頗多,其中《胡雪巖的啟示》尤甚。
這次閱讀曾教授的解析,認為觀點都比較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現在,許多人對易經有不少誤解,當然,更多的人是對易經不了解,盡管他們血液中有著易經的基因!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后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
都說是外國人提出的自然辯證法,其實不是的,也有人覺得是近代我們中國處處落后,又不求進取造成的這種想法。其實,《易經》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辯證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國早了好幾千年,并且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易經不光是辯證法,它是一個系統,一個有機的系統,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系統,比當今的網絡系統還要大,網絡的發明歸根到底也是與《易經》有關系的。
《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易經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
什么叫知識?知識是會被時間否定的東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外國人做的東西,從本質上說他們追求的是知識,所以,他們有那么多的專利知識產權。
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說,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么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面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后不要再犯。這種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結晶。只能用這些來表達;我把上天所賜予的滄桑和考驗,都銘刻在這如石頭般的堅硬?倘胛业淖非螅倘胛业乃鶒。它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所在,無所不在。以一個昏昏噩噩的身影和無燈無燭夜自明的無我境界。也許到你死時也不會明白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們翻開這些曾經的思想,這些在漫漫長夜中并射出的火花還在我們面前,光芒萬丈,人們無法解釋這黑暗劃過的每一道光閃,令這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無邊的痛苦。
來時歡樂去時悲,空往人間來一回。我生之前誰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誰,不如不來也不往,也無歡樂也無悲。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4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就有,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了解,易經讀書心得,F在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于《易經》,真的感覺很奇妙。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兑住肥聦嵣鲜羌狭斯糯摹哆B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我們知道《易經》里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跟爻辭,所謂算命其實是《易經》將世間所有情況統一歸納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為一個情景,然后對號入座,將你對應到某一卦中,再去詳細分析該卦的卦辭。這里先強調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謙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陰陽兩面,也就是無所謂好無所謂壞,因為物極必反,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定。
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來,古云,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象生八卦(天,風,火,澤,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繹成六十四卦,其實就相當于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分析每一個卦都應該將它分為上卦跟下卦兩部分來看,例如乾卦,上下皆為天,為純陽之卦,坤卦則為純陰,但謙卦卻是上卦為地,下卦為山,這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想象一下為什么了,可以任意發揮,但是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來可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會根據你的表述來判別,然后強硬地塞入卦辭里面,以示這是古人說的,來增強說服力。很多卦其實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濟卦,既濟卦,咸卦,豐卦等等,這里就不再列舉了。
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于已經相關。
從《易經》里,我也學會了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應規律,一切不需要強求,也不必著急。該來的必然要來,該去的終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轉星移,周而復始,交替而已,變化而已,輪回而已,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眾生之間,我們每個人既自身渺小又匯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緒無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過程,真是一個需要代代人研究并傳承的課題啊。
今天春日融融。當春風輕輕吹拂著我的心,《易經》的真諦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懷里。眼望遙遠的天邊,在靜靜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經化身為白云,飄在無界的天空。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5
《易經》分上下兩經,上經以乾、坤兩卦為其總綱領,為天地萬物之父母,定天道,辯陰陽,明次序,分四時;下經以咸、恒兩卦開篇,為人類萬事生衍之基,定人倫,調陰陽,修身,齊家,安天下。《易經》64卦相連相扣,相依相輔,每卦有名、有象、有辭,有陰陽、有上下、有內外、有時序,有相鄰相對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咸卦為全卦31卦,為下經首卦,為人類生衍之本,為人倫綱常之基,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為此,我在此就其對咸卦理解之淺顯道理與諸位分享,誠然誠惶誠恐,所言有誤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咸者,感也。所言不只男女感應,然在此我僅言男女。咸為山上有澤之象,陽剛處于陰柔之下,陽下就陰,柔上協剛,以孚天地氤氳之道。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為否卦,成語否極泰來即由此而來。此卦有物象寓人倫,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應相合。天地相合萬物生,男女相合萬事寧。山即艮,澤即兌。山上有澤,即兌上艮下,兌為悅,為說,艮為止,為定。下止上悅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及男女交往過程中,女悅男止,止于性,悅于情;女動男定,動于感,定于禮,故而稱為咸。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貧疾,人之大惡所存,皆性情也。情出于性,發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復歸安寧,性情乃一動一定之間而已。咸,為無心之感,即你情我愿,無心即無私心奸心,感為互感互通互應。此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為咸之德——發乎情而止于禮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據下經首卦——咸卦之意,將其《詩經·關雎》置其首篇,即為此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男求女之亟。《詩經·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兮”言女求男之殷。所謂感,及同類相求,同聲相應也;ㄖ畼s榮,鳥之啁啾,蟲之唧唧,燕語呢喃,即各求其類,各求同聲也。正如詩所云“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男女因相互吸引而交往,然如何交往,如何相處,易家在其咸卦中有詳盡的描述,對其始終末都有詳盡的交代。下面我將就我之理解與見解和大家一同分享,僅供參考。
首先,我想問諸位一個問題,在戀愛中,到底是不是一定得男求女呢?在如今,女求男之現象俯拾即是,然而咸卦卦象為山上有澤,山為陽,為男,澤為陰,為女,此寓意為陽下求陰,也可以說是男下求女,而且還是“下”求,此處之“下”我覺得可解釋為放下面子、低下身子、隱起陽剛、顯出溫柔、獻殷勤示好,那這樣到底有沒有道理,對于今天的男女交往有沒有參考價值呢?我說兩點:其一,男女天性相異,男天性陽剛、好動、感之速、情之切、欲之重,女天性陰柔、處靜、感之慢、情之緩、欲之輕。故男求女,是天性,下求,是情之真切使然,正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所寓。其二,男求女,成之緩,緩則相感深,感深則情深,情深則亨順,亨順則宜,則久遠;女求男,成之速,速則相感淺,淺則情少欲多,欲多則速成速離,故無果而有悔。此處有必要說明,我所言之男女并非僅指性別之男女,應當理解為具有男性特質的人和具有女性特質的人,有些男性天生陰柔處靜,而有些女性天生陽剛好動,若如此,女求男亦不背于男女天性。故準確的'回答應該是陽求陰也,即具有陽性特質的人求具有陰性特質的人。
易經讀后感2000字 篇6
《易經》,始終是我頭腦中的一個不曾解開的問號,記得在上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同桌的父親,一個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對《易經》癡迷不已,而《易經》,印象中只是求卜問卦的的書,一個理性的人怎么會對此“執迷不悟”呢?再一次,就是兩年前到哈出差,途經學府書店,看到花花綠綠的《易經圖解》,買畢,回來研究又研究,終為其中艱澀的符號及繁雜的文字所迷惑,對《易經》的了解只能忘而卻步了。
直到有一天,我翻開了曾仕強教授所著的《易經的奧秘》,隨著書頁的翻飛,書中內容深入淺出,妙語蓮花,《易經》的奧秘逐步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
《易經》是什么?所有文獻都這樣記載的:《易》是群經之首。因為不管是五經還是六經,都把《易經》擺在最前面,“實際這句話太客氣了,應該是《易》為群經之始”,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這幾句話首先讓人震撼。
《易經》的完成,叫做“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三圣即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下古的孔子。《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捌浯鬅o外,其小無內”這樣的注解,又有哪本書敢如此這般夸下?。
那么,這么廣大精微的一本書,到底有什么用處呢?“《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伏羲的八卦告訴我們一個宇宙最基本的秘密,叫做“陰陽”這是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文王的六十四卦,告訴我們,宇宙只有六十四個密碼,數不等于數字,數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是死的?鬃咏o我們的《十翼》?鬃酉M吨芤住纺軌颉帮w起來”,飛起來是什么樣子,就是世界大同,實際上,地球村就是世界大同。整部《易經》也不過四千多字。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講一句現代的話:0和1構成了浩瀚無窮的互聯網絡,《易經》指出一陰一陽產生了宇宙萬象。通過讀《易經的奧秘》,我了解到《易經》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向自然,以自然為師,從自然中開發出來的?鬃又螅@部書除了自然科學的部分,又另外加了一部分,叫人倫道德。對現代人具有實際的意義。
一是《易經》可以糾正我們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如人應不應該自信,這個問題不應用應該或不應該來回答!兑捉洝防镏v“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現在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會幸福,因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
二是《易經》有神秘性,也有道德性。它的神秘性可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它的道德性,是沒有辦法取代的,二十一世紀還會得到很大的.發揚。
三是《易經》求同存異的思想是實現全球化的必然之路,只有像《易經》這么廣大包容的思想體系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易經》來源于自然,應用于生活,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典,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倫理,是人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修養。一部《易經》四千言,一部《易經的奧秘》啟開了通往中華文明的源頭之門,從這里我看見了智慧的光芒穿越幾千年歷史讓我心豁然開朗,許多似是而非的問題變得理所應當。然而,這只是思想深處的星星之火罷了,如果想讀懂《易經》這本書,更重要的是用它的精髓來品味生活,化解人生矛盾,明白事態人性,體味成長的各種滋味,成就孟子所言的“吾養吾浩然之氣”。讀罷合書,吾為中華文明的深邃而嘆為觀止,不禁心生向往,《易經的奧秘》以智慧點亮人生,其中的豐富和韻味不是我幾句淺薄的文字可以述盡的,我想我還有很長的路要思索,去實踐,感受書香潤心香。
【易經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易經經典句子10-24
淺談《易經》與管理12-11
精選易經經典語錄03-30
淺談《易經》與管理03-21
易經名句摘選04-05
易經里的經典句子03-19
周易經典句子04-04
《易經》經典語錄03-30
易經中的勵志經典語句04-01
易經中的人生格言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