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通用8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1
魯迅不用很亮很清之類的單一視覺的文字,而用“很好”這樣綜合意識來把握月光。接下來,“我”出場了,但對于讀者來說,“我”無形無狀,更不用說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是年老,實質上,“我”即“我”的意識在繼續牽著讀者走:“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是對“很好的月光”這種感覺的意識重認;“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這一句,是意識再次把握;“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這是意識重認后新意識的出現;“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新出現的意識開始把新的客觀對象納入意識范圍注意,此處不是對趙家的狗那兩眼的客觀描述,而是意識對于這一事實的一種把握。“我怕得有理。”這一句,意識走向判斷。依此分析的路子,使之貫串整部小說,都不難得出意識流動的軌跡。因此,從這一視角看,《狂》是一部展示意識過程的一部小說,簡單說,《狂》是一部意識性小說。
在小說的結尾,有這樣的一句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魯迅此處冠以“我”有“四千年履歷”,并把“真的人”與“我”相對,暗示著“我”并非具體存在的人而是一種藝術設置,當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載某種人的意識,但在《狂人日記》中,這個人又不會是真實的具體的“迫害狂”病人,魯迅作為藝術家不會像醫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樣,去記錄描述一個病患者的征狀。在《狂人日記》中,假如從一個“迫害狂”患者的角度來看,魯迅對其所作的能充分表現這一患者的特征規定是極少的,“我”無名無姓,沒有病因解釋,沒有病史說明,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也有極寬的范圍。而另一方面,魯迅又極為精細傳神地把握“迫害狂”這類患者的共同特征。這說明,“我”作為一個具體存在并不重要,魯迅對于狂人的選擇并不在于這個狂人是誰,而是因為選擇狂人符合于魯迅的藝術設置和藝術表述,假如小說中的“我”是一個一般的人,那么魯迅就無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這一意識。從小說的實際情況來看,“我”這一狂人所表現出來的病狀是“迫害狂”一類的共同特征。實際上,“我”只是一個承載物。一方面,“我”承載著狂人所共有的病狀,以達到小說所要求的藝術真實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狀在某一層次上與作家所要表述的東西相吻合。而在具體的文本創作之中,作家不可能直裸裸地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只能是遵從所選擇的人物性格特點和發展規律,融入自己的東西。由于藝術選擇加上藝術家的藝術表述能力,魯迅的《狂人日記》一方面極為真實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狀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極為巧妙地昭示小說并不是要表現“迫害狂”的征狀,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載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實是作者自己的東西。也即魯迅之所以選擇狂人是因為狂人有顯著的“多疑”特征,它暗合著魯迅“多疑”意識的內核表述。所以魯迅選擇了狂人來承載“多疑”這一意識,作者著重要表現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我”所承載的意識“多疑”。
魯迅同樣也體現在其文本創作之中。魯迅曾一再強調作品中的自我意識:“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睆膶挿阂庹J上說,所有作家的作品都肯定包含著作家的精神意識世界的表述,但由于作家的藝術思維不同,其在具體的作品表現也不同。有時候,作品的客觀內容與作家表述的精神意識相互分離,有時候,作品的客觀內容與作家表述的精神意識融一。前者如《祝!,透過《祝!肺谋镜目陀^內容,可以把握到魯迅對于“祥林嫂”這類人物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作者客觀上描寫某一人物某一事實,同時又把某種意識融入其中。舉個例子說,《狂人日記》中“從來如此,便對么?”的詰問,可以是狂人的、也完全是魯迅先生的.詰問。對于魯迅與《狂人日記》的關系,已逐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魯迅的幾乎所有的心理特征和表現,都能在《狂人日記》中一窺端倪!薄啊犊袢巳沼洝分,那種‘迫害狂’式的病態心理,本身就是他(魯迅)切身體驗的‘變形記’!薄耙虼,‘狂人’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而且是一個文化先覺者形象,是魯迅反抗精神的形象外化!眮諒T┛捶ǘ際侵鋅系模但沒有注意狂人形象與魯迅的差別。多疑”這一意識的活動特征首先是歸屬于患“迫害狂”的狂人屬性,這些屬性是不能套在魯迅身上的,而狂人這一藝術設置及如何設置、對于“多疑”的表述,則是按著魯迅心靈對于“多疑”的解讀和描述實現的,同時對于“多疑”的解讀和描述,自然受著魯迅“多疑”的主體支配。因此,從《狂人日記》去把握魯迅的“多疑”成為可能,并具有重要意義,但要從中把握魯迅的“多疑”的本質及個性色彩,必須進入作品,并以一定的方法對狂人的多疑與魯迅的“多疑”加以分離。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2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寫道:“我橫看豎看都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吃人!倍仙峁P下的《駱駝祥子》中寫道:“這是個吃人的社會,他不讓好人生存!眱烧咧黝}相比,都充分的批判了舊社會,唯一不同的是老舍筆下有一個力圖靠自己辛勤奮斗而改變命運的“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當時在各種惡勢力的壓迫和政治的剝削下,百萬破產農民紛紛涌入城市,而祥子正是其中一個。
全書敘述了駱駝祥子在經歷人生的三起三落的打擊下精神崩潰從而變成一個慵懶自私的庸人的故事。
整個故事令人回味的同時也飽滿深思:“在舊社會的壓迫下,人的精神承受程度就僅此而而已嗎?”文篇開頭有一段這樣的記敘:“祥子本來生活在農村,18歲是喪了父母和丟失幾畝田便到北平當人力車夫。
咬牙苦干了3年,湊足了100塊錢買了輛新車,這使他幾乎激動的哭了出來,他幻想著照這樣拉下去趕上兩年,就又可以買輛新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廠子了!边@段故事情節細膩的描繪了祥子的遠大理想,這同時也使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小生產者積極進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是殘存在舊社會中。
而文末又有一段這樣的記敘:“他低著頭,彎著背,口中叼著個由路上拾來的煙卷兒,有氣無力的慢慢蹭。
只是他走他的,低著個頭像做著夢,又像在思索著點高深的道理。”這段文字也細膩而生動的描繪了祥子陪人送殯的一個場景。
由文篇和文末的兩段描繪而形成的強烈對比中,我感到痛心,一個擁有遠大理想的勤人竟變成這樣一個慵懶、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小老頭。
合上整本書,我的心交錯縱橫。
此刻飽滿著心酸、同情與深思。
我同情,那是因為像祥子這樣的人的遭遇太過悲涼;我心酸,那是因為祥子由一個正氣之人變成充滿歪風邪氣的用人;我深思,難道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中,中華兒女就只能被失敗搓倒嗎?不僅在舊社會,今時今日,也存在著許多類似祥子這樣的事情。
我有一個小阿姨,最讓她引以為傲的就是她的兒子。
表哥是一個異常優秀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在他的身上都能充分均勻的發展,而且他經常在各項國家賽事拿獎,對于我們旁人而言他簡直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典型的好學生。
那時高考剛剛結束,在我心中以他的資質清華北大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我便趁這個好時機回老家恭喜他。
一份心意始終抵不過命運的安排,一個噩耗從別人的口中傳來:表哥因3分之差無緣清華,精神崩潰后遂自殺而逝。
這無疑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霹靂,我先是極大的震撼,然后便是莫大的嘆惋。
我感嘆這樣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而逝;我感嘆祖國未來的'棟梁就此消失;我感嘆這樣一個飽讀詩書的聰明人處事怎么如此極端。
近年來,全國各大媒體不斷報導出有關“考生壓力過大精神崩潰或者自殺這樣一些惡性的事件。
據統計,我國因考試而造成的惡性的事件的發生率以每年5%的百分比在持續上漲。
面對這些噩耗,難道我們只能為他們嘆惋?難道我們只能熟視無睹?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不,我們是完全有機會去阻止悲劇的發生。
如果我們能夠細心的去看待這些事件,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精神上的承受極限從而促使極端的處事方式。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假如祥子樂觀點,咬牙再苦干,那么他早已是一件車廠子的老板了;假如表哥嘗試心胸放開點,培養好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復讀的話那么憑他的資質早已在清華的學堂里“兩袖清風”了;假如全國成百上千的自殺考生也和表哥一樣,那他們也早已實現各自的理想各奔東西了。
所有的假如,不是存于腦海的泡影,不是嘴上的不切實際,更不是耳上的危言聳聽,它是可以實現的,唯一的前提是:放飛心情,積極樂觀。
青春是一道絢麗的彩虹,稍縱即逝。
青春是一艘急流而下的航船,不可回頭。
青春是一樣別致的禮花,美景難有。
讓我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在青春的藍天自由翱翔;讓我們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沐浴在理想的春風中;讓我們把握好自己的思想,乘著青春,綻放出人生最美好的禮炮。
社會固然沒有百分百光明的,但是如果我們改變態度及社會觀去適應這個環境的話,命運的改變一切皆有可能。
保爾·柯察金曾說:“人生是一條船,在生命里旅行,沒有不受傷的心靈,堅持住,不要沉默!币虼耍盐蘸萌松姆较,開好人生的小船,切勿做那只潦倒的駱駝。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3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多看了我兩眼呢?
我怕得有理!
這是狂人日記的開頭,一個詼諧幽默,卻又意味深長的開頭。月光沒有用亮或美麗這樣的字眼,只是用了一個很好這樣的一個很籠統的概括。緊接著“我”就出場了,很自然又帶出了一句趙家的狗,很平淡的描寫,但卻越咀嚼越有趣,接著你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怎么就突然寫了這么一只狗呢,還去在乎一只狗多看了自己兩眼,這就是一個患了迫害癥的狂人了。
魯迅曾在他的《自嘲》詩中這樣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边@樣的一個魯迅在平常人看來是如此的辛辣而且罵人不帶臟字,你看這日記寫的吧。時不時就有這么一句,你不仔細琢磨還好,細細一想,若你是他罵的那類人,你能嘔出半斤血,不足為怪,誰讓那些人該罵呢。
與我“有仇”的趙貴翁、被我踹了一腳的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嘴里罵著要咬兒子的昨天街上的女人、狼子村來的告荒的說要挖人心肝的佃戶、與醫生“串通”好了的說等我養肥了的親大哥……這些人物都寫的那樣的傳神,讓人都快相信這狂人的瘋狂的想法了,好像他們真的是圖謀不軌的人。
“凡是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這個狂人晚上睡不著,只能去研究了,這一研究不要緊,卻引出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議論:“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一句的對立面你可知道是什么?這一句一說出你可知道是要打到誰嗎?這一句得罪的你可知道誰哪些位嗎?是統治了中華幾千年的儒家思想!是在所謂的知識分子眼中至高無上的孔老夫子!是仁義禮智信根深蒂固地生長的所有中國人的“圣潔”內心!
別人要吃我也就算了,可是“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這不是很可悲嗎?還有更可悲的呢,是什么呢,待會說。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幾句好像前言不搭后語的,許多人熱衷于熟練的說出這幾句,以顯示他們對魯迅是相當了解的,但可知其中深味?獅子是誰,兔子是誰,狐貍是誰,其實這是一個“人”。一個性格相當復雜的“人”。這個“人”他在比他狠的人面前是兔子,而在比他弱的人面前他又是一只狐貍兼獅子,像狐貍一樣哄騙著,然后像獅子一樣咀嚼著。話說回來,那些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豈不是也是又像獅子又像兔子又像狐貍嗎?
就在我們迷迷蒙蒙的聽著狂人的絮叨和覺得吃人的理論可笑的時候,狂人的一句叩問又是如此的震徹天宇:“從來如此,便對么?”魯迅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關注國民性的質問者。這也許就是中國人的奴性,你只要讓我活下去,我就老老實實的呆著不動彈,任你鞭抽棒打,只要我忍得住,我就必須要做個好奴才,夜夜祈禱著下輩子翻身做主人。中國人忍夠了嗎?中國人沉默夠了嗎?從來如此,就對么?
狂人是真的成了狂人了,沒日沒夜的'擔心著。世人呢,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放不下這心思,不管是父子兄弟也好,夫婦朋友也好,師生仇敵也好,各不相識的人也好,都不知道誰和誰結成了一伙,互相談笑著,互相提防著……
狂人不想被吃,也不想自己的大哥淪落,于是去勸他,誰知,大哥也忽然顯出了兇相。他只能自己出了一身冷汗,默默的嘆氣了:“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
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忘記了昨天的月光到底有沒有,趙家的狗好像也不叫了,卻想起了自己的妹子好像也死了,這時的狂人終于也察覺到,原來自己也是個吃過人的人啊,而且吃的就是自己的妹子,還吃的那么香,毫無察覺異樣。原來自己也是個吃人的人嗎?自己吃人時也是那樣自然嗎?這時的自己也要被人很自然的吃掉了?
這日記是狂人病中自己寫的,病后也對自己的言行有點哭笑不得,不知所云。這才是狂人的最可悲之處啊。一個病中的人看到的月光的很好的,看到的世界時那樣的清晰呢,可是病好之后呢,他又成了一個“正常人”,本來應該的正常狀態被所有的人理所當然的認作了病重,本來應該的病態,卻是整個民族的引以為豪的常態。拊膺長嘆也嘆不盡這其中的無奈與可悲啊!這難道是狂人一個人的悲劇嗎?
來看看狂人日記是怎么的結尾吧。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見識了魯迅的橫眉冷對,這里就見了他的俯首甘為了。中國還有的救,魯迅告訴我們興許還有的救,這些活了這么那么久的人都吃過人或者正面臨著被吃,可是還有孩子啊,這才是民族的希望,救救孩子,血脈莫斷!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4
魯迅先生生活在中國那段水深火熱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國人還沒有完全覺醒,兩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仍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勝利是不夠的,國人的奴性思想是社會健康發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碩果被軍閥竊取,推翻清政府后又要建立另一種迫害壓榨窮苦人民的帝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號角即將吹響時又爆發出國共徹底決裂的危機;反動派嚴酷的統治和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是什么讓即使取得勝利了的中國仍然動蕩不安?如果改變不了人們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義永遠無法實現,中國的和平時代永遠不會到來。先生翹首以盼的是一個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國人相親相愛的和諧美好的社會,他用自己的紙筆和頑固保守勢力斗爭、和國人的愚鈍斗爭、和想要奴役國人思想蒙蔽國人意志的封建勢力斗爭,他想反映的是那個時代黑暗的社會和悲哀的現狀,喚醒國人清除封建殘余,躋身革命事業,對社會的不平等奮起反擊是他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盡頭,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夠到來的正義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這是小說的開篇,人物的意識首先登場了。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見到的“全是發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覺得還是要小心,因為“趙家的狗”不知為何,“今天”看了我兩眼。其實主人公意識的登場,先生就預示著他的意識與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則“狂人”二字又從何而來呢?
這幾天出行“我”總覺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談舉止有些許異樣,便想起了其他村莊的人們將大惡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來吃的傳聞,“我”終于明白其中緣由,其他村莊的人會吃人,緣何自己村莊的人就不會呢,既然可以吃別人,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發覺,原來這是一個吃人的世界!本文的敘述者說,“狂人”是患了“迫害癥”這類的癔癥,因此稱他為“狂人”。然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中猛然覺醒的知識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無理由,他以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變成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其實他看到的是人們獨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這個黑暗社會下人們的人格逐漸喪失。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義道德”,是封建禮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經覺醒的民主意識讓他看到這封建思想中極力提倡極力追捧與膜拜的道德,其實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禮教地束縛下,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殘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認識到,原來幾千年來的封建文化,教給人們的實質,其實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親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間的艱險與悲戚,人吃人的殘酷迫害正在趨近于他,其實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翱袢恕辈“Y只是把封建殘余對人身心的侵害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了,然而卻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懼,沒有人明白他的狂與不狂,沒有人能看到自己內心比“迫害癥”更加可怕的病癥。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覺醒的人卻被看作“狂人”形單影只地艱難而忐忑地在亂世中掙扎度日。現在看來,“狂人”其實說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個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壓迫下,人性逐漸泯滅的全體國民。
“救救孩子!”多么微弱,無奈,又悲壯的吶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蝕的頭腦、被腐化的思想,到你們就停止吧,讓封建社會的假仁義假道德侵害到你們這一代就停止吧,別讓下一代的孩子們還像你們一樣,在這種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與被吃中終其一生。
《狂人日記》是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5
日記共有13小節,當中詳略有當,胡言亂語,從一個狂人的狂態顯示禮教吃人的本質,舊家庭愚昧的制度,扭曲的人性,渴望新希望。文中第一,二,六,八節都描寫了夜!敖裉焱砩希芎玫脑鹿狻!薄敖裉烊珱]月光,我知道不妙。”“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薄疤鞖馐呛茫律埠芰亮。”我把它當做狂人心理變化的一種過程。撇開文章的話,從好月到沒月再到黑月最后的亮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心里從明朗到消極最后的明朗。聯系全文,開始狂人在沒有意識到吃人的事件時,心里還是舒坦爽快的。漸漸地被人注視,眼神里的貪婪閃光像預示著要吃了他,雖作為狂人,在還存留所謂正常人的人性時,是害怕的吧!但又因是狂人,錯亂的邏輯,非正常的思維與價值,那樣該是無畏了,也或許多少心里蒙上一層“烏云”。隨著事件的深入,連自己的哥哥也是吃人的,或許自己在無意中也做了吃人的幫兇,無知則無畏,但有知后那份笑里的勇氣和正義也會被吞沒,更卻連著孩子一起,進入這個吃人的怪圈,心里滿裝著吃人的意思,心里也就更迷茫,害怕,膽怯,那么黑暗也著實正常。(其實我想狂人最在乎的是他的母親的做法,自己的孩子被吃之后的反應,覺得是當然的事情,那份母愛的最初的面貌在吃人事件中變成了幫兇,和著那些人一起吃了自己的孩子。所謂的價值觀,是生活在禮教下掙扎卻又順從的妥協。)最后狂人的心不再錯亂的跳動了,留下了日記,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這或許自我的解脫的一種方式,心里也就好過了些。(直到最后我感覺到狂人是期望于孩子的,正如先生的意識里,是渴望有新的孩子來沖破的,可以是他們孕育的孩子,也可以是孩子們孕育的新的一切,只要有呼聲,有回應,便不是孤單的,那么就可以延續希望了。)夜,在狂人時代是個主題,一切都是開始,孕育著新生命新文化的夜里,一切都在沖破,在掙扎,在撞擊?袢说目裣胂陆o我們展示了禮教的吃人的本質。
同時,我也注意到第一,二節中的怕字!拔遗碌挠欣。”“我可不怕!薄斑@真教我怕,叫我納罕而且傷心。”狂人的內心受到禮教的束縛30年,那“趙家的狗”我認為代表的是吃人,狗吃人,人吃狗,其實是種扭曲非正常的狀況,也正是這樣錯亂的邏輯,他的害怕是有理的。我想在那個大環境下敢于沖破束縛的極少,害怕是社會的普遍現象?煽袢耸遣徽5,他的不怕,是假象的無知,內心是懷著試試的想法,或許孩子們可以呢?可是連孩子都用那種眼神注視“我”,“我”納罕傷心,害怕真是很有道理了。孩子在那時就是希望,他們的存在是繼承前面開啟后面,他們是沖破黑暗的新元素!熬染群⒆印笔撬钫嬲\的希望,是開啟新文化的鑰匙。或許可以看作是對人的一種批判,那些內心的矛盾,同時是對舊文化的一種妥協,在舊家庭禮制下的“孩子”深受毒害。
雖說是狂人,可是他的'話值得人深省。其實我感覺先生是矛盾的,對狂人那些深省的話的肯定,也有他對舊文化妥協的批判。值得肯定的是,狂人的勇氣與正義,他無畏那些吃人禮教與壓迫,對著吃人的那些人說“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我想大概是想說廢了那些舊的腐朽的文化,把新文化迎接過來,改掉那些落后的想法,去面對未來的光明世界?袢说膾暝,萬分沉重,與他人生觀相反的禮教,抱著勇氣,駭人的毅力去改變。但是,狂人卻是“同伙”,他是吃人的弟弟,吃人的是他哥哥,他們同出一處,他們血脈相連,無論怎樣他都無法抹去這個事實。他的妥協在于沒有去實踐,他被關在這個體系中,他批判罪惡,可是卻一味抱著空的希望,他用著他的精神勝利法,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希望救救孩子。精神上可以接受,可是事實卻沒有變化,吃人依舊吃人。夜還是一樣的黑,只是多了一份不安的沖動,想沖破的力量太小,呼聲還在孕育之中,我們期待那個黎明的到來,期望改變一切的力量的涌現,那樣是不是這個體系就不復存在?到底是什么力量才可以沖破?一切都在醞釀吧!
總的來說,文章犀利的揭示了禮教吃人,人性沉淪,黑暗的一幕,可是社會卻不缺一群正義之士,他們用各種方法戰斗,精神也好,革命也罷,都是在為沖破黑暗迎接光明而努力。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希望的心情,是期待的未來,渲染了整篇文章的氣氛,這也是我讀完之后得以喘氣的唯一機會。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6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后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嘆服于先生的天才。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因為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并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卻是這樣的情形: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這些描寫,于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于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并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于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這是在《狂人日記》發表的當時和以后,大多數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并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于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并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才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里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7
“從來如此,便對么?”讀完《狂人日記》,這七個字便久久在心頭縈繞,便直擊靈魂深處,讓我不得不有所思。這七個字是魯迅先生對當時黑暗現實的諷刺,政府腐朽不堪、喪權辱國、魚肉百姓;社會封建保守、冷漠無情、漆黑死寂;人民麻木如行尸走肉,只知茍且偷生,不知向“吃人”的現實挑戰。
魯迅先生是想用這七個字喚醒人們心中那抹久違的良知吧,想喊醒沉睡的社會吧,是對新天地的呼喚!我想魯迅先生是在用這句話來激勵那些“取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的真的猛士去打破封建桎梏,點燃閃電劃破舊的黑暗天空,創造出一個新世界——靈魂高歌飛舞,生命之花綻放,自由之果共享。
魯迅先生以筆桿做槍,每一個文字都是擊入敵人心臟的子彈。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猛士,在黑暗中發出吶喊,讓彷徨的猛士堅定不移地去戰斗、讓沉睡的靈魂驚醒、讓看客成為思考者,而后整個世間震驚,便前仆后繼地尋找光明。
“從來如此,便對么?”魯迅先生從來不是孤單的,更不是寂寞的。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點燃的篝火永恒的在黑夜閃耀,給迷途的人以指引,給彷徨的人以力量,給寒冷的世間平添一絲溫暖!皩W而優則仕”從來便是如此。
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諸子百家平頭布衣皆為利而生,逐利而行!疤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世界從來如此,何況乎戰國這樣的大爭之世?可從來如此就真的對嗎?逐利留名就一定受萬世敬仰嗎?
立在蒼穹之上的莊周給出的'答案讓“從來如此”蠅營狗茍的世人慚愧了。在那九萬里的高空,莊周安坐鵬之背,絕云氣,負青天,逍遙于天地寰宇。刀光劍影里莊周開辟出一條非“從來如此”的道路,在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幻影里超然,羨煞的墨客文人不知幾多。
“誰終將聲震世界,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蹦岵扇缡钦f。西方的精神世界里上帝是核心亦或是唯一,人們信仰上帝,崇敬上帝。而尼采卻說“上帝已死”,可以想象當尼采說出這樣言語的時候,是有多么異類、多么為世人所不恥。
從來如此,沒有人想質疑上帝,沒有人敢質疑上帝,而“封建的上帝”死了卻迎來了“資本的上帝”,尼采戳破“上帝”的氣球,吹散眼前的泡沫,重塑人的價值。尼采的現代哲學是對“從來如此,便對么?”的一個有力解答,鼓舞了世間“猛士”。
“從來如此,便對么?”魯迅先生給出了答案,先賢哲人也給出了答案。魯迅先生是非常有預見性的。白馬過隙,時代變遷,這七個字對當今社會依然有重要意義。21世紀,有多少人安于現狀,在世俗的蠅營狗茍中理所當然的活著,就有多少人踏上遠方旅途,在世俗的非議中尋找心中的樂土。
回顧歷史,多少慘痛的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觸目驚心。春秋時期,宋襄公恪守古法禮制的“從來如此”,泓水之戰兵敗受傷,遺恨千年,遺笑萬年;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精巧絕倫,自古以來就領先世界。
中國科學技術會這樣一直領先于世界,“從來如此”,這一次我們被深深地蒙蔽了。直至西方的堅船利炮在家門口囂張放肆的時候,也只是極少數人驚醒,絕大多數人還在“從來如此”的天朝美夢里酣睡……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湍急的水流早已把“從來如此”拍向沙灘,警醒世人。放眼世界,多少成就不是打破“從來如此“而來的,“上九天攬月”人類踏上月球追尋浩瀚宇宙星河、“下五洋捉鱉”人類潛入深海探索神秘古老世界、乘奔御風人類借助高鐵日行萬里、機器人的應用更是把人從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沒有質疑,何來突破?不打破“從來如此”的枷鎖,如何取得惠及世界的創新成果?唯有打破“從來如此”去創新,方可把光明帶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從來如此,便對么?”每個人都該質問自己,每個時代更應如此。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 篇8
《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是近代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魯迅先生采用了日記體,讓我眼前一亮,他通過對狂人形象的塑造,對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批判。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有被害妄想癥?袢嗽谌沼浿杏浀剑骸霸缟闲⌒某鲩T,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有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多疑的心理,走在路上看誰都覺得誰要謀劃算計他,就連純真可愛的孩子在他看來也是要害他的。狂人從那來自狼子村的佃戶口中得知他們村里有一個大惡人被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那人的`心肝用油煎炒了吃,再看看佃戶和大哥的眼神,和外面那伙人一模一樣,他驚恐得聯想到自己可能也會被吃掉?袢说拇蟾缯垇硪粋老頭子來給狂人診病,狂人自然而然就想到那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給他把脈是為了分一片肉吃。當他吃飯時,一碗蒸魚讓他難以下咽,因為“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吹竭@兒,我不禁對這個狂人產生同情之感,由于自己的幻想,他時刻活在對自己將可能被他人吃掉的擔憂之中,睡不著,吃不好,那該是有多痛苦呀。
狂人的瘋瘋癲癲的話語其實是封建家庭制度和禮教制度迫害的表現?袢藶楹螘嬖冢课艺J為那是因為他處于一個狂世。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中國封建的“吃人”歷史已有幾千年了,“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看似不懂世事的瘋子卻恰恰道出了這一本質。在那個變態的社會中,連親情都已消失殆盡了,“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曉得妹子死掉的緣故,也全在他……母親哭個不住,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親想也知道;不過哭的時候,卻并沒有說明,大約也以為應當的了!
如果就連親人都能吃,這樣的人還是人嗎?那還是個十分扭曲虛偽的社會!八麄儭灿薪o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么怕,也沒有這么兇!蹦切┍妒芷蹓旱拿癖姴粌H毫無反抗意識還同流合污加入吃人行列,真是麻木不仁,奴性根深蒂固。想吃人的人有著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八麄冞@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直捷殺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禍祟。所以他們大家連絡,布滿了羅網,逼我自戕……最好是解下腰帶,掛在梁上,自己緊緊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愿,自然都歡天喜地的發出一種嗚嗚咽咽的笑聲!彼麄冞不惜顛倒黑白,歪曲事實,干著吃人的勾當卻還企圖以好人來自我標榜,“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闭媸强杀煽蓯骸:湍切﹤喪失人性的吃人的人相比,狂人還是算善良的,他會勸他大哥別去入伙吃人,勸那些青面獠牙的惡人改好,“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在日記的最后一篇中,他發出呼喊:“救救孩子……”
需要拯救的是整個沉睡中的中華民族,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希望喚醒人們向封建傳統挑戰,推翻封建“吃人”制度,見解深刻,發人深省,令人佩服!
【狂人日記20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狂人日記看法筆記05-12
狂人日記經典語錄01-30
魯迅《狂人日記》全文06-13
狂人日記讀后感11-22
《狂人日記》讀后感01-10
狂人日記讀后感10-13
狂人日記讀后感01-30
《狂人日記》讀后感10-14
《狂人日記》讀后感范文04-28
狂人日記高中讀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