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讀后感600字
《朗讀者》是央視傾力打造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如下是小編找到的朗讀者讀后感600字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朗讀者讀后感(一)
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于中國詩詞的熱情后,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后,《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小學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拐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F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者讀后感(二)
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董卿邀請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作家劉震云、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還邀請了著名作家鐵凝、王蒙、余秋雨、馮驥才擔任文學顧問。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眾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于讀什么,節目策劃之一的劉震云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一起。
我參加《朗讀者》,是因為看了第一期以后,聞到了它的氣息,這是一個在泛娛樂時代下的反時尚節目。如今我們正缺少這樣的節目。節目嘉賓麥家說,《朗讀者》讓你可以感覺到它在向經典致敬,那種莊重性正是時下所需要的東西。
目前,每個省會城市的電視臺都有一兩檔自稱為金牌節目的綜藝節目,各地方臺也或多或少跟風入市,砸錢做綜藝、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節目卻寥寥無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文點評:如今越來越多沒營養的綜藝節目占據了市場的主體,而《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独首x者》證明文化類節目未必冷。
其實文化類節目該怎么突圍,我覺得首先還是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所改善。董卿說!独首x者》節目組除了把這份對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節目中來,還在節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責任。節目組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設置的流動朗讀亭引起很大反響。
【朗讀者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01-15
讀者文摘讀后感范文800字01-06
讀者讀后感800字(精選5篇)09-11
英朗駕駛技巧10-06
歐也妮葛朗臺的讀后感1500字11-17
沙朗牛排的做法09-11
寄小讀者讀后感范文200字(通用11篇)03-20
寄小讀者讀后感范文400字(通用10篇)03-20
鴕鳥沙朗井的做法10-10
大朗就業補貼申請條件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