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高二優(yōu)秀讀后感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摘記
當我看過《三國演義》后,我以為,孔明的一生只書寫了一個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筆,用“仁”“明”等作墨寫成的。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學(xué)識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廬,知天下三分;在東吳,舌戰(zhàn)群儒,與吳聯(lián)合而成鼎足之勢;白帝城外,八陣圖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不是僥幸而得大霧東風,亦是他的學(xué)識幫了大忙。
他在戰(zhàn)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頗知用兵之法的他:華容道智伏曹操;大軍壓境而無兵之際,“空城計”嚇退曹兵;他還授計在自己過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嚇走司馬懿,才有了“死諸葛亮嚇走仲達”的傳奇。他深深懂得對手的性格和作戰(zhàn)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將計就計”之法不知贏了多少勝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個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國,諸葛亮深知其人,幾次欲殺,但憐其勇,故留之。臨終,他授計姜伯約、馬貸,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時,終于殺了魏延。魏延勇猛,雖屢立戰(zhàn)功,但不忠于主,被殺實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獲”,發(fā)生在孔明北伐之時,對于頑固不化的南蠻王孟獲,他七擒七縱,不僅是信義,更是他的一顆愛人之心,他最終用“仁”用“勇”服了頑固不化,屢次造反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他的“仁”亦顯現(xiàn)在他“揮淚斬馬謖”中!皳]淚”中蘊含著他的千萬種情感:損一員大將;損失了統(tǒng)一天下的最好時機;想到先主的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軍法。馬謖被斬之后,他按日給其家人糧食,派人照應(yīng)。他的“仁”“義”感動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時“多官無不哀慟,百姓無不涕泣,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這或許過于夸張,但他的“仁”確實是當時世人所共睹的。
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他也有過失誤。赤壁之戰(zhàn)中,用關(guān)羽,曹操逃脫;六出祁山時,用馬謖,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夾雜著對先帝劉備“三顧”之恩的無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遠。
我認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愛書寫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們明明又看到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為一個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專注,你看他那睿智的雙眼,他用一顆忠心寫就了《出師表》,用一份智慧擺就了八陣圖,用一個博大的胸懷書寫出仁義的篇章!歷史雖然遠去,但我們透過時空,依然可看見那忠義的化身。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高二優(yōu)秀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2000字08-07
三國演義優(yōu)秀讀后感(通用6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