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曹阿瞞縱橫天下三四十年,“普天之下,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無不畏懼”。憑著他的雄才大略,縱橫捭闔,使天下“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在他六十六歲之時因腦疾而壽終正寢,因而抱恨歸天。
曹操之死是令人惋惜的。之所以惋惜,皆因他如此雄才大略,而未能實現他一統華夏之夙愿。這也許是史家和小說家的一大遺憾。
其實,曹操之病本可以有救,不致于死。然而他畢竟死了。他的死不在外部,他的死在于他自己。他的死在于他的多疑、猜忌,死在他對往日征戰殺伐之中而血灑疆場的已方和敵方將士兵卒冤魂的恐懼,死在他對曾被冤死喪命的無數靈魂的驚惶。
按照當時醫家的診斷,曹操的腦疾,本來不是無法挽救的不治之癥,只是“小可之疾”,動下手術,輔以藥療,完全可以康復,并無大礙。然而,曹阿瞞多疑、猜忌的本性,使他不但不聽醫生的醫囑,諱疾忌醫,而且惟恐醫家借手術之機謀取他的性命,并下令將醫家關進大牢,等待處置,結果錯過了醫治的良機,白白丟了自己的性命。當然,如果曹操僅僅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普通人物,丟了性命那也無關大局,偏偏他是懷抱一統華夏大業的一代梟雄,他的死對東漢末年身處國家分裂,多災多難,遭受連年戰亂的平民百姓而言,實屬一大不幸。
不僅為此,由于他的猜忌、多疑,不但枉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拉上一個無辜的陪葬者,白白犧牲了一位醫學巨匠?蓱z一代神醫華陀成了他疑心、猜忌的冤魂,連同華陀集畢生心血所著述的醫學巨著《青囊經》也被無知地當作廢紙付之一炬。這實實在在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一代神醫華陀本是一位不帶政治傾向,只知專心鉆研醫術,專事治病救人的知識分子。他治過東吳的周泰,也治過蜀將關羽,所治之病,無不藥到病除。對關羽的毒箭之傷所采用的刮骨療毒的絕妙手術,至今在我國民間仍被傳為佳話。然而,為曹操治病給他帶來了牢獄之災,屈死在曹營的大牢。這難道不讓人嘆惜么?
由此看來,曹阿瞞因為生性多疑和猜忌,不但誤了他自己,也害了他人。這是不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一點啟示呢?我想是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生存,不能不對周圍生存環境中出現的各種險象,各種疑難、困惑,各種人物,具備一點警惕性,具有一定的戒備,否則會吃大虧,甚至蒙受巨大的災難。這本是生活的常識。但是,警惕性同無端的多疑和猜忌本不是一個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俗話說,疑心生暗鬼。世界上本來是沒有鬼的,疑心重了,猜忌多了,“鬼”也就跟著來了。這個“鬼”一出現,總覺得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仿佛到處都是陷阱,人人都跟自己過不去,隨時都會招來滅頂之災,不但同事、朋友的善意他會當作惡意,而且只要有一點不遂其意,便要想方設法予以報復,為此然然。這種心理發展下去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對別人也是十分危險的。特別是這種心態的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他不但成天生活在誠惶誠恐、疑神疑鬼的精神狀態中,而且必定會有不少善良的人遭受其害。
看來,不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還是生活得豁達、坦蕩些好。對生活的警惕性不可以沒有,但多疑、猜忌之心一定不可以長!
再來說說司馬懿氣度。
《三國演義》第一百回、一百三回專門寫了諸葛亮先后兩次羞辱司馬懿的故事。我想,這也許是諸葛亮想以此從心理上擊垮司馬懿,然后一舉攻魏,直取中原,以完成托孤之夙愿。
頭一次在出祁山后遭遇魏都督曹真。曹真大敗,司馬懿急速趕到,擊退了蜀軍,并屯兵渭濱,伺機而動。此時諸葛亮只想速戰速決,乘勢擊敗魏軍,然而見司馬懿按兵不動,有點焦急,遂寫信辱罵曹真,以激其應戰,結果曹真“恨氣填胸”,“死于軍中”。魏主知曹真死,便下詔催司馬懿出戰。其實司馬懿為避蜀軍鋒銳,并不急于求戰,然而魏主下詔就由不得司馬懿了。不得已,司馬懿下戰書出戰。這一戰從斗陣始,到魏軍破陣失敗,被俘無數而結束。誠然,斗陣一戰對魏軍來說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損失,然而,諸葛亮則顯得趾高氣揚。于是遣返戰俘回魏營并捎帶口信給司馬懿,“教他再讀兵書,重觀戰策,那時來決雌雄!边@些本無可厚非,那也算了?墒牵T葛亮此時卻用了一個損招,將魏軍戰俘一個個脫光了衣服,涂黑了臉面,回營見司馬懿,以此羞辱司馬懿,激怒司馬懿。愚以為,諸葛亮這種做法,缺少光明正大;而侮辱戰俘人格的伎倆,實在有點過分。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憤怒之余,一來詔旨在身,二來要維護魏軍尊嚴,不得不同諸葛亮又打了一仗,結果“損傷兵力十之六七!敝链,司馬懿“退在渭濱南岸下寨,堅守不出”。我想,這也許是司馬懿休養生息,等待援兵,以逸待勞的考慮吧。
第二次是在五丈原,兩軍相持,諸葛亮累令人搦戰,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與之相持。當時的諸葛亮健康狀況已出現了嚴重問題,自感來日不多,只希望在有生之年盡早完成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托孤大業,因此只求速戰速決,一舉大破魏軍,長驅直下,直搗洛陽。此時見司馬懿堅守并不應戰,心中之急可想而知。諸葛亮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又使用了一條并不磊落的下作之計,以激怒司馬懿出戰:“乃取巾幗婦人縞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內,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魏寨”,對司馬懿極盡羞辱之能事。然而司馬懿雖“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視我為婦人耶’!,即受之,令重待來”,“并不嗔怒”。從這里可以看出作為全軍統帥的司馬懿,著眼戰爭全局的大局,不為小辱而亂謀的大氣大度。最終,諸葛亮命喪五丈原,司馬懿則獲得了全局的勝利。
試想一下,如果司馬懿是個小肚雞腸的統帥,受此大辱,必定會暴跳如雷,一味蠻干,那又會是個什么樣的結果?那正中了諸葛亮之計,可能兵敗如山倒,或逃回洛陽,抑或葬身于祁山腳下,令蜀軍長驅而進,破長安,直搗洛陽。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論智慧,論才干,論謀略,論兵法,以及統兵之道,司馬懿并不在諸葛孔明之下。從封建正統觀點看,司馬懿是為曹魏政權服務的,而曹魏政權是纂漢得來的,司馬是助紂為虐;諸葛亮則是為復興漢室而討伐中原,當是忠臣良相。故此,歷來人們多褒諸葛而貶司馬。這實在有點不公。正是司馬懿具有這種為大將、統帥者之氣度和才干,為曹魏政權最終吞并東吳,掃滅西蜀,司馬氏家族最終完成三分天下歸一統,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群雄割據,國家四分五裂的紛亂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氣度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了實現既定的理想、目標,完成某項任務,做成某件大事,不但要運用學識、智慧、勇氣和戰勝各種困難的必勝信念,有時往往也需要具備寬宏的氣度,該忍則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古代韓信,承受胯下之辱,終于祭壇拜將,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偉大的馬克思在遭到人身攻擊時,只要不涉及理論原則問題,總是把這種攻擊當作蛛絲輕輕用手從身上抹去,從不計較。一個人如果小肚雞腸,或逞匹夫之勇,承受不了一點委屈,一點怨氣,不論利害,不講大局,動輒對著干,被對手一激就怒一怒就以牙還牙,大打出手,這些看似痛快,實質是一種不但于事無補,相反會事與愿違,對人對已卻沒有一點益處的愚蠢行為。
由此看來,不論大事小事,也不論是大人物還小物,凡事要講一點氣度,要有一點氣度為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
它主要記敘了東漢建寧四月開始,皇宮出現種種不祥之兆,各種禍端接踵而來,以致天下大亂。隨后有三個人獲得道術,治病拯救百姓而贏得民心,收得徒弟數萬之眾就起兵造反,最后導致全國烽煙四起,諸侯割據。此時出現了歷史上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他們幾經周折,奮力拼殺,勢力逐步壯大起來了。為了光復漢室,劉備廣招人才,他三顧茅廬,請了聰明過人的諸葛亮做軍師并立國,國號為蜀,而這時漢丞相曹操打敗了另一軍閥袁紹而統一了北方,國號為魏。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軍威大振,勢不可擋。他欲奪取霸主地位,于是舉兵南下想一統長江以南的地盤。劉備聯合當時江東諸侯孫權,在長江的赤壁與曹操展開決戰。孫權、劉備利用諸葛亮的妙計火燒聯營使曹操大敗而回。這樣就為三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國之見為了各自達到統一中國不斷發動戰爭,演繹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曹操的斬袁術、擒呂布、誅袁紹、敗馬超,即使赤壁一戰連連損兵折將,也能在險境中三次大笑,這說明曹操有極其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劉備卻不一樣,被陸遜火燒連營損了七萬軍馬后,竟然一病不起郁郁而終了。所以我認為曹操要比“劉皇叔”強多了!
再說,另一位我崇拜的人——諸葛亮。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很大。他幫助蜀國收取東川、西川,擺設八卦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索然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幫助蜀國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但是他對蜀國的貢獻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在《三國演義》里,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和性格各異的人物,我常常癡迷其中,流連忘返。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我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我很喜歡這本書,其中的人物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本書講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發生的故事。這本書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鼎鼎的關羽、勇猛無畏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心胸狹窄的周瑜等等。書中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火燒赤壁》、《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諸葛亮三氣周瑜》、《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等等。
劉備是一個靠賣草鞋過日子的人,一天,他看見了招兵榜文,便和也想投軍的張飛和關羽結成了生死兄弟。
過了很長時間后,劉備成了主公,統治著蜀國。有一次,關羽死了,劉備想給關羽報仇,結果張飛也被人害死了。劉備在極度傷心的情況下生了重病,不過多久,劉備也病死了,蜀國就交給后主劉禪了,諸葛亮作為蜀國的丞相,請求派兵前去討伐其他地方。諸葛亮遇到了司馬懿,司馬懿很謹慎,諸葛亮為此生了重病。正在諸葛亮用增加壽命的法術的最后一天的時候,本命燈熄了,不過多久,諸葛亮就在五丈原去世了。
諸葛亮的死亡,代表著蜀國的滅亡魏蜀吳三個大國,都被司馬懿大敗,最后,西晉統一了三國。
這本書告訴我,一個國家中,只要有小人,這個國家將會滅亡,而諸葛亮就是啄木鳥,專門清除國家中的害蟲。所以,我不能做小人,我要做諸葛亮一樣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我讀到這一首詞,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三國演義》中的英雄。
在《三國演義》的眾多英雄好漢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劉備了。劉備雖然是皇室宗親,但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三顧茅廬的故事吧。劉備第一次去請諸葛亮,碰巧諸葛亮出去游玩,不在家;第二次去時,大雪封山,可劉備依舊去了,還是沒有找到;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就讓童子不要打擾,自己在外等了一個時辰。當時,張飛非常生氣,揚言要放火,被關羽制止了。又等了一個時辰,劉關張站得都腰酸背痛了,這時諸葛亮才醒了。后來他被劉備的誠意打動,終于答應出山幫助劉備。
劉備待人真誠,請了三次諸葛亮,最后一次還等了兩個時辰。劉備是真心要請諸葛亮出山,所以諸葛亮才會被劉備的誠意打動。如果劉備沒誠意,請了一次就會再也不去了,當然諸葛亮也就不會去幫助劉備,也就沒有后來的劉備奪天下了。其實這跟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的,如果你對待被人真誠友善,朋友也會真誠回待你的。相反,如果你待人虛情假意,朋友們也都會離你遠去,換不來別人的真心的。
再聯系到自己,平時我會對我的同學都很真誠,同學有困難也都會伸出手。誰有困難,我會在我的能力范圍內竭力幫助,所以我也感受到了同學們對這份真誠待人的回應:有一次美術課上,我沒有帶彩紙,同學們都把剩下的彩紙給我用,幫我度過難關?磥,待人真誠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招來許多朋友的相助。
《三國演義》是一部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小說,它像一面鏡子,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們受益匪淺。
讀《三國演義》有感5
一本《三國演義》,我從三年到四年一直愛不釋手。從歷史舞出
口處回首,那風起云涌、英雄輩出、群雄爭霸、波瀾壯闊使我懷念,其中,我最喜歡孔明先生。
他未出茅廬卻先知天下分而為三,“舌戰群儒”令江東名士面面相覷,驚嘆不已,“草船借箭”使公瑾驚呼“吾不如他”,“赤壁之戰”令曹操聞風喪膽,“巧用情報,智激公瑾”使周瑜離坐北指,大罵曹操,豈是管仲樂毅能及乎?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乃庸才也……”古人在無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琴棋書畫,可貴也。
孔明一生以身作則,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事業獻出無限的力量。即使是仇人立了功也給予相應的獎賞,即使是親人犯了罪也給予相應的處罰?酌魉篮,一直不服氣他的蜀中大老張裔贊曰:“明公有賞時,遠方立功者絕不會被遺漏,若有罪連親者也逃不掉;爵位決不給予無功之人,刑罪也不避尊貴大官,所賢人愚人可感受他大公無私而努力工作,不去計較個人利害!彼恼䲠乘抉R懿曰:“真乃奇才也!”
多么難得的一位丞相啊,正如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興周八百年姜子牙,旺漢四百年張子房!”
孔明先生他公正廉直、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令后人敬佩!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
讀《三國演義》有感6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開我國歷史的篇章——《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和《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齊名為“四大名著”。從“桃園結義”到“司馬懿統一三國”中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生動有趣,讓我看了還想再看下一篇,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能說是主人公之一,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為劉備效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獨自撐起蜀國。盡管面對孫權,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無所畏懼,膽大心細,在萬人之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劉備那兒也立下赫赫戰功,如: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有句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諸葛亮的計策中,除了空城計,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聽到曹操這個名字,大家眾所周知,他被人們認為是“超級大反派”。每當別人聽到劉備打了敗仗都心不甘情不愿,但聽到曹操大了敗仗都拍案叫絕。曹操是“反派”?我不這么認為:1.曹操成為奸雄那是被逼的,黃巾亂起,董卓進京,他怎能坐視不管。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討伐袁紹。3.曹操不陰險狡猾,曹操是因為出計而被視為狡猾,那諸葛亮豈不是更狡猾?4.曹操對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劉備打了敗仗會帶百姓逃亡,曹操其實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漢忠臣,但朝代出了問題,皇帝無能,所以終結了漢朝。但我們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當然,三國還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杰:智勇雙全的周瑜、大義凜然的關羽,力拔山兮的呂布……我也好想斗轉星移回到過去,和劉關張“四英站呂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人物詳細,而且故事精彩,讓我的記憶里又多了一份知識,收貨滿滿。
讀《三國演義》有感7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描寫了漢末、三國時期復雜的軍事和政治戰爭,以及給人名的苦難,再現了這一歷史風貌。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他們為蜀漢立下了赫赫功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孫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贊嘆,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當然是那“常山趙子龍”(即趙云)是也!只見他在《長坂坡》這場戰役中,斬殺敵將五十多人,砍斷帥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況下,還忠心于劉備,他的威風令世人贊嘆,嚇得曹軍抱頭鼠竄
在《三國演義》,我認為刻畫的最好的是關羽,他的英雄事跡可多了!他的忠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馬坡》、《千里走單騎》來說吧!自從關羽暫時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對他十分好,甚至連赤兔馬也送給了關羽,可是,關羽天天想著大哥——劉備。報答曹操,關羽打敗了袁紹,最后又千里走單騎,離開了曹操,還把所有的賞賜留在了住宅里令曹操和其他武將驚奇不已,曹操還送了關羽一件戰袍?墒,關羽卻把新的戰袍穿在里面,把舊的戰袍穿在外面,曹操一問,才知道,舊戰袍是劉備送的。
關羽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忠義思想。他的忠義剛好和中華文化相吻合,這也是《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和表哥對這本書都覺得很好。
我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有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精彩,如三顧茅廬之類的,但我最感興趣也認為最精彩的那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情節。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從這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通過這,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加有興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樣,也有他自己覺得精彩的情節,而他認為精彩的不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是的蘆救主。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表哥覺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閱了《三國演義》一書,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獲。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劉備、孫權先后產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經過幾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馬氏奪權,先后吞來蜀、吳、最終統一天下。
總觀全書,作者書中的主角明顯是蜀國,讀都自然喜歡蜀國一點,一般是蜀軍敗,則傷;曹軍敗,則喜。我也在這列大軍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人,劉備三出茅廬后進入蜀國政壇,以超高的智慧協助蜀國站穩腳跟,開疆擴土,赤壁之戰他功不可沒,三氣周瑜他削弱敵國,七借荊州他兵不備刃增蜀疆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劉備臨死前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后以!彼闹倚墓⒐⑸钌羁踢M了我的心中?蛇@位“智絕”,本來可以有更大的功勞,統一天下也不為過,但劉備去逝,劉禪繼位,蜀國大勢已去,七擒孟獲,七出祁山,是他在兌現對劉備對蜀國的承諾,就連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軍營中勞作。時隔千年,杜甫也在詩在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就是這樣一位智絕,用忠心,智慧而流傳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七出祁山有點兒循規蹈矩,去攻克魏國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條路,再說了祁山很貧瘠,就算得到了也沒什么用。如果諸葛亮當時會仔細想想,蜀國也許也不會這么快就被滅了呢。
《三國演義》一書,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讀者也能在感嘆之余,思考一切可能。
三國成立了諸葛亮也應該不會后悔了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演義》是一部巨著。讀后感想頗多,不能一一盡述,獨對曹操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曹操的幾次敗仗的描寫,“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潼關割須斷袍……”很是讓人回味。
那回在濮陽,曹操被燒得焦頭爛額,險些死于亂軍之中。誰知他仰天大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足見其鎮定自若,豪情萬丈,換了別人也許早就“急急如喪家之犬”了,笑過之后,妙計速發—“今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救……”如此這般,果然大破呂布,由此可見曹操臨危不亂的頑強和詭譎。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斷袍,奪船避箭,可以說狼狽不堪,才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布下疑兵陷阱,觀察到馬超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弱點從中吸取教訓,變硬拼為智取,遂大敗馬超。曹操在敗軍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為勝負所亂,同時他樂觀態度又安定了軍心,實為難得的將才。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凄涼的時候,火燒之后,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出人意料地連連大笑,笑敵人乏謀少智。狹路相逢關羽時,合當命休,可他也并不坐以待斃,料定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竟“死皮賴臉”地向關羽哀告舊時恩義,終得逃出虎口。若是項王窮途末路時必會很有骨氣地叱道:“吾聞漢將購吾頭千金,邑萬戶,吾今德若。”
小說戲劇性的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計謀已成。將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笆欠浅蓴∞D頭空”,昔日的得失已煙消云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鑒!度龂萘x》塑造的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0篇】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 通用15篇10-11
讀《三國演義》有感 (通用15篇)10-10
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0篇)06-08
讀《三國演義〉有感09-29
《三國演義》讀有感07-29
讀《三國演義》有感范文(通用10篇)06-08
我讀三國演義有感09-28
讀《三國演義》演義有感09-23
曹操——讀《三國演義》有感09-22
讀《三國演義》有感(轉載)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