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忠義讀后感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忠義讀后感怎么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水滸傳忠義讀后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水滸傳忠義讀后感1
我站在微風吹拂的天臺上,了望著戰亂紛爭,聆聽金戈鐵馬的擊撞,嗅識著士卒脖梗上迸出的紅腥,觸摸著汗水浸濕的甲胄。遙想當年,一百零八位好漢雄踞梁山伯立下一面正義不倒的旗旌;遙想當年,一柄柄沉重的金刀沾抹了多少惡人的鮮血。他們的身影在黑暗中滂沱,在溯流中做中流砥柱,且當亂世出梟雄。
他們出生相差甚遠,高至衙門老爺,卑至鄉野村夫,有人儀表堂堂,有人鼠目寸光。時局亂世,此時不出何時出。但黑暗的溯流如烏云遮了天空,蒙了人眼,卻將他們識為草寇。面對現實,他們掙扎,用忠義之心,盡顯英雄本色。
還記得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他的百般刁難與暴力讓人不覺心生恐懼,但舉手投足間透出一派豪氣。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呼保義宋江,帶著微醉的雙眼大筆豪書,在潯陽樓題反詩,風雨不時呈現出猙獰的面目,但卻震不倒他堅握的筆桿。一個個英雄好漢在我眼前歷歷在目,生硬的文字塑造了鮮活的人物,流淌著傳奇的血脈。
在歷史的舞臺上,也有極為出色的女性,她們有著更為堅毅的內心,有著更細膩的情懷。有這樣一位女性。
有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所以許多青少年以此為借口,卻與精彩失之交臂。這是對“水滸”的誤解。水滸的故事意在證明黑暗中有光明,不濟之世也有善良。它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各個英雄好漢的真實面目,即便是欠人之短也毫不遮掩,使每個人物都鮮活。在施耐庵的筆下,無不透露出英雄的平常,他們也會邀功清賞,他們也會爭鳴施奪。他們沒有金鋼鐵骨,也會熱血流淚,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灰分煙滅。但他們心中的承受痛苦與恥辱的.能力,他們對情誼的真摯是無法比擬的。肩負正義之旌,頭頂萬寸黑暗。
水滸傳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它文筆簡練,用各種方式從人物描寫中反映時代氣息,筆觸細膩,從人物性格中顯現出他深厚的功底。他經得住歷史的考驗,經得住流言蜚語的抨擊。
有一個時刻,神州大地不似從前光明;有一個時刻,華夏千里草鋪橫兇。一百零八人足以搖動腐朽而粗壯的根基。但至少這代表著在那個時刻,有光明在支撐著黑暗的天空,使它沒有倒塌.
水滸傳忠義讀后感2
翻開那本油墨飄香的《水滸傳》,我便被帶到了宋朝末年,與林沖等諸多好漢上陣廝殺,不知不覺,我竟喜歡上了它——一本忠義與智慧并存的書。書中主要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以及失敗的全過程。書中主要塑造了兩種人物形象,一種是以宋江為代表的敢于反抗、正義勇敢的梁上好漢形象,另一種是以高太尉為首的專門欺壓百姓的貪官形象。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圬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行徑。
書上雖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卻將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中宋江的忠義與吳用的智慧更是讓人驚嘆不已。每當有好漢遇難時,宋江總會想出一切辦法救兄弟出來;每當梁山好漢挫敗歸來,一悉莫展時,吳用總會用他的智慧獻出良計,助兄弟度過難關。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宋江一樣義氣,不能忘恩負義,遇到困難時,不急不躁,用智慧解決難題。
記得小時候,每每遇到難題時,我總是為想不到的解題思路而焦躁,不會冷靜下來面對,往往就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長大后,我漸漸領悟了這一點,遇到難題總是不焦不躁,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就因此而獲得了成功。
我曾讀過九色鹿的故事,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個人被九色鹿救后,不僅不報恩,反而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出賣了九色鹿。國王知道后,將這個不忠不義的人殺了。由這個故事可以得知,不忠不義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與信任的。讓我們一起陶醉于書海中,于忠義和智慧同行,共創我們美好的未來。
【水滸傳忠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忠義水滸傳讀后感12-20
忠義誠信的名言10-31
關于忠義誠信的名言11-15
水滸傳讀后感01-21
《水滸傳》讀后感09-26
★《水滸傳》讀后感01-07
★水滸傳讀后感01-07
水滸傳讀后感01-05
《水滸傳》讀后感01-04
《水滸傳》讀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