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11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滸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滸傳》讀后感 篇1
一部經受得住時間的風霜雨雪的藝術品,一定有其抹不去、泯不滅、化不盡的偉大藝術特征。
你可以不知道魏蜀吳殿陛之間濟濟人才叱咤風云,你可以不知道取經路上妖魔鬼怪都是何方孽障,你可以不知道榮寧二府六七百號人有多少小姐丫鬟,但是你不可以不知道梁山一百單八將。他們是水滸,乃至中國文學中比較深入人心的人物群像。何哉?我想,第一,個個獨具稟賦,形象鮮明,既有朝廷原官大名鼎鼎如關勝,也有平民出身英風豪氣如武松。然而當七十一回起他們團聚一堂,當水泊梁山真正融入到如此興旺勃發氣氛之時,他們同享一個名字,叫做一百單八將。他們是一個整體,一個有血肉、有靈魂,象征著不屈反抗的精神化身。第二,一百單八將象征的是中國古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義氣。梁山的牌匾易過一次,但無論前后,匾上都掛著一個“義”字。在燎原之火走向無盡暗路的反襯下,這份“義”成為了好漢們相互傳遞的信物、所追求的精神之火、活著所依靠的支柱,顯得更加人性、更加本能。第三,一百單八將每人都有個諢號和星名,有些已然與他們的本名血乳交融,譬如提到魯智深,我們的習慣一般是“花和尚魯智深”,那些上山籍籍無名的更是如此,像是“云里金剛宋萬”。第四,《水滸》是悲劇,沒有幾人有好結局。悲劇往往比喜劇更震撼人心,一個人的悲劇尚且惹人哭泣,更不必說一個集體走向無盡暗路的比較深處了。斯實為全書比較核心之內涵也!
四大名著的詩詞曲賦均自成一家!端疂G》雖總體不如另三著,但借他人物形象的光芒,角色的出場詩勝西游乃至三國多矣!且看林沖:“仗義是林沖,為人比較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讀來先覺得豪邁,再思出悲涼。這是林沖自評,他以一個有道德有情操的逼上梁山的形象自訴他原先的光明,頗似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接下來筆鋒陡轉,前后對比,令人嘆息他無路可投時“空垂雙淚對月吟”。比較后又陡然一揚,說明他還有遠大抱負。此詩實為精品!
對于人物的塑造,施耐庵與曹雪芹意見相同,都常用對比和烘托。朝廷里自有宿元景站在四奸臣對立面,梁山泊上三門九派,對比不可勝數。諸如吳用與公孫勝,同為梁山元老、都是學識過人,公孫勝學道而飄飄然登仙,吳用城府極深而落得“無用”自縊的下場。他二人對比的不僅是結局,更是兩種人生態度,從而印證了“無盡暗路上,早回首者定幸運,隨風飄者必毀滅”的道理。同樣迥異的還有宋江和李逵。一個是江湖人稱及時雨,一個是梁山大名黑旋風;一個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一個性情粗莽,行事野蠻;一個愚忠,一個愚義。從江州到楚州,這二人的對比到末方歇。而宋江是主角,李逵是配角,配角是用來修飾主角的。所以李逵就像是宋江人格的陪襯品,他多屈冤死,宋江的心就有多毒。這是經典的人反襯人。
至于人景互襯,書里“以勝景寫哀情”的例子,比較好不過蓼兒洼。一句“風景與梁山泊無異”似乎帶人回到了曾經的聚義廳、大破高俅的八百里水,但在此刻,這句話里只有蒼白與絕望,它是生命行將謝幕時宣示人的選擇權的一個請求。它象征著宋江臨了幡然醒悟自己做錯了卻又一切于事無補的凄涼之心。眼前幻放著電視劇里,宋李花三人在一片靜默蕭索中死去,落日的余暉沒能穿透紗窗,就把它這一日比較后的一絲溫暖照耀在沒人再來穿戴的官服官帽上。這一段已然與原著虛實互補、情景交融。太陽也在為黑暗的降臨嘆息嗎?不,太陽照耀一切。只不過無盡的暗路,是太陽也照不亮的罷了。我落淚了。
我的淚墜著墜著,就勾起了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來。這個春天梁山泊的花還是開著,似乎沒了人來人往,開得比往年還要自在。但是沒有曾經的誰會回來看。當年未招安時的山上,與人走茶涼的山上,構建了一個令人悲哀的落差。當年屢敗官軍、剿匪定邊疆的輝煌,與征方臘十損七八,也構建了一個令人傷惋的落差,這個落差的溝底就是生命的盡頭。電視劇里吳用重返梁山,沒有對白,只聽見三阮的歌聲飄忽不定地游來蕩去,整個忠義堂結滿了蛛絲兒。陋室空堂,衰草枯楊,隴頭白骨,兩鬢成霜,故人往矣,物是人非!端疂G傳》如此落下了帷幕,唏噓不已。
《水滸》的情節呢?一言以蔽之,首尾呼應,伏線千里。七星聚義、風雪山神廟、楊志賣刀、宋江殺惜絕非錦上添花、墨梅重描,很明顯——為著這幾件事情,這些人們無路可選才比較后上了梁山。魯智深的偈語呢?預示了他的功績與歸宿。由此種種,埋下伏筆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有人物!端疂G》正是做到了劇情鋪墊與人物鋪墊的雙贏,方能前后璧合、上下串通。
四大名著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四本書都有主人公,卻都在人間百態中大用筆墨,包羅萬象(以紅樓為比較)。這絕不僅是湊數或別的什么,須知觀小事者,可以悉世界。若是讀懂了水滸里市井鄉野、廟堂軍營乃至人心的變化無常、善惡相爭,就是讀懂了逼上梁山,讀懂了梁山的成敗,讀懂了水滸。
一部《水滸傳》,結構精密而龐大,敘事多端而一旨,哲理宏大而現實,感情濃烈而悲涼。它的成功離不開數代人的耕耘創造。其實創造寫法的不是作者,是人們,是歷史。留下藝術的不是藝術家,是人們,是時間,是這世上發生的每一點點滴滴。
《水滸傳》讀后感 篇2
《水滸傳》通常被評價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小說。當然,小說中描述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確與歷史上農民起義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藝術虛構,能夠說,除了“宋江”這個人名和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大框架外,它與歷史上宋江起義的事件沒有多少關系。
這部小說的基礎,主要是市井文藝“說話”,它在流行過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階層趣味的制約。而小說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東南最繁華的城市杭州生活,他們的加工,并未改變水滸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質。
所以,梁山英雄的成分,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卻幾乎沒有真正的農民;梁山英雄的個性,更多地反映著市民階層的人生向往。這些基本特點,是首先就應注意到的。
用封建統治者的眼光來衡量,梁山上的人們當然只能算是“盜賊流寇”之流。小說要公開歌頌這樣的“盜賊流寇”,并為社會所理解乃至喜愛,首先務必為他們的行為提出一種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合乎社會傳統觀念的解釋(哪怕這種解釋不可能圓滿和充分),賦予這些英雄好漢以一種為社會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品格,在這種總的前提之下,來描繪他們的反抗斗爭。梁山泊一桿杏黃旗上寫著的“替天行道”的口號,和梁山議事大廳的匾額所標榜的“忠義”這一準則,就是作者為梁山事業所設立的道德前提。
在通常狀況下,“天”這一居于人間權力之上的最高意志,總是被解釋為佑護朝廷的;“道”作為合理的政治原則與道德原則的抽象總和,也是為統治階級所專有。但另一方面,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向來也承認:當一個時代的政治情形發生嚴重問題時,政權本身的行為也可能是“違天逆道”的。
在這種狀況下,由另一種力量出來“替天行道”,至少在表面的理論上能夠說得通。而《水滸傳》正是透過超多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現象,證明了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忠義”是梁山好漢行事的基本道德準則,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它是傳統道德的范疇。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現為對皇帝與朝廷的忠誠,甚至梁山義軍的武裝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釋為“忠”的表現——“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其實,梁山上不主張“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風李逵便動輒大喊“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只是這一種力量始終處在以宋江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終把梁山大軍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爸摇钡牡赖滦艞l既是作者無法跨越的界限,卻也是這部小說在封建時代能夠成立和流傳的保障。
“替天行道”和“忠義”的前提,為《水滸傳》蒙上一層社會所能夠理解的道德正義色彩。在這種前提下,確實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相一致的東西,不僅僅是對朝廷對皇帝的“忠”,諸如對清明政治的要求,以及對“奸夫”的仇恨,也莫不如此。但《水滸傳》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
它的前提其實是相當浮廓的、有時真有時假的,在這些前提下,同時也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完全不一致的東西。小說不僅僅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而且反映了民間、尤其是市井社會生氣勃勃的人生理想。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說所揭露的社會現象,實際在封建專制時代具有普遍好處。小說中第一個正式登場的人物是高俅,這個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寵信的市井無賴,居然不到半年就升到殿帥府太尉的高位,從此連同他的“衙內”倚勢逞強,無惡不作。
在全書正文的開端,這樣寫寓有“亂自上作”的意味。不僅僅如此,作為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權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殘暴虐的地方官。
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于社會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作者熱烈地肯定和贊美了被壓迫者的反抗和復仇行為。梁山好漢們并不是出于純粹的主持正義的目的而“替天行道”的,他們大多本身是社會“無道”的受害者。武松欲為兄伸冤,卻狀告無門,于是拔刃雪仇,繼而在受張都監陷害后,血濺鴛鴦樓。
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遇到絕境,最后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了索回一只他們射殺的老虎,被惡霸毛太公送進死牢,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李逵雖然不斷被他的宋江“哥哥”所斥責,但作者畢竟還是讓他再三發出徹底推翻朝廷的吼聲。能夠說,人民的反抗與復仇權力,從未像在《水滸傳》中那樣得到有力的伸張。
《水滸傳》讀后感 篇3
自從《水滸傳》問世一來,我一直對林沖保有敬佩之情。雖然我不是非常了解他,但是《水滸傳》把他寫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據。他為什么要變化?什么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這是《水滸傳》的現實主義。
《水滸傳》中,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說,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寫一個正面人物,往往一開始就要寫他的優點。但是《水滸傳》不一樣,林沖在《水滸傳》里邊是個響當當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熱烈地歌頌他的?墒且怀鰣鼍蛯懰娜觞c,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下面我就來說說他的“忍”:
“忍”之一:
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戲,奇恥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氣憤地去了。“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跋茸允周浟恕边@五個字非常值得注意,這不是簡單的、一般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小說寫林沖怒氣未消,知道以后,扳過來,先自手軟了。但是“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小說在這里寫得非常好,寫出了人物內心的活動。
林沖與魯智深此時的比較:魯智深就不買賬,魯智深有一段話是響當當的,跟林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去了”。一個是忍辱怕事;一個是疾惡如仇。一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一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忍”之二:
接下來還是寫林沖想茍安,忍。但想茍安也不能茍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說接著寫高衙內又收買了陸謙,讓陸謙把林沖的妻子騙到他家里面樓上。林沖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徑直奔到樊樓,前去找陸虞侯”。他拿起這個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內,而是去找陸謙。也就說,林沖已經開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圍有限。應該找高衙內,這里大概有兩個意思。第一,還是怕高衙內,不敢惹他。前面說了,權且饒他這一次。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讓了;第二,這是寫林沖重義。就是說陸謙是林沖的結義兄弟,背信棄義,不講義氣的人林沖是最痛恨的。講義氣是林沖性格當中非常美好的東西,很寶貴的東西。這是他以后能夠轉變,而且轉變以后革命性非常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沖發配滄州以后,還是能忍,還是忍辱負重。小說這里寫得非常精彩,他臨走之前寫了一封休書。這紙休書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寫出林沖的善良,他替妻子考慮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寫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為寫了一紙休書以后高衙內就不來了?照樣來。所以這些地方,一方面寫出他的善良,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讀者對于罪惡勢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滄州,有一個情節:押監他的兩個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燙水讓他洗腳,連讀者都不能忍了,他還是“忍”,后來走到野豬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內之托付要殺害林沖的地方。到這個時候了,而林沖一點都沒想到可能要殺他(武松到飛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殺他),你要捆就捆吧。換成另外的人,像魯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這種情景下絕不會這樣說。魯智深救下了他,要殺兩個公人,林沖極力阻擋。這時他還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滄州牢營不久,他從李小二口中得知來了幾個“尷尬人”,于是買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尋了幾日不著,“心下且自慢了”,又“忍”過去了;
滄州牢營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林沖渾然不知,還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換個泥水匠修補”,“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還以為給他一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最后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里面聽見陸謙他們三個人說話,要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這時林沖滿腔怒火一下子爆發出來,打開山神廟的門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實現了徹底地轉變。
好了,該說得已經說完,我來總結一下:林沖走的道路是非常艱苦,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作者寫林沖的轉變,它是有很多伏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義兄弟,但是后來陸謙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經跟陸謙講:“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臜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后實現了思想轉變,造反上山的基矗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治階級里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變的一個基矗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所以他非常不滿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氣的。
《水滸傳》讀后感 篇4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
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伤搅藳_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水滸傳》讀后感 篇5
武松。武松最讓人樂道的事,就是和嫂子潘金蓮的故事。小說《金瓶梅》就是取自這個情節,擴充而成的?梢姡疑侣効偸悄芪蟊姷难矍。武松第一次出場是在柴大官人府上,武松以為打死了人,到柴進莊上避禍,在這里還結識了宋江。后來知道了并沒有打死人,只是把人打暈了,所以就想回到清河縣。在回家途中,經過景陽岡,打死了老虎,被人當成了英雄。經過陽谷縣時,縣太爺抬舉武松做了都頭,這也是體制內的東西。都頭武松,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武松想,好不容易有份事業,那就先做著吧,看哥哥也不急于一時。沒想到,卻在此地碰到了武大。原來,武松逃跑那段時間,武大日子也不好過,那人經常尋武大的麻煩,武大沒法,就帶著阿蓮從清河縣來到了陽谷縣,靠賣炊餅為生。這不,武松在路上碰到了還在賣餅的武大,武大就帶武松回家了。
這時,潘金蓮出場了。說句實話,以三寸丁、谷樹皮著稱的武大是配不上風流美女潘金蓮的。武松還可以駕馭金蓮,西門慶也行,但武大就是不行?梢姡皇情T當戶對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會幸福,注定是個悲劇。對人生最好的啟示是,選擇對象時,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潘金蓮一看,這叔叔比他哥哥強多了。武松一看,這么好看的嫂嫂,哥哥是怎么弄到手的。其實,不是武大弄到的,是人家為了報復金蓮,白白送給武大的。金蓮叫武松從集體宿舍搬到武大家里,武松答應了。金蓮表白了,武松拒絕了,并放下狠話,又從武大家里搬到集體宿舍。不久,武松要出差,出差前竟然對金蓮說:籬牢犬不入。搞得金蓮對其徹底絕望。后來,大家都知道,金蓮和西門慶勾搭上了,還害死了武大。
武松出差回來了,看到武大死了,暗地里查明了真相,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發配孟州,在途中,遇到了孫二娘和張青,著實調戲了孫二娘。到了孟州,被施恩施恩了,替施恩做打手,打了蔣門神,奪了快活林。其實就是黑吃黑。蔣門神不爽,就跟張都鑒一起陷害武松,讓武松吃了場官司,又被發配了。而且還要在發配途中殺了武松,蔣門神也重新奪回了快活林?上В瑳]有殺害武松,反而被武松殺了。連蔣門神和張都監都是如此。武松殺了人以后,找到孫二娘和張青,在那里,武松做了頭陀,后來的頭陀武松就是如此來的。孫二娘勸武松上二龍山,與魯智深和楊志一起落草為寇。如果說武松殺潘金蓮和西門慶是伸張正義,殺蔣門神和張都監是正當防衛。那么,后來的武松就有點濫殺無辜了。這里就不展開了。正所謂英雄出場,狗熊收場。武松的結局是在征方臘時,失去了一條手臂,成了殘廢。
楊志。楊志押送的十萬貫生辰綱被劫是必然的。因為梁中書知道楊志是有前科的人,上次押送生辰綱,就把事情辦砸了。這次再叫楊志押送,被劫就顯得合情合理,這也是為什么梁中書有心抬舉楊志的原因。為什么一定要讓強盜把生辰綱劫走呢?因為梁中書送給蔡太師的生辰綱有問題,根本就沒有十萬貫,畢竟那么多錢,誰送出去都會心疼。后來,晁蓋得到生辰綱,還一直說最近手頭比較緊,說明劫的根本就沒有十萬貫,這就是證據。但是,表面工夫得做到位,要送也得送。送了,被強盜劫了,就不是我的問題了。而是治安的問題,押送人員的問題。后來只有楊志一人獲罪,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切都是有預謀的。
魯智深如何制服楊志。先看段對話,非常經典。足見施耐庵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渾厚的生活閱歷。
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漢子,你是甚么人?”
楊志道:“灑家是東京制使楊志的便是。”
那和尚道:“你不是在東京賣刀殺了破落戶牛二的?”
楊志道:“你不見俺臉上金?”
那和尚笑道:“卻原來在這里相見!
楊志道:“不敢問師兄卻是誰?緣何知道灑家賣刀?”
那和尚道:“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魯提轄的便是。為因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卻去五臺山凈發為僧。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
這段話的精彩之處在于,句句話都是在抬高自己,踩低別人。
東京制使相當于中央國防部的團長。其實,楊志在丟了生辰綱后,什么都不是了,是個通緝犯。但在魯智深面前,都不提這些,就報自己曾經最高的職務,這就是面子。
魯智深跟楊志一比,就比下去了,人家是中央的制使,而我只是個邊區的提轄。人比人,氣死人,不服氣,大大的不服氣。于是,魯智深就揭短了,說楊志在東京賣刀,那是他身無分文最艱難的時刻。而殺破落戶牛二,則是楊志命運的轉折點,從此淪為囚犯,殺得還是個破落戶,沒什么本事。
楊志說你看我臉上金印就知道了。魯智深說,真是緣分啊,在這里相見。楊志問,你怎么知道我的事,你是誰?魯智深巧妙回避了第一個問題,卻用大手筆介紹了自己。
酒家不是別人,就是有意顯擺,特意強調。然后報出自己曾經的最高職務,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其實,當時魯智深已經調到小種經略處。但是,小種沒有老種牛,所以特意強調是老種,而小種就不提了。然后,三拳打死了鎮關西。是用三拳,哪像你,用寶刀殺人,借用外物。還有,你殺的也叫人,那是破落戶,卻偏不提是東京有名的大蟲。而我殺的只不過是個殺豬賣肉的,卻偏說是鎮關西,那可是關西第一黑老大。魯智深以前是從不容忍鄭屠自稱鎮關西的,但他打死鄭屠后,就極力追認鄭屠是真正的鎮關西,以襯托自己更牛。
所以,魯智深通過這些,顯得自己比楊志更牛,在二龍山上,排在了老大的位置上。
《水滸傳》讀后感 篇6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了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采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并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圣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并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于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并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后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會狀況。
《水滸傳》讀后感 篇7
《水滸》是本老少庸雅皆愛的巨著。它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中塑造了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個性之鮮明,在中國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這些英雄豪杰的斗爭之中,卻隱藏著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托!端疂G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和《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就連我也不例外。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云直上,無惡不作。他的干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蔑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李逵
他是一團火,一團抗爭的烈火。在他身上,永遠體現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不是神化的孫悟空,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現實中桀驁不馴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縛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于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托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向往。我想,李逵未免是激進的。但在社會文明的今天,人們是否被處處是規條條是律的社會磨光了個人主體思想的棱角,在其中個性不也是被磨平了嗎?我對李逵的贊揚,并非贊頌他處處違規犯律,而是欣賞他在嚴酷的社會中依然保存著人心最底處的激進思想,他沒有成為時代的奴隸,沒有套上社會的枷鎖,他要反抗時代的不平,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可現在的人們,精神與思想的無拘無束似乎被條條框框束縛了,被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所消磨。社會的文明,人的精神與思想理應進入更為人性化的深層境界。人的社會不能沒有規定、條例,人們理應遵守,但人們本應在叱咤千里無拘無束的思想境界中開拓更廣闊的’空間,讓精神理想超越古人,卻沒想到反讓古人當了自己的模范。李逵反抗與自由的思想精神永遠都昭示著人的行為可以有所依托、管制,但人的精神與思想決不可消沉、低迷與戴上世俗的枷鎖。
魯智深
他是忠與義的化身,他寄托了施耐庵對于俠義的熱烈歌頌。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識的魯提轄而逃出鎮關西的魔掌。林沖正是由于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豬林幸免遇難。這一切,都是魯智深的忠義表現。忠與義在《水滸》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頌的,更是貫穿這一百二十回章節的無形骨架。但忠義,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成為了古董。它能夠直接產生效益的一面,被人們保留著,而它的忠誠與義氣、人們長久相處肝膽相照的一面,卻被丟棄了。而此時的忠義,已成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話,不經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誰想過,它是友誼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特有的一種高貴品質。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為人處事的標范。但現在呢,似乎已煙消云散了。我常常羨慕古人思想的純潔。是他們,才有了生死與共的真摯情誼。
生活在文明社會中的人,也許會譏笑他們的幼稚,但我們丟掉了多少真摯的、純粹的情誼呢?我們的情誼中有多少是與利害直接相關的。這些真情實誼是否隨著生活的緊迫而逐漸消失呢?忠與義,體現著古人多么誠摯的追求與向往。忠誠與義氣,是它們得以讓天南海北分散的人而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擰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斷的繩。在他們心中,這是高于一切的。在發達的今天,商品經濟狂潮的沖擊下,誠實、信用在人們心中已搖搖欲墜,大家爾虞我詐,得到的是大把鈔票,而丟失的卻是我們民族思想的精髓。人們擁有了一切可擁有的物質,卻將真情摯感、中國人做人的原則鎖入內心深處,何時才打開呢?
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每一個都是一個不同的哲理人生,他們昭示我們無限思考。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永遠都在閃耀著精神世界的光輝。它也永遠給我帶來了關于思想與情感的啟迪和力量。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和《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
《水滸傳》里講了很多故事: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云直上,無惡不作。他的干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蔑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水滸傳》讀后感 篇8
《水滸傳》電視看過很多,但是一直沒有看過文本,所以看了看,零零碎碎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讀完之后,發現以前接觸到的一些東西其實都不是本來的面目。電視劇只是局部拍了一些,如果完整地看整本書,應該會有不同的感悟。
我發現人類在大多數時候,心中的利害觀會大大強于心中的是非觀,人們考慮的問題也總是從自己所在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客觀意義上的是非善惡,這個在水滸傳里面是有非常明顯的體現的。當我們看水滸傳的時候,有些梁山好漢明明反了惡,我們卻仍然覺得酣暢淋漓,非常之痛快。李逵以殺人為樂,長時間不殺人就會渾身不自在;宋江在題了反詩按照法律應被砍頭,在被營救之后進行了復仇;最明顯的就是時遷的事情,時遷在祝家莊偷雞被追,逃上梁山之后,晁蓋認為他做偷雞的事情辱沒了梁山的名聲,而宋江卻結為兄弟,也許這時我們都對晁蓋不可理喻,反而認為宋江是對的。所以,當一切我們心中的英雄好漢犯了錯事,我們同時會擊掌叫絕,而絕少感受到不安。
我覺得梁山必然是一個不穩定的所在,不能夠維持很長的時間。因為里面的每個人,他們的價值觀并不相同。關勝、林沖、徐寧一類的人,怎么可能真正與李逵、周通、白勝等人肝膽相照,當然這還只是兩個極端,這是一個太過復雜的成分,注定了他的不穩定性。其次,我們通常說“逼上梁山”,但是看書了我們會知道,梁山中有很大部分人,實則是被梁山方面逼上梁山的,他們中很多是來源于官府之中的忠義之士,其中很多都是有實力的角色,排名靠前的也很多。
我們常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己所欲之,也不能強施于人。宋江但凡見到英雄豪杰,必定執意拉其入伙,別人如若不愿意,便設計謀害逼上梁山,梁山越壯大,這種現象越明顯。還有一點可怕的是,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經常都是吳用笑著對當事人說如何已經請了家眷燒了莊院讓你得了死罪只能落草。梁山注定無遠景。
當我看完了整本水滸傳,我突然對于招安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認識。詔安之后不都是被高俅害死的,真正意義上被高俅害死的其實只有宋江和盧俊義。而且詔安之后,他們先是征遼,收復失地,而后征王慶、田虎、方臘,而且我們可以從書中得知,老百姓在這幾個山大王的統治上受盡了苦難,所以當梁山好漢來征討時,當地的百姓愿意幫助他們。梁山好漢中大部分死于征方臘,有一些在征方臘后自動退隱,剩下的回京師都領了官職,被高俅害死的,只有宋江和盧俊義。
說到自動退隱我要說一說浪子燕青,在得勝歸途中,他對主任盧俊義說不回去了,勸盧俊義也不要回去,因為不會有好的結果,鳥盡弓藏的道理不是不知道。但是盧俊義沒有聽,覺得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因為皇恩浩蕩,然而他卻忘了奸臣的存在。我認為盧俊義肯定有這一絲顧慮的,但他還是不相信會這樣。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難以去舍棄去改變,盧俊義是想賭一把。
然后我也想說一說幾個個體的人給我的感受吧。
有很多事情真是命中注定而又讓人渾然不知,就像是魯智深與武松,一個是好酒肉的提轄,一個是富含愛恨情仇的俠士,后來因亡命天涯而換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說只是換了一身衣服,一個成了和尚,一個成了頭陀,這兩種身份是他們此前絕沒有想到的。不過結局卻還真的就是這樣,最終一個真成了得道高僧坐化圓寂,一個真成了行者出家告別紅塵。生命真的是太令人捉摸不透了,會讓你最終變成自己和別人都認為你不可能變成的模樣。不過,這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在這本書中,也讓人有傷心之處,那個滿腔熱血有為青年林沖,上梁山后成無魂的軀殼,就像一具戰斗機器一樣,只出現在每一場戰役之中。
命運真的是讓人唏噓,也許這就是我么命中注定的劫難。就像你一生放過了很多人,然而那些你放過的人卻把你一擊致命。朱仝應該算是水滸傳里性情最為忠厚人格最為高尚的人,因正義而放過宋江,因情義而放過雷橫,而招來牢獄之災。他不想落草為寇,但那些被他放過之人,卻用卑劣的手段陷他于不義,他的人生應該從此無快樂可言。他真的可以和那些部分所謂的兄弟們把酒言歡肝膽相照嗎?我看未必。他始終不會融入那一個為了利益而破壞正義公理的團體。不過作者也許就是太喜歡他了,在得勝回朝后,很多人封了官職,后來上戰場陣亡了很多,他應該是唯一善終的一位。
還有一個讓我感悟良多,我覺得一個人的心性要與一個人的能力相匹配,這樣的世界應該會更加美好一些,反之,我覺得很悲哀。一個人的心性如果配不上一個人的能力,那真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像是林沖,他有做英雄的能力與膽識,卻沒有做英雄的勇氣與決心,這總是一件讓我扼腕嘆氣的事,真的是可憐了他一身的武藝。當他在押解的途中,受盡了各種折磨,會令人心酸。與之相對應的,應該是武松,不向所有的惡屈服,反倒是得到了一個更好的結果。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我覺得讓人更加的無力與痛心,那就是一個人的心性的惡與一個人能力的強成了反比,蔡京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列宋朝四大書法家,卻是位極人臣的奸相。不過,如果能力配不上心性,那至少可以憤怒。
《水滸傳》讀后感 篇9
大約是初中的時候吧,初次看《水滸傳》,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但偶然的機會,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滸傳》,想重溫兒時的記憶,沒想到,曾經感動過我的《水滸傳》卻讓我很失望。我佩服作者刻畫人物的手法,但這本書,在思想方面卻顯得很不足。
一、無是非觀。我總結了一下,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殺人,而且有些是無辜的人。史進殺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殺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時,殺了后槽、兩個丫鬟、張都監的兩個親隨和其他一些人。石秀殺死了和楊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幫助和尚通奸的頭陀,楊雄殺死了丫鬟迎兒和自己的妻子。還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莊寨時,都要把長官一家良賤殺盡。
為救宋江,劫法場時,李逵殺人最多,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尸橫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顛翻的,不計其數。
李逵嗜殺成性,在血洗扈家莊后,宋江斥責他說,扈成已經投降,何必殺他一家人。但念在李逵有功勞的份上,權且將功折罪,李逵卻說:“雖然沒了功勞,也吃我殺得快活!”殺人竟然還殺得快活,駭人吶!
宋江在潯陽樓上提的反詩里,有這樣兩句,“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似乎殺人是為了報個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莊后,宋江與吳用商議,要把這祝家莊村坊洗蕩了。石秀稟說起這鐘離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內,亦不可屈壞了好人!彼谓犃T,叫石秀去尋那老人來。石秀去不多時,引著那個鐘離老人來到莊上,拜見宋江、吳學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賞與老人,永為鄉民:“不是你這個老人面上有恩,把你這個村坊盡數洗蕩了,不留一家;因為你一家為善,以此饒了你這一境村坊人民。”什么是善,就是因為給梁山好漢指路了,典型的“對我好就是好人”的論調。
攻打完北京后,柴進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資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辈襁M見說,便去尋軍師吳用。比及尋著,吳用急傳下號令去時,城中將及損傷一半。傷的可是無辜的百姓啊!
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設計讓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許多好百姓殺了,又把許多房屋燒了。
為逼朱仝入伙,設計殺死了小衙內——滄州知府親子,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親惡貫滿盈,孩子也是無辜的呀。
放火。例如,魯智深火燒瓦官寺、晁蓋上梁山時燒了自己的寨子、武松在蜈蚣嶺燒了墳庵,穆弘上梁山時,也把莊院一把火燒了,這樣的情節就更多了,不知道這樣做用意何在?
此外,攻打祝家莊,實為借糧,并非義舉,可宋江卻說:“……祝家莊那廝,好生無禮,平白欺負俺山寨,因此行兵報仇,……”其實,祝家莊門上的標語(填平水泊擒晁蓋、踏破梁山捉宋江)和抓了時遷只不過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而已。
在被迫上梁山前,許多英雄好漢本就是打家劫舍的或者是一方惡霸。就連晁蓋也是打家劫舍的,雖說是“劫富”,可卻沒怎么“濟貧”。穆春本是揭陽鎮一霸,只因為薛永私安閑他的地盤上賣藝,便吩咐人不要施舍他錢,他把宋江給了薛永五兩銀子視為對他權威的挑戰,便吩咐客家和店家不許接納宋江他們,可當知道此人是宋江時,便撲翻身便拜?催^《水滸傳》的人都曉得,這樣的情節不少。
書中很多英雄人物確實是被官逼得上了梁山,象林沖、武松、宋江,那時的吏治確也有些殘酷。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原來故宋時,為官輕易,做吏最難。為甚的為官輕易?皆因那時朝廷奸臣當道,讒佞專權,非親不用,非財不取。為甚做吏最難?原來做押司的,但犯罪責,輕則刺配遠惡軍州,重則了殘生性命,……”吏治的嚴酷與不合理可能是導致反抗最直接的原因?梢灿泻芏嗳巳缛钍先值軈s不是如此,也有一些人是被這些好漢們逼上了梁山的,如秦明、蕭讓、金大堅、黃信、李云、李應、徐守、盧俊義等。
二、亂世的志士往往有些無賴(老舍語),魯智深到處賒帳,只說,先記上,改天再還,從店小二等對他的態度來看,他估計也是一霸,就連鎮關西見了他,也是慌忙出柜身來唱諾道:“提轄恕罪!边@魯達到處打人,而且有時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打人,如在旅店救那父女倆逃走,店小二阻攔時,魯達大怒,打了那小二一巴掌,只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落了兩顆門牙,其實店小二何錯之有?到后來大鬧五臺山,更是流氓行經。楊志在生辰綱被劫后,也吃過霸王餐。
三、義氣、人情大于法,宋江得知官府要緝拿晁蓋,便去給晁蓋通風報信。宋江殺了閻婆惜,知縣卻一味護著宋江,只想把事情朦朧做在原本無辜的唐牛兒身上。武松殺死西門慶、潘金蓮后,知縣也一心要周全他。說到人情,宋江慣會使人情,發配到江州府,到處使銀子,因此無一不喜歡宋江。戴宗因宋江沒送例銀,大怒,喝道:“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且打這廝一百訊棍!碑斨朗墙洗竺ΧΦ乃谓瓡r,戴宗馬上便和其稱兄道弟。人情在中國可真是源遠流長。
《水滸傳》讀后感 篇10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 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讀了《水滸傳》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 農民革命"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人為財死,鳥為食網,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點事情,總得有面旗幟,應和那所謂人類文明之說!水滸傳,好就好在寫得實在!歷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從無法生存開始的 民以食為天,革命革命,說俗點,就是改革現實中不佳的命運。水滸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們周圍的人一樣,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容易理解!
《水滸傳》讀后感 篇11
108名好漢,真正能稱得上“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有誰呢?
宋江是嗎?我覺的不是,他自己說:宋江身材黑矮,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首先他沒這本事。而且宋江早先是很遵法度的,所以他是不會隨便和人動手腳的。
晁蓋呢?可能是這種人,因為他很講義氣,從他將梁山軍馬傾巢而出去救宋江就能看出來。
林沖呢?他肯定不是,他自己的老婆讓人調戲尚且不敢出手,何況他事乎?
李逵是!李逵敢!李逵這個人路見不平他會非常生氣,不管的話他吃飯喝酒睡覺不香。這也是好漢和賴漢的最大區別。但是李逵太嗜血,經常殺的“性起”連好人殺了,被殺的人稀里糊涂,李逵自己也稀里糊涂。
阮家兄弟是!他們肯定也敢管別人不敢管之事!只不過水滸傳里沒說!
武松是嗎?不一定!武松這人有點恐怖,不是性情中人,碰上事情不管也很有可能。而且他很傲,有點瞧不起窮人,比如他在景陽岡下酒店他對酒保說:我又不白吃你的,休叫老爺性發,通叫你這屋里粉碎,把你這鳥屋子倒翻過來。臨走還說: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還有他初次見宋江時,宋江不小心碰翻了他的火盆,他就要大打出手,實在是太過盛氣,有點欺負人。
盧俊義也應該是!從他上山前敢與孤軍深入梁山地盤要捉宋江決戰就能看出。看他車子上的四句話“慷慨北京盧俊義,金裝玉匣來探地,太平車子不空回,收取此山奇貨去!”何等口氣!這種人看見不平事是不會不管的!
當然了,梁山上像李逵的好漢很多,其他的賴漢也有不少。
好漢這兩個字安在魯智深身上最合適不過。他一出場就拳打鎮關西,為了萍水相逢的金老父女,告別了舒適的軍官生活,差點淪為階下囚;從五臺山上下來路過桃花村,又為了一贓強娶民女案和周通、李虎大打出手;路上又到了一個叫瓦官寺的破落寺廟,在打抱不平之際,差點被兩個窮兇極惡的云游和尚和道士所殺,幸虧有九紋龍史進的幫忙才殺了兩人。這些事本與他無關,但是他碰上了,他都管了。為什么五臺山的智真大師說他:“雖時下兇蠻,命中駁雜,久后卻得非凡!笨赡苁情L老看出來魯達有顆佛心吧。魯智深的佛心不僅表現在他的行俠仗義上,更表現出他有平常人的心態,不以英雄好漢自居,他到了東京大相國寺后,在菜園子里認識了幾個潑皮,潑皮固然無賴的很,但是和魯智深他們相處的很好。請問武松能辦到嗎?武松是看不起比他低下的人的。再后來他認識了教頭林沖,林沖不敢得罪太尉高俅,但是魯智深是怎么稱呼高俅的呢?“撮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叫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讀到這里真是太爽了。魯智深一生都在行俠仗義,所以他命運坎坷,從人人尊敬的提轄官淪落為強盜,但是他還是不改本性,遇事率性而為,一生征戰無數,晚來卻是毫發無傷,成為了梁山好漢中為數不多的善始善終之人。為什么?因為想得善終,不能只靠小心(像林沖),還要靠大義!魯智深就是不壞大義的好漢!
我讀《水滸傳》:最喜歡和尊敬魯智深,因為他有大義、有大勇、有大智,但是沒有架子,感覺我要在江湖他也不會瞧不起我。他是道德楷模,每每讀他,都是帶著尊敬的、學習的態度去讀的。我看最不可思議的人是李逵,看似兇神惡煞,實有菩薩心腸;殺人不雜眼的人卻是那么的天真;有時性格烈如火,有時卻想綿羊般的聽話。讀李逵時也是很過癮的,法度治不了的人,李逵就敢打死他。用他的話就是“條例若依得,天下不亂了,我只是先打后商量!”
我最瞧不起林沖,太過窩囊,考慮的太周到也未必是好事。林沖自己也說“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的氣!”是啊,你是屈沉了你那一身的本身,讓他“撮鳥”害的你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到最后連報仇的機會都沒。你死前在六和寺養了半年的病,這半年你想過吧,你一生也太遺憾了吧,該做的事沒做,想做了做不成了!你也太窩囊了!我搞不明白的人是宋江,說你是忠臣呢還是說你是小人呢?晁蓋哥哥對你不薄啊,你還和吳用將他架空!為了招安你是煞費苦心啊,害的人家盧俊義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既然你這么有手段這么聰明,這么就看不出趙家江山氣數將盡?岳飛岳武穆比你如何?還不是被奸臣給做了?就憑你梁山幾十萬人馬就能匡扶大宋?唉,你也是死的時候才明白吧。害的弟兄們死傷殆盡,梁山基業毀于一旦,后悔了也是遲了點吧!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讀后感:我心中的水滸傳11-11
讀后感精選:水滸傳10-24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10-17
《水滸傳》的讀后感悟11-27
《水滸傳》讀后感悟12-06
《水滸傳》的讀后感10-31
水滸傳讀后感12-27
水滸傳讀后感12-28
《水滸傳》讀后感12-29
★《水滸傳》讀后感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