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
《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的作品,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3篇“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一
我驚異于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于帶著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臟以至于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里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罵、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臟事情。這里仿佛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泛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著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臟的臭水里,讓他在充斥著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于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著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贊美上帝和圣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著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溫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于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里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于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里。他每日醉心于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閑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著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丑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凈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凈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臟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于“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里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后,是深深的震撼。震撼于在如此骯臟的社會中,還有這么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盡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二
本學期通過“中外教育名著導讀”的課程,我讀了不少教育名著,《童年的秘密》是的第二次讀,體會比第一次更深了一層。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蒙臺梭利關于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
蒙臺梭利把愛看成是一種創造性的本能,使兒童能以一種敏銳和熱情的方式去觀察它所處的環境中的那些特征。愛能使我們對他人不注意的事物產生敏感,兒童的智慧能夠看到成年人視而不見的東西。這一點對成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他們缺乏兒童的那種活力。在成人眼里,兒童熱中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因為他們不理解兒童的這種愛。當一個孩子發現桌布歪了,他就會想到桌布應該怎么鋪,并且調動他的所以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整。對這個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令他狂喜的行為。我們也許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許,這正體現了我們對兒童的不理解。
早晨,兒童進去喚醒他的父母,這是一件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么東西會促使一個兒童一醒過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父母住在那個房間也許仍然是暗的,門緊閉著,以致黎明的霞光并沒有打擾這兩位睡眠者。兒童來了并觸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道:“我們已經跟你講過多少次了,不要早晨一早就來叫醒我們?”兒童回答說:“我并沒有叫醒你們,我只是要給你們一個吻。”我想任何父母聽到這樣的話都會給孩子一個吻。
圣保羅說:“愛是恒久忍耐、使仁慈、愛是不嫉妒,不干羞恥的事,不自矜;愛是不起野心,不為自利,不易起怒,不做惡事,喜歡真理,正義,凡事相信,凡事期望,凡事忍耐。”
這些事實是對內心世界的描繪,這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愛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來的成年人中得到體會。愛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個兒童的稟賦,要是兒童愛的潛能得以發揮,或者其全部價值都得以發展,我們就會取得無法計量的成就。
讀了《愛的智慧》一文,使我感觸頗深,也使我聯想到了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愛與嚴。其實,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地要求學生等。老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父母對子女的天然之愛,它蘊含更多的社會內容,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老師的愛不僅是個人之間的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肯定情感,它還是一種評價。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常常反映學生所在集體,甚至是社會對他的某種評價。
一個聰明的教師能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最主要的和最美好的事物并獲得歡樂和滿足,使他們不至于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無益的事物上;一個聰明的教師能進行幼兒個人的心理觀察,并大致估計各種刺激保持幼兒注意力的長短;一個聰明的教師能既關心幼兒的身體發展,又關心幼兒的智力發展和道德的進步。
在傳統教育方法下,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一樣,盡管張開著他們的翅膀,然而這種翅膀已經失去了作用。教師應該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而不是一個主動施加影響的觀察者。對幼兒的觀察,應該是一本教師手冊,是一本鼓舞教師行動的書,是一本想成為一個真正教育者的人,必須仔細閱讀和深入研究的書。
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把書詳詳細細地看下來,只讀了我最欣賞的部分。我想《童年的秘密》以及其他一些教育名著,將來還值得我們好好研讀,比如,《德國教師培養指南》、《雄辯術原理》(又名《論演說家的教育》)、《顏氏教訓》、《懺悔錄》、《愛彌兒》等等。
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三
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本非常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臺梭利說: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于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著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于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游憩的水。
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說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這一點,在松居直的《圖畫書論》里也有所涉及。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實際上這本書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在某個地方被弄丟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這本書里給了我們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個愉快的環境,在那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為他們所特別制的。這些對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無需過多的語言和暗示。最后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進。即學會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喜歡工作。這本書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認識水平,在今后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高爾基小說《童年》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10-30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推薦】02-09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薦】02-09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精】02-07
【推薦】高爾基童年讀后感02-07
【精】高爾基童年讀后感02-07
【薦】高爾基童年讀后感01-06
【熱】高爾基童年讀后感01-05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熱】01-05
【熱門】高爾基童年讀后感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