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后感(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后感 篇1
男友問正在看書的我,得到了什么人生感悟。我停了一下,想該說些什么才證明我最近一直在看書,沒有荒廢時間。為了最快反應,我講了一下,我正在看的心理學書籍《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書中告訴我為什么人有時候不明白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在記憶中找不到是怎么形成的!原來是與我們缺失的記憶有關。就比如我自己來說小時候家人總說我脾氣怪,只會表現在表情上。長大了我也就認為脾氣怪,當看過某些人格特質的形成基礎后,才理解自己這些性格是有原因的。在形成記憶前,我們會有生理記憶,就像本能一樣,能感覺的舒服、開心或者不愉快或者環境壓力。當我們的需求得不到及時回應、滿足時我們就會不開心,長期下來就會形成性格的缺陷,我理解小時候為什么經常搞小破壞了。成長過程中父母承諾多于行動的做法對我影響還是有的,父母在爺爺奶奶下的.只怒不敢言也形成了我的之怒不敢言,也理解了我長大后為什么拼命地想往外面跑,因為這樣的我或許才是自由的。
我想讀書有時就是為自己尋找答案解決苦惱。人大都喜歡鉆牛角尖,痛苦的時候越會想痛苦的事,然后更加痛苦。會抓著一些錯誤不放手,這時候試試讀書,有時往往一句話就可以拯救自己,放過自己。就像那句 : 人生如此短暫怎能不好好愛自己。還有那句: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現在看電影都講究走心,這說明現代人注重了精神生活,在這浮躁的快時代,人們心靈需要慰藉。《找到你》中“后半生最想努力做到的,是對自己的心完全誠實”,為萬千女性指明方向。
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雖然他們都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但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人與人都會有交集。我們同樣會面臨來自愛情,婚姻,父母,工作等等眾多方面的問題。每個人都會經歷酸甜苦辣。當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苦于找不到答案,發泄不出情感,又沒法親自去經歷。這時就需要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找到自己內心缺失的那部分,尋找與你有緣的那本書;蛘咦哌M電影院走走心。我想你一定會不一樣,至少不會孤獨了。
我深有感觸也是因為男友說他的朋友最近在看書,并且與大家分享了讀后感。剛聽到我是比較詫異的,朋友是武館教練,看書好像與他不符。但也不意外,他最近壓力很大,男人嘛又總不能把困難掛在嘴邊,讀讀書,緩解緩解壓力,給自己充充電?磥碜x書的確是件有益的事,讀后若再有所思考,就更加有益了,若有了讀后感,說明你有所收獲,這就是你積累的財富。心也會更加沉穩。
還在等什么呢,行動起來,看看書,寫寫讀后感,讀書有益!
《童年》讀后感 篇2
選讀《童年的秘密》這本書,是因為其作者是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她對當代世界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從實踐意義上講,她對幼兒之謎的解答為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借鑒。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我們舉出了許多生動而具體的例子。認真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使她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期。除生理的發展外,幼兒心理的發展更需要得到重視。因此,蒙臺梭利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兒童是成人之父”的觀點。這使我聯想到“教學相長”的原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其主體性、主觀能動性。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等,與此同時,教師獲得了教學經驗,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在教師的任務這一章中,作者強調教師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應該理解兒童,使自己內心做好準備。在這一方面,教師必須先研究自己的缺點和壞脾性,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兒童錯誤的行為。在角色定位中,教師具有示范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人師表”。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的自主意識尚未完善,此時教師對他們示范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兒童注意,并引起兒童的模仿行為。如果教師將發怒的壞脾性帶到課堂,那么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更會對兒童心理帶來陰影,甚至導致兒童的模仿,形成易怒的性格特點。因此,教師要做好精神上的準備,那就是說,教師必須檢查自己、反思自己,必須消除其心里用外殼包住的傲慢和發怒,變得謙遜和慈愛,成為擁有美德的人,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發揮自身的積極示范作用。
在這本書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蒙臺梭利談到的教學方法。她強調教育方法的三個重要特征分別是:對環境的強調,對教師作用的關注和討論,對兒童人格的尊重。這三條特征在以“兒童之家”聞名的教育機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蒙臺梭利通過在“兒童之家”中長期的教學實踐,為我們提供了細微具體的例子。這些例子多是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但我們很少去思考這些現象出現的本質原因,而蒙臺梭利卻注意到了,并通過觀察深入分析兒童的心里特征和行為特點。例如,教師在回收教具時,兒童總會站起來圍住教師,即使要求兒童回到自己的座位,兒童也總是又回到教師身邊來。這種情況反復發生多次后,蒙臺梭利發現這是因為兒童想把自己的各種感官材料放回原處。于是她就讓他們自由地去這樣做。因此,把一些東西放整齊,就成為對兒童頗有吸引力的事情了。那么,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實踐,啟示我們在未來從事教學工作時,要學會觀察兒童,并結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輔之以有效的教學方法。
《童年》讀后感 篇3
我羨慕賈里,不是因為他的奇趣,不是因為他有鐵桿哥們,只是因為從他身上,我能看到我的過去,我以前所有的,和我以前所沒有的,然而,現在的我,早已失去了那時的美好——那夢幻的童年。
賈里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的童年。
童年沖動。有時候,只是一個命令,就可以做出許多事,替民除賊卻誤解他人,幫妹妹出謀劃策反而弄巧成拙,幫朋友出氣弄得嚇得不輕……這許許多多充滿童真沖動的事,卻是我們每個人童年的剪影。每當次做什么事總是不顧后果。想的是英雄豪杰,做出來卻是爛漫可愛,就是天天嘮叨的父母也曾為此笑過?砷L大了,我們卻沒了這股沖勁,別人說這是成熟,我說,這是遺失。
童年純真。只是萍水相逢,卻真心實意的把彼此當作朋友。醫院里潔白的裝飾,裝著一份純真的友情,有林萍的一份,也有賈里的一份。有時候,只是一句問候,便換得肝膽相照;貞浲,我們也曾把幼小心靈全部付出給伙伴,至今,還能記得二三件事。那時,沒有得失之患,沒有學海沉浮,我們可以毫不忌憚地付出一切。而長大了,明明是朝夕相處的同學,卻可以為了一點小事無端猜測,就這樣我們把真摯拋下。謊言與猜測伴隨身邊,叫人不得安眠,別人說,這是規則,我說,這是貪念。
童年寬容。對于冤枉自己的'老師,只是一個微小的細節就可以把“舊怨”拋在腦后。吵架再久的朋友,只是一件新奇的事就可以和好如初。小時候,我們吵架不需要理由,而和好也不需要理由,在我們的世界里,只有長與短,沒有高與低,每個人好像都是最好的,永遠不用因為擔心別人說自己什么而處處拘謹。因為那時候,只有好與不好,沒有愛與恨。長大了,卻開始計較,對于一個細小的錯誤,就是口上原諒,可心中卻暗暗記下一筆。背地說人壞話,早習以為常。有人說,這是生存,我說,這是沉淪。
童年,更易老。終于,到了這一天,我們得摘下我們戴了6年的紅領巾,同時拋下了從前。我們將失去沖動,真摯,寬容,會變成內斂,隱匿,計較,可我們卻依舊笑著,期待著,毫不留戀地離開了童年。童年時的孩子想長大,長大后的人們回望童年:失去的難以回來,得到的不是最想要的。賈里,這個讓我們覺得熟悉又陌生的人,他讓我找到了最初的模樣。
時間的洪流沖刷得去個性,卻沖刷不去決心。賈里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的童年,單純一點有什么不好?童年之所以為童年,是因為有童心,童心不是玩樂,童心不是幼稚,童心是一切美好的品質,它教我們做事有干勁,對人懷真心,理解并寬恕。
《男生賈里》,帶我回歸童年,回歸那生來就有的最真實最清晰的模樣,讓心靈沉淀,洗凈黑暗,帶給我全新體驗。這,何嘗不是一種回歸呢?
《童年》讀后感 篇4
阿莫納什維利把整個心靈都獻給了兒童。在他看來:只有把自己當做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的重現,才能使之日益完善起來;只有全心全意地關懷兒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人道的教師。
阿莫納什維利曾遇到一個名叫列里的小女孩。她文靜沉默,安靜得讓人一點聲音都聽不到;她做事沒有主見,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別人布置的任務。阿莫納什維利清楚,如果現在不把列里內在的某種正在沉睡的東西喚醒,那將會對她以后的人生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她為什么會這樣?阿莫納什維利和她父親溝通交流,明白了原委。
他問列里的父親:“您為什么不讓女兒頑皮?”這位父親被這個“稀奇古怪”的問題驚得聳了聳雙肩。
“您自己會不會頑皮?”阿莫納什維利緊接著又問。
“不會。我干嘛要頑皮?”列里的父親更是萬分詫異地瞪大雙眼看著眼前的這位老師。
阿莫納什維利耐心地向這位父親解釋:“如果一個兒童頑皮,那表明他的智力、體力和精神的力量正在勃發和發展。頑皮是童年的智慧,家長應該理解這種智慧,并促進其發展!彼苯亓水數刂笇Я欣锏母赣H要學會跟女兒一起頑皮。
之后,家中出現的景象讓列里的母親備感驚異:丈夫和女兒坐在用椅子拼成的“輪船”上,扯著嗓門“嗚——嗚——嗚”地長鳴“汽笛”!“輪船”不停地劇烈搖晃,因為海上突然刮起了“風暴” ……
在和父親盡情地游戲玩耍中,列里漸漸轉變了。她再也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小木偶,她變成了一個樂觀愉快和頑皮的.女孩。
阿莫納什維利喚醒了列里的頑皮意識,有效地“修復”了她潛在的智慧,讓她變成了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孩子。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有著充分的警示和啟迪意義。我們身邊常常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讓老師頭疼不已。如果我們也能像阿莫納什維利那樣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他們,就會發現頑皮的兒童往往是一些頭腦靈敏、樂于與他人相處并且有幽默感、能積極幻想的孩子。
頑皮是兒童的可貴品質,有時頑皮的兒童可能會受到批評,但他們更需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和鼓勵。倒是那些聽話的乖孩子,十分需要老師喚醒他們頑皮意識,去修復“缺陷”,激發智力生長。就如阿莫納什維利所言,“被喚醒的頑皮可以恢復人內心的一切。頑皮——這就是生活本身,是樂觀主義和幸福信念的體現”。兒童的頑皮和頑皮的兒童給我們提供了豐厚的養料,它使教育者必須創造性地思考:
教育是什么?
教育就是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阿莫納什維利總是喜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細心呵護他們稚嫩的心靈,用心傾聽發自他們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童心的復蘇是教育教學靈感的最為純正的源泉。
《童年》讀后感 篇5
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絲亮光也往往能讓飛行員找到北極星,修正航向。-銘文
“你是黑暗中的光/你是絕望中的希望/我知道你不再迷失/我不再和你一起流浪……”在高爾基微弱的記憶中,只有黑暗中的光支撐著他執著的心。無數個漫漫長夜,烏云掃過的夜空,星辰的黎明方向,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童年》年,一個孩子忍受著這種負荷的痛苦,走過了一個無辜的童年。每當書名打開,高爾基的沉默身影浮現,靈魂之雨傾瀉而出,靈魂復活痛苦。頑固而傷痕累累的記憶涌上心頭,令我心酸。高爾基黑暗的童年,雖然充滿迷茫,但總有人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指引著他,讓他在霧蒙蒙的日子里找到了方向。
我的童年也有同樣的無奈。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沒有存在感,一家人團聚少得可憐。唯一的快樂就是不帶來悲傷。我一直不想再重逢,因為之后還有一段離別,就像是給了希望和絕望,卻只是增加了悲傷。在我最深的記憶里,小時候別人譏笑我父母不在,壓抑的委屈遮蔽了我,獨自面對挫折,無人傾訴。在我無助迷茫的時候,從小陪伴我的外婆幫不了我,但總是默默支持我,在我失敗的時候給我力量和信心;當我失意時,給我勇氣和堅持;在我難過的時候給我安慰和鼓勵,盡力而為。就像《童年》里的老奶奶,在黑暗中給人光明,教人如何樂觀面對黑暗的生活。如果黑暗中沒有燈,我該何去何從?黑暗中,那微弱的光支配著我的顛簸和起伏,那是我上游的航行燈。高爾基的童年也是如此,充滿波折。
沒有永恒的黑暗,比如普希金告訴: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會到來。在黑暗中冬眠,隱忍,渴望光明,卻沒有磨難的前奏,接受突如其來的陽光已經來不及。像繭中的蝴蝶,沒有黑暗的洗禮,就沒有美麗的姿態;就像黑夜中的星球,沒有燃燒的勇氣,就沒有耀眼的光輝;像一朵沒有綻放的花,沒有風雨的摧殘,就沒有奢華的'魅力。黑暗中的執著,是我孤傲的影子。經歷過孤獨之后,我只需要一點點光亮來修正方向,讓我不隨波逐流,命運不可違抗。但是我可以走不同的路走到最后,但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沒有人為我牽著燈籠,我只能一個人流浪。在逆境中掙扎,一絲曙光是我逆水行舟的信念。多云的天空,云海中的一絲光亮,給我帶來了對光明的渴望。無邊無際的夜空,淡淡的光,但堅持總有一天會照亮你的夜晚。當一顆罕見的星星點燃時,明亮的光輝就會燃盡。
在我們日益迷茫的道路上,在我們不確定的未來里,在我們失意的命運里,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們可以把握住自己執著的心,我們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不再迷失在黑暗中。
《童年》讀后感 篇6
當我翻開《童年》這本書時,我仿佛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孩子在苦難和挫折中成長的歷程。高爾基的《童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的成長經歷。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痛苦和磨難,但也在這些經歷中逐漸成長和堅強。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并不容易。他的父親早逝,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是一個貪婪、自私的人,經常為了一些小事情對別人大發雷霆。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是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財產甚至不惜自相殘殺。在這個家庭中,阿廖沙并沒有感受到多少溫暖和關愛。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也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在外祖父家里,阿廖沙遇到了許多不同的人。其中,外祖母是他生命中的一道亮光。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樂觀的人,經常給他講一些關于正義和光明的故事。這些故事給阿廖沙帶來了許多正能量,讓他在黑暗的環境中保持著一顆堅強的心。此外,阿廖沙還遇到了純樸樂觀的小茨岡、善良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獻身與科學事業的知識分子“好事情”等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給了阿廖沙力量與支持,讓他在困境中保持著一顆堅強的心。
讀完《童年》,我深深地被阿廖沙的堅韌和勇氣所感動。他面對苦難和挫折時從不退縮,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戰。這種精神讓我明白了,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堅強的心,勇敢地面對它們。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家庭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一個充滿愛和關心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堅強;相反,一個冷漠和暴力的家庭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和陰影。
在當今社會,許多孩子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挑戰。他們可能沒有阿廖沙那樣的苦難經歷,但也可能面臨著家庭不和、學業壓力等問題!锻辍犯嬖V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堅強的心,勇敢地面對它們。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和愛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堅實的后盾。
此外,《童年》還讓我認識到了知識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阿廖沙雖然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但他卻對知識充滿了渴望。他通過讀書、聽故事等方式不斷地汲取知識,這些知識為他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也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總之,《童年》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讓我了解了阿廖沙的成長歷程,更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我相信,《童年》會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不斷前行。
《童年》讀后感 篇7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候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是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是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么的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后感 篇8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后才知道,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后,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園里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閱讀了《童年的秘密》,說實話,剛開始打開看主要是寫關于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系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班級老師必須了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說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發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班級老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己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以后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直是班級第一名,班級老師布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布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進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知道,她內心的“無目標”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于是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長大以后,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系,甚至和陌生人說話時也會臉紅......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處事經驗豐富而且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通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班級老師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么、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著想干預些什么,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閱,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童年》讀后感 篇9
年初,學校給每位教師發了一本孫云曉所著的《捍衛童年》。利用業余時間,我閱讀了這本值得一讀的教育書籍,這本書對于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說受益匪淺。孫云曉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比如說“要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孩子為什么會出現童年恐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其中“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這一教學理念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反思良久。
讀了孫云曉的《捍衛童年》,回憶自己的過去,不禁思考自己曾對學生的.教育:自己把學生真正當孩子看了嗎?我了解他們的真正需要嗎?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多少?我除了希望他們考出好的語文成績慰藉我自己那份虛榮心之外,又有多少愛是“純粹的”呢?我的學生需要我這種“強買強賣”的無私之愛嗎?現在,我真正的體會到,愛學生是沒有條件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學生付出愛心。如果不能付出真愛來對待學生,學生就會敏感地認識到老師對自己只是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他們的成長。
我覺得教師愛學生,不單要愛好學生,更要愛學習差的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陽光,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沐浴,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教師的眼里不應有壞學生。在學生的眼里感到老師的愛是公正的、公平的、無私的,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和依賴,這樣學生有話愿意向老師傾訴和老師溝通。
教師愛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學生成長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當你覺得學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要灰心,更不要把學生打入冷宮,要耐心等待,教育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幫助中讓學生成長。再者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不可能完全一樣,有的學生會乖巧聽話,也有的學生比較淘氣。教師要看到差別,對每個學生不同特點給予尊重。應明確沒有尊重就沒有愛,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應尊重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教育學生的前提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如果因學生淘氣就將其看作是有問題的學生,這樣根本算不上尊重學生,教育的全部秘訣是真愛。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以滿腔的熱情迎接那些淘氣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教師愛學生是無條件的,只有這種無條件的愛,才讓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喚起學生愉悅之心,奮進之力,因此而走向成功。
《童年》讀后感 篇10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一,是一部藝術珍品,是他全部創作的注解,也是我所讀的最有價值的一本書。
初讀文章,我為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寫作才華所傾倒,同時,我也了解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的社會面貌。整本小說充分展示了那個殘酷、野蠻、愚昧、污穢、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我對這本小說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彼什科幼年時期3歲之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片斷。高爾基在作品開頭就寫道:“優勢我連我自己也難于相信,竟發生那樣的事情。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這一切引起幼小的阿廖沙的激憤和狂怒,身邊這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阿廖沙并沒有被這種黑暗和丑事和靈魂被腐蝕的惡人所壓倒、所毀滅,他反而鍛煉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這是因為,現實中除了黑暗勢力以外,還有許多光明、善良、正直的人們,是他們給了阿廖沙鼓勵和支持。他看到光明,并相信黑暗將過去,未來屬于光明。
阿廖沙對勞動和的尊重,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富于正義感和同情心,敢于同惡勢力抗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幼小的阿廖沙都能在鉛一樣沉重的重壓下,同無盡的苦難及黑暗勢力作頑強斗爭,我們這些十幾歲的中學生難道還不能嗎?
寫到這里,我就感到無比慚愧,高爾基的童年是充滿困難的。而我們的.童年呢?我們早已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也許,在我們的詞典里,根本就沒有“挫折”這一類詞,屬于我們的只有無憂無慮。無論什么時候,我們總喜歡依賴父母,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氣餒,想不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和阿廖起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再去依賴父母呢?
阿廖沙在困境中能夠堅強、勇敢、正直、自信,他的優秀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難道還要輕易退縮嗎?其實,困難不僅僅是塊絆腳石,它還是塊試金石。阿廖沙雖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他也勇敢的闖了過去。他正是利用了那塊“試金石”,成為了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
一個人,只有經過磨練,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堅強便是通過這一考驗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堅強,命運才會讓你一直走下去;只有堅強,你才會更加自信;只有堅強,成功的花兒才會為你盛開……讓我們面對現實,克服各種困難,做一個堅強的人!
《童年》讀后感 篇11
有一種東西,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再不見它的蹤跡,只余下記憶中模糊的往事。那便是童年。
手捧著高爾基所寫的三部曲之一——《童年》,細細的品讀起來。《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小說,故事是從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時開始寫的: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阿廖沙目睹了母親與外婆的悲傷。他們一起搬到了外公的家里,加入到一個富裕而噪雜的大家庭里。然而,在這個大家庭里生活并不好,因為這個家庭一點都不和諧,兩個舅舅強烈地要求外公分家,以獲取自己的財產。成天雞犬不寧,只有慈祥﹑善良﹑樂觀的外婆,帶給他些許的溫暖。一次次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大家庭上,終于,貧困和爭吵使這個家四分五裂……而母親的去世更是給了他更沉重的打擊,但他依舊堅強的活著。不久,他離開了家,踏上了“人間”這條道路。于是,便有了第二部《在人間》。
在整個故事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圓,大腦袋,大眼睛,鼻子軟塌塌的,總穿著一身黑衣服,顯得線條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總是跪在那里,一只手按著胸口,另一只手偶爾不慌不忙地畫著十字。還總說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晌覅s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有一個寬大的胸懷,對誰都很忍讓的`人。我想,在高爾基的生活里,如果沒有外祖母的呵護,那這個世界上或許就不會有高爾基這個偉大的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頗為唏噓;叵胫业耐,那完全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的,無憂無慮根本沒受過心驚膽戰的滋味,更不用說被挨打﹑挨罵,限制自由,總是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哼哼,賭氣,比起他來真是不值一提。我小時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阿廖沙不是,他必須自己養活自己,放學一有時間就和小伙伴們去撿袋子,拿來換盧布,每當陰雨天氣時,便一起到河邊的草木房旁撿薄木,在大街旁尋找釘子,鐵片等,拿來換成盧布,不僅如此,它的外婆病了,他將自己的獎品(自己一直珍藏的書)都賣了,換成錢,交到外婆手上,維持生計。不久之后,他被外公趕出了家,獨自一人踏上了人間,流浪,謀生。
他的命運是那樣的坎坷,無人心疼,無人憐憫,成長這一路,只是他一人默默的走來,那是多么的堅強!雙親死了,他雖然很傷心,卻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堅強的活了下去,從沒停下遲緩的腳步。
由此,我想:一個人,無論在多么艱難的環境下,無論要承受多少風吹雨打,無論有多少次心靈的沉重打擊,都別停下腳步,都別停下前進的方向,要靠自己的堅強,堅韌,撐起烏云密布的天空,伸手扒開昏暗的云層,讓日月重光,讓光普萬物。
相信吧,風雨過后現彩虹,就好像在寂寞無邊黑夜的盡頭一定是光華奪目的白天。
《童年》讀后感 篇12
童年,是兒童純真的伙伴;童年,是兒童快樂的時光;童年,是兒童生命的喜悲!但對于阿廖沙,他的童年卻是悲慘的,痛苦的。我們的童年和他相比,差異真是太大了。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從3歲到10歲這一期喪父,母親改嫁。他隨著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和慈祥的外祖母在一起生活的童年時光。
我合上書,眼眶中有一些熱淚。阿廖沙的心里覆蓋了一層層陰影,幸運的是他的心理有沒有因此玷污。在黑暗的反面,有一群散發著光輝和正直的人,給予了阿廖沙關心和溫暖,賜予他信心和力量,使他的心靈不被扭曲,讓他相信未來是充滿光明的。
在他童年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她的外祖母。她樂觀、善良、為人正直、最有光輝的一個人。她總相信善一定會戰勝惡的。她知道許多優美的故事,常常講給阿廖沙聽。她用愛開闊了阿廖沙的視野。
我非常慶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孩子,F在所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我也不例外,我的媽媽甚至連盛飯也不讓我做。我非常喜歡自己的童年。因為我的童年充滿光輝和希望。
比照阿廖沙的童年,我們無比幸福。所以,我們面對一切困難時,應該有信心,有勇氣。我們要相信黑暗一定會過去,曙光也一定會來臨的。只要我們擁有正直、勇敢和樂觀,就一定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
我看過許多的書,有:三國演義、簡愛、搗蛋鬼日記,九十九個成功育心的故事等等。如果你想聽聽我和書的.故事,就“王母娘娘開蟠桃宴—聚精會神吧!
周末,我在家里閑得無聊,就想找本書來解解悶。于是,我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高爾基的《童年》來看。以往我看書都是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書?墒莿偪吹綆醉,就被里面的情節打動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幾頁?粗粗,我有點同情小時候的高爾基。他才那么小,就承受那么大的壓力:被家里人欺負、被家里人打,想看書的時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沒有人的情況下看,如果看見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話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像高爾基那樣被大人們虐待,不過幸好我生活在21世紀,哈哈!我暗暗慶幸自己生活在21世紀?纯次覀儯S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時犯錯了,向爸爸媽媽發發嗲,就蒙騙過關了。生活得像個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上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考上北大的大學生,20幾歲了,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連日常的事情都不會做,早上吃飯的時候,雞蛋都是媽媽在剝,記者問他:“你為什么不自己剝雞蛋呢?”而他卻很淡定地說:“我不會剝雞蛋。”
《童年》這本書個我很大的啟發,我建議大家也可以看看,里面的內容可真是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童年》讀后感 篇13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童年讀后感400字。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從小就善良,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于學習,刻苦耐勞,艱苦的生活使他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阿廖沙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阿廖沙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后來阿廖沙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墒,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他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科夫和米哈伊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阿廖沙。此后,阿廖沙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阿廖沙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后,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他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本褪沁@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只有善良、和藹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人。而且她是那么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并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是多么幸福呀!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
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童年》讀后感 篇14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星期天下午,我打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中一行黑宋體字的起伏而起伏……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時失去了父親,跟隨悲傷的母親和善良的祖母到專橫、瀕臨破產的小染坊祖父家,但經常被暴力的祖父毆打。但善良的祖母處處保護著他。在祖父家,他遇到了許多“安靜”的親戚,包括兩個自私、貪婪、絕望的米哈伊洛叔叔和雅科夫叔叔,以及兩個叫薩拉的表弟。單純而深愛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住爺爺打阿廖沙身上的鞭子,雖然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在幫助二叔雅科夫抬起十字架時,活活地壓死了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公民家庭度過的:貪婪、殘忍、無知;父子、兄弟、夫妻勾心斗角;為了爭奪財產,我經常為一些小事爭吵和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位勤勞、堅強、善良的祖母。她經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教他做一個不想丑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人一樣。周圍有太多殘酷的事情,有時甚至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幸運的是,有祖母——全家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認識很多其他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個主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行為中無知地理解了一些真相。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多彩的;沒有煩惱和痛苦,更無憂無慮。有那么多孩子甚至不明白什么叫“打”,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被打被鞭抽的滋味。這可能是一種難以想象的痛苦。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貪婪、兇狠的事情,比如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了財產而打架。不會有殘忍的“恐怖事件”,無緣無故地折磨一個無辜的人死去。
天啊,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每天都住在蜜罐里,泡在甜水里,堆在金錢里……我們是多么幸福。∥覀儚牟豢紤]衣食住行,這足以讓大人擔心。輪不到我們了。
但有了這些,我們并不滿意。我們總是想要更多。因為,在我們看來,成年人很容易賺錢,而且似乎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么天真啊。事實上,我們不必像阿廖沙那樣獨自去“世界”。但讀完《童年》后,我們應該后悔我們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它。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思考長輩,理解他們;我們應該開始滿足我們的幸福生活。為了未來,為了未來,為了我們到“世界”的那一天。
【《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憶童年 思童年 -《童年》讀后感02-15
童年讀后感_童年讀后感02-17
童年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06-02
童年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優秀06-09
《童年》讀后感童年的傷痕04-05
童年讀后感 讀童年有感02-19
純真的童年——《童年河》讀后感02-18
童年個人感想讀后感讀了《童年》的感悟05-08
《童年的饅頭》讀后感童年的饅頭出自哪本書11-27
阿廖沙與90后的童年——《童年》讀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