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類書籍讀書筆記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學類書籍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教育教學類書籍讀書筆記一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會經常遇到有一部分屬于“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戀、打架斗毆等現象不時發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復思慮著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就意味著放棄他們,后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并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并不等于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我會想辦法的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訴學生“火車理論”:一個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輛快車,和一個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輛慢車,最后,先到達終點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車的那個人。我會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然就會產生興趣,而繼續續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于發現,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三、“慢”需要等待
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干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立竿見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我以此作為一劑清醒劑,并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點為出發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贊美文化”。告訴他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責任
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時的他,還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圣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
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并不是立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育教學類書籍讀書筆記二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里想著,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里的第一章有這么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游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么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于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么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難教?怎么那么不愛學習?家長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里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于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教育教學類書籍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摘抄11-22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通用5篇)08-13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精選6篇)08-12
勵志類書籍閱讀09-15
勵志類書籍推介09-14
職場勵志類書籍09-14
教育類書籍讀后感500字(精選23篇)07-15
幽默類書籍精選笑話09-28
兒童勵志類書籍推薦09-23
推薦閱讀--文史類書籍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