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讀書筆記600字
《彷徨》中有關農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農村婦女命運的。《彷徨》中有關農村題材的作品彷徨讀書筆記600字,都是表現農村婦女命運的。
【彷徨讀書筆記600字一】
彷徨是苦悶的,彷徨是迷茫的,彷徨是無處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原上的孤魂,不知該何去何從,不光是身體的無處歸依,更是靈魂的無法寄托。前方在哪里,有前方嗎?真的有前方嗎?那又在哪里?
二十年代的中國,黑暗、混亂、動蕩不安,滿目瘡痍,熱血的青年奮起反抗,期望毀滅這個千瘡百孔的舊世界。于是有了“五四”運動,魯迅先生寫下了《吶喊》,向腐朽的封建社會發出了沉重的宣戰。“五四”運動后是新文化陣營的分化時期,原來參加過新文化運動的從,“有的退隱,有的.高升,有的前進”,魯迅當時象布不成陣的游勇那樣“孤獨”和“彷徨”。曾經,他滿懷希望,然而這希望,最終是破滅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在現在,于是他彷徨了,《彷徨》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來在《題<彷徨>》一詩中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這便是題名《彷徨》的來由。他在《彷徨》書扉頁上引用《離騷》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又證明了魯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堅強的斗士,雖然彷徨,雖然苦悶,但仍然求索,不輕言放棄。仍然在鍥而不舍地抨擊著封建社會,(表現了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他的人生是一個圓,有彷徨,有苦悶,但沒有放棄。
生活在一個相對民主,相對自由的世界的我們,承受著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承受。有悲傷,有淚水,但作為人,最高級的動物,我們應該挺起胸膛,伸直腰桿,呼一口新鮮的空氣,像我們的祖祖輩輩那樣勇敢地前行吧。
【彷徨讀書筆記600字二】
一連幾日煩躁落寞的情緒縈繞在我的心頭,像一片浮云久久不能散去,一切都好像預先排好的,如洪水般將我吞沒,毫無招架之力。我只能靜靜的等待著,因為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
慢慢的我開始發現自己蒼老了許多,讓我這個從來都認為那些80后所描寫故事情節的都是他們的一己之見,現實中是不會存在的,開始隱隱約約覺得這些就發生在我的身上。而且不知從何時起我變的老練,變的事故,變的連自己都無相信。每天戴著一副面具游走在校園里痛并且不快樂,直到深夜學習結束后,坐在床上攤開那本自名曰:心靈筆記,開始反省今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單調無味但又不得不繼續。
也只有在這時我開始羨慕莊周,因為他能夢到精靈-蝶,而我則不能,我只能從<<莊周.齊物論>>中隱約感受,當文字借著時空傳遞到我手上時我能表達的只有感動.三毛的撒哈拉,張愛玲的雙桅船,這些再我那段失意的日子里給了我極大的鼓舞,讓我不至于絕望.徐志摩說,秋在心上即為秋,我拿不出這樣飽含詩意的解釋,就像我無法用語言來詮釋我的蒼白的青春一樣.
經過這一段洗禮我開始覺得應該改變自己,重新拾起往日的自信和快樂,向尼采和凡高學習,改變不了世界就嘗試改變自己,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失去中得到的哲理.
【彷徨讀書筆記600字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那么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實,彷徨主要源自于責任、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我們不可能也決不能無任何負載地來往與世,做為人,必須有所承受,承受我們需要承受的東西。在這現實與理想的王國里,我們承受著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們承受著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當我們覺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時,就會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壇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種想把這壇子打破的沖動。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問題很簡單,人們從懂事的那一天起,總在努力學習適應環境,努力做到與別人和諧相處。但恰恰忽略了一點:忘記了學會與自己快樂相處。而正是在這一點,才導致了我們種種的煩惱與痛苦。
這個時代比以往更看重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奮斗的精神,每個人面前都隱伏著萬千機遇,而最大的機遇卻是洋溢于你生命中的樂觀和歡喜。“縱然是漂流四方,也要邊走邊唱。”自覺地享受著實在的生活,又被高遠的希翼所牽引,那該是如鳥在林的快樂啊——所有的樹木清風都適合你。彷徨讀后感 我們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鼓勵與撫慰,長長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自己的心靈快樂無比。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只有快樂、愉悅的心情,才是創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給自己創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彷徨讀書筆記600字】相關文章:
彷徨之刃讀書筆記12-22
魯迅《彷徨》中的經典名言01-23
魯迅彷徨讀后感2000字07-31
簡愛 讀書筆記07-22
物理讀書筆記01-21
史記讀書筆記01-21
責任讀書筆記01-06
聲樂讀書筆記12-28
《白鵝》讀書筆記11-23
邱少云讀書筆記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