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通用9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1
孩子的童年,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呢?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
1.順其自然
孩子擁有內在發展的力量,他們的成長,不是我們教育的結果。
要想一歲的孩子,擁有三歲孩子的心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該到了做什么事情的年紀,也應該順其自然才行。
嬰兒出生后的最初兩年,對他的一生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一個人從出生之后的那一刻開始,他的人格就已經在不斷地形成了。
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一種神奇的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他們擁有特殊的天賦,能夠從周圍的環境中學習。
他們可以獨自學習,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
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吃奶要人喂,不會翻身不會爬,也不會說話。他們唯一表達自己的方式,就是哭。但是,很快地,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實在是太快了。若是仔細觀察,我們就能夠知道,孩子每一天都有變化。這種變化太神奇,也太迅速,有可能是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就自動完成了新技能的學習。
相比較而言,我們大人的成長,實在是太慢了。甚至或許可以說,我們沒有成長,已經到了近乎退化的程度。
2.適當幫助
讓孩子得以成長的,不是教育,而是工作。這是蒙臺梭利一個重要的教育觀點。我們大人能夠給予的,也不是無窮無盡知識的傳輸,而是適當的幫助。
兒童在能夠使用手的時候,就開始了學習。他們能夠天然地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吸收,最終實現自我的成長。
同樣的,嬰兒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絕別人的幫助,自己去做事情。我們要關注這一點,也以此警醒,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嬰兒的成長不是以身體為起點,而是以心理為起點的。
怎樣做,才能既提供適當的幫助,又能不破壞孩子自身對世界探索的欲望呢?
這需要我們成年人用心去體會。只要仔細觀察,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3.提供環境
環境影響人,尤其影響剛出生的嬰兒。
什么樣的環境,是有利于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的呢?
在《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中,作者強調,兒童的學習環境,應該避免過多的障礙。這樣,會使得兒童在“工作”的時候,更有成就感。
嬰兒是在環境中成長的。當他們能夠走出大門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帶著他們出去。他們行走的時候,不僅使用腿,還使用眼睛。
4.樹立榜樣
兒童要想獲得某種精神力量,就必須與經常使用這種力量的人在一起。
身為父母,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他們的現在,也影響他們的未來。
要想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就需要從自身入手,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正因為意識到榜樣的重要性,在此時,我才更不敢放縱自己。我怕自己的懶惰,影響了孩子。哪怕現在很辛苦,沒有完整的睡眠,缺乏自我的時間,但我還是會盡可能地找時間去充實自己。我也相信,孩子不是無知覺的。我的行為,會無形中影響他。
5.給予愛
如果說,有什么力量可以促進人的成長,那么,我想,唯有愛了。
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但它常常讓我們感覺到溫暖并充滿著斗志。對于一個嬰兒來說,媽媽的愛就是安全感。
小時候缺愛,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發展,極有可能留下心理的陰影,進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尤其是媽媽的愛,對于小嬰兒來說,它的作用,簡直比吃奶還要重要。
孩子在媽媽身邊通常都是不哭的。
我也愿意,更多地陪伴孩子,愛他,溫暖他。這對于我這個母親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本能,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兒童發展規律
除此之外,蒙臺梭利在這本《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中,還提及到了一系列的兒童發展規律,我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也希望能夠對閱讀本文的你有所幫助。
4個月大的嬰兒,就開始會觀察人們說話時的嘴唇動作并試著模仿了。
6個月,嬰兒可以發出一些單音節的聲音。
10個月,嬰兒會發現自己所聽到的聲音是有意義的,并努力理解。
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兒童可能會喜歡爬樓梯,或者是去搬運那些比自己還要重的東西。
3歲之前,兒童形成各種能力。3歲以后,兒童發展這些能力。
3-6歲,這個年齡段也是兒童的口音定型期且一生難改。
思考
孩子的一生,應該是富有創造力的一生。我們作為父母的,最終要扮演的角色,只能是幫助者。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這是最為耐心的等待。及至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就該我們退出他們的舞臺。
在此之前,順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提供適當的幫助,營造合適的環境,并樹立榜樣的積極作用,同時,無私地給予愛。
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培養他們的專注力。這之后的世界,便要交由他們去探索了。
《有吸收力的心靈》,蒙臺梭利旨在告訴我們:關注孩子的心靈,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自己去吸收,自己去創造。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2
一、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現這些未經采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于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為3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校,他們在這里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通過自己的天賦喜好不疲倦地進行學習,并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
二、決定一生的教育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里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并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該主動采取措施,對處于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心和關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并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并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于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它雖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保持不變?煞譃閮蓚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了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于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12—18歲
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后不會再發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類型。大多數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小學,12歲以后的中學又分成初中和高中,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么實質性區別。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并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里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系,就像一個花瓶與它里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系一樣。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通過他們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類型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發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3
1、“有吸收性心智指的是什么”
吸收性心智就像一塊海綿。在兒童生命的前幾年,他們通過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如同海綿吸水般毫不費力地從周圍的環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兒童生活的'經歷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印象,在未來的認知過程中,兒童再將這些印象重新分類和重組。這些經歷在兒童身體體驗和大腦工作之間持續相互影響,成為兒童心智成長的基礎。蒙臺梭利把兒童的這一特點叫做“吸收性心智”。這是一種讓孩子吸收和內化生活體驗從而得到成長的心智。
2、吸收性心智什么時候有?什么階段會消失?
吸收性心智從幼兒出生開始就有。0—3歲是無意識的階段,兒童是依靠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的作用,逐步建立了精神的內在結構。兒童的各種能力得到獨立的發展,如語言、手和腿的運動等等,一些感覺能力也逐漸形成,心理的各種控制能力也各自獨立發展出來。3—6歲逐漸變成有意識的吸收。他們已經能夠有意識地對周圍環境進行研究了,他開始了一個真正的創造和建設階段。
蒙臺梭利曾深刻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無法抹掉嬰兒在0~3歲時期形成的東西。由此可見,0~3歲階段內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兒童在3歲之前遇到的一些障礙,導致了他人格的偏離,那么在3~6歲這一時期還可以進行補救,因為這一時期是大自然對兒童心理建設的收尾時期!
王煒晴媽媽分享:幼兒與成人學習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如何進行教育,如何對幼兒行為進行關注。提出問題:在幼兒有吸收性心智的階段,如何在家進行配合教育。
園長分享:
在0—6歲之間,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開啟哪些終生受益的“童子功”?吸收性心智,是0—6歲階段的成長特性,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心智發育、成長時期。
“成像式記憶”特點,可以培養孩子一目十行的閱讀能力;“不求理解,但求記憶”是這個階段開發左腦的黃金期;“游戲中識字”,可以奠定早期閱讀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把“識字和閱讀”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閱讀”即生活,不要把學習當做生活之外的內容,是這個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特點;吸收性心智階段的閱讀,要遵循“三七原則”“奧斯卡原則”,好媽媽就是好老師,讓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愛上閱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進入小學學習階段打下扎實基礎,為學習數學奠定基礎;著眼未來,快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未來學習、工作的效率,節省閱讀速度造成的時間浪費。另一方面,童年大量的閱讀積累,可以使人面對人生各種境遇之時,有胸懷,有視野,在進取時有動力,在受挫時可回歸。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4
一、讓兒童正常發展
兒童做事沒有規律是因為以前曾經有人隨意地強制他們有規律地做事;兒童懶惰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強制進行工作;兒童們不聽話是因為以前他們曾經被強制聽話。
通過給予自由來培養紀律性解決了一個以前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由于外界的原因,和諧工作的狀態沒有出現,人體內的某種力量仍然會促使體內的其他部分單獨成長。結果就會導致各個器官的不平衡發展,最終無法協調完成任務。
這樣人的手就會無目的地運動,大腦就會想象一些遠離現實的問題,語言成了自娛自樂的東西,身體也變得懶散。所有這些部分都獨立發展,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導致個體不正常的成長,最終成為沖突和絕望的根源。
工作和自由是兒童正常發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我們的觀點與紀伯倫的話有些相通之處,“工作是愛的外在表現!
二、性格形成靠兒童自己
兒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授出來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學地進行教育,讓兒童能夠不受打擾和阻礙,并有效地完成這一過程。人們總是這樣說:“對年輕人要耐心一點。我們要通過我們個人的意愿對他們施加影響,要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蔽覀兿M麜r間和我們的耐心會有所收獲。實際上,我們沒有收獲任何東西。直到我們變老還是一無所獲。僅有時間和耐心是不會取得任何結果的。因此我們必須利用好那個具有創造性的時期。人的性格是在那個創造性的階段里形成的。如果性格在那一階段里沒有形成,那它就永遠不會形成了。任何說教都不會促使它形成。
三、兒童的占有心理及其變化
我們不能通過說教來防止孩子弄壞東西。如果一個孩子要得到一件東西只是為了不讓別人得到,我們會對他進行說教。但我們說教的有效性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不久之后他還會重新再來。對于成人來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沒有意志力。相反,如果一個人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有很強的意志力,很有能力。
四、兒童與社會發展
把人根據年齡分隔開來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于兒童也是一樣。這樣也就會打斷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絕大多數學校根據年齡分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而且是很多罪惡的根源。
我們學校的老師建議在一個班級中安排同樣年齡的孩子,但實踐證明這存在很大的問題。這與兒童們在家里一樣。一個6個孩子的母親會發現6個孩子比較容易應付。但如果這個母親有一對雙胞胎,那問題可就困難了。想一想,兩個孩子總是要同樣的東西該令母親多么煩惱呀。6個不同年齡孩子的母親也比一個孩子的母親輕松一些。一個孩子比較難以應付不是因為他們煩人,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伙伴。
在老式學校中,升級的唯一辦法就是競爭,但這卻常常會引起嫉妒、怨恨和羞愧等感覺。這樣孩子們就會變得自以為是,并且喜歡控制別人。相反,在我們的學校里,年齡大的孩子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向年齡小的孩子提供保護。這種大保護小、小崇敬大的氣氛在我們學校相當濃厚。這個班集體也變得非常牢固。最后孩子們之間對互相的性格都有了了解,并且能夠互相提供幫助。老式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說,“某某得了第一”或“某某最差”等等。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不會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年齡是兒童在環境中形成各種不同性格的重要因素。
五、社會的凝聚力
團體意識不是通過灌輸的方法得來的。它也不依賴于任何形式的競爭,而是自然的產物。這是兒童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結果。兒童只有通過他們的行為才能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向我們展示社會生活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人們僅僅注重個人目標,不顧他人是不會形成一個社會的。社會的最終形式是以組織為基礎的。人類真正的痛處所在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個性的缺失和潛能的浪費。
六、錯誤及改正方法
如果我們必須對兒童進行夸獎和懲罰,他已經沒有了自我約束的能力,約束的方法必須由老師來提供。但假設他們正在進行工作,我們不停地給他們獎賞或懲罰,這樣會嚴重影響兒童精神上的自由。
如果你告訴一個孩子他多么淘氣、愚蠢,這只會傷害他,不會使他有任何提高。這不是糾正,這只是對事實的一種陳述。發展和改正只能通過兒童長時間的主動練習才能獲得。
如果說什么東西對我們的性格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話,那就是能夠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就會變得自卑或缺乏自信。
成年人所犯的錯誤會引起兒童的一定興趣,兒童可能會對成年人有點同情,但這種同情是一種超然的同情。這樣對兒童來說,犯錯誤就成了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人人都可能犯錯誤這一現象對兒童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也會拉近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錯誤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犯錯誤比完美更容易促成良好關系的形成。我們無法改變一個“完美的人”。
如果兩個“完美的人”走到一起,他們肯定會吵個不停,因為他們既不能理解對方,也不能忍受對方。
這種審慎、自信的性格和我們所獲得的經驗將使我們終身受用。這種自豪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很容易得來,把兒童引上逐步完善的道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們僅僅告訴一個人他是靈活還是懶惰、是聰明還是愚笨、是好還是壞只能適得其反。兒童并不會因為在成年人身上發現了錯誤而對成年人不尊敬,成年人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尊嚴。錯誤不僅是一個私人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改正錯誤。小事情正是以這種方式變得偉大起來的。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5
拜讀了《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后,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育并不像自己原來想象的如此簡單,對于每一個孩子,從心靈開始接觸、了解他們,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幼兒教育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教育是開始于降生的終生教育".作為幼兒教師,學前教育的實施者,是為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先驅者,要將人類已有的文明,利用幼兒能接受的形式,幫助他們積累、掌握,同時也為人類文明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漸在幼兒教育中形成。教育不應該以僅停留在時間表、活動安排表上,而是應該與人的具體情況相適應的。幼兒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幼兒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為教師應該主動采取措施,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二、重視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兒童就具有這種心理能力。3—6歲兒童已經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決不同的問題。在這一階段,人類的智慧形成,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語言就是最明顯的例證。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進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個部分。
作為學前教育者,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每一個階段的兒童,理解他們的需要,進而延長他們具有這種吸收知識能力的階段。教育新的發展方向——向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向兒童的這種能力提供幫助,并提高兒童的這種潛能。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6
相信每一位幼兒工作者對蒙臺梭利這個名字都很熟悉,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于羅馬大學畢業后,在本校附屬精神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后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并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队形樟Φ男撵`》就是她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還有《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等著作。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以下是我讀《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之后的一點點感受。
通過讀這本書使我知道了兒童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潛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兒童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例如:0—3歲的語言發展,兒童出生后對別的聲音是不太敏感的(除非很大的聲響),唯獨對語言的聲音非常敏感;到三個月左右,嬰兒會偶然發現自己的嘴巴有發音的功能;到六七個月時則會主動發出一些無意義的雙音;到一歲左右時,則會發現語言的指稱意義,開始呀呀學語。一歲半左右,孩子會出現一個詞匯的爆炸期,兩歲之后,則將出現一個思想的爆炸期,因為,兩歲之后的孩子開始進行句子的組合和創造了。所以,蒙特梭利把兩歲看做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這本書還有許多很好的觀點對我都有啟發,比如孩子是在行動中學習的。這其實是闡明了運動發展和心理發展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行動中,運動中去主動獲取知識,而不是填鴨和灌輸;她強調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嬰兒一出生,就把他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去尊重和愛護,而不是當作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來看待?戳恕队形樟Φ男撵`》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兒童的特點,同時也啟發了我對幼兒進行教育時要運動適當的方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自身的特點,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我覺得在投放區域材料時不光要投放有層次的材料,而且要配上對應的操作圖,使幼兒通過圖示自學,效果會比教師教要好很多。以上是我看完后的一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7
首先非常感謝"綠色童年工作坊家長"平臺創建人及各位工作人員,讓我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蒙臺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后感想,同時我本人也能更加深入地學習并思考如何了解孩子,認識孩子并教育孩子們。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位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同時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醫學女博士。(家長啟示1:了解點醫學知識無論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更有助于幫助撫育和教育孩子。)她創辦的"蒙氏幼兒教育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并深刻影響世界各國。她在各國創辦了很多幼兒園,同時她還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建了一套教具,其中最經典的是感官教具。
《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歷程(從胚胎開始一直成長為兒童的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來闡述兒童天生就具有獨自學習的能力,因為他有一顆可以吸收知識的心靈。舉個簡單的例子,兒童長大后能說他父母所說的語言。可是對一個成人來說,學好一門語言,是極其不容易的,沒有人一字一句的教授兒童,可他們卻可以把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得極為特色,每一個兒童自身好像都有一個勤勤懇懇、技術嫻熟的老師。
鑒于此,蒙臺梭利在本書中一直強調教育并不是老師和家長教了什么,它只是人類自然發展的一個過程。它不是在教授的過程中得來的,而是兒童通過環境獲得經驗而得。老師和家長的任務就是去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的天性,從而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生后到6歲的這段,6-12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在12-18歲,兒童心理成長進入第三階段。其中每個階段都可以為兩個小階段。這也是一般國家劃分小學、中學、大學的年齡劃分的緣由。而0-6歲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和心理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并形成的。在出生后2-3年內,兒童所收到的影響可能會決定他們的一生。"俗語說從小看老".在這期間,如果他們能夠自由發展,他們的身體和性格才能正常發展;但如果他們收到傷害、暴力或其他不良影響,他們的性格就可能發生偏離,如果不及時糾正,其影響將會伴隨一生。
那么兒童正常發展和不正常的特征有哪些呢?精力集中、工作、守紀律、易于相處和融入社會都是正常發展的表現,而不正常的表現有任性、混論、膽小、懶散和反社會。兒童的正常發展源于專注的工作。因此,我們要有目的地向他們提供一些兒童所需的用具,來滿足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的注意力有所指向。(家長啟示2:蒙氏教具不僅幫助兒童認識世界,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關注力、動手力和歸類能力。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多關注。)集中注意力可以幫助兒童心理的發展,提高運動協調性,并最終使兒童糾正性格問題。
然而家長要如何幫助兒童培養和發展正常的性格特征,蒙臺梭利又通過對兒童尤其是0-6歲之前的寶寶的觀察發現做了細致的分析:
新生兒的心理生命和"心理創傷":新生兒是有心理生命的,同時容易受到"出生創傷"。所以,剛出生時,新生兒從母親的胚胎來到陌生的新環境,是很痛苦,很害怕的,但卻無法說出來,只能用出生后的哭泣來宣泄經歷的苦難。而成人所能做的就是幫助嬰兒適應這個世界。而如果在嬰兒出生后的早期,對生存的環境產生了一種畏懼感,他們以后的健康成長必將受到影響。這樣的孩子將來就可能會形成桀驁不馴的性格,與社會格格不入。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問題男孩,他的新歌不招人喜愛,不聽話也不愛學習。雖然他長的狠漂亮,很聰明,也很健康,但是沒有人愿意搭理他。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這個男孩在出生后的15天內曾患過嚴重的營養不良,體重急劇下降。照料他的護士覺得他難看,并叫他"皮包骨"。除了剛出生后的這兩周,男孩以后的成長發育都很正常。
兒童的獨立歷程:獨立是兒童成長的基本要求。兒童從剛剛出生就踏上了追求獨立的旅程。成長的過程中,兒童不斷地完善自己,克服前進道理上的各種困難。獨立包含身體獨立和精神獨立。通過語言與人進行交流,是兒童獨立進程中的關鍵一步。而學習走路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習走路時在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內完成的,同語言學習和認識周圍環境等同時進行。教育的首要條件是向兒童提供環境,保證大自然賦予他們的各項能力能夠得到成分發展。嬰兒不僅要實現身體的獨立,同時他們還要求在精神上獲得獨立。他們第一本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自己去做事情。他們爭取獨立的第一有意識的要求是: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障礙,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運動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在學;蛏钪校覀兺幼⒅睾⒆拥闹橇逃,卻忽視運動的重要性。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心理和大腦的發展是依賴于運動的。而運動要發揮作用,就一定要與大腦合作。兒童就是要依靠運動協調能力來是自己的心理得以完善,進而憑借心理來運動產生影響。大腦的發展如果離開運動獨立發展,這則是一種有害的發展。
兒童的活動需求:當兒童可以獨立行走后,他們的內心會有種對活動的需求。但當孩子的行為被打斷,他們的性格就會因此發生變化,做起事來也會失去目的性和積極性。讓兒童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準備,并堅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比如,1-2歲的兒童喜歡模仿大人,并喜歡做大人做的事情。他們喜歡幫助大人擺桌子,拿很多比他們個頭還大的一盒面包。他們還會不停地把東西搬來搬去,直到累了才停下來。成人經常擔心孩子會累著,可是心里學家指出,如果成人這時去幫助兒童,不利兒童行為的發展,有甚者還有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
兒童的走路需求:走路對2歲的孩子來說是很自然地需要,因為他們要想成為一個大人,走路時他們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兒童的行走的時候不僅要使用腿,還要使用眼睛,因為他們經常會被一些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他們希望去認識世界。兒童不停地走,不停地發現。這是兒童的天性。兒童需要多到戶外行走,看看他們喜歡的食物。帶兒童認識不同的顏色,觀察樹葉的形狀和紋理,了解昆蟲的習性,記住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名稱等,這些都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當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就能在戶外行走更長的時間。
3歲之前是兒童形成各種能力的階段,3歲之后是兒童發展這些能力的階段。兒童到3歲時,基本上獲得了自我保護的能力。這時候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成人的管理和控制,就會用語言來表達抗議,或者進行一些惡作劇。兒童這樣做并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要了解自己身邊的環境,找到能夠促進自我發展的方法。
3-6歲是"玩的年齡":這個時期是一個兒童通過行為對自己進行"建設性完善"的時期。此時兒童的大腦還具備了不知厭倦地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學習的能力。兒童現在不只是能夠發揮感受的能力的作用,還能夠自己親自參與到其中。他們想要親手去感觸各種食物,區分各種不同的東西。他們總是表現的非常忙碌,不停地用手做這做那,而且感到非?鞓贰_@時候,家長根據兒童的需求,創造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和興趣,讓他們能夠自由自在的玩耍,自由自在的成長。
總之,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安全和健康的環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站在孩子的背后,多觀察,多鼓勵,少插嘴,少插手。教育的目的是要發展兒童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8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生命力”,它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釋放強大的力量。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發展。教育是為了激發和促進孩子發揮“內在潛力”而存在,所以要使孩子按照自身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孩子不應當被當做物體或寵物,而應該被當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孩子不是秉承成年人思想的容器,不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泥塊或軟蠟,不是用來隨意雕刻的木塊,也不是花園里的花草或門旁拴著的小狗。孩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人,教育家、老師和家長們應該對孩子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想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這樣才能不受阻礙成長。
part1兒童對重建世界的重要作用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使用單詞及名字是學習語言的最初階段,他會發生在一個非常固定的時期,就像早就設計好一樣。兒童還需遵循自然界嚴格設計好的時間表那樣忠實、準確的進行學習,如同一所組織嚴密的舊式學校。隨著兒童對這個時間表的遵循,他們勤奮的學會了語言的不規則變化及句子的語法結構。2歲的兒童已經能夠清楚的識別自己周圍的人和物了,兒童會為了促進內心的成長而學會很多東西,會形成智力、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會情感等成年人無法傳授給他們的復雜東西。兒童3年學會的東西,我們通常要用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所以心理學家常用“3歲的兒童已經長成一個大人了”來表達這種意思。(其實就是所謂的“三歲看大”吧)。
教育并非是教師教授了什么東西,而是人類自熱而然的本能發展過程。它并非是通過教授方式得來的,而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得經驗得來的。教師的任務并非是講課,而是給兒童專門設置的特殊環境中,為他們準備和安排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文化活動。人類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出生后最初的三年時間里獲取知識的速度最迅速,獲取的知識最大、最密集。
part2教育將決定兒童的一生
我們的教育還未從人本身出發進行任何考慮,卻只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目標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必須遵循學校規矩而循規蹈矩的生活,教育內容沒有考慮到物質和社會生活等因素。由于學校的壓制,學生的思想被嚴重束縛乃至扭曲,當他們離開學校時,早就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從而無法正確判斷自己所處時代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學體制的內容脫離了社會生活,學生根本不了解社會。學生接受應試教育,在畢業后其實沒有做好面對未來生活的心理準備,造成精神問題及異端人士增多。以人為本的教育,需要社會、政府、家庭的足夠重視。父母要說服自己面對并承認兒童具有巨大能力這一事實,并退出主導孩子成長的主角位置,明確自己只是為兒童的成長提供幫助的人,那么父母就能更好的履行撫養孩子的責任。
只有從嬰兒降生那刻起開始實施的教育,以幫助生命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種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兒童的巨大潛能,重塑世界的希望。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篇9
本書是我們不斷發展的人類思想的一部分,是保護兒童巨大潛能運動的一部分。我們本身也處于這場運動之中。
當今世界紛爭不斷。為了將來世界的重建,人們目前正在醞釀、出臺許多計劃。教育被廣泛認為是實現世界重建的最好方法,沒有人會否認,人類的智力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人類文明發展的要求。
我也認為,人類目前的成熟水平還遠不能幫助人類實現遠大理想,建立和諧、和平的社會和消除戰爭。人類本身也沒有做好控制和指導各種事件以實現自己理想的準備。相反,他們在處理各種事件過程中還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
雖然教育被認為是提髙人類能力的最好辦法,但是它一直停留在對人類“思想”進行教育的觀點上。這種通過教育提高人類的辦法與舊有的觀點沒有多少不同,并不具有新穎性和建設性。
我毫不懷疑哲學和宗教會對完成這一使命做出重大的貢獻。但是,在這個非常文明的社會里能有多少哲學家呢!過去沒有多少,將來又能增加多少呢!我們曾經有非常高的理想和標準,這些理想和標準成了我們教育的主要內容,但戰爭和沖突卻從沒有因此而有所減少。如果教育確如那些陳舊觀念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傳承知識的話,那么教育就不會對人類的未來做出多少積極貢獻。因為如果人類整體發展水平滯后,知識的傳承又能有何作用呢?相反,我們必須考慮精神、社會人格、新的世界力量等一系列目前不為人知或被人們所忽略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能夠起作用的話,那么這種作用只能在兒童身上發揮,因為是兒童確保了人類的生生不息。
兒童具有一種未知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引導我們進入美好的未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革新這個世界,教育就必須將發展兒童的潛能作為目標。
新生嬰兒的心理活動今天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一些心理學家已經在嬰兒出生三個小時后就開始對嬰兒的成長進行仔細觀察了。另一些心理學家經過深人細致的研究之后得出結論認為,嬰兒出生后的頭兩年對于他的一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人格的形成過程在一個人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帶有一點神秘色彩的觀點引出了這樣一個看起似很奇怪的結論:教育必須在嬰兒出生后就開始。之所以說它奇怪,因為按照常理我們是無法教育一個新生嬰兒的,即使對一個不足2歲的嬰兒進行所謂教育也是無法辦到的。我們給一個連我們說什么都聽不懂的嬰兒講述什么課程呢?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舌頭都無法正;顒。談到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僅僅指對他們進行衛生教育呢?不,這里說的教育有著更深遠的內涵。
在嬰兒出生的早期階段,所謂教育是指,為嬰兒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的發展提供幫助。這就是說,我們不能使用正統的說教式的教育方法。
近來的研究廣泛證明,嬰兒在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賦。這就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一條新路。這條路不同尋常,并且至今未被人們發現,這條路與人類的精神世界有著很大的聯系。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下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和生存以來就從來沒有考慮過蘊藏在人類身體中的巨大潛能,以至于我們今天的文明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卻沒有注意到嬰兒的精神世界中所蘊含的寶貴財富。自從人類生命在地球上出現以來,這種潛能就一直被忽視。直到最近,才有人提及這種潛能的存在。例如,卡瑞爾寫道:“嬰兒階段無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們應該通過任何可能的和現實的教育途徑對這一階段進行開發。一旦錯過這一階段就無法進行彌補。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一階段,而應該努力對它進行挖掘。”
今天,我們已經開始發現這些未經采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于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關嬰兒出生最初兩年問題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大門。在這里,我們會發現至今仍無人了解的人類精神構建的規律。兒童則向我們展示了這一規律。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精神生活。這就是我們為教育工作者指明的“新路”。在這里,不是教授把心理學強加于兒童,而是由兒童們自己把他們的心理展現在研究者的面前。
這看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隨著我們講解的深入,情況就會明朗起來。兒童有一顆能夠吸收知識的心靈。他有獨自學習的能力。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證明這一點。兒童長大后會說他父母所說的語言,但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好一門語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沒有人手把手教授兒童,他們卻能將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研究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非常有意思的。所有致力于這項研究的人都認為,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一單詞和名字的使用,有一個非常固定的時間段,好像已經預先設計好了一樣。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根據這嚴格的時間表,兒童以極大的勤奮對語言的不規則變化及語法結構進行學習。
似乎每個兒童自身都有一個辛勤而又技巧嫻熟的老師。而人類說得最流利的語言恰恰就是在他們的嬰兒階段學習的。不但如此,如果兒童長大之后學習另一種語言,即使最高明的學者也無法把他們教得像說自己母語一樣流利。
因此,肯定有一種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幫助兒童進行發展。這不僅僅表現在語言學習方面。因為在2歲的時候,兒童已經能夠認識周圍所有的人和事物。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清楚,兒童已經學習了很多東西,用以促使內心成長。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兒童階段形成的,而且是在人生頭兩年形成的。兒童不但要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并適應周圍的生活,而且還有一些我們無法教授的復雜東西,如智慧、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會情感等都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大自然似乎可以使兒童不受成年人式的推理方式的影響,以使他們內在的學習方法順利進行。在成年人的所謂智慧占據和改變他們的內心之前,兒童就已經完成了他們心理構架的建設。
3歲時,兒童已經打下了他作為人的人格基礎,到這個時候才開始需要特別的學校教育。兒童在這段時間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 就,因此有人也許會說:3歲上學時的兒童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心理學家用這樣一句話表 達了這種意思:“3歲的兒童已經是一個大人了!钡莾和@種從周圍環境學習的能力還遠沒有發揮至極。
兒童通常3歲時就進入幼兒學校。在此之前,他們無法接受教育,沒人能直接教他們?伤麄儏s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精神的偉大之處。我們為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校。他們在這里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雖然有些兒 童來自于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又沒有受過教育,但這些兒童卻可以 在5歲之前學會讀書和寫字。如果有人問他們,“是誰教你寫字的?”他們通常會驚奇地回答:“教我?沒有人教我呀!”
四歲半的兒童就能寫字看起來有些奇怪,他們對學習知識還沒有任何感覺。于是媒體開始討論“文化的自然獲取”這一觀點。心理學家們非常想知道,這些接受實驗的兒童是否與其他兒童不一樣呢?我們自己也因為這一問題困惑了很長時間。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后,我們準確地得出了結論:兒童天生就具有這種“吸收”文化的能力。我們會提出疑問,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如果文化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得,那么對于文化的其他方面情況又如何呢?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他們的吸收速度甚至比讀、寫還要快。例如,在對植物、動物、算數、地理的認識和學習方面,兒童同樣會以一種簡單、自然的方式學習,不費任何力氣。
因此我們認為,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它不是通過教授得來的,而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而是在為兒童設置特殊的環境,準備和安排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我在不同國家進行的實驗已經持續40年了。隨著兒童年年齡的增長,許多父母一直要求我延長實驗時間。我們發現,個體的活 動是刺激和促成發展的一個要素。這適合于學齡前兒童,也適合于 接受初等、中等或更高教育的兒童。
新的實驗同樣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僅對于學校和教育來說如此,對人本身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
因此,我認為所有教育改革都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人本身必須成為教育的中心,我們要知道人類不只從大學獲取知識,人在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學習的過程,尤以出生后的頭三年獲取的知識量最大、最密集。在這一期間,我們應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注。如果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會發現,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不再是一個需要我們傳授智慧的人,他們的成長會為我們的思想寶庫提供珍貴的資料。他們通過自己的天賦毫不疲倦地進行學習,并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仆侍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于是,我們成了人類精神發展的見證人,一個全新的“人”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從此,我們不再被各種瑣事所累,開始可以指導和規劃人類的未來了。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書筆記01-16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書筆記11-16
《心靈驛站》讀書筆記04-26
《心靈處方》讀書筆記11-24
《穿越天空的心靈》讀書筆記12-10
《讓心靈充滿快樂》讀書筆記12-20
《選擇心靈的陽光》讀書筆記11-08
《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讀書筆記01-15
《用心靈去傾聽》讀書筆記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