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著作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著作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1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墒牵魏问虑槎际且环譃槎,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十分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教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明白。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余年,今日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余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活力;父母不惜自我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以往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可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日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期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磨煉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2
鋼鐵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它經過了千錘萬擊,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中成形的。所以,它是那么堅不可摧!我們的人生是困難打磨出來的,僅有經歷挫折,才會煉就百折不撓的韌勁。鋼鐵的堅硬正是因為它承受了不計其數的敲打,才會有一具“刀槍不入”的身心!
掩卷而思,標題赫然入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生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人類而斗爭!他的身上有著不計其數的傷痕:眼睛、脊椎、腿……但他絕不輕言放棄,一次次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他的一番話令我感慨萬千——“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僅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我作為一名高中生不也應當珍惜時間,多為祖國做出自我的貢獻嗎就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做到問心無愧!我并不善于抓緊時間,也做不到迎難而上,就像做題也一樣。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只“攔路虎”,我看著題目,卻始終找不到思緒,百思不得其解。正準備輕言放棄的時候,我發現保爾在桌上似乎對我微笑,他高舉著劍,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應對呼嘯而來的子彈,他依然臨危不懼,生與死,都是變幻莫測的,他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我眼前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熱血沸騰”地拿起筆,在草稿紙上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地演算著。我的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不要放棄!我靈光一現,在圖上添了一條輔助線,一道難題迎刃而解。我應對來之不易的答案,激動萬分。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包含了我堅持不懈的努力。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要為了時光流逝而哭泣,因為僅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不會覺得失落。不要為了一事無成而悔恨,因為僅有經歷了挫折,才不會空虛。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高爾基這么說過。其實不僅僅是為了革命事業,在生活中,僅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才會更加堅強!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那就多多直面困難和挫折吧,這樣你就能具有鋼鐵般的意志,成為一個像保爾一樣百折不撓的“英雄”。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3
我用了幾天時間通讀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著),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讀后感,因為理論水平有限,其不足之處懇請趙老師斧正。
正如這本書的出版說明所言,該章節在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他們論述了物質資料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闡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規律并根據這一規律論證了歷史上存在的各種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從而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還科學地闡述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指出了國家和法對所有制的依賴關系,揭示了國家的階級實質;同時還闡明了社會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的關系,提出了"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的原理。他們還根據自己發現的歷史規律對共產主義作了科學的論證。"理論的作用在于解釋世界,然后通過指導實踐活動來改變世界。首先,唯物歷史觀基本原理的產生是歷史的、對各種觀念批判繼承的產物,它能夠邏輯嚴密地給出人類社會經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進而預測到下一個社會形態,即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必然性。同時,唯物歷史觀的產生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質變,它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等各種觀念、思想和概念,在論證了"物質決定意識"之后,上升到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在這一歷程中,"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無用處的廢物彌補了歷史發展的不足".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產力、生產關系(交往形式)、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市民社會)及社會革命、人民群眾等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并運用這些范疇系統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人類的物質生產是整個歷史的出發點。唯心史觀把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的范疇、觀念作為歷史發展的出發點,唯物史觀則把人類的物質生產作為歷史發展出發點。如何確定歷史發展的出發點,直接影響能否正確認識極其復雜的人類社會有機體,能否客觀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及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人們在生產中結成的物質關系是整個社會歷史的基礎。"個人互不依賴,僅僅通過交換結合在一起","所有者通過物的形式,即通過貨幣統治非所有者".人們在生產中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生產關系,是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它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其他一切社會關系,決定了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的性質。
第三,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歷史的每一階段發展和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規定了歷史的每一階段的生活條件,決定了其發展和特殊的性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里的環境指"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數量的生產力總和,人和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在歷史上形成的關系",即生產方式。一定的歷史階段的生產方式都是由前一代傳給后一代的,當然它也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是,它"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源泉,決定并制約著人的全部活動以及全部社會生活的領域和過程。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自身的發展。
第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恩格斯"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并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回答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五,一定的生產力和積極參與反抗舊社會活動的革命群眾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因素。一定的生產力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前提,"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隨著"(無產階級)把個人的自由發展和運動的條件置于他們的控制之下",使無產階級的利益成為了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于使共同體中的每一個個人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這樣一來,"隨著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
以上是《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中關于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下面談一下本人在通讀之后,結合社會現實所作的思考。
先談私有制(它以某種形式客觀存在)。在上層建筑層面,客觀的"公"退"私"進(抓大放小,管理層收購等)以及《物權法》的出臺說明了私有制以某種形式獲得了確認和發展。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勞動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駕于個人之上的力量",個人自由只是在某個階層(比如企業管理層)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發展壯大很難說不會妨礙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無產階級的交往和聯系是否得到加強。"個人(他們的力量就是生產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對立的,而這些力量從自己方面來說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系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國企的工作經歷來看,工人的聯合體——工會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跟黨委、行政相比較,工會始終處于弱勢的地位,很難保障工人的各種權利。正因為如此,下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這些現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過度耗費更加深了我對"勞動是謀生的手段"這一論斷的認識。
再次,談一下生產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卷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競爭和擴大世界交往能夠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我們不難理解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并將市場經濟定性為"工具"的初衷。"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像中的那種個人,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這說明發展生產力需要尊重客觀規律,需要以既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水平為基礎,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樓閣。
最后,將著眼點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上。既然馬克思主義歷經百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強的預見性,仍然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我們的實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產生了分工。……分工的進一步擴大表現為生產和交往的分離,表現為商人這一特殊階級的形成。(商業資本家的產生)"、"隨著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各國開始處于競爭的關系中,展開了商業斗爭,這種斗爭是通過戰爭、保護關稅和各種禁令來進行的……從此以后商業便具有了政治意義。(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在無產階級的占有制下,許多生產工具必定歸屬于每一個個人,而財產則歸屬于全體個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后對所有制的規定)" 、"隨著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必然性)".
最后談一下創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據現有的經驗材料來考察和研究當前的現象和問題",這便是對理論的與時俱進的要求。比如文中談到的"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長以及作為二者基礎的人口的增多",其嚴密性便值得商榷。因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只能提高產品的絕對數量;當今真正提高勞動效率的是腦力勞動的產品(知識和信息);需要的增長的確依賴于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營銷管理考察的變量之一。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無產階級階級基礎的擴大:"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成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條件之一。這有利于實現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占有全部生產力。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4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圣”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并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的《資治通鑒》,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并不體現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愿意忍受這樣的刑罰,可之后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一樣的,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僅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必須要活下去,必須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禮貌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十分殘忍,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所以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忍,但也不能偷懶放松。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5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悲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終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非常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我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并且是他敢于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我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夠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6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痹谏险n的時候教師叫我們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覺就像同一位平地高尚的人談了一次長話。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自幼患病,因故導致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在她6歲零9個月的時候,安妮?莎莉文教師進入她的生活中,她就像又見到了一縷陽光,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在海倫一開始見到莎莉文教師的時候,并不喜歡她,有一次甚至還把莎莉文教師鎖在屋子里,害得她爸爸不得不找來一把梯子來就教師?墒侵,在莎莉文老師的啟蒙下,她試著學會了拼“杯子”這個詞,也逐漸喜歡上了莎莉文教師,在她學會了許多次以后,莎莉文教師便會把一些書,把單詞拼寫到海倫的手上,海倫很用功,提高也很快?墒怯袝r候由于迫切想明白書中的資料,也不由自主地對莎莉文教師發起火來,莎莉文教師也毫不介意。在莎莉文教師的幫助下,海倫逐漸喜歡上了大自然,喜歡上了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力的小動物們。最終,經過不懈的努力,海倫最終最終學會了說話。莎莉文教師一向陪伴到她自我出嫁,才與海倫戀戀不舍地告別。
海倫一生有許多成就,在一般人看來,也是個奇跡。比如說在海倫20歲的時候,上了哈佛大學,在她長大以后,以往獲得過國總統獎……海倫每得到一點提高,她便覺得倍受鼓舞,心中有充滿了喜悅。
如果給海倫三天光明,在第一天的時候,她會把所有親愛的朋友都叫到身邊,長久凝視著他們的面龐,把她們內在的美的外部跡象深深地刻在心里,看一下那些人所讀的書。在午時的時候,他去森林里進行一次遠足,陶醉在自然的無窮的美麗之中。
第二天,海倫要看看將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晚上,要在劇院里度過,不管劇情怎樣,因為我渴望看到每一個優雅的動作,每一個逗人的舉動,由于僅有看一場戲的時間,所以只能看一看劇情,并在腦海里記錄下來。
第三天,她要到花園里,到貧民窟去,到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樂園里去,享受陽光和歡樂。
在珍貴的東西,你擁有時不久的怎樣。在平凡的東西,你失去時會覺得可惜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懂得了自強不息。我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珍惜機會,在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加油!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7
在英國倫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著一代偉人卡爾·馬克思。墓地上,馬克思的青銅頭像端放在花崗巖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著青年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一"墓志銘"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本質,也宣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近百年來,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在中國的傳播中,還是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都體現了"解釋"中國的理論指導意義,體現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的實踐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將永葆其青春活力,馬克思還活在當代世界。
《活著的馬克思》作為通俗理論讀物,力圖通過對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論和偉大人格,向廣大讀者再現"真實的馬克思、睿智的馬克思、崇高的馬克思",深化對馬克思主義"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內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自覺和自信,增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活著的馬克思》開始就以"歷史的巨人"為題,對馬克思誕生的時代、馬克思勤奮好學的青少年生活、為真理而奮斗的畢生經歷、實現人類思想偉大革命的實踐和理論過程等內容作了敘述,再現了恩格斯所言的馬克思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意蘊。如果想到《活著的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寧將軍已是80多歲的老人,從1951年抗美援朝參加空軍以來,60余年堅持不懈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就可以清楚,《活著的馬克思》所說所言,實際上會聚了他們對馬克思生平事跡的真情,蘊含了作者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我讀《活著的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馬克思主義真信者才能為之。
《活著的馬克思》接著以"天才的頭腦"為題,集中以馬克思(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經典著作為線索,對馬克思的思想精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作了闡釋。按照這九篇經典著作的寫作時間,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國話語特色的闡發,在內容的準確性、敘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著的馬克思》的四位作者,幾十年來勤勉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孜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結合了他們在共和國建設和改革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真知,實際是他們這幾十年來學習和研究體會的凝練,對后學者會有極大的幫助和啟示。以此來讀《活著的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馬克思主義真知者才能書之。
《活著的馬克思》最后以"偉大的人格"為題,從堅定的理想信念、勤奮的學習精神、無謂的斗爭氣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摯的革命友誼,真實地再現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通過品讀馬克思的故事,確實如作者們所說的,能使我們對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無私奉獻、什么謂奮斗終生等人生哲理會有新的感悟。馬克思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就在于:"這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面旗幟。點滴中見高尚,平凡中見偉大,馬克思熠熠生輝的偉大人格,為我們樹立了人生的榜樣".《活著的馬克思》的作者,年長者83歲、年輕者63歲,平均年齡73歲,他們講述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們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真實情感。讀畢《活著的馬克思》,我相信讀者們都會有同感,只有馬克思主義真懂者才能述之。
【經典著作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經典著作《繁星春水》讀書筆記10-14
經典著作名句09-01
經典著作中的勵志名言09-21
經典著作《駱駝祥子》讀后感11-26
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09-12
經典著作《紅樓夢》讀后感12-05
經典著作西游記讀后感11-14
經典著作《紅樓夢》的讀后感11-14
經典著作弟子規讀后感10-24
經典著作《西游記》讀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