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通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
中國的歷史漫長而悠遠,期間發生的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我很難找到入門之經。針對這種情況,有學者創建了“通史”這種題例,即在一定的歷史觀的指導下,通過通俗精練的文字對中國歷史進行現代的詮釋,是我在較短的時間里理解中國歷史的理想書本。這本書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的啟發下等方面而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并通過科學的體例與創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闡釋歷史。
全書共分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洲二統、離析與交融、乾坤與變幻、王朝與更迭、民主與新生七個章篇,同事輔以近兩百幅精美圖片和多個知識版塊,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精煉簡潔的文字,多元的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和創新的版式設計有機結合,幫助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和一個嶄新層面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2
我記得有句諺語說“書中自有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悲歡離合,書中自有喜怒哀樂”,而我假期的喜怒哀樂全都來自那本書——《中國通史》。
這本書就是想讓讀者對中國歷史加深了解,因為寫的不同朝代的歷史,講述了當代歷史研究中的細化和碎片化現象,使讀者望而生畏,很難找到入門捷徑,對中國歷史的缺乏清晰認識,所以就有學者寫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對中國歷史進行了現代詮釋,讓讀者乘上捷徑閱讀之門。所以這本書便叫《中國通史》.
本書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本書以時間為順序,分為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州統一、離析與交融、朝代變化和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勾勒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的內容。、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便不會知道:堯的簡樸與仁慈、舜的孝順以及慷慨、周幽王竟用性命來博得美人一笑,楚莊王的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的趙括,使用暴政的秦始皇、虞姬的忠心、呂后的狠毒,王昭君的`正直。
讀了這本書后,給我帶了很多感受:面對風云變幻,迅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正好的把握現在,充實人生,創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的認清未來。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3
我喜歡歷史,書成了最好的了解歷史的方法!吨袊ㄊ贰肥俏液芟矚g看的一本書,它講述了從史前文明到武昌起義推翻清朝,從倉頡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開發了第一條鐵路,從夏朝以前的禪讓制到后來的世襲制……
在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有兩個時期: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在漢文帝時期,那時國家富裕,人民安樂。外國都不敢來侵略,只是偶爾小小地打擾一下我國的邊界,他們是怕了我們這個強大的國家了,統統俯首稱臣,而且還每年都送一些他們的特產進貢給我們的皇帝。在漢朝時候的中國,可是已經達到了封建社會很發達的`一個階段,那時的外國還都是落后的奴隸社會呢!
我非常喜歡《中國通史》這本書,它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文化歷史發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結晶,還把歷史長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訴了我,讓我不能不去喜歡。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4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赐赀@本書,我頗有感受。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知識。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全部容納進取的一本書,讀完后能不收獲知識嗎?它記述了中國五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稱為“人類歷史比讀經典”。
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的淋漓盡致。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止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現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赐炅诉@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
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個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赐赀@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
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里,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里,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遠古雖然已經逝去已久,而他們所創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里。雖然他們可能當初并未意識到。
最后,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看這篇文章的人,尤其是同學,因為它是在太經典,太值得讀了?赐炅撕螅瑹o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獲的。希望你喜歡它。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5
讀了《中國通史》,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長和美麗。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堯、舜、禹到最后的帝國——元、明、清,經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用環環相扣、源遠流長來形容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更迭并不為過,用波瀾壯闊、異彩紛呈來形容中國歷代所發生的大家一點也不夸張。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南朝祖沖之創造新歷,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這樣的歷史不能不讓人驕傲,這樣的歷史不能不令人神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歷史上有許多優秀的將領:精忠報國的岳飛、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肅清倭寇的戚繼光……當然,歷代詩人更是數不勝數: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代才女李清照、曠世奇才蘇軾……再說秦始皇,大家都
說他是個暴君,但誰也不能否認他不是一個英雄。是他,統一了中國;是他,修筑了萬里長城,建筑了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但是這在當時貧民百姓的眼里,他大興土木,累死了眾多的百姓,在他們眼里,這些建筑都是用百姓的血和肉搭建起來的.墳墓,在他們眼里,他只是會
讓他們苦不堪言的昏君,但他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中,是個偉大的英雄。
前人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可以幫助后人洞察世事,少走彎路,所以培根說:“讀史使人睿智!蓖硕笃浯,至少知史可以讓你具有與眾不同的學識和魅力。
有歷史是一種榮耀,它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積淀。華夏文明博大精深,非一家之言所能道。愿大家都看看這本書!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6
《中國通史》這本書,它記述了中國五千年來的開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開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稱為“人類歷史比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的淋漓盡致。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止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還發現了,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
中國文學里根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于古代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赐炅诉@本書,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就可以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個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確實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赐赀@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可以更深入地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如今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方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互相的思念。
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大家都熟悉,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宏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里,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里,那么是一個偉大的英雄。遠古雖然已經逝去已久,但他們所創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里。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7
1,
很多人問,為什么要讀歷史?
《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是為了更好的預測未來。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斯萊德說,熟知歷史,使我們知道人這種動物能干得出什么事來,使我們對未來更有想象力。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當年明月說,不能以史為鑒,但是歷史很有趣。
而一代通儒錢穆先生是這樣說的。
第一,當信任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水平線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第二,所謂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本國以往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第三,所謂對對本國以往歷史的溫情與敬意,至少不會對本國以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歷史之最高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卻與古人。
第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必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2,
錢穆,字賓四,出生于清光緒年間,一代通儒,具有“一代宗師”“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等稱號,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錢穆先生曾執教于國內一流大學,包括燕京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等,1950年于香港創辦新亞書院,即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學作品,出版近80余種,可謂是著作等身。
在北大教授“中國通史”期間,他與胡適均以演講的.方式上課而馳名學校,成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與胡適有“北胡南錢”之稱,后來,將其教授的“中國通史”內容整理成書,名為《國史大綱》,于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各大學的歷史教材。
“中國通史”曾于北京大學、西南聯大、香港新亞書院三度開講,在北大教授四年,除本校學生外,許多外校學生慕名而來,課堂每每人滿為患,可謂是盛況空前,西南聯大亦是有過之無不及,錢先生上講壇無路可走,需要踏著學生的課桌才能通過。
20xx年3月由錢先生的學生葉龍整理出版了《中國通史》,此書可視為《國史大綱》的課堂版,因為有五十萬字的《國史大綱》在前,又因是課堂內容的整理,故《中國通史》偏重簡約,要言不煩,全書十萬余字。
《中國通史》按時間主線敘述,自神話傳說起(皇帝、蚩尤),一直到孫中山辛亥革命勝利成立中華民國均有講述,內容涉及政治、思想、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
全書共分為十篇,各篇或講一個王朝(第七篇、第八篇)或講幾個王朝(第一篇、第二篇),總之葉龍先生既能還原當時真實的上課場景,又能秉承要言不煩的原則記錄課堂內容。
3,
書中對錢穆先生獨到的歷史解讀均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例如錢穆先生認為王莽并非篡位而是禪讓,原因有必然和偶然兩個方面。
必然方面,王莽是讀書的貧苦子弟,并非偽君子;王莽的太太打扮簡樸,可見王莽并無做王之意。
偶然方面,如果王莽的姑姑早死,則王莽不能出頭;太后傅氏如果晚死,則王莽也不能出頭。
所以,錢穆先生說,王莽并非處心積慮,亦非篡位,即使假裝數十年,亦極偉大。
錢穆先生除了對歷史有新的解讀之外,此外對政治、經濟、文化、對外政策亦有評述。
在對待匈奴的政策上,錢穆先生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秦始皇對付匈奴筑萬里長城,采取防御政策。
第二,漢高祖劉邦以后,因為建國初期,國貧兵疲,故采用和親政策。
第三,漢武帝時期,采取撻伐政策,一直將匈奴追至西域,最后逃至羅馬,西人稱為“黃禍”。
第四,唐朝時期則是本著開放包容的態度,與各少數民族融為一家,甚至任用少數民族將領,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就是突厥人。
第五,之后的王朝已無漢唐雄風,宋朝時有“靖康之恥”明朝也有“土木之變”,元和清就更不用說了。
4,
《中國通史》講授于國難之秋,外患刺激,巨變的生活環境,使得錢穆先生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會不會亡?這種思想貫穿于全書的始末,最終凝聚成充滿了人的自覺精神、以政治、思想、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為綱的中國通史。
正如錢穆先生在書中所言,每一個國人均要對本國以往歷史具有溫情與敬意。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8
傅先生的《中國通史》在1960年出版,1978年修正再版。這本書在臺灣出版的中國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認為很好的一部作品,F在這本書也要出大陸版了。傅先生在1984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墓木已拱。此書,雖然舊了一些,但也反映了臺灣前面三分之一歲月的學術水平,也許,在大陸上長久是“一家之言”的學術天地中,這本書也呈現了實證史學的風格,讓讀者看到另一類的學術風格。
“中國通史”這種體裁,是中國近代史學史第一階段就出現的敘述歷史方法。1905年,清朝改變學制,許多中學和高小都需要讀歷史課。當時的課本,不論什么科目,普遍受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后新式教育的影響。歷史課也不例外,因此,當時第一批出現的歷史教科書,都帶著日本學者那珂通世和桑原騭藏所寫的東洋史的影響。主要的特色是將西歐歷史的中古近代三分法,帶入了中國史。這一時期的斷代,毋寧是削足適履,將不同的歷史發展放在一個模子里硬套,和后來唯物史觀的.五段論,犯了同樣的毛病。
稍后一個時期,塵埃逐漸落定,學者們回到了中國的史學傳統,編纂中國通史。柳貽征和呂思勉這些國學大家,從《資治通鑒》和《通志》、《通典》、《文獻通考》這些所謂的“九通”中汲取材料纂為通史。這一類的著作史料豐富,但是常常不帶入自己的史觀。章太炎和;梁啟超都曾經發過誓愿,要纂著有自己史觀的通史,可是,都沒有如愿完成。
其實,中國的通史傳統,早在春秋和三傳的時代就是編年的通史。司馬遷的《史記》更是創新體例的通史。斷代史的《漢書》反而是《史記》之后按照時代敘述的歷史。上面所說的《通鑒》是編年的通史,三通九通是專題的通史。中國的學術傳統,經史互補,以史證經,以經論史。所以,宋明的書院都有剛日讀經,柔日讀史的課程。《史記》、《通鑒》等書,其為通史,也是既為修身也為經世致用。讀史的目的實在求知之上,更加一層深層的意義,世家可以藉此發舒自己堅持的人生價值。中國通史中,錢穆的《國史大綱》長久為大家喜好,就是因為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在通史中灌注了國族主義。
1930年代以后,中國的史學,有了實證主義的傳統,也有了如同西方史學最常見的專題論文,刊登于學術刊物,在一個一個專題內,用嚴謹的考證和編排,解決歷史上的一些課題。這種實證史學的作品,一個一個解決問題,累積而為可信的歷史敘述,不是上面所講的幾類中國通史可以比擬的。傅樂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和他的堂兄傅樂煥、堂妹傅樂淑,都追隨著夢真先生的實證史學,三人對于外族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各有所長。傅樂成先生在臺灣大學任職,從助教到教授,他的研究專業是唐代歷史,尤其注意安史之亂前后的民族關系。他對朔方兵和回紇馬的研究,和東北、北方、西方與西南各種外族的起伏興衰,有詳細的分析,指出了安史之亂的本質,其實等于外族在中國土地上爭衡。
他對于1930年以后許多歷史專業研究的成果也非常熟悉。他的《中國通史》能在十幾種市面流行的同類書籍中,脫穎而出,獲得特殊的地位,就因為他能夠將幾十年來史學界專業研究的成果,納入通史的敘述中。例如:在隋唐史的部分,他不僅采用了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和《唐代政治史略論》兩篇名著的觀點,也大量采用了嚴耕望、全漢升、趙鐵寒、傅樂煥、傅樂淑和方豪等等學者的意見。同樣的,在上古史部分,他采用了李濟、梁思永、傅斯年、楊希枚和石璋如等人的研究。在其他各章節,無不如此,他廣泛地吸納了抗戰前后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也將臺灣50年代以后二十多年的學術研究,都提精摘要,融入他的《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9
著名史學家嚴耕望曾推崇呂思勉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呂氏之書“博通周贍但不夠深密”。這些特點在《呂著中國通史》一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這里,我就《呂著中國通史》一書的優點做一個簡要的探討。首先,呂先生在寫本書時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及學者的社會關懷意識。在上冊文化部分,涉及到的內容是與一般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包括:婚姻、族制、財產、賦稅、實業、衣食、貨幣、住行、教育和宗教等,精心發掘史籍中社會各項制度的變遷情節,在研究中重視文化、社會結構的變遷而不是像過往的帝王將相史研究一樣,把視野集中在上層,尤其是上層的政治領域,這點在同時代的史學家來說是十分罕見的。
書中能自覺地運用唯物史觀,而不為其所限,較為全面的研究社會各個層面、諸多領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關于階級的論述中,既看見了階級剝削的殘酷,上下層之間的不可變動性,又看到了盲動的'階級斗爭的危險性,對社會的分析極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可謂“成一家之言”。
其次,呂先生在本書中有很鮮明的進化史觀立場,彌補了傳統史學對于社會變革的不足認識。梁啟超說“吾中國所以數千年無良史者,以其于進化之現象,見之未明也!眳蜗壬凇栋自挶緡贰芬粫幸脖磉_了類似的觀點:“歷史者,研究人類社會之沿革,而認識其變遷進化之因果關系者也”,因而“研究社會進化現象的一部分,就換做歷史學”,“現在研究史學,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種種科學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說明社會進化的現象”。
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稱《呂著中國通史》“純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批評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極多石破天驚之新理論”。先生以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的社會現實為關懷,言論多有創造性。在論及婚姻家庭制度時,縱觀歷史全貌,語言家庭制度必將改革,男女終將平等:論及政體時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國無代議政體的歷史條件,急轉而下,“而成為現在的黨治”等等,都是本土性與時代性相沖撞而產生的火花。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0
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詳細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
公元前23世紀,中原地區發生了水災,帝堯派鯀去治水。鯀死后,他的兒子禹——即大禹成功地治好了水,還教會了百姓種植莊稼,深得民心。后來,禹又和其他幾個夏后氏的族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夏朝。由此可以發現,中華人民在很早的時候就會抗洪救災,種植莊稼,還有了統一中國的野心。這一點,我引以為傲!
中國的歷史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開場了,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大臣換了一批又一批。中國歷史就在這腥風血雨,強盛輝煌中不斷成長:夏朝商朝,東周西周,春秋戰國,楚漢秦朝,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其中,王道霸業和文治武功等榮華記錄令我驕傲振奮;陰霾敗落和悲涼殺戳等殘酷烙印讓我汗顏痛惜。就這樣中國王朝在歷史的檢驗下變得更加繁榮興盛!到了民國晚期,民終于忍受不了其他國家的'壓迫和羞辱,總算停頓了內斗,開場一致對外。
《中國通史》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作為一個,我們必須看這本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看完《中國通史》,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黎民,創始夏朝,統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以一抵百,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征,他不畏強權,敢于當眾挑戰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不畏強權,敢于挑戰權威,為國犧牲,報效國家,為民造福,做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讓中國變得更加繁榮興盛!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1
這幾天我看了《中國通史》,這本連環畫版講了中國整整五千年的歷史,向我們介紹了大禹治水、周王伐紂、武丁求賢,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等生動有趣的故事。
讀了這些故事,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統一的朝代過了不久還是要分裂,分裂的'地區不久也要被統一起來。例如,這就好比秦國統一了七國,過了十五年又分成了楚漢相爭,不久又被劉邦統一,建立了漢朝。我還在這本書里學習了不少知識,比方雞鳴狗盜這個典故。秦昭王想殺掉孟嘗君。孟嘗君向秦昭王的寵妃求救,寵妃卻說想要天下無雙的白狐貍皮衣。孟嘗君的一個門客,最擅長裝狗偷東西,便幫他偷來了白狐貍皮衣,獻給寵妃,孟嘗君得救了?墒,怎么才能在雞叫之前讓城門翻開得以逃走呢?有個門客會裝雞鳴,雞鳴聲響后,守城的士兵以為日出了,便開了城門,孟嘗君于是成功逃走了。
不過,我也發現這本《中國通史》里面有些錯別字哦!這本書很好看,你們要去看哦!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2
這幾天我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編著的。在這本書中,呂思勉先生以豐富的史實記錄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期間的中華泱泱大國史,筆力酣暢,氣勢磅礴。認真拜讀這本書之后,我的內心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表達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開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表達了政治歷史的變革。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的,就是想從中總結出一些歷史的,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略有所知,因此知現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此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在書中,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黎民,創始夏朝,統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以一抵百,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征,他不畏強權,敢于當眾挑戰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我認為每一個都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理解中華文明的開展史,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偉大祖國!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3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雖然在敘述理亂興亡的過程中,夾敘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條理系統,上下不夠連貫,使初學者摸不清頭緒,不能構成系統的歷史知識。但在今天看來,這種體例的中國通史,對于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出一些歷史的經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作者當時在這部書中總結了哪些重要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的前途作了怎樣的推測?對我們的行動又作了怎樣的'啟示呢?重點在于社會經濟的變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其中“財產”一章,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歷史的敘述,著重說明了中國歷代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認為中國古代有兩大社會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經今文學家)主張“三世”之說,要求從“亂世”經歷“小康”而到達“大同”的“太平世”,謀求恢復井田制,平均地權;一是法家,主張節制資本,實行鹽鐵等大工商業官營,管理民間的商業和借貸。法家的主張,漢武帝時桑弘羊曾經實行,但只收到籌款的結果,沒有取得改革社會的成效。西漢末年王莽綜合儒法兩家主張,進行社會改革,結果完全失敗,“乃是先秦以來言社會改革者公共的失敗”(96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是階級時代的產物,治者階級總是要剝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們來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會改革。
作者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徹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會改革,而且認為“中國歷代社會上的思想,都是主張均貧富的,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會主義的一個原因”。這是作者從我國歷來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說明我們所以容易接受社會主義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樣推行社會主義呢?作者在“實業”一章中,指出農工商三者之中,“農為尤要”,在敘述農業“自粗耕進于精耕的過程”之后,接著檢討“中國農業進化的阻力”,認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和小農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農制”,改變生產方式,效法蘇俄的集合農場,使用耕作機械,化除農民私見,因為“生活變則思想變,生產的方法變則生活變”。
作者一方面通過對經濟制度和社會改革思想發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社會主義的趨勢;另一方面又通過對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思想發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政治的趨勢!罢w”一章,突出地說明殷、西周、春秋時期的貴族專制政體內,保存有許多民主政治的遺跡!吨芄佟飞嫌小按笤冇诒娛敝ǎ瑖矣形ky,國都要遷移,國君要改立,都必須召集國人而征詢意見。這在《尚書盤庚》和《左傳》等書中可以找到許多例證。從《尚書洪范》可以看到“君主、卿士、庶人、龜、筮各占一權,而以其多少數定吉兇,亦必系一種會議之法,亦非隨意詢問”。他因此斷言,遠古確有民主政治制度,后來才破壞掉的。輿論到后來雖然效力漸薄,至有如鄭人游于鄉校以議執政,然明欲毀鄉校之事;然在古初,輿論“必能影響行政,使當局者不得不從”。作者又指出,我國從來民主政治的思想很流行,見于儒家書中的獨多,尤以《孟子》一書為深入人心。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兩篇,對于“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之義,“發揮得極為深切”。作者認為這種“旁薄郁積的民主思想”,因為條件未曾完具而不曾見之于行動,正有待于時勢的變化。作者還認為西洋用代議政體繼君主專制,自有其歷史條件,而中國卻沒有這個條件,“于是急轉直下,而成為現在的黨治”。這里所說“現在的黨治”,是指當時國民黨而言。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4
《中國通史》這本書,它記述了中國五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稱為“人類歷史比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的淋漓盡致。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止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現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
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赐炅诉@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個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
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
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大家都熟悉,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里,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里,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遠古雖然已經逝去已久,但他們所創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里。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5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國通史》的課外書,書里面講的都是關于歷史方面的知識。我被書里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類歷史上,已經經歷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時期。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是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個內容。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司馬談死后,司馬遷繼任了司馬談的官職,并且牢記父親囑托,一定要完成史書。一次,因為司馬遷為一位將軍辯護,所以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他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史記還沒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就這樣,他忍辱負重,發憤寫作,整整用了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前無古人的著作《史記》。
讀到這里,我被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又想到了國家體操隊的隊員們,她們一個個在賽場做出優美、輕快、高難度的動作,可又有誰知道在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諺語來說最合適不過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讀完了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篇文章,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的精神,希望之光就會驅生途中云。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這幾天我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編著的。在這本書中,呂思勉先生以豐富的史實記錄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期間的中華泱泱大國史,筆力酣暢,氣勢磅礴。認真拜讀這本書之后,我的內心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出一些歷史的經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在書中,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開創夏朝,統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以一抵百,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征,他不畏強權,敢于當眾挑戰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我認為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偉大祖國!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1-04
看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1-29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范文02-25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大全202311-07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3篇02-26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精選10篇)08-11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_讀后感范文02-28
讀中國通史心得體會范文10-19
讀書筆記大全讀書筆記08-17
童年讀書筆記_讀書筆記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