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蕭紅《生死場》讀書筆記
《生死場》讀書筆記(一)
小說《生死場》是蕭紅的成名作。它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前后東北鄉村的生活。魯迅和胡風分別為《生死場》的第一版寫了序言和后記。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 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魯迅我們才能夠真切地看見了被搶去的土地上的 被討伐的人民,用了心的激動更緊地和他們擁合。
《生死場》是一部浸透著"悲涼"的小說,這種悲涼來自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實的災難性和艱巨性,更來自于人們對現實的沉重的心 里反應。在黃土地里,貧苦無靠的農民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黃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 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連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九一八"事變后,宣稱"王道"的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小小的村莊。受著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廣大農民身上,又直接地壓上了一座帝國主義的大山。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 來了。就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民,他們白天看著宣稱"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 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 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參加了義勇軍。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愴的氣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戰到底的決心。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在心靈的一隅,用生命貼近現實,以先覺者的悲涼筆觸抒寫人生苦難命運,展示人生的荒涼感。
《生死場》用了散文化的結構章法,書中寫了季節的更換,年代的輪回,但時間的自然流轉卻沒有提供為情節發展所需的因果關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個個各 自相對獨立的場景之間的空間組合。第一章"麥場"主要寫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寫金枝與成業的戀愛,第三章"荒山"寫月英的死和"鐮刀會"。整個小說 沒有組織完整的故事情節,它采用的是一種散點空間單元,并通過時間轉換的節奏把其連綴了起來。這種看似無組織的組織,無結構的結構,正是中國散文美學形散 而神聚的精髓之所在。
《生死場》讀書筆記(二)
初秋的夜晚,我重讀了蕭紅的《生死場》。做為呼蘭人讀蕭紅的書,說得上是一種最簡潔最直接的一種閱讀了。這樣一個夜里,涼爽而優柔的微風,就像蕭紅的筆觸,從這悲喜的人生中,一陣陣地從窗外輕輕而過。蕭紅在序里說,這篇文字給“你們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而我,在這個閑散秋夜里,燈光下,任手指捻過一頁頁的無奈,也無法堅強著對她的文字無動于衷。
不知道為什么,今年的秋天,風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種說不出的抑郁。也許抑郁的不是蕭紅的文字,而是生與死的輕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語),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繪著世間的悲歡,力透紙背……
是的,《生死場》浸透著舊中國“生”場的悲涼。
蕭紅為人們展示的是一幅舊中國東北農村的風俗畫,畫面中,貧苦無靠的農民背向藍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艱難。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個飽受磨難的婦人,她的第一個丈夫虐待她,拋棄了她和孩子,獨自跑進關內去了。她為了生存,不得不嫁給第二個丈夫,這個丈夫卻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給第三個丈夫趙三。可在她老年的時候,兒子因為反抗官府,被槍斃了,她覺得生活無望,憤而自殺,就在將要埋葬的時候,她又活過來了。另一個貧農家的少女金枝,只有十七歲,夢想著青春和幸福。她還沒有過門就懷了孕,受到母親和同村婦女們冷落和嘲諷。嫁過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剛出生的女兒拖累自己,竟把不滿一個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還有一個貧農家的少婦月英,本來是村里最美麗、性情最溫和的婦女,因為患了癱病,成了丈夫的累贅,不給她飯吃,不給她水喝,后來死了。好慘啊!這幅畫中圈定的是呼蘭還是別的地方,可以不假思索,但這個“場”是舊中國地主的天堂,農民的地獄。讀著這些人物,感悟畫面中的風俗,思考著人物的命運,心頭涌出不盡的憂傷。也為蕭紅將自己堅強背后的敏感,嬴弱背后的率真,通過筆端將她對“人生荒涼感”與女性的悲劇巧妙地融為一體,由衷地贊嘆,我想這樣一種對人生痛楚的絕妙稀釋,讓我感到了“活著”的悲哀。
《生死場》也著墨于滿洲國“死”場的沉重。
小說中蕭紅為人們描繪了另一幅畫面。“九一八”事變后,宣稱“王道”的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村莊、田野。日本旗代替了中國旗,日寇把東北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村莊里的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來了。往日靜穆的村莊,尸骸遍野,一片呻吟,這“死”場的恐懼撕裂著人們的心。于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民,他們白天看著宣稱“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參加了義勇軍。人們宣誓的日子,氣氛很悲愴,那種抗戰到底的決心十分堅決。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在心靈的一隅,生命貼近現實,以先覺者的悲涼筆觸抒寫人生苦難命運,詮釋生命的悲涼,讓我感到了“死去”的沉重。
欲織繁花為錦繡,已傷初霜過清秋。在中秋節未到來之前,做為家鄉人,我再次閱讀蕭紅的文章,算是對蕭紅的紀念。明年是蕭紅誕辰100周年,現在的蕭紅故居正在修繕、擴建,說明家鄉人沒有忘記蕭紅,蕭紅說自己“是《紅樓夢》里的人”,于是,只好“留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去了……”我們都知道蕭紅是無法復制的。
【蕭紅《生死場》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生死場讀書筆記05-31
《生死攸關的燭光》讀書筆記07-22
關于生死名句,生死的句子好句分享10-18
蕭紅的語錄35條01-06
生死愛情名言12-28
關于生死的說說04-30
關于生死的句子11-04
感悟生死的經典句子11-01
蕭紅故居導游詞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