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國留學生不知道的韓國歷史的趣聞
歷史上,高麗、朝鮮、韓國對明朝都有十分真摯的感情。韓國的做法在今天看來,真的是意識形態掛帥。它對明朝的好感幾乎毫無國家利益的考量,全部是出于對明朝感情上的認同。
古代中國自以為是全世界唯一的中央上國,所以從沒有過與別的國家攀比的想法。朝鮮則不然,它是中國眾多番邦之一,所以韓國一直喜歡拿自己跟中國別的附屬國作比較,然后得出自己高人一等的結論。
朝鮮的優越感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朝鮮是中國老資格的附屬國,從漢朝開始就接收中央王朝冊封。而且朝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把箕子封在朝鮮,而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曾經勸諫紂王,是著名的賢臣。這樣一來,朝鮮就有了別的附屬國所沒有的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系。朝鮮與越南、緬甸、琉球一比,發現自己與中央王朝關系最親密,不由得沾沾自喜。其次,朝鮮接受孔孟思想最早,也最徹底。與中央王朝的意識形態保持高度一致。一向以開化之番邦自詡,意思是別的國家雖然也是中國的附屬國,但意識形態還未能與中國一致、不能像朝鮮一樣有與中國十分接近的主流思想,所以那些國家既是番邦又是蠻夷,而朝鮮只是番邦但絕不是蠻夷。這樣一想,朝鮮自然覺得高人一等。第三,朝鮮的風俗禮儀與中國最為接近,而別的番邦卻都是一副夷狄的打扮,披發左衽,為朝鮮所不齒。這種思想到了清朝愈發強烈。清朝人??留辮緊身馬蹄袖,而朝鮮依然廣袖寬袍高冠,一副正宗的儒家打扮,這使朝鮮更加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朝鮮人對明朝的感情與朝鮮人的自覺高人一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朝鮮因為素以開化之番邦自居,但在中國人眼中,番邦就是夷狄,所以朝鮮一直竭盡全力地要厘清這兩個概念,生怕被中國人不加區分地看成夷狄,因而拼命地與文武周公保持高度一致。對中國的漢族王朝極盡搖尾乞憐乞求承認之能事,而對少數民族政權則陽奉陰違,表面上唯唯諾諾,背后卻稱呼人家夷狄。朝鮮與漢族王朝不接壤的時候,比如兩宋,朝鮮也要在被迫接受遼金冊封的同時,專門派人或走陸路
或泛海乘船來到宋朝都城,請求他們心目中的華夏王朝的冊封與承認,即使華夏王朝被夷狄打得丟盔棄甲,屁滾尿流。好像只有這樣,他們的心理才有安全感。而宋朝在屢戰屢敗、棄都割地之際居然還有人把它認為是中央上國,自然會感激不禁,對朝鮮大書特書,以資表揚。而朝鮮得到落魄宋朝的嘉許也洋洋得意如此互相鼓勵,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元朝時候,自詡華夏正統資深開化番邦的朝鮮自然要對在北京的列位勃兒只斤夷狄先生俯首稱臣,接受冊封。但一聽到南方朱元璋鬧事兒鬧大了的消息就忍不住彈冠相慶,以為自己出頭的日子好歹來了。也不管朱元璋是乞丐和尚出身,兩百多年來好容易有了個強勢的漢族皇帝,朝鮮自然要擺明自己華夏正統資深開化番邦的身份,所以迫不及待地千里迢迢跑到南京去,交上元朝皇帝賜予的印綬,請求明朝的冊封,要求更改國號,以示自己與元朝徹底決裂。朱元璋也很會擺老大架勢,賜高麗改名古號朝鮮,借以擺明自己雖是宗教界人士出身,但乃是漢家王朝、華夏文明的正統繼承人。
清朝在關外興起的時候,朝鮮總算找到一個與漢族政權并肩對夷狄開戰,以重申自己不僅不是夷狄、而且還立場鮮明地與華夏貴胄站在一起剿滅夷狄的機會。但明朝很不給這個死心塌地跟著自己混的小兄弟面子,一敗再敗,自顧不暇。朝鮮因為得罪了清朝,又沒了明朝的庇護,被清軍打下了都城,朝鮮王也逃到江華島上,簽訂城下之盟,奉清朝正朔也就是不再承認明朝的宗主國地位,開始承認自己是清朝他們眼中的夷狄的附屬國。
雖然朝鮮名義上成了清朝的附屬國,但對清朝一直秉持消極不合作的態度。清朝征它的糧、要它派兵助攻它找各種理由推脫,一批以正直自居的人還炮制了北伐清國論,意思是要盡華夏正統資深開化非夷狄番邦的義務,出兵勤王,光復明朝。這種天方夜譚當然不會被有理智的正常政府采納實行。但明朝的覆亡使朝鮮十分震恐,因為這使朝鮮喪失了自己多年以來的精神歸屬。不過朝鮮王室仍然標榜自己廣袖寬袍開化,保有華夏正統文明,仍存明室于鴨水以東也。
【韓國留學生不知道的韓國歷史的趣聞】相關文章:
在韓國留學的趣聞04-02
韓國留學生打工03-17
韓國留學趣聞之風俗趣事04-03
最受歡迎的美食的韓國留學趣聞03-09
韓國留學趣聞親身經歷03-10
韓國留學生打工規定04-03
韓國留學趣聞飲食文化介紹03-10
韓國留學的趣聞見面要先鞠躬03-20
中國留學生在韓國的困難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