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教育學考研解答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教學的含義是什么?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教師通過溝通和交往,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獲得個性化發展,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多方面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什么是教學模式?當代有影響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哪幾種?
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而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程序,它以簡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當代有影響的教學模式主要有:
(1)系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生系統記憶——復現知識技能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活動體系。
(2)程序教學模式。是把教材分成連續的小塊,嚴格按照邏輯編成程序的一種自動教學活動體系,主要用于具體的技能、觀念或其他內部或外部的行為方式的傳授與學習。
(3)發現學習教學模式。主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發現來學習,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索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的一種教學摸式。
(4)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強調形成一個有利于學習者發展自身能力的環境,使學生在接受教師援助的同時能認識自身,分析自身的問題,而且掌握自我實現的能力。
什么是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school—basedcurriculum)是在具體實施國家、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要進行有效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思想源自20 世紀7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礎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過程,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
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式有哪些?
1、課程選擇
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選擇活動使教師能夠在決定教什么的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課程選擇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教師要有選擇的權力,同時還要有可供選擇的空間。此外,課程選擇對教師的專業資質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對此我們不能低估。因為課程選擇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掌握課程選擇的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發展。目前我國下放權力的課程機制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特別是課程市場機制遠未發育成熟。所以,我們的選擇余地是非常有限的,一般的教師還很難真切地感受到課程選擇的知識和經驗的重要價值。但是市場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大勢所趨,課程市場機制的建立已是勢不可擋。對此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準備,特別是教師教育必須提供這一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實踐。
2、課程改編
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準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學程上的修改。校本課程開發中的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加以修改以適應他們具體的課堂情境。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學校對國外引進課程的翻譯和本土化改造。在一個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社會中,教師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課程改編任務。
3、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傳授對人類和環境的連貫一致的看法。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必須減少因知識劇增對課程數量的影響,防止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4、課程補充
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定課程的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課程補充材料可以是矯正性和補救性練習、報紙和期刊剪報、聲像材料、教學片和電影短劇、圖畫、模型、圖表、游戲和電腦光盤。這些材料有助于實現內在于正規課程中的課程目標。在學校這一級,教師既可以在市面上挑選補充材料,或者與同事一道合作開發,也可以獨自進行開發。
5、課程拓展
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拓展材料的目標是拓寬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內化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的機會。這些東西與學生所學課程專題有關,但卻超出了正規課程所覆蓋的廣度和深度。
6、課程新編
校本課程開發也可以開發全新的課程板塊和課程單元,我們把這類課程開發活動叫做課程新編。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此外,學校還可以開發新興的專題或學科領域,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這也屬于課程新編活動。這種課程新編活動大大提高了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過,為保證學生基礎學力的實現,同時又兼顧各個學校的差異性,大多數教育系統的課程政策把校本課程開發的課程新編活動限定在整個學校課程計劃的10~30%的范圍內。
如何認識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一方面我們要肯定學生是教育的對象,要接受教育,一切的教育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同時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具有主體和客體的雙重特性。學生的客體地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關鍵。
學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什么?
(1)發展的不平衡性: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發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機能的成熟為標志,而心理成熟以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穩定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形成為標志。這兩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來說,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學生發展的速度在整個發展進程中也不是勻速前進的,而呈現出加速與平緩交替的發展狀態,體現出發展過程中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2)發展的順序性:學生身心發展是按照某種固定的順序展開的。如身體發展遵循著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四周、從骨骼到肌肉的順序發展;心理發展則按照從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順序發展。
(3)發展的階段性: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順序性必然導致不同的發展階段。學生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階段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的飛躍,跨入到另一階段。而在不同發展階段,盡管學生都表現出個體差異,但還有許多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構成了某一年齡階段學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這就是年齡特征。
(4)發展的個別差異:學生的發展除了共同的年齡特征外,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些差異是由不同的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未來教育有何發展趨勢?
從國際上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種特點。
(1)追求教育的國際化
20 世紀的前半葉,世界各國之間由于政治、科技和其他種種原因,多數國家之間是孤立的、封閉的,彼此互不溝通,互不聯系,也互不了解。但進入50 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發展,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國際間的聯系日益頻繁,特別是經濟發展的國際接軌立刻突出了國際通用人才的必要。進入90 年代,有些國家開始建立國際學校,設立國際課程,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能在末來的國際事務中大顯身手的人才。21 世紀將強化這種趨勢。追求教育的國際化、人才的國際化將是各國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生長點。因為經濟的國際化,商品貿易的國際流通,必然帶來國際間交往的增加,從而產生以通曉國際經濟、商貿、法律、會計、金融、交通、公安等各類人才的渴求,促使各類國際性學校的誕生。
(2)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爭取和標榜的權利之一,也是資產階級對封建地主階級斗爭的勝利成果。在即將過去的一個世紀里,資產階級雖對其教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的免費制度、大學的獎學金制度等,但真正的民主與公平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民主是關于國家制度的問題,是一種政治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民主是資產階級專政的一種手段,資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直接或間接掌握國家政權。因此,在剝削制度下,有了剝削階級的民主,就沒有被剝削階級的民主,勞動人民在形式上享有平等、自由、民主,實際上始終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育民主問題將依然是21 世紀教育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通過教育改革實現教育民主化,其基本要求是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心發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結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機會。
(3)追求教育的多樣化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教育的單一化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面臨的共同課題。教育單一化的主要表現是:辦學形式、教育結構、學制、課程、培養模式等趨同或劃一,培養目標上強調共性,缺乏個性。在教育過程上主張同步化、集中化、標準化,忽視差別和個性。教育的單一化是傳統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反映。教育的多樣化是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要求決定的。社會經濟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會行業和部門的多層次與多類別,客觀上要求的層次和類型必須多種多樣。同時,人的價值取向、理想需求和智力發展程度不同。以及工作、生活、年齡等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對社會和人的需求現實,從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基點出發去構建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制、課程、質量標準到具體的培養方式、教育管理等等,都應在21 世紀有一些新的特點。
(4)追求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20 世紀60 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有影響的國際教育思潮,到80 年代中以后,終身教育的思想已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認同。21 世紀,終身教育將繼續成為各國教育的指導思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閑暇時間增多,為終身教育提供了可能。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加大了生產中的科技和文化投入,對勞動者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求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而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客觀必要性。各國對教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視,使得教育的發展更貼近受教育者的需求,從而為終身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現實性。學習化社會的出現和人的思想道德覺悟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會就業的學歷需要,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都必將強化終身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在21 世紀的擴散和普及。
(5)追求教育的現代化
追求和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將是21 世紀各國教育改革的主流。20 世紀后半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實踐教育現代化的歷程上做了種種嘗試和努力,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制度到教育的硬件設施、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乃至教師素質的提高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一番現代化的陶冶和改造。21 世紀的教育現代化,除繼續進行上述各方面的現代化改革之外,將推進教育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發展的方向和內容將包括:科學劃分教育現代化的區域標準,追求現代化的實質的改變、效益的提高、內容的完善、質量的提升?傊逃F代化將向內涵式方向發展,把人的現代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核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21 世紀的教育將在現代化的總體進程上向前大大地推進一步,總體水平上也將出現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
【教育學考研解答題專項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單選題專項練習及答案12-03
2017年考研英語完型填空專項練習及答案07-09
考研英語語法專項練習01-25
教育學考研《教育學原理》試題及答案10-22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專項試題及答案10-22
2017營銷考試問答題練習及答案07-02
2017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專項練習及答案10-22
2016自考《現代漢語》專項練習及答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