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執業醫師考點
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衛執業醫師考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包蟲病診斷標準附錄B
B.1B超包蟲病的特征影像
B.1.1囊型包蟲病的B超影像學診斷與分型:囊型包蟲病在B超影像中分為六型,即囊型病灶(CL型),單囊型(囊型包蟲、裥),多子囊型(囊型包蟲、蛐),內囊破裂型(囊型包蟲、笮),實變型(囊型包蟲病Ⅳ型)和鈣化性(囊型包蟲、跣)。
B.1.1.1囊型病灶:囊壁不清晰,含回聲均勻內容物,一般呈圓型或橢圓型。
B.1.1.2單囊型:棘球蚴囊內充滿水樣囊液,呈現圓形或卵圓形的液性暗區。棘球蚴囊壁與肝組織密度差別較大,而呈現界限分明的囊壁。本病的特異性影像為其內、外囊壁間有潛在的間隙界面,可出現“雙壁征”。B超檢測棘球蚴囊后壁呈明顯增強效應,用探頭震動囊腫時,在暗區內可見浮動的小光點,稱為“囊沙”影像特征。
B.1.1.3多子囊型:在母囊暗區內可呈現多個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環,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B超或CT顯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車輪征”或者“蜂房征”。
B.1.1.4破裂型:內囊破裂:肝包蟲破裂后,囊液進入內、外囊壁間,出現“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脫落,則顯示“天幕征”,繼之囊壁塌癟,收縮內陷,卷曲皺折,漂游于囊液中,出現“飄帶征‘’。
B.1.1.5實變型:棘球蚴囊逐漸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疊收縮,繼之壞死溶解呈干酪樣變,B超檢查顯示密度強弱相間的“腦回征”。
B.1.1.6鈣化型:包蟲病病程長,棘球蚴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鈣鹽沉著,甚至完全鈣化。B超顯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勻,囊壁呈絮狀肥厚,并伴寬大聲影及側壁聲影。
B.1.2泡型包蟲病的影像學診斷與分型:
B.1.2.1浸潤型:B超顯示肝臟增大,探及低密度與高密度共存的回聲光團,周圍邊界模糊,后方聲束衰減。
B.1.2.2病灶鈣化型:多房棘球蚴在侵蝕肝組織的過程泡型包蟲病病灶中發生鈣鹽沉積,早期即出現點狀鈣化顆粒,隨著病程延長,鈣化顆粒融合成絮狀或不規則的大片鈣化灶。B超顯示在肝內探及低中密度占位病變,內有散在鈣化點或不規整的大片鈣化強回聲光團伴聲影。
B.1.2.3病灶液化空洞型:多房棘球蚴增殖成巨塊病灶,其中心部因缺血壞死,液化成膠凍狀,形成形態不規整的壞死液化空腔。B超顯示在不均質強回聲光團內出現形態不規則、無回聲的大塊液性暗區,后方回聲增強,呈“空腔征”。
B.2.X線包蟲病的特征影像
B.2.1肺囊型包蟲。褐睆叫∮2cm棘球蚴囊為密度較低、邊緣粗糙、模糊不清的球形陰影。較大的棘球蚴囊輪廓清晰,邊緣整齊,界限銳利,密度均勻,圓形、卵圓形或有切跡呈分葉狀、單發或多發的孤立的囊性陰影。由于棘球蚴囊的擠壓可出現氣管、心臟的移位。肺下葉的棘球蚴囊可出現隨呼吸而變形的特征(包蟲呼吸癥)。
B.2.2肝囊型包蟲病:腹部平片顯示肝臟輪廓增大,肝頂部棘球蚴囊使右膈隆起或突入胸腔。較大的棘球蚴囊可使膈肌升高,呼吸移動度減弱,甚至擠壓心臟左移。肝中下部的棘球蚴囊使膈肌抬高不明顯,在肝下緣可見密度較高的半球形陰影。棘球蚴囊鈣化時可見鈣化影。
B.3計算機斷層掃描(CT)包蟲病的特征影像
B.3.1肝囊型包蟲病:較大的棘球蚴囊肝臟輪廓擴大,在肝實質內顯示大小不等的類球形囊狀占位陰影。內囊壁光滑,厚度1mm~3mm,CT值30Hu~40Hu.囊內充滿液體呈水樣密度,CT值10Hu~20Hu.外囊壁較厚,3mm~8mm,可顯示雙壁征,CT值30Hu~50Hu界線清楚,加強掃描時周圍肝組織密度增加而棘球蚴囊密度不增加,顯示邊界明顯,可與血管瘤、肝癌鑒別。子囊液的密度低于母囊液,含有子囊時,顯示有密度略低的多個較小的圓形低密度影。過多的子囊可充滿母囊,相互擠壓呈方形、菱形呈蜂房狀。鈣化的外囊呈不規則的“蛋殼”狀結構,亦可呈斑塊裝、條狀或整個棘球蚴囊全部鈣化,CT值>60Hu.內囊破裂后,囊壁塌陷形成各種不規則圖像。由于包蟲死亡,囊液吸收濃縮,類似干酪樣變并含有變性的子囊,CT值增高而不均勻,近似實質性腫瘤影像,但CT增強掃描時不出現強化。位于肝頂部或邊緣的棘球蚴囊可出現球形或半弧形凸出的邊緣。
B.3.2肝泡型包蟲。篊T掃描可見形態不規整、不均勻低密度陰影,密度低于肝組織,增強掃描病灶無強化效應,形成具有“貧血供區”特征,可與血管瘤、肝癌病灶的“富血供區”鑒別;并可見泡型包蟲病向邊緣擴張而形成的低密度的“浸潤帶”,退行性漸變過程中伴有鈣鹽沉積,呈現“鈣化帶”;顯示呈高密度鈣化病灶內出現低密度積液腔,大小不一,形態不規整,液化區周圍是鈣化壁形成“巖洞征”,液化區邊緣大鈣化影可伸入液化區內則呈現“半島征”。泡型包蟲病持續向周邊肝組織侵蝕繁衍,形成“小泡征”,提示為新鮮病灶,增強掃描病灶無強化效應。病灶內出現多個同心圓狀細顆粒鈣化影是泡型包蟲病的特征性CT表現。
B.4磁共振成像(MRI)包蟲病的特征影像
T1、T2加權像均呈低信號的不規則病灶,內部壞死形成液化灶,病灶周邊的新生小囊仍生存繁衍擴展,侵蝕肝組織,呈現“暈帶征”。由于腔壁是由肥厚的纖維組織構成邊界,形態不規整,MRI檢查可顯示腔壁呈T1WI和T2WI均呈較低信號、外周浸潤帶呈低信號的“地圖征”。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肺結核
一、肺結核病原學
結核病的病原體為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具有許多分型,其中以結核分枝桿菌對人的感染率和致病率最高。結核桿菌典型的形態為直或微彎曲的細長桿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結核桿菌為需氧菌,生長緩慢。
二、流行過程
1.傳染源:痰涂片陽性的肺結核病人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經空氣傳播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播途徑。95%以上的結核菌的原發感染灶是在肺部,而且是通過稱為“微滴核”的飛沫傳播。小于5μm的含菌微滴核可進入易感者肺泡造成感染。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是結核病流行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流行特征
(一)地區分布
結核病流行在不同地區差異明顯。結核病病例負擔最大的國家則在亞洲的印度和中國。
(二)時間分布
目前我國結核病病例負擔仍位居全球第二。
(三)人群分布
病例多見于15~54歲人群。發達國家中,發病人口多為老年人,發展中國家集中在青壯年。發病男女性別比約為2∶1.另一個高發人群是HIV感染者,伴隨著全球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增多,由HIV所引起的結核病患病與死亡人數也逐漸增多。
四、防治策略與措施
(一)新生兒卡介苗接種
(二)病例發現
結核病細菌學診斷為肺結核病診斷的金標準。X線檢查是結核病重要的篩查方法,也是影像學診斷方法。但痰涂片檢查仍然是傳染性結核病病人診斷的依據。
(三)督導短程化療
(四)藥物預防性治療
(五)切斷傳播途徑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相關文章: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學校健康促進02-24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生理學機能11-16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滅鼠劑中毒急救06-15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婦女保健工作內容06-10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體液免疫應答的規律06-27
公衛執業醫師考試高頻考點習題及答案08-26
9月公衛執業醫師高頻考點試題及答案08-21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抗寄生蟲藥06-08
公衛執業醫師考點:兒童對蛋白質需求03-29
公衛執業助理醫師考點:食源性疾病的范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