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國畫人物畫繪制方法
把熟宣紙或絹蒙在底稿上開始過稿(勾線)。過稿一般先用鉛筆淡淡描出,再用毛筆勾線,先用鉛筆描可以修改完善底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國畫人物畫繪制方法,歡迎大家閱讀查看。
起稿:
首先用鉛筆在圖畫紙上起稿,反復修改,定稿后用重墨勾出肯定的線,如果是臨摹可用復印機放大,節省時間。
勾線:
把熟宣紙或絹蒙在底稿上開始過稿(勾線)。過稿一般先用鉛筆淡淡描出,再用毛筆勾線,先用鉛筆描可以修改完善底稿。我是直接用毛筆勾,不用鉛筆,一是節省時間,二是覺得直接用毛筆勾更流暢自如。勾線的方法和書法一樣,其關鍵在“起筆”“行筆”“收筆”,起筆逆入(有逆的意識即可)中鋒運行(筆尖在線條的中間),收筆有回勢,力量要均勻,不能虎頭蛇尾。用筆中鋒側鋒并用,側鋒不是偏鋒,偏鋒是筆病,側鋒是筆法。側鋒一般在轉折時出現,隨著轉折的結束,側鋒又回到中鋒。能轉回到中鋒的是側鋒,不能轉回到中鋒,一側到底的是偏鋒。側鋒可體現性情和韻致,全是中鋒則缺少神韻變化,全是側鋒則扁軟淡薄,要中側鋒并用。一般厚重的衣服用墨重,線條也粗,薄軟的衣服用線淡些細些,面部最淡,用筆也要柔和。樹石粗糙,可用枯筆。線的墨色變化不宜過大,否則容易亂。最好從始至終用一支筆,頻繁換筆會影響氣韻貫通。
染墨:
在上色前先用不同的墨渲染,比如:頭發,桌椅,地面,樹石等。墨染很重要,顏色要靠墨來生發,是國畫的特點。但不能染夠更不能染過。染墨強調層次感和韻味,韻味無法用語言說清,只有慢慢感悟。
著色:
在染過墨的地方繼續用顏色渲染。這時就要提到國畫顏色中最重要的兩種顏色:花青,赭石。畫山水的朋友常說:顏色嘛,花青赭石足矣!我們畫工筆重彩當然不能只用這兩種,只是說明花青赭石的重要。用赭石染桌椅樹木,花青染綠色植物,花青墨染假山。還可用花青,赭石和墨進行一些烘染,比如在淺色白色旁進行烘染會使淺色白色更加突出;ㄇ啵魇湍寞B加會產生一種深沉高雅的色彩,是其他顏色無法取代的。
有了以上的基礎后再分別使用:朱,黃,白,石青石綠等。選用那些,怎樣搭配就看你了。
工筆用色強調反復疊加,淡淡的反復染最終達到渾厚沉穩華滋的效果。石色一般先要用水色打底,朱砂:胭脂或曙紅打底,罩染朱砂,最后用曙紅分染。
石青石綠:
花青或草綠打底。也可用赭石渲染打底再罩染石綠,不同色相的疊加使色彩的純度降低,更深沉豐富,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衣服畫好后開始勾花紋,花紋不光是為了華麗裝飾,也是調整色調的關鍵,不能忽視。
復勾:
用較深的同類色沿著原來的墨線復勾一遍?梢允贡桓采w的墨線清晰,也讓色和線更協調。復勾后會改變原來的色彩感覺,所以要慎重。
勾金瀝粉:
金銀黑白屬于中性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在哪里都適用,F在畫店有現成的金色,加了膠,買回來就能使用。瀝粉也稱立粉,畫仕女的環佩寶珠。用粉要飽滿,畫成后粉要凸出,用手能觸摸到。
面部:
曙紅染臉頰,再用朱紅(我一般用水粉朱紅來代替朱膘,朱紅比朱膘細膩純凈)染,朱紅加赭石染暗部,朱紅赭石加白統染面部,白提三白,土紅加赭石復勾面部,中墨畫眉眼,赭石加墨點瞳孔,墨加花青刻畫眉眼,胭脂染嘴唇,朱紅罩染,胭脂復勾。花青加墨罩染頭發。
凡是較濃重的顏色在染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用清水筆洗掉,再染再洗,,,直到滿意為止。整幅畫在畫到一個階段后也要用清水筆整個刷一遍,讓顏色之間銜接自然,也降低火氣。反復多次后顏色吃進紙里,就沉著了。著色就像做豆腐腦洗面筋,一塊面反復用水洗,把淀粉全部洗掉,只剩下精華。
其實在繪制過程中以上這些步驟是要多次重復的,也不一定按這個順序,勾了染,染了勾,染完洗。洗了染,,,完成后不滿意就洗掉重來。只要紙沒爛就接著畫下去。不要怕失敗,即便畫爛了徹底失敗了,你也從中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好多新的方法就是這樣產生的。你只有深入到別人沒深入到的地方,才會得到別人沒有的東西。不凌絕頂,怎能一覽眾山小?初學者不敢深入,只在淺層游離,畫的過于“文雅”不夠狠!這樣的作品漂浮甜膩膚淺。不要急于出成品,要深入“研究”, “研究”不是高手的專利,初學者同樣可以研究,記得我小時候學畫畫總愛在人物的面部染些綠,覺得這樣好,但沒有人接受,自己也沒有理論作注腳,說不出道理,只好作罷,F在畫人物在膚色中加草綠或石綠已成時尚,被廣泛使用。看來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做法,不要輕易放棄。其實我們初學時都很大膽,敢于嘗試(無知者無畏,呵呵),但隨著掌握的技巧和理論越來越多,我們的膽子卻越來越小,束縛也多了,裹足不前。其實,技巧都是實踐得來的,然后再歸納為理論。
【最新國畫人物畫繪制方法】相關文章:
CAD圓的繪制方法09-15
國畫構圖的方法11-17
cad矩形及圓弧的繪制方法03-09
國畫的色彩及調色方法04-02
竣工圖有哪些繪制方法08-15
中國畫用色方法07-29
國畫臨摹學習方法11-07
CAD橢圓和橢圓弧的繪制方法12-21
中國畫的線條練習方法指導09-13
人物畫基本技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