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圍棋高手臺階有哪些
想成為圍棋高手應該具備那些臺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知識內容,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臺階:啟蒙的環境
這是一個前提。在其他的地方“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還能爭論,但是,在圍棋上,環境就是一個前提。這環境包括教練的水平和對手的水平。必然是先有環境這個“雞”,才能有圍棋手這個“蛋”。
研究了幾乎所有的超一流棋手的成長的歷史,沒有一位棋手會不注意到自己的啟蒙環境。不是什么意外,聶衛平和馬曉春的父親,都是圍棋愛好者。俞斌的小學老師,是一個棋迷。趙治勛的伯伯,是韓國現代圍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趙南哲。圍棋手除了在家庭中啟蒙之外,還可能在社會上啟蒙。如果家長要挑選一下到哪里學棋的話,最好看一看誰在當教練。教練的棋力,不一定很高(例如業余初段以上),但是卻必須有自己的特別的觀察能力,能知道小孩的問題,在心理上對孩子有一定的研究。
而他自己的棋,最好是“正”的,少偏著,不“油”,棋風和棋德好。在文化背景上有一定的造詣的教練,則更是會對小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上海和北京等圍棋開展得很好的地方,這樣的教練人數不少,其他地區則不多,或許這就使很多偏遠地區的聰明小孩沒有機會成為棋手。
孩子要有一定的對手群,這是能保持一定的對局量的重要條件。在常昊成長的過程中,母親曾經帶他到很多比賽場合,觀看對手下棋,有機會的時候,請高手下讓子棋進行指導。邵煒剛的教練陸勇和,曾經和附近的一些有業余棋手的工廠取得聯系,將孩子帶到工廠中和業余棋手進行“對抗賽”。在上海一些圍棋訓練班上,采取的“升級”制度,就是在讓學生始終能在一個有相當密度的對局環境中學習圍棋。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在圍棋傳統基礎好的地方,就容易培養出好的棋手來。而世界上最優秀的棋手,目前只能在東亞三國中產生。
第二臺階:酷愛圍棋
雖然在一個棋手的一生中,對圍棋的熱愛貫穿一生,但是,在起步的時候尤其需要,它是將圍棋由愛好轉變成事業的關鍵的因素。對一個孩子是否喜愛圍棋的觀察,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當年邱百瑞是在無意之中發現常昊對圍棋特殊的愛的。當常昊初次來到俱樂部的時候,邱百瑞讓常昊先在一邊看別的小孩下棋,常昊看了兩個小時。從心理學上看,再文靜的5 歲孩子,也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同一個對象上20分鐘。而常昊當時只知道“4吃1”這樣的簡單的圍棋知識,對一盤棋還沒有印象。
當然,當時邱百瑞只是感到常昊的特別,后來當常昊開始學棋的時候,他才注意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棋才,繼而反過來再認識常昊剛來的時候的表現。謝裕國教練認為,這樣的酷愛能導致一個棋童對圍棋的專注和執著,增強對圍棋的各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接受能力。
第三臺階:圍棋“智商”
目前還不能正確地判斷圍棋手和一般意義上的智商有什么關系。確實也能在生活中間到一些在棋上異常聰明靈活,而對社會上的很多事情不甚了了的棋手,但是這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棋手思路廣闊反映敏捷,智商應該不低。常昊和羅洗河小的時候去測智商,獲得了很高的分數,羅洗河為164 ,常昊為 138。更多的小孩并沒有像常昊這樣生活在大城市中,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也不像羅洗河這樣,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來到北京,接觸到廣闊的社會。所以,一般的智商,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標準,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專家一般認為,棋手需要的“智商”和一般的智商是不一樣的。在對一些棋手做了調查之后,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圍棋智商其實是人對圍棋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一是記憶力,國際象棋世界第一人卡斯帕羅夫能用腦子記下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 450人的電話號碼,他能熟記 12000個棋譜。 5分鐘能記下 300個單詞。象棋第一人胡榮華能背對棋盤同時和10人下棋,這就是說,他能夠同時記住10個在不斷變化中的棋譜。馬曉春能看一眼列車時刻表,就背出火車經過的時間和停留幾分鐘。
在團體賽的賽場泡茶回來,經過大約10盤棋,他能在局后很清楚地將這10盤棋雙方的`形勢講得清清楚楚。而是邏輯推理的能力,胡榮華的盲棋,就是記憶和推理共同的杰作。他在10盤棋中的開局都是不同的,這樣的記憶是動態的,是理性的,和推理結合的。
邱百瑞就是在有關“倒脫靴”的推理“測驗”中發現曹大元的能力的。三是空間的感覺能力。馬曉春能背出很多的圍棋棋譜,但是卻不能背出象棋棋譜,這是因為圍棋的空間的結構和象棋的空間結構是不同的,他對圍棋有深刻的理解能力,但是對象棋的空間理解能力幾乎沒有。棋手對特殊形狀的感受,和對這樣的形狀的價值的判斷是很重要的。這種感受并不完全是靠老師教,然后機械地將它記住。而是一種理解能力,一種能理解型的各種意義,然后在棋盤上再造型的能力。
棋手這方面的能力,必須在棋盤上才能表現出來,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啟蒙教練對人才發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臺階:年齡
目前中國的一流棋手開始學棋的年齡,最小的是常昊和羅洗河,都是在 5歲左右。開始年齡最大的是曹大元和劉小光,都是在10歲左右,他們是在已經上學之后,在老師或教練的啟蒙之后才開始學棋的。年紀小的孩子能有時間的余地,而年紀大一些的孩子,能有一定理解力,學棋會快一點。我們且將棋手初次學棋的最好時間,看作幼兒園的大班到小學三年級之間。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16歲之后再來學習下棋是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棋手的,只有很少的例外。我遇到的唯一的“大器晚成”的高段棋手是梁鶴年六段,他是在上山下鄉期間學棋的。但是他沒有進入中國最高棋手的層次。
圍棋是需要“童子功”的。沒有在一定的年齡進入圍棋的世界,就很難成為一個專業棋手。其中的原因很復雜,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記憶力的最佳時間對于圍棋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記憶力是最強的。
由于成人的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強,所以,對一個局部的理解,常常會以為一下子就全部吃透,也就會缺乏反復思考和反復練習的興趣。實際上成人的理解深度和熟練程度會不及孩子。
在孩子的思想還很單純的時候,容易全部接受圍棋。也容易用圍棋應該有的思考方式對圍棋進行思考。而中學生或者成人已經有了較多生活經歷,他對圍棋的思考已經傾向理性,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生活經驗的干擾。有的可能有益,但是有的會排斥圍棋的思考方式。
圍棋在成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在一個小學生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不是一樣的,能夠投入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圍棋水平提高需要長期積累。一般至少有 8到10年不間斷的努力才能將一個初學者變成一個超級棋手,中國棋手成長的時間還要長一點。成人或稍大一點的學生在這樣長的時間很難集中精神。
在當代,學習圍棋的年齡有趨小的傾向。由于10歲以上的孩子正是開始發育的年齡,自我的意識正在形成。置身于一群比他更小的孩子中間,在心理上會有潛在的抵抗性。再加上其他年齡小的孩子學棋的時間比他長,棋下得比他好,自尊將會變成害怕失敗,影響他堅持下棋的決心。
第五臺階:強烈的求勝欲望
這是對所有競技項目的選手的共同要求。美國對 140名奧運會冠軍調查后發現,每個冠軍在他、家庭,以及他的教練或對他影響很大的人中,總有一個“最有斗志的人”。中國著名游泳教練陳運鵬認為,上面的調查說明,對一個選手最完美的要求是斗志(心理)、技術和能力的結合。陳運鵬的分析,完全符合圍棋的實際情況。圍棋是個人的對抗,大型比賽最后的勝者常常只有一人,就更需要有不懈的斗志。
對圍棋來說,會干擾求勝欲望的因素并不少,一是傳統的東方文化并不強調正面的競爭;二是多少年來中國人下棋的傳統,首先是陶冶人的修養,強調“道”和藝術,要求淡化“勝負”;三是圍棋本身的內容已經充滿了東方哲學的色彩,棋手容易受到影響。
而事實上,最優秀的棋手也應當是一個勝負師。對任何對手都能保持強烈的取勝欲望,是一個棋手很基本的要求。
第六臺階:心理能力
一個棋手的心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已經從本書的一些篇章中作了分析。這種心理能力是一種自控的能力。事實上所要控制的是一種心態,能在比賽的任何階段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來判斷形勢和保持韌性的精神,能在賽后自我治療修復失利后的心情。
第七臺階:研究圍棋的環境
現代棋手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個人研究的老路上去。在清朝,已經出現了好多頂尖棋手“雙子星座”的現象,這已經證明了圍棋手的成長,是需要討論研究而提高的;在相同的良好的圍棋環境中的棋手,成材的可能性都很大。
在現代,同一時代的優秀棋手出現“叢生”的現象。從木谷實道場出現這么多的超一流棋手這一點出發,人們更多地研究了信息時代的棋手成材規律,雖然棋手能夠從不同的媒介上很快獲得棋譜,但是,必要的相互研究有助于棋手思路的廣闊和研究的深度,F在,每當比賽,常常在觀戰室中集聚眾多的棋手,邊看棋邊研究。
實際上,在中國、韓國和日本,棋院也是一個專門研究棋藝的機構。中國棋院的少年隊、韓國的沖巖學校和日本棋院的院生制度,都含有一定的研究成分。在日本,藤澤秀行為中心的“秀行兵團”和吳清源先生為中心的研究群體,都是對棋手有相當的推動力的。年輕的中國棋手由于居住在中國棋院,所以一直有互相交流的機會,而且也形成了一些研究群體。
【最新圍棋高手臺階有哪些】相關文章:
2.如何成為圍棋高手
3.圍棋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