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聲樂學習4大誤區
本文為大家分析聲樂學習的四大誤區,以供參考,希望對你們有益。
誤區1孩子變聲期要停止聲樂學習?
對于少年聲樂愛好者來說,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孩子變聲期間是否應該繼續學習聲樂的問題。能不能唱歌?應該怎么去練習?特別是男孩子,在變聲期期間面臨著很大的變化,心理上和聲音素質上怎么去調教?
常青表示,“變聲期一定要注意練習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按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很多人認為變聲期間要完全停止練聲,但我認為這會導致孩子輸在第二起跑線上。如果在此期間練習中音、偏低音區,避開高音區,更不能拼命叫喊(在學校上課,體育活動都應該注意不要大喊大叫)。持續練習,會有好的效果。另外,利用孩子比較空閑的時間,偏重對歌曲方面的處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假聲的練習,反而會更加出彩。反之,有的孩子在變聲期完全停止了練習,到變完聲以后再繼續練,就錯過了這段時光。”
誤區2學習聲樂課學會唱幾首歌就行?
一般來說,人們學習聲樂可分為興趣愛好和走專業路線,常青往往將有興趣愛好的人培養成專業水平。“有些不想走專業路線的愛好者,會忽略學習歌唱方法的重要性,有些家長也認為小孩子不用學,隨便唱,學會唱幾首歌就行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既然要學習聲樂,最重要的是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有了科學的方法,效果會大有不同。” 很多愛好者是“高音崇拜”,喜歡唱《山路十八彎》、《青藏高原》、《愛我中華》等高音歌曲,但是往往因為發聲方法不對,導致喉嚨喊破、嗓音病變等,自己難受,聽者也覺得很“刺耳”。“高音要注意真假聲的轉換,唱歌的時候要注意用氣息和共鳴,要用嘴巴里面的‘小嘴巴’來唱。”常青一邊演示一邊告訴記者,“人都有兩個聲音,兩個嗓子,掌握了方法以后,唱高音會變得較容易。而且高音部分單純用假聲,會顯得很突兀,但是用真聲和假聲結合,會變得很自然。”
誤區3聲音沙啞的孩子無法成才?
有幾個特殊的學生值得一說:“有一個孩子聲音沙啞,說話聲音都很難聽,家長也沒有信心,但就是抱著一點希望。讓他們唱歌都是一個難題。”聲音沙啞的孩子不是不能成才的,科學練聲方法配合醫生的治療,一定能有所突破。有一次,一個女孩的家長在琴房外面看到女兒的進步,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禁不住眼淚直流。”
誤區4“海豚音”遙不可及?
“老師,你知道周杰倫嗎?你知道維塔斯嗎?我說,我知道啊。周杰倫在唱韻律,唱不清楚歌詞,是他的風格。維塔斯唱海豚音,很美妙。但你不是周杰倫也不是維塔斯,你要有自己的風格。”美聲、民族、通俗……這些唱法是死的,但是人是靈活的,幾樣唱法怎么結合起來,就成了你自己的特點。“海豚音、尤得兒、花腔等高難度的演唱技巧,8-10歲的孩子們都能實現,《Memory》、《Loving you》、《我的太陽》這不是不可能,也不是遙不可及,關鍵在乎你對唱歌有多熱愛,你對這個事情有多投入,以及正確的方法。中國青少年聲樂教育應跟國際接軌,外國青少年能唱的世界名曲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唱,但不是為唱而唱,而是結合歌曲的需要,唱出自己的風格和水平。”
學習聲樂的學生大都懂得獲得好的聲音技術離不開歌唱器官的協調合作 ,但在具體實施發聲練習或演唱作品時,總會出現聲音虛弱無力,氣息用不上,共鳴腔打不開,咬字吐字不清等現象,尤其以學習時間較短的學生為多。究其原因,還是對歌唱發聲的技術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表象與實質的差異。文章即針對聲樂技能學習中在用聲、呼吸、共鳴、語言等方面出現的幾種認識上的誤區進行學理性的分析和探討。
一、關于用聲的誤區
一般概念的發聲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氣流通過喉頭時促使聲帶震動,產生聲音,而歌唱發聲的運動原理卻是在人的本能發聲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調整聲帶與周邊肌肉的合理運動,產生強大而豐富的、符合歌唱技術需要的聲音狀態。在進行歌唱訓練時學生往往混淆了這兩種不同層次的聲音狀態,用本能發聲的心理暗示指導藝術歌唱,從而導致喉頭上提、聲音漏氣等用聲上的誤區。要克服以上發聲錯誤,就必須把生活中的本能發生習慣與藝術歌唱的發生要求嚴格區分,建立正確的發聲意識。
聲帶的閉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機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圍有關肌肉的協調配合。生活中本能的發聲習慣,范圍只局限于對方聽得見的距離,沒有太大的音量與音區的要求,聲帶的運用是隨意的。由于聲帶只有在發強音和高音時才緊密閉合,那么類似于說話的本能發聲習慣常使聲帶大部分時間處于不完全閉合狀態。如果錯誤的運用聲帶周圍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該促進聲門開放的環杓后肌運用到歌唱,必定會產生聲音虛、漏的問題;把穩定喉頭的喉外肌力量作用于發聲,就會造成提喉、喉音等用聲錯誤。
二、關于呼吸的誤區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最科學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學生苦悶呼吸訓練中做得很好,而發聲時氣息卻不夠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關呼吸問題的誤區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吸氣時氣息到達的深度不夠,即沒有吸到技術所要求的到達“肺的底部”。氣息吸得淺作用于聲帶時,呼出氣息的量和壓力不足以沖擊閉合的聲帶,而使聲音顯得虛弱無力。引起氣息淺的原因和本能呼吸習慣有關,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類似于一般的談話間,或者身體劇烈運動后的一種生理上的本能反映,它只需要胸腔的擴張、收縮產生力量完成肺內氣體的交換。擴張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顯然是大有區別的,也就是說,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遇到較長的樂句需要氣息量加大時,肺葉的下半部分氣息得不到有效輸送,而覺得氣息不夠用。
二是氣息與聲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聲音“搭不上氣”。我們從兩方面分析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運用氣息歌唱的習慣,張嘴就唱,把呼吸動作與歌唱的用聲動作分割開來。另一方面是過分地注意氣息,為節省氣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氣”,使氣息不能順利地作用于聲帶。這兩種情況的最終結果都可能導致聲帶緊張、干澀,聲音發直缺少泛音。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主張呼吸和發聲訓練結合一起練習比較好,因為氣息和聲音是揉為一體的,呼吸訓練不能脫離歌唱實踐而單獨存在。我們要建立這樣的歌唱意識:只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才是有效的聲音,只有正確作用于聲帶的氣息才是有效的氣息。
三、關于共鳴的誤區
人體共鳴腔分為三個大的共鳴區域,即:胸腔共鳴區、口咽腔共鳴區(口、喉、咽)和頭腔共鳴區(鼻竇、額竇、蝶竇)?谘是还缠Q是聲音從喉嚨發出后的第一個共鳴區域,它上連頭腔,下達胸腔,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對聲音的豐滿、音色的美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帕瓦羅蒂曾強調聲音共鳴主要在口腔、咽腔,說明了口咽腔在整個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這個區域出現的認識上的誤區也是最多的。所謂的口咽腔打開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開喉嚨”,有關打開喉嚨的要求文章前面已有所論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舌頭”在口咽腔打開過程中的狀態。很多學生把縮緊舌頭誤認為是打開喉嚨,結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壓喉,一方面破壞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狀態,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口咽腔的順利打開,良好的共鳴音響也就無從談起?谘是淮蜷_的關鍵要做到:在穩定的基礎上松喉嚨、松下巴、松舌頭,使這幾個部位處于“自如”狀態。
第二種誤區是:過分強調頭腔共鳴,造成聲音聽覺上的“假、大、空”現象,卻誤認為是產生了共鳴。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是聲門閉合無力,氣息泄漏,聲音沉悶、空洞,失去了良好共鳴所應具備的音色。
另外,也有學生把濃重的喉音誤認為是產生了胸腔共鳴。這種聲音乍一聽似乎很有力度,實則是喉和胸部壓力過大,用了純粹的“力”,而不是“氣”,沒有體會到共鳴產生時胸、肺部的松弛和氣息的流動。
上述幾種理解上的誤區說明,人聲共鳴要建立在整體的基礎上。沒有良好的基音作基礎,就不可能產生豐富的泛音,也就不會產生各階段的共鳴了。所以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務必要考慮共鳴產生的基礎和它的整體性,任何強調局部共鳴的要求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四、關于語言的誤區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把發聲和語言協調的運用以達到自如地歌唱,乃是諸多聲樂學習者苦惱的問題。
這里存在著自然的語言動作與歌唱的發聲動作之間理解與運用上的誤區。語言動作涉及我們常說的五音(唇、齒、舌、牙、喉)、四呼(開、齊、撮、合)。歌唱發聲動作主要指喉、咽部的正確打開,聲門和呼吸的協調運用。文章前面分析過喉、咽打開狀態的要領是喉頭下降至深呼吸完成時的位置,而這個下降動作的完成能夠帶動喉部多種肌肉組織參與運動,舌骨下肌群是其中之一,由此看來,完成兩種動作參與最多的部位就是“口腔和咽、喉的交界點舌體”。發聲動作符合歌唱的要求,語言動作還處于自然意識狀態,就必定造成發聲性能的破壞?茖W的發聲方法要求喉、咽部狀態的穩定是無庸質疑的,那么語言動作如何調整才能適應發聲動作的穩定呢?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舌體在歌唱發聲時始終處于放松狀態,不能隨母音、音高、音量的變化而僵硬或緊縮。
(二)輔音的發出應在喉咽穩定打開后迅速完成,聽覺上如同時進行的一樣,要點是輔音的除阻不影響喉咽狀態的穩定。
(三)相關的部位發生作用時,“只用最必要的力量,排除任何支援性的和連帶性的緊張”。 當然,要做到上述幾點,需要長期刻苦的練習,結合熟練掌握各種字音的音韻、聲調,才能真正做到歌唱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字正腔圓。
通過對以上存在的幾種問題的誤區分析可以看出,生活中發聲動作、呼吸動作、語言動作等的本能習慣是產生諸種歌唱認識誤區的直接原因。在聲樂技能學習中,只有建立正確的歌唱概念,排除講話習慣帶給我們的影響,聲樂演唱技能才能進一步提高。
【聲樂學習4大誤區】相關文章:
聲樂學習中的常見誤區10-17
兒童學習聲樂06-12
如何學習聲樂09-19
聲樂學習入門09-02
怎么學習聲樂10-03
學習聲樂的技巧07-12
學習聲樂方法06-06
怎樣學習聲樂09-18
聲樂學習的方法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