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2舞蹈的常用術語名詞解釋大全
以下是舞蹈的常用術語,名詞解釋。包括專業詞匯與舞者口中的常用詞匯。
舞蹈的術語名詞解釋1
(1)基訓/基礎訓練:
是指對舞蹈演員或學員基本能力的訓練。如發展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訓練關節的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使學員身體運動更符合舞蹈規律的要求,以適應各種類型動作和高難技巧的需要;同時,為隨時扮演各種舞蹈人物形象做好準備,基本訓練,對演員,學員體力的保持也有益處。
(2)主力腿:
是指動作過程中,或者形成姿態時,支撐身體重心的一條腿,稱主力腿。它與動力腿配合,對身體平衡以及動作,姿態的優美有著重要作用。
(3)動力腿:
是指與主力腿相對而言,非重心支撐的一腿為動力腿,可做各種屈伸,擺動等動作。
(4)起泛兒:
是舞蹈俗語,指動作前的準備姿勢。技巧前的準備動作,都稱作“起泛兒”也叫“起”。
(5)法兒:
指舞蹈時是否得法,即動作是否符合規律,是否有韻味。在品評舞蹈者的動作是否得法時,常用有“法兒”沒“法兒”來加以褒貶。
(6)節奏:
是指音響活動的輕重緩急形成節奏,其中節拍的強弱和長短交替出現而合乎一定的規律。節奏為音樂旋律的骨干,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節奏也是舞蹈動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切舞蹈動作均在一定的節奏下進行。
(7)韻律:
是指在舞蹈動作中,人體運動的自然規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縱先收,以及動與靜,上與下,高與低,長與短等辨證的規律,形成了舞蹈動作的韻律。韻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較難掌握的一種動作因素。
(8)身段:
指演員在舞臺表演或訓練中,各種舞蹈的形體動作的統稱。從最簡單的比擬手勢到復雜的武打技巧,如:坐、臥、行、走、甩袖、亮相等都稱為身段。
(9)形體:
指演員的身體形態。通用在戲劇中,尤為話劇和電影所常用。話劇和電影演員的身體訓練和舞蹈訓練稱為“形體訓練”這種課程稱為“形體課”。
(10)造型:
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藝術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們將雕塑性強的動作姿態稱為“造型”。
(11)亮相:
源于中國古典舞蹈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技法。即在某舞蹈段落最后,以一個加強節奏感的動作塑造該舞姿“造型”。通過這個舞姿動作頓挫到位,或甩頭、凝視等使表達的神情更明朗、強烈。此種造型即亮相。是指劇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場(有時也用于下場)或一段舞蹈,武打完畢之后,在一個短促的停頓中所做的姿態叫亮相。它也是戲曲表演中的一種程式動作。
(12)舞蹈動作:
是指經過提煉和美化,有節奏,有規律的人體動作,是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它大多來自勞動生活,并同民族的.斗爭生活,風俗習慣,自然條件,審美觀念和傳統藝術等有聯系。
(13)舞蹈語言:
舞蹈語言主要是通過舞蹈動作來表現主題,抒發情感的。舞蹈語言也是舞蹈動作的別名,它由單一或幾個舞蹈動作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義。舞蹈語言即包含有一定意義的簡單舞蹈動作,又包含較長的動作組合。
(14)舞蹈組合:
是舞蹈的常用語。它是指兩個以上的舞蹈動作被組織聯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動作稱為組合。它包括最簡單的,性質單純的動作連接,也包括最復雜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動作的組合。它是用來達到某種訓練目的,或是為了表現一段舞蹈思想內容的手段。
(15)舞蹈語匯:
是指把若干不同的舞蹈動作匯集起來,為表達舞蹈作品的主題內容服務,是一切舞蹈語言的總稱,如文學的詞匯。
(16)主題動作:
指一個舞蹈或一個舞蹈形象最重要的成為核心的動作,從“音樂主題”一語演移而來。音樂主題在音樂創作中被反復出現,不斷重復加深聽者的印象;舞蹈的“主題動作”也采取不斷重復和再現等手法,加深觀者的印象。它是為舞蹈的主題思想和塑造人物服務的。主題動作的重復使用,是舞蹈創作的一種手法。
(17)舞蹈編導:
是舞蹈藝術工作中一種重要職務。由于舞蹈的專業特征所定,編舞和導演常常由一個人或幾個人統一承擔,故統稱為編導,編導的職責是構思和編寫舞蹈臺本。根據音樂進行具體編舞,組織和指導排練。通過與作曲家,指揮,舞臺美術設計以及演員合作,把舞蹈呈現在舞臺上,達到預定的目的。
(18)舞蹈結構:
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內部結構。編導根據對生活的認識和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現主題的需要,用舞蹈及其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件情節分別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地加以安排和組織,使其即符合欣賞規律,又適應舞蹈(舞劇)作品體裁形式的要求,達到舞蹈藝術上的完整和諧。
(19)舞蹈構圖:
是指編導為表現舞蹈作品的主題思想,交待環境情節和塑造舞蹈形象,按美感效果的要求,在舞臺空間安排和處理各種人物的關系及位置叫舞蹈構圖。一般通過各種移動線和“對稱”,“對比”,“集中”,“分散”以及“平衡”等手法,把零散的個體形象納入到藝術整體中來,形成各種圖形圖案,如“方形”,“菱形”,“圓形”,“弧形”,“三角形”,“梯形”,“四邊形”等各種畫面。我國民間舞在長期實踐和積累中,形成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圖形。如秧歌舞中的“二龍吐須”,“剪子股”,“四面斗”,“珍珠倒卷簾”,“捲白菜心”等,是研究舞蹈構圖的寶貴遺產。
(20)舞臺場記:
也稱舞蹈場記。是指舞蹈作品的圖畫,文字記錄。一般包括舞蹈臺本,舞蹈音樂,舞蹈動作及舞臺場面,服飾和道具的圖解等,供排練舞蹈用。
(21)舞臺燈光:
也叫“舞臺照明”簡稱“燈光”,舞臺美術造型手段之一。運用舞臺燈光設備(如燈具,幻燈,控制系統)和技術手段隨著劇情的發展,以光色及其變化顯示環境,渲染氣氛,突出中心人物,創造舞臺空間感,時間感,塑造舞臺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燈光效果(如風,雨,閃電)等。
(22) 舞臺美術:
舞臺美術是戲劇和其它舞臺演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其任務是根據劇本內容和演出要求,在統一的藝術構思下,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創造劇中環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臺氣氛。
(23) 八個方位——1—8點:
是用以規范舞蹈者面向,走向的專業術語。即:場地正前為第一方位—“1點”;右前、右旁、右后為第二、三、四方位—“2、3、4點”;正后為第五方位—“5點”;左后、左旁、左前為第六、七、八方位—“6、7、8點”
(24) 扶把訓練:
即學員手扶把桿做舞蹈動作。分“單手扶把”和“雙手扶把”。
(25) 中間訓練:
即站在訓練場地中間做練習。是相對“扶把訓練”而言。
(26) 對稱動作:
指左、右相對的同一動作。如“右按手”的對稱動作即“左按手”
(27) 動作的左與右:
單一舞蹈動作一般都分左、右兩面,通常是以動作腿(或動作臂)來區分。如右手做“盤手”即稱“右盤手”。舞蹈訓練中常稱“左虛步”、“右端腿”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做該動作。
(28) 動作的單與雙:
有些動作以單臂(或腿)做動作時多稱左或右(見上條);以雙臂(或雙腿)做時即標以“雙”字,如“雙山膀”、“雙搖臂”、“雙起雙落”等。
(29) 面向、視向:
身體正面所朝的方向稱面向;眼看幾點即視向,一般也包括臉的朝向,如“眼看8點”,即臉和視線均朝8點。
(30)平圓、立圓:
與地面平行的圓圈運動路線(通稱“劃圓”)即“平圓”;與地面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即“立圓”。
(31)劃弧:
指在“劃圓”軌道上的某一段路線,如手臂劃“上弧線”,即手臂做立圓的上半圓。
(32)留頭、甩頭:
身體開始轉動而頭仍留向原方位不動,稱“留頭”。頭從一方位迅速轉向另一方位稱“甩頭”。例如“轉圈”、“翻身”動作,開始轉體時“留頭”,當身體轉動約180°時,再迅速甩頭360°,以控制旋轉方向、增強動力。甩頭也是亮相時的常用動作。
(33)涮頭:
以頸為軸,頭在肩上方做平圓動作。
(34)環動:
多指腿部以髖關節為軸的劃圓動作。有時也泛指其他關節為軸的劃圓動作。
(35)控制:
此處指舞蹈訓練課目的一種。即使舞姿靜止在一個動作上,訓練肢體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舞蹈的術語名詞解釋2
舞蹈專業術語
[舞臺方位]舞蹈場記(舞蹈者的位置和走向、路線)專用以明確方向的名稱,共八個方位。即舞臺正前方為第一位,右側前方為第二方位,右旁為第三方位,右側后方為第四方位,正后方為第五方位,左側后方為第六方位,左旁為第七方位,左側前方為第八方位。為敘述方便第一至第八方位,依次簡稱為第1、2、3、4、5、6、7、8點。
[人體方位]舞蹈動作多采用此種方位。即以身體本身的前、后、左、右為定位:分為正前,正后,左旁、右旁,左側前,右側前,左側后,右側后。為敘述方便可簡稱為前、后、左、右、左側前、左側后、右側前、右側后。
左、右相對的同一動作。如右“按手”的對稱動作即左“按手”,右腳起做“平步”,對稱動作即左腳起做“平步”。
[動作的左與右]單一舞蹈動作一般均有左、右面,常常是以動作腿(或動作臂)來區別左與右。例如,用左腿向前“踢腿”,即為左“前踢腿”;右腿后撤成“踏步”,即為右“踏步”;左手做“按手”的動作,即為左“按手”;右手做“盤手”的動作,即為右“盤手”等。所以舞蹈訓練中,經常簡稱做某動作為左“XX”、右“XX”。例如:左“虛步”、右“端腿”、左“山手”、右“搖臂”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腳、腿、手、臂)為動作腿(或動作臂)做該動作。它是一種習慣用的、某動作略稱的.術語。
[動作的單與雙]某些動作,有時以單腿(臂)或雙腿(臂)來做。單腿(單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左或右(見上條)。雙腿(臂)同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雙”字,例如:“雙山手”、“雙盤手”、“雙踮腳”、“雙腳轉”、“雙起雙落”等。
[主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支撐腿”。顧名思議是指做舞蹈動作時支撐身體重心的那條腿。
[動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動作腿”。是在舞蹈時正在運動著的那條腿,一般不擔任支撐身體重心的任務。
[身向]、[面向]身體正面所朝的方向稱“身向”。在中國舞的動作中,常常有身體朝一個方向,而面(臉)卻轉向另一個方向,即“面向”。例如:“身向”1點,“面向”8點。如果“面向”和“身向”是一致的,則只說“身向”。
[視點]眼睛的視結,它是中國舞以“手、眼、身、法、步”突出舞蹈神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舞蹈傳情達意的窗口!耙朁c”方向以舞臺方位(點)標記,如:“視8點”,即向8點平視;“視8點上方或下方,”即向8點的高處或低處看,當視點和身向一致時,則不再說明視點。
[眼視]眼睛所看的方向。在中國舞蹈的“身韻”中,往往眼視某個方向時,也略帶動頭(臉)轉向或甩向眼所看的方向,以此加強動作的“精、氣、神”。
[平圓]與地面相平行的圓圈路線。如右手在頭上方順時針劃一“平圓”,即右手在頭上方經前往左,再向后至右劃一個圓圈。
[立圓]與地面相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也稱“豎圓”。如右臂經右“旁平位”、“上位”、左“旁平位”、“下位”劃一圓圈。
[上弧線]手臂的運動路線,不是動作名詞!吧匣【”是指手臂劃“立圓”的上半圓運動路線,如:右手臂由左“旁平位”經“上位”到右“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即稱“上弧線”。
[下弧線]與“上弧線”相對稱的下半圓路線。如:右手臂由右“旁平位”經“下位”到左“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稱“下弧線”。
[雙起單落]“跳躍”術語。雙腳同時向上跳起,一只腳落地,另一腿停在任何姿態上。
上腳動作
[垂手]手腕放松,手自然下垂成指尖向下。
[提壓腕]手腕上提,同時手指放松下垂為“提”,然后手腕下壓、手指上翹為“壓”。上提下下壓時,肘的位置要固定。
[推指]先在“按手位”十指交叉手心向上(見21頁圖20),然后小臂內轉“手心向外推出,肘伸直(見21頁圖21)?上蛳禄蛳蚯、向上”推指“,這是使手指柔軟的練習。
[繞腕]“里繞腕”:先手心向上,然后五指主動踡起,同時“轉腕”成手心向下!巴饫@腕”:先手心向下,然后五指主動踡起,同時“轉腕”成手心向上。
[立掌折腕]五指并攏,指尖向上,掌心向旁,手垂直。臂不動,腕轉動,手做“切”物狀。
[前斜下位]手臂伸向“前下位”與“前平位”之間的位置,兩臂間距與肩同寬。
[單托手]手臂上舉,手的位置在頭頂偏前,掌心向“前斜上位”,中指尖與眉梢垂直。
[雙托手]雙臂都在“托手”位上,兩手手指相距約一拳余。
上體動作
[晃頭]做法同“傾頭”。“傾頭”連續做,動作幅度縮小。
[含胸]“勾腳旁開腿”位上低頭弓背,上體前屈,腰椎形成弓形,背似“上弧形”,骨盆固定,眼視腹部?捎柧毤棺邓苫。
[展胸]“對腳盤坐”位上雙肩向后掰,胸前控,頭微仰,上體的肩、胸完全展開,骨盆固定,肩與地面保持平行線。也稱“腆胸”,“展”與“含”往往是連在一起應用的?捎柧毤棺邓苫睢
[提腰]上體由下至上向右、向左交替晃動,同時將腰椎、頸椎拉直,眼視前方。
[松腰]經低頭再“含胸”使頸椎、腰椎依次放松,背似“上弧形”。 下肢動作
[對腳盤坐]盤腿坐地上。腳心相對、相貼,膝外側部貼地,大腿與小腿的彎曲度為150度左右!吧象w”直立,略前傾,以保持平衡。
[雙跪立]屈膝跪在地面,腳背繃直與小腿貼于地面。大腿與“上體”成垂直,小腿與大腿成90度角。雙腿可根據動作需要或并攏或分開,分開時雙腿相距同肩寬。
[旁雙吸腿]“仰臥”,屈膝,雙膝向旁打開,腿外側盡量貼地!翱嚹_”腳尖相靠,腳心相對。
[踮腳]也可稱做“半腳尖”。腳趾踩地,腳跟最大限度提起。
[碎步]“正步位踮腳”用腳掌著地交替快速地移動,可以向前、向后、向旁。做“碎步”移動時,腿部不要僵直,膝微彎,舞步碎小,上身平穩不要跳動。
[踵步]“勾腳”腳跟著地,可向前或向旁。
[蛙跳步]一種是“大八字位蹦跳步”,另一種是“雙起單落”跳落成一腿是“勾腳旁吸腿”,另一腿著地并微屈膝。
[跳踢步]“正步位”站立,雙腿交替做“后吸腿”,落地時支撐重心腿微屈。在做跳踢過程中,雙腿膝部始終靠攏,上體略前傾,以保持平衡。
【舞蹈的術語名詞解釋】相關文章:
物流相關術語-物流名詞解釋01-22
土石方工程術語名詞解釋07-28
舞蹈專業術語大全06-24
中國舞的舞蹈專業術語07-07
舞蹈專業術語匯總10-24
芭蕾舞蹈形體訓練常用術語有哪些09-27
壘球有哪些術語-壘球術語01-21
舞蹈基本功訓練課常用專業術語07-15
話劇術語介紹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