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優美別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這篇優美別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它不同于那些純粹描寫景物風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國求學時的親身經歷,描繪了德國家家戶戶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并用凝煉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最后講述1980年再次來到德國,再次看到這番情景,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讀起來既讓人大開眼界,又叫人回味無窮。
縱觀全冊,第八單元是最后一個教學單元,它的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異國風情、拓展搜集資料”。而作為第八單元的開篇課文,并且是講讀課文,文本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鳴點,形成教學目標:
1、體會文本語言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
2、感受風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3、搜集資料實踐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單元中剛學習了“利用信息,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時間為2課時,教學重點在于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教學難點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教材文質兼美,但較為淺顯簡明,五年級學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課前搜集資料—質疑研讀課文—把握重點讀議結合”,并輔助采用“圖文結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說學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自主質疑—以疑促讀—讀議交流”的方法來學習,即課前收集資料,增進對季羨林和德國的了解,然后自主質疑,以疑促讀,做到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讀議交流。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因此,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我關注了四個呼應:一、課堂問題與學生質疑相呼應,注重教學實效和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二、教學內容與學生語言審美相呼應,契合了文本重點和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感熏陶;三、拓展練習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相呼應,突出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課外延伸、認知世界的個性需求;四、人文熏陶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呼應,順應了教學境界與學生認知世界、形成人生觀的科學途徑。
三、說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課前預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課前,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部分重點字詞將結合教學加以指導),把課文讀通順;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設置四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鮮花勝地——德國”、“德國的風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國歷史和名人”,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既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又拓寬了學習的領域,構建了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了學生對德國、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對文本的理解。
二、課堂行動——一詠三嘆,滋養性靈。
1、導入——從民族的經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詩宋詞的誦讀中拉開教學序幕,回顧祖國優秀文化,接著切入互動游戲“我們的鄰國尼泊爾的搖頭與點頭習俗”,當學生了解到尼泊爾人的搖頭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風俗時,就會產生一種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異國風情的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學習成功的重要驅動力。
2、質疑——“主動索取”永遠比“被動接受”得到的東西多。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題目本身就耐人尋味,也會引發學生疑問,歸納板書:德國人怎樣種花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色?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
這個質疑環節的設置,旨在“以學定教”“以疑促學”,讓學生由“冷”變“熱”。因為“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就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美國教育家哈.曼)
3、研讀——“埋頭思考”遠勝過一千句夸夸其談。
首先,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通過教師板書部分生字詞語“脊梁、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耐人尋味”,在指導生字詞的同時,引導他們運用這些詞語來概括全文:“在德國,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們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在街上,看到家家戶戶的窗臺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讓人應接不暇,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語文是透著翰墨之香的,這墨香伴著書香滋養著人的性靈。“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名片”,把書寫指導與抓住關鍵詞語概括全文相結合,將語文基礎知識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落到實處。
接著,請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他們提出的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同桌或小組的交流;(預計到此為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第二課時開課可以先自由或指名讀課文,溫故而知新。)然后自主發言,交流體會。教師相機把握以下要點組織教學:
(1)、叩問“莞爾一笑”的靈魂。
當季羨林為德國人與眾不同的養花方式感到奇怪時,女房東卻只是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這“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微微一笑,平靜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樸實不張揚的一笑)從女房東淡淡的、平靜的一笑中,我們看出女房東是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愛花的人,而且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種淳樸的人生境界像花兒一樣美麗自然。)
啟發:季羨林留學德國是在1935年,當時的舊中國貧窮落后,老百姓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女房東的莞爾一笑,我們還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理解女房東的莞爾一笑,讓我們看到了她的溫和親切,善于理解他人。理解的笑容最甜,分享的花朵最美。)
(2)、欣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色。
文章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重點段落,也是作者語言的精彩之處,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任何、家家戶戶”等詞語體會養花的人家之多,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數量和顏色之多、花的顏色之嬌美,結合圖畫、視頻資料的呈現,走進鮮花的意境,領略風景的奇麗;再通過個別朗讀、配樂朗讀把師生帶到花的海洋,帶入美麗的山陰道上;然后拓展想象寫話:“如果你是一位當地的居民,請為我們介紹一下,‘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怎樣的美麗景色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這是一個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透徹的哲理,我覺得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聯系“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欣賞別人的花”這種奇麗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再回憶發生在同學之間、鄰里之間、校園里、社區里、家里的事情,談自己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發言,出示校園芒果累累、深圳街頭綠樹紅花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關懷。
“叩問—欣賞—感悟”三個環節一詠三嘆,層層遞進,緊扣“花美人更美”這一靈魂所在,將重點段落的朗讀與領悟融為一體,把學生領進了鮮花盛開的境界,領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個環節也是語文味兒最濃的環節,既保持明確的教材意識,在對話中把研讀課文引向深入,又避免教師的主導缺席,也避免了學生的主體迷茫。
4、拓展——這將是一個因為學生的演繹而更加精彩的世界
(1、)讓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了解德國還有哪些奇特的風俗。比如:德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認為守時是“帝王的禮貌”;喜歡把家安置在郊區小鎮;看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先生要穿禮服等。
(2)、即使是面對國學大師的文章,也可以引導學生質疑,一方面提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如“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文章中還有沒有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嘗試著改一改。如第一自然段要是簡潔一些,也是一種不錯的風格: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菏怯钪嬷凶蠲赖臇|西之一,德國人民更是最愛花的民族之一。
超越文本是一種培養創新能力、不跪著讀書的思維方式。有位哲人說過:所謂教育,就是當你學過的知識,在過了很多年的淡忘之后所剩下來的東西。那么,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對這句話的具體詮釋了。因為語文教學的最終價值不在于知識力,而在于促進人的進步,培養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促進人的價值的實現,幫助每個人聰明、有意義地活著。
附:
板書設計
依照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線交叉而設計的詞語式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花的脊梁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花美人更美
【五年級《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選9篇)05-27
《花鐘》說課設計03-0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05-16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12-04
《稱贊》說課設計03-07
《藤野先生》說課設計03-08
《賣木雕的少年》說課設計03-20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說課設計01-12
等我也長了胡子說課設計06-08
《宿新市徐公店》說課設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