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的情緒困擾及輔導方法
在困擾個人情緒方面, 據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小學生年級愈高,個人的情緒困擾問題也愈嚴重。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積極開展小學生情緒困擾的研究,期望能幫助我們的學生們走出情緒困擾。
1情緒困擾的產生與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關系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小學生有情緒困擾呢?通過對咨詢記錄的研究,從表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來看,主要有家庭教養問題、親子關系不佳的困擾;與同學朋友關系不佳等人際關系問題。還有的是期望過高、學習壓力、自信心不足等問題。這些事件在不同情度上造成同學情緒困擾的出現。
6 、 7 歲到時 12 、 13 歲是兒童開始進入小學學習的時期。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在小學低年級,兒童還具有明顯的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而小學高年級兒童則隨著生理年齡的變化,逐漸步入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被稱之為前青春發育期。在教育的影響下,小學兒童的認知能力、個性特點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其發展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協調性和過渡性的特點。這個轉折時期兒童的心理發展變化較大, 他們認知功能還不是非常完善,對一些東西、一些情緒分辯的還不是很清晰,另外他們的情感體驗也不是很豐富,很深刻,尤其是一些社會性的情感,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才有可能體驗深刻,在體驗的 同時也造成兒童情緒出現波動。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 如果父母與老師能夠從小重視孩童的情緒發展,并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與情緒解決方法,相信對于孩童未來的人格發展,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2對小學生情緒困擾輔導方法的研究
面對小學生這個心理發展的重要轉折期,作為與小學生的成長有密切相關的學校,有責任與義務對他們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走出情緒困擾,健全他們的人格發展,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為此,我與學生咨詢輔導實踐中積極探求適合和有實效性的技術方法。
2.1理論依據
情緒 ABC理論的創始者 艾里斯 認為: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緒體驗。然而,我們常常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例如,我校兩個參加學校乒乓球選拔賽的同學一起參加乒乓球比賽,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從這事件說明,造成其中一個同學傷心欲絕情,情緒低落的并不是入圍比賽失敗這件事件,而是這個同學對失敗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理論認為: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這事件的看法困擾著。所以,人的不合理信念對情緒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的輔導就是要幫助我們同學建立這個認識,放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就可以讓同學的情緒及行為有重大改善。當然,我們的目的不是一定同學要成為一個非常性的人,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幫助同學 樹方 正確的價值觀與情緒解決方法, 當遇到情緒困擾時懂得如何思考問題。 相信對于 小學兒童心理轉折點,兒童的各項發展可塑性大,對 未來的人格發展,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2.2輔導方法的研究
2.2.1駁斥 ―― 改變認識,尋找問題的根源
駁斥是一種通過質疑不合理信念,積極取代不合理信念而改變學生的認知來解決情緒的困擾。這是一個關鍵的輔導方法,學生的認識是正確,才能放棄原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因為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而是被對這事件的看法困擾著,看法導致情緒困擾,那么應該從看法入手,情緒的困擾從才能消失。
例如:在輔導個案中,有一名同學的人際交往關系差。輔導前他身邊只有一位朋友,平時下課多獨自玩或與那僅有的一位朋友交談,個性向內,情緒郁悶。當我問及他對朋友有什么看法時,他是這樣回答我:
他:"我交朋友,只交誠實的。"
師:"對,我十分贊同你的說法。""為什么你只交了一個朋友?"
他:"我們班許多同都不是誠實的人,不對應該是絕大部分是不誠實。"―― (我很難相信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六年級學生,就有如些以偏概全的看法,這對他在人生道路的健康成長帶來多大的影響)
師:"你憑什么理由說你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是不誠實?" (實證型駁斥)
他:"例如,有人交朋友是為了問朋友要東西。有人講同學的事非,有人叫同學的別名……,許多反正人人都不是誠實的。
師:"你知道什么是'誠實'嗎?"
他:"就是不講假話。"
師:"對,言行一致的人就是誠實的人。那么你回憶一下,你能有事實證明你們班(除外你的一個朋友外)的絕大部分同學都是不誠實的嗎?"
他:"不能。"
師:"那么你可以下:你們班絕大部分同學都是不誠實嗎?"
他:"不能。"―― (通過反駁斥,證明他的認識是錯誤的)
師:"既然這樣,你現在可以從班里新交一些朋友吧!"
他:"不能"―― (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以為他是告訴我能)
師:"為什么?"―― (驚訝地問)
他:"我們現在是六年級,功課多,他們不愿意。"
師:"你嘗試過嗎?你不是他們,你問過他們不愿意嗎?" ―― (繼續駁斥不合理理信念)
他:"都沒嘗試過。是我想的。"
師:"你的想法能代表他們的想法嗎?"
他:"不能" ―― (他終于不好意思的說不能,他的不合信念在動搖了……)。 我們一直是在這種蘇格拉底的問答式中,對通過駁斥一個個他不合理的理據,幫助他的改變認知,在問答中讓他明白,他的不正確認知為他自已制造了與同學不良的情緒困擾。
但這個時候不是問題的終結,因為我在駁斥中尋找到他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根源。根源就是:他的母親在三個前去世,原本常常到他家玩的兩個好朋友,在他母親過世后逐漸遠離他,讓他在最需要友誼的時候,最需要朋友的支持關心時更失落。失去母親的悲傷和朋友的離棄使他對兩朋友的怨恨擴大班上大部分的同學……。
2.2.2角色扮演――強化正面思考
通過駁斥,讓學生認知改變,建立積極的合理的信念。但合理信念要經過進一步強化才能鞏固。所以,我們常常讓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把讓學生覺得產生情緒困擾的情境,重新或互換角色扮演都可以,然后再進行一定程度的駁斥。以此來輔助及增強認知干預的交果。
例如:咨詢個案中有許多同學都抱怨父母親管教過嚴,經常嘮叨,又不允許這樣那樣……。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說故事比賽:小動物大談話,讓學生扮演故事里的小動物,老師扮演聽從 ――只聽。在學生扮演小動物進行抱怨的過程,他們是有一定的思考過程,在這過程中他們不斷整理思路,增強認知,從而引發他們自己駁斥原來他們強烈堅持的非理性信念。對于不知道如何駁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或原本態度輕率不在意的學生,這種方特別有用。
2.2.3行動――把理性信念付諸于行動
在上面,我們對學生不合理信念在"口"的方面花費了許多時間。當合理信念建立,我們就要把它付諸于行為,讓實踐來證明合理性信念的可行之處,才能更進一步將合理性信念牢牢地鞏固。例如我們在第一步被駁斥的"他"。我輔導后布置一項作業:一周內,在自已班里結識一位新朋友,并把結識這位朋友時的心得簡要寫下來,五周之后要完成五個新朋友的任務。
一個星期后的輔導時,他高興地告訴我他結識了兩位新朋友。
師:"我只要求你結識一位,為什么是兩位呢?"
他:"另外一位是我新交朋友介紹給我認識的。"
師:"按這樣計算,你不用五周就可以完成你的任務呢!"
他:"應該是。" ――(他回答時心情愉快,)
然后,討論他交朋友時遇到的問題,逐漸驗證合理信念幫助他走出的情緒困擾。通過這次輔導給予他思考方式的積極改變,為他以后面臨的情緒困擾提供一個思考的模式。
其實在進行情緒困擾輔導是除以上的方法外,還有許多地方要探究, 例學生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多半承襲自家庭的互動關系,所以要我們學生有正向的想法,家長也要有正面的意念思考。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配合家庭一起共同輔導效果更顯著。
我們相信學生一旦將不合理信念轉換為理性信念,不管是通過什么徐徑或自助,他們的情緒困擾便大為減輕。這就是我們努力研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學生的困擾是我們目的,讓學生面身心全面健康成長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小學生的情緒困擾及輔導方法】相關文章:
關于情緒管理的方法07-20
個人情緒管理的方法10-16
小學英語輔導方法07-07
輔導孩子繪畫的方法09-16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07-17
初中作文輔導的方法08-17
孕婦如何調節情緒-孕婦快速調節情緒的方法11-04
小學英語學習的輔導方法08-22
解讀中考語文復習輔導方法04-29
小升初作文之考前輔導方法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