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代表發言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17研究生開學典禮發言
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生力軍”。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2017研究生開學典禮發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研究生開學典禮發言一: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
金秋時節,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14級研究生開學典禮。
251名博士生和2740名碩士生新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奮斗,來到南京師范大學繼續深造。
各位新同學的人生歷程,從此將和南師大的歷史和未來緊緊聯系在一起。
各位新同學,也是我以南師大校長的身份,迎來的第一屆研究生。
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各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歷史上的今天,也就是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當時的中國處在“分割薦至,覆亡無日”的生死關頭。
面對國運衰頹、民族困苦,無數志士仁人苦苦求索濟世救國的良方。
兩江總督張之洞等先賢,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主張,于1902年創辦三江師范學堂,成為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各位新同學來校之前,對學校的歷史可能已經有所了解。
三江師范學堂,就是南京師范大學的辦學源頭之一。
經過112年的變革、發展,如今的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正在奮力開啟建設“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的新征程。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任,也是一所大學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高水平大學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早在20世紀60年代,南師大的研究生教育就已經起步。
1963年,著名苔蘚學專家陳邦杰招收了我校新建以后的第一名研究生。
改革開放以后,我校是全國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現在,我們學校已經擁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覆蓋二級學科專業130個,有3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覆蓋二級學科專業199個,還有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個。
多年以來,學校已經培養了博士和碩士人才3萬余名。
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已經成為我?茖W研究中的重要“生力軍”。
以理工科的SCI-TOP期刊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為例,目前研究生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占全?倲档60%;而人文社科類研究生,每年發表的權威期刊論文也不斷增長。
今天,各位新同學的到來,為我們這所百年學府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光彩,也為我校研究生培養和學術研究充實了新鮮血液,新生力量。
同學們,32年前,我本人和你們一樣,站在研究生學習的新起點上。
今天,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研究生的學習與本科生有什么區別?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分享。
研究生的學習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
研究生為什么能夠稱為“研究”生,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區別在哪里?我想,就在于“研究”。
如果說,本科生的學習,主要在于獲取某些領域的基礎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就主要是“研究”,主要是“創新”。
如果說,本科生做老師布置的習題,習題是有答案的;而研究生做導師提出的課題,對于課題,導師也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學生和老師通力合作把答案找出來。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過:“大學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聯合青年人和年長者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
探究新問題、創造新方法、發掘新知識,正是研究生生活的魅力所在。
圍繞研究生學習的特點,建設高水平大學,培養高水平研究生,就要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創新素養、學術思維。
而如何培養高水平的研究生,這是學校和各位同學面臨的共同課題。
作為校長、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也在認真思考學校究竟能給大家的成長、成才提供些什么?接下來,我想談談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
首先,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有高水平的學科氛圍來滋養。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成了綜合性的學科體系,并且擁有一批全國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學科。
我校學科專業已涉及13個門類中的12個,其中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學前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動物學;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教育學、地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語、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心理學等7個學科進入全國高校前十;在ESI評價體系中,我校化學學科、工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進入全球相應學科領域的前1%。
高水平、綜合性的學科體系,為同學們的求索、鉆研提供了優質的平臺和廣闊的空間。
其次,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有高水平的導師與出色的研究來引領。
我們的學校在歷史上就是名家大師輩出,學術成就斐然。
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堅信“小才易驕,大智若愚”,將治學精神概括為勤、鉆、恒、謙四個字。
詞學大師唐圭璋“以一人之耳目,十年之歲月”,撰成鴻篇巨制《全宋詞》。
著名地理學家李旭旦周游天下,刻苦求索,奠基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
現在更是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這里潛心耕耘,著書立說,培育后學。
新世紀以來,地科院汪永進、沈冠軍、劉健三位教授的團隊,分別在世界頂級權威期刊Science和Nature發表第一作者論文5篇,使得我校在2013中國大學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論文發表數排全國高校第11位,總被引頻次排第6位。
文學院趙生群教授帶領團隊,歷時八年完成點校本《史記》的修訂,以涓滴之功成就名山偉業,成為轟動文化界的重大成果,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在一大批名師的引領下,我們的研究生同學也創造出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新世紀以來,我們有4位博士畢業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其中2009屆至2013屆更是連續5屆獲得7篇提名,并有2篇正式入選。
這些名家大師和他們一流的學術成就、嚴謹樸實的學術品格,為我們研究生同學樹立了為人為學的示范和楷模。
第三,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創新的管理模式和堅實的服務保障。
我們的學校在建設“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為研究生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
2011年,學校以成立研究生院為契機,啟動實施博士學術新人培育計劃、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計劃;之后,又陸續實施學位論文相似性全面檢測、委托第三方盲審評閱、采用“申請—審核”制招收博士生等舉措。
今年,針對國家研究生學費和資助體系的新變化,專門出臺《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意見》,并從在座的各位新同學起開始實施。
通過大幅提升對研究生的資助力度,切實解決同學們的后顧之憂,使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去。
同學們,作為校長,我愿意同全校教職員工一起,為你們的發展成長竭盡全力。
但是,我想,成為一名高水平的研究生,最重要的還是每一位研究生同學自主的探索,積極的創新、不懈的追求。
每一位新同學,都應該思考:接下來幾年研究生的生活該如何度過?對此,我有三點希望和期許,與各位新同學共勉。
第一,珍惜時間,科學規劃研究生生活。
縱觀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許多重大科學技術成果都是青年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創造的,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時分別是22歲和28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是2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是37歲。
《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是30歲,恩格斯是28歲。
各位同學正值青春勃發,年富力強,正是潛心向學、厚積薄發的'好時候。
希望同學們早日明確人生新階段的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沉下心來學習、鉆研、探索,充分利用好這一段難得的寶貴時光。
第二,勇于創新,不斷攀登學術新高峰。
喬布斯說過,“領袖和跟風者的明顯區別就在于能否創新”。
當前,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創新時代,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
對于同學們來說,無論將來從事什么工作,扎實的學術訓練、獨立的研究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都將成為你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
在創新的征途中,毫無疑問,在座諸位都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開拓精神的優秀群體。
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思想比較成熟,專業特征更為突出,希望同學們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創新,在科學研究、學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第三,修身立德,自覺肩負時代使命。
一所大學如何回饋社會?最根本的,是培養能夠致力于社會進步與公共福祉的卓越人才。
如果我們造就的只是失去靈魂的卓越,培養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不僅是大學的失敗,也是社會的悲哀。
希望同學們立足現實,面向社會,在自己的研究和實踐中,勇于面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有強烈的現實關懷。
希望同學們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杜絕學術不端行為。
通過導師的引領,自己辛勤的勞作,收獲創造的喜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更長遠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同學們秉承“正德厚生,篤學敏行”的校訓精神,注重修身立德,見賢思齊,砥礪奮進,用自己的美德善行,引領風尚,造福社會,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同學們,當前我們的國家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的學校也正在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內涵式發展。
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學校,都對你們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在你們人生最美好的歲月里,你們選擇了南京師范大學作為你們嶄新的人生驛站,希望你們繼承和發揚南師大百年優良傳統,沉潛精進、學有所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譜人生新的美好華章!
后天就是中秋佳節,在此,提前祝各位同學、老師及你們的親人,節日快樂,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2017研究生開學典禮發言二:
同學們,大家好!
為了一個不很方便又不很便宜的研究生公寓,讓我們不得不推遲一個月開學,還得舉行第二次開學典禮。用BBS上批評家們的話說,“都是擴招惹的禍”。(笑聲)
其實,研究生的開學典禮單獨舉行可能更為合理。畢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們與本科新生有著很大的區別。認真論述這種區別,可以成為一篇教育學的論文。我在這里只講自己模糊的感覺:受過高等教育,目光遠大一些。“遠”者,認清發展趨勢,看到明天、看到未來;“大”者,關心社會利益,想到國家,想到世界。
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伴隨工業革命興起,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制度,如果從1810年洪堡創立柏林大學算起,不到二百年。中國呢?研究生教育80年,學位制度21年。應該認識,正是研究生教育,將大學的功能,從單一的傳授知識擴展到創造知識,把高等教育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研究生呢,也就因此被賦予一項天職:站到科學前沿,探索核心技術。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學科專業的邊緣,在不同專業和方向的交叉點。描述前沿工作有兩個關鍵詞:“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創”和“競爭前”。研究生的論文一定要體現“原創”;研究課題應該是商業產品競爭以前的內容。
科學家、教授、工程師和企業家公認的前沿就會變成研究的熱點。判斷熱點并不難,那些優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額資金流向的項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領域就是熱點。
兩年前,我去日內瓦參加四年一度的世界電信展,那真是電信科技、電信行業的盛大節日:川流不息的人流、價值昂貴的展臺、高學歷的講解員、高層次的報告會,讓我產生兩點感受:第一,中國電信、中國普天和華為這樣的中國公司終于在世界電信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這么多優秀人才的涌入,這么多資金的投入,電信注定要高速發展,北郵注定要熱、要紅、要發展、要走運。
看看北郵這幾年是怎么越變越熱、越走越紅的。1997年北郵成為首批《211》國家重點工程學校,全國共64所。1998年,北郵招收MBA研究生,全國50所。同年,北郵成為第一批遠程教育試點大學,全國共4所。去年十月,北郵成立研究生院,全國52所。今年2月,教育部批準成立網絡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國44個。兩星期前,教育部批準北郵創辦示范性軟件學院,全國33所。近年來,先后有中外著名企業計10家在北郵成立研發中心,投資總額達3697萬元。兩年前,北郵招博士生77名,碩士391名,今年我們招收博士生210名,碩士生1149名,其中同等學力碩士研究生137名。今年碩士生入學考試中,報考北京各高校的考生數學及格率8.4%,報考北郵的考生及格率為14.8%,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97,他今天就坐在你們當中。(掌聲)報考北京的英語及格率25.9%,報考北郵的考生呢,35.7%。
北郵熱、北郵紅,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時血氣方剛。青年人、有能力的人當然是奔著熱點來。現在說"擴招惹的禍",那么又是誰惹出了擴招呢?校長沒這個能耐,部長也沒這個能耐,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資金流惹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屆又一屆的`博士、碩士生的加入,使北郵極大地提高了創造知識的能力,論文、著作、專利逐年增加,質量穩步提升。去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北郵榜上有名。新世紀的北郵,有一項既定的建設目標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開放式”。美國卡耐基教育基金會曾經對“研究型”大學有過定義,中國教育部也在探討這個問題,不管文字的準確表達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數量和質量是保證“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標。沒有研究生的數量和質量,北郵就不可能實現"信息領域、國內一流、國際著名"。
不久前,一個記者問我,通信行業,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有多大?我對他說,在我看來,就采用的技術講,我們并不落后。多年前我們的程控交換機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電信網規模世界數一數二;上個月移動網用戶已成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時開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們中國,還有光纖、衛星、接入網所采用的技術,我們都不落后啊。但是問題在于,設備是買的、技術也是買的。誠然,網絡運營商可以收取用戶的錢,國際貿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費,海關也會有進口稅收入。再說,創造就業機會,上交國家稅收,滿足市場要求,這些也都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但是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潤收益讓給那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公司。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于對核心技術的掌握。
我這里有幾組數據:第一組,1984年至1998年14年間,中國電子行業48家研究所6萬多人,發明專利400多項。日本富士通公司1998年當年專利1萬項,技術創新方面的差距難道還不明顯嗎?第二組每百名公民中大學文化的人數,美國46.5,日本20.7,韓國13.4,中國2.7。第三組,18歲-23歲大學年齡段的入學率:美國、德國、加拿大近似100%,中國兩年前低于10%,今年擴招約12%。憑你們的高智商,應該可以得出技術發達、自主知識產權與高等教育具有怎樣的相關性的結論。同學們,這其實就是為什么中國一定要發展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生高學歷教育的原因。因為只有高等教育、高學歷教育才能培養掌握高科技、探索核心技術的人才。
最近20年的經驗表明,在信息技術領域,在電信行業,許多中小企業掌握的核心技術來自于教授指導下的研究生的成果。Qualcomm和她的CDMA技術是證明這一點很好的案例。Qualcomm的創立人Jacob曾在MIT工作,后來到CUSD任教授,當他的研究組發明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CDMA技術后,他便創立了公司。Qualcomm在北郵與我們也建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你們當中將有幾十個同學參加這個實驗室的工作。前天晚上,我接到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我們討論一個寬帶無線英特網接入協議,在電話那一頭的朋友告訴我,這項技術,在美國勢頭很猛、市場前景看好、大有與3G、藍牙一決高低的架勢,他還告訴我,核心技術的貢獻者中有一位是中國去的女研究生。
新世紀北郵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強調站到科學前沿,探索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北郵不僅要為培養科學家、工程師提供最好的課程,還應該營造環境,讓你們當中更多的人,具備企業家和個體科技企業經營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北郵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上個星期公布的全國重要學科評定的第一輪結果,北郵的4個核心學科均排在全國高校的前五名,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列全國第一,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列全國第二。正是這些整體的學科優勢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當然,我們還要做得更好,從師資到教材、從教學手段到實驗室建設。下星期起,研究生選修課表中將會增添一門英語授課的“Switching & Routing”,由美籍華人郭更生教授主講,他是電信院新近聘請來的。郭教授今后將有一半時間在北郵工作。全校各學院都會盡全力聘請更多的高水平師資。在這里,我還愿意告訴你們另一個消息,上個月,北郵創建了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注冊資金1億,公司名稱北郵創業投資,學校希望在你們求學過程中或畢業后,掌握某項核心技術、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由北郵創投為你們的項目投資,創辦成功的科技企業。
親愛的研究生同學們,前兩年,硅谷的人們調侃說IC有了新的含義,它代表Indian和Chinese,現在又有人說,高科技領域,論文、專利的作者中,以W、X、Y、Z字母開頭的名字越來越多了。這當然就是指中國人。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知是不是太早。但是,只要我們年青一代研究生能明白,并且在實際上站到科學前沿,探索核心技術,中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達就是一定的。到那時候,我們回頭看一看"擴招惹的禍"就會發現,當年的擴招對我們自己其實只是惹了一點麻煩、添了一點可以克服的困難。對誰才是真正的禍害呢?對那些希望中國落后的人,希望中國貧窮的人,希望賺中國黑錢的人,如果真有這種人的話。
我擔任校長三年多了,迎接了四屆新同學,只有今年的開學典禮是兩個典禮,于是還得多講這一次話,也許還是最長的一篇開學典禮講話,都是擴招惹的"禍"。
謝謝大家。(熱烈掌聲)
【研究生開學典禮發言】相關文章:
2017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代表發言稿08-28
2017秋開學典禮學生發言08-28
2017大學開學典禮發言06-12
研究生復試的建議06-19
研究生考試的常識08-08
法國留學研究生08-29
研究生個人鑒定06-17
2017開學典禮教師發言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