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他汀類降脂藥物的不良反應
201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顯示,1990~2010的20年間,美國本土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高血糖危象死亡的發生率均下降五成以上[1]。同時,血脂的控制改善更為明顯,二十年間達標率增加了20.8%。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他汀類降脂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肌肉毒性
臨床表現:肌痛、肌觸痛、肌無力、跛行,嚴重者可引起橫紋肌溶解癥(肌溶解)。
肌痛指肌肉疼痛或無力;肌炎指的是肌肉癥狀伴肌酸激酶(CK)升高,常超過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若出現肌炎后繼續用藥,可進展為肌溶解。
肌溶解,即肌肉癥狀伴CK明顯升高和肌酐升高(肌紅蛋白尿),是他汀類藥物治療最嚴重、也較罕見的并發癥。目前認為,單一應用他汀類治療時發生肌汀病的危險極低;當與環孢霉素、貝特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藥物及煙酸等聯合應用時,風險較高。
一般認為,以下情況可增加他汀類藥物誘發肌病的危險:
a 老年(尤其是80歲以上)、特別是女性患者;
b 全身狀態衰弱,合并多系統疾病;
c 同時應用多種藥物;
d 處于外傷、手術及急性病毒感染期;
e 甲狀腺功能低下;
f 嗜酒成癮者;
g 同時大量飲用葡萄柚汁者;
h 存在其他肌病、肌炎病史的患者。
二、胃腸道反應
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多為輕度,如惡心、腹痛、腹瀉、腸胃脹氣等,但不是停藥指征。
對于出現胃腸道反應、尤其存在胃腸道慢性病史的患者而言,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建議患者睡前服用他汀類藥物,這樣既可提高藥物療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胃腸道反應。
三、肝損害
他汀類藥物的肝損害與劑量有關,因此各種急慢性肝炎伴中重度肝功能損害的患者禁用。
一般在應用他汀類藥物前應常規檢測轉氨酶。在治療過程中,若發現轉氨酶升高3倍或以上時應停藥,轉氨酶通常會在2~3個月內恢復正常。
如患者病情需要,可從小劑量起逐漸試用,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并密切觀察肝功能的變化。在與貝特類藥物聯合時,應及時隨訪檢測肝功能和肌酶,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四、對內分泌的影響
他汀類藥物可能升高血糖,通常發生在存在糖尿病風險的人群中。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實際上,服用他汀者罹患糖尿病的額外風險不到1%。
他汀類藥物可干擾膽固醇的合成,理論上也可抑制腎上腺和(或)性腺類固醇物質的合成。因此,他汀需慎與可降低內源性類固醇激素水平的藥物合用。
也有報道稱,他汀類藥物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礙(ED),在使用時需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
小貼士:特殊人群的他汀用藥手冊
、 老年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應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及早開始他汀類藥物治療,從小劑量起始逐步加量;
、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先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減退進行治療后再進行血脂治療(此類患者易發生肌肉等不良反應,給予中等/低劑量的他汀,并關注患者的肌肉安全);
⑶ 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臟病(CKD)患者:輕至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無需調整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等他汀的藥物用量;重度腎功能不全(如eGFR<30 ml/min·1.73m2)時需減量或禁用。
總之,他汀類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的常用藥物,需長期應用,臨床醫生在用藥的過程中應提高警惕,并告知患者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他汀類降脂藥物的不良反應】相關文章:
藥學必學知識: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05-26
抗甲狀腺藥物不良反應09-21
化療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08-28
常見藥物不良反應的識別和處理08-17
中藥師考點: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10-26
執業藥師考點: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07-25
內分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08-31
靶向抗腫瘤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對策10-21
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的識別及處理05-23
多吃花生能降脂抗衰老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