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產電影制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里
中國和國外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后美國一大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產電影制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里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迪士尼的《奇幻森林》已經上映有一段時間。從萬牛奔騰到隨風而動的細致的動物毛發,采用了好萊塢寫實動畫工藝和最尖端的動作捕捉技術,以及真人CG技術,并將這三者以全新的方式合在一起,打造出了這片讓人驚嘆的魔幻森林。
許多觀眾看了這部電影之后,回過頭去看國產電影的特效,于是有了想法,有一句網友評論是這樣說的:“說什么國產大片特效和好萊塢大片特效差距不大,那些斥巨資請外國特效團隊的制片商看看奇幻森林的特效,精致到毛發和微表情的動物,再看看你們的胡巴。難道覺不出出來被坑了嗎?!”那么,就由小編來談談國內的特效行業與好萊塢相比,究竟差在哪?
電影特效投資欠缺,大的成本不在特效上
一方面的資金投入不一樣。首先特效是一個特別燒錢的活。多年前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特效技術功不可沒,但相關的特效公司都倒閉了。所以說,如果回到一部特效電影本身,特效的人力與成本投入太大,也有風險,為特效投入太多,一旦在票房上收不回成本導演自然不會干這事。對于好萊塢來說,都是大片的工業化概念,因為本身好萊塢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不擔心收不回成本,其大片成本預算至少在1億美金以上。
其次,好萊塢大片一向將其特效技術與能力視為其必不可少的電影競爭力的一部分,好萊塢電影一直都向著大熒幕、超級大片的規格去發展,這是電影產業化與工業化的一個縮影。比如我們看到這次迪斯尼的奇幻森林,幾乎就是一部炫技的作品,比如說《阿凡達》據說更是花了近3億美元做特效,所以在特效的資金投入大,出來的作品質量自然有一定保障。
在國內,一部電影的最大投入并不在特效上,而更多的是明星演員成本。若投資1億元,明星片酬估計占據其中大半,占了一部電影的最大花銷,特效成本自然被極度壓縮,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據業內人士談到,國內制片方花幾百萬元做特效,就號稱大制作了。
國內制片方在特效上砸錢偏少外,往往急著趕進度,因為時間拖得越長成本越高,投資人就越焦慮,他們都希望盡快上映回籠資金就好。據影評人章賡舉例,在好萊塢,一部特效電影從籌備、拍攝到后期制作,時間比國內長好幾倍,僅籌備就要一兩年,而《變形金剛》前期技術研發花了近十年,而我們的籌備時間可能才兩個月。他們留給后期特效制作的時間又長達一兩年,而我們才三四個月。
很顯然,在特效技術不如人,制作投入成本低,又要各種趕進度制作,出來的效果可想而知。許多類似于國產科幻片《機器俠》之類的電影,觀眾自然不會買賬。即便是去年票房與口碑爆棚的《捉妖記》,在美國上映的時候卻迎來滑鐵盧,以《洛杉磯時報》為首的美國媒體也對《捉妖記》“口誅筆伐”,“CG動畫制造的妖怪們動作笨拙、不夠逼真,并且看起來缺乏可信的形象!比ツ甑摹段饔斡浿篝[天宮》盡管票房超10億口碑爆棚,但其特效水平仍然不敢恭維,出品方王海峰也表示,為了趕檔期,后期制作完成度不夠。也如某業內人士表示,細節別摳,一摳就都是事兒,好萊塢會有更多的經費搭在細節上,我們永遠是輸在這上面。
缺乏工業化流程,特效從業者和導演制片編劇互相分割,缺乏融合其中的把關統攬全局的人
國內的導演水平與工業化制作流程上不過關。電影產品也是產品,需要流程上規范化來確保質量。但在國內缺乏成熟的運作模式。比如說,在好萊塢的體系中,電影開拍的前中后期,特效團隊都要加入電影的創作中,而不是等影片后期合成才找特效公司制作,好萊塢的制作團隊都有一個特效總監來把關統攬全局,視覺指導處于特效范疇的最高層,他和導演討論設計鏡頭與特效制作。
而在國內,許多導演對特效不感冒也不了解。有業內人士談到,國內導演很少在前期籌備、拍攝時有意識地配合,導演也少見技術控,很難準確描述想呈現的最終效果。在國內,影片后期合成的時候就開始找特效公司制作,導演只會告訴特效團隊他想要呈現的結果,而特效就按照對導演意思來制作,很少有視覺指導人員與導演對等的溝通技術細節,因此也缺乏對于電影整體意境與創作的理解。結果是特效質量難以保證。
所以說,電影特效技不如人,不僅僅是特效公司的原因,導演制片都有責任。中國的導演懂特效的不多。國內的許多劇組一般的工作制作流程是把前期籌備、拍攝和特效制作進行割裂,特效制作往往在后期外包出去給相關的特效團隊,導致各個環節沒有交集與溝通。而在好萊塢,則是從電影項目啟動之時起,制作團隊就已經和特效團隊融為一體,共同為特效制作把關,這樣出來的特效才有質量保證。所以說,特效制作是一個工業化很強需要融合到電影創作之中各個環節的行業,資金、周期、人才、流程、溝通、設計等各環節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好萊塢的電影體系中,從導演、攝影、美術、制作、特效等,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化的、專業性的集成制作輸出體系。無論是《變形金剛》系列、《星際穿越》、《速度與激情7》、《碟中諜》、甚至最近的《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等現象級動畫電影與大片都體現了這點,這恰恰是國內電影要叫板好萊塢的最大短板。
而國內的特效工業制作流程并不規范化,人為割裂了各個環節,加之導演的水平參差不齊,對特效缺乏深度的理解,無論工作習慣、細節制作能力、科技水平、工業標準與體系、態度等各方面都輸給好萊塢,也是國內特效水平與好萊塢差距大的重要原因。
雖有政策扶持但缺乏落到實處的利益導向,導致人才流失
而電影工業產業鏈對特效技術制作投入不多,導演不懂,往往造成了在國內普通的特效師的收入偏低。比如有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普通特效師年薪大概十幾萬,高級特效是大概在三十萬。而在好萊塢,價格翻了六倍。
當然國內在政策方面也有扶持,早在2010年,國內影視界被《阿凡達》的特效能力刺激了一把。國務院在當年推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當時國內倡導加強影視特效的教育工作,積極縮短與好萊塢視效大片之間的距離。
但美國政府對特效制作則是更加落到實處的利益導向性政策扶持,比如對特效電影采取了出口退稅政策,促進特效電影成為全球商品。當然,如果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出資甚至從政策上扶持鼓勵支持特效研發,對于推動行業的成長必然有很強的導向性。
韓國就是如此,據某業內人士談到,韓國政府曾經出錢送了很多導演和專業人才去好萊塢學習,韓國的特效公司也可以拿到韓國政府的補貼。許多韓國人才在出國進修后都會選擇回到韓國開設工作室,他們帶來了好萊塢最先進的特效制作體系。
中國影視資本雖熱衷于投資好萊塢大片,但更多的是站在票房分賬的利潤考慮,而很少站在如何提升特效技術與工業化體系等高水平發展模式的演進上,這導致國內特效師等技術人才薪水偏低,許多特效師出國自修后都不再回國,而選擇去加拿大、英國、新西蘭、美國等特效技術比較先進的地區。
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有談到,國內的電影言則談IP,談粉絲經濟。青春片系列火了,導演扎堆去拍這個主題。直到把這個題材拍爛為止,去年有《梔子花開》和《小時代》《萬物生長》、《何以笙簫默》、《左耳》、今年有《誰的青春不迷!、《我的新野蠻女友》等。
當然,誰都知道,青春片低成本,無需特效,主打粉絲經濟,可以通過粉絲電影、販賣小鮮肉電影與互聯網渠道的推廣與營銷來賺快錢。筆者此前也有談到,這將導致整個電影產業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向著短視化與低工業化模式演進。
我們知道,好萊塢大片之所以視覺特效技術先進,在于制片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毫不含糊。他們即便為一部影片投入上百人的團隊來專門研發一款軟件也在所不惜,有資料顯示,卡梅隆為做《阿凡達》不僅在特效上耗資幾億,而且花了九年時間做一款軟件。這種不在乎資金與時間的大投入的研發,國內制片方和特效公司只能望洋興嘆。
缺乏巨頭型的特效公司,來提升行業標準統籌產業鏈
其實,說到技術,其實中國特效公司技術也不是特別差,好萊塢各許多科幻片、魔幻片、災難片等很多都有中國特效公司的參與,但中國的短板在于缺乏巨頭型的特效公司,來建立行業標準,推動特效創作與軟件開發體系。在美國,有工業光魔、威塔、特藝等許多知名的品牌公司,在好萊塢,環球、華納兄弟、迪斯尼等每一家電影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特效工作室,掌控世界上最先進的特效技術。大的特效公司團隊成員比較國際化,素質與技術穩定,不會因為人才流失導致技術與經驗的斷層。
但中國卻是小型特效公司多,缺乏科研投入,與好萊塢比,規模和技術不在同一檔次。國內特效行業也缺少統一特效工業數據庫,一旦某個特定的關鍵技術人才一走,特效水平就開始下降。比如目前目前國內電影特效公司使用的電腦軟件嚴重依賴進口,電影特效也是拿到國外制作,就在于缺乏大的巨頭型公司來統籌整個產業鏈,建立自身的特效創作與軟件開發體系,提升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技術水準與研發創新能力。
因此,中國電影產業的繁榮只是虛假繁榮,用小鮮肉的青春題材的電影對抗好萊塢特效大片,肯定不堪一擊,對于整個電影工業而言,這是電影產業虛弱的本質的外露。當然,電影工業的繁榮,需要一個工業化升級的平衡計劃體系,需要電影巨頭從中充當杠桿作用來撬動整個產業鏈各端的工業潛力,比如說懷柔中影基地擁有目前全球最大面積的影視攝影棚,和技術先進、數量眾多的影視數字化制作裝備,如果有專業性巨頭型企業來介入整合產業鏈上各端的技術和人才,便可以有機會在這里打造一個特效產業的集群產業鏈,帶動整個行業標準與人才體系的發展。
我們的電影產業應該有點雄心,對于好萊塢不能永遠是仰視的態度,世界的特效技術已經在日新月異,而你在止步不前、投機取巧的不斷制造小成本的青春電影去迎合粉絲經濟,一窩蜂去拍同類型的題材,這就是一種倒退。有業內人士曾談到這一現象表示,“中國的電影投資者講究賺快錢,它們考慮更多的是成本回收與利潤,如果說到用特效,他們首先關心的是,這門生意到底值不值。對票房有多大幫助?”
這讓整個電影產業缺乏一種向技術致敬的態度,也缺乏驚艷的國產特效大片通過鲇魚效應來帶動整個電影產業對特效制作的投入與重視,更無法帶動整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升級。畢竟,我們也不能永遠停留在5毛特效,我們也需要自己的“奇幻森林”。
拓展:
國產電影崛起
中國影片回溫開始加速
中國電影有過輝煌歷史,也走過了很長一段低迷期,大量用流量明星圈錢的電影扎堆上映,甚至出現了粉絲包場、午夜爆滿的奇葩現象。
數據曝光之后,我們從源頭上也開始加速遏制這種現象,限酬令、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等等措施,讓中國電影逐步走上正軌。我們不缺好的題材,不缺好的導演,更不缺優秀的制作團隊和好演員,市場規范好了之后,優質國產電影越來越多的被創作出來。
從戰爭題材的《紅海行動》、《戰狼2》到深度現實主義題材的《我不是藥神》、《無問西東》、以及荒誕喜劇《無名之輩》、《一出好戲》,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等等,各種題材的佳片層出不窮?梢钥吹贸,2018年開始,中國產出的優質大片較前些年更多,有一些甚至票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同期有好萊塢大片上映,也完全沒在怕的。
《阿麗塔:戰斗天使》全球票房4億美元,《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近7億,都是2019年2月份上映的電影,起初還有人擔心《阿麗塔》上映后會快速引流《流浪地球》的票房,最終證明我們的科幻電影也是很硬核很抗打的!
現在只是回溫,談什么崛起
以動畫電影為例,近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被很多人吹爆,不管是劇情還是特效,都是今年度的爆款熱門。有人說,國漫電影崛起了——似乎我們從來都沒有做出過像樣的國漫來。
事實上,中國的動畫電影在60年代就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小蝌蚪找媽媽》這部水墨電影令宮崎駿和高畑勛都著迷不已,宮崎駿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動畫在中國,在上美廠。然而一直保持著不急功近利,傳承著當年中國電影精神的人,竟然是宮崎駿而不是我們。
例如《山水情》這種畫風美到極致,內涵深刻又極其注重細節的動畫短片,便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徹底走向商業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藝術精品。與此同時,類似《霸王別姬》、《活著》這樣的高質量電影,也越來越少。
所幸,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商業與藝術的磨合,現在的電影人終于找到了平衡的方式,既能夠保證口碑又能拿到不錯的票房。
這和觀眾的支持與覺醒也是密不可分的。
但我們只是回溫,我們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商業與藝術逐漸平衡,中國電影人的春天《白蛇:緣起》剛上映時票房慘淡,片方把所有的錢都投在了制作上,連宣發的資金都沒有。
有人不忍它就這么被埋沒在一大堆粗制濫造的商業電影中,拼命的安利,知道的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制作令每一個看過的人都自動充當自來水,最后這部電影終于收支平衡,給了制作方充足的自信和資金籌備第二部。
好口碑帶動了票房——這樣的事情在這幾年屢見不鮮。
當年中國的高質量動畫光芒逐漸暗淡,就是資金和精力上無以為繼(水墨動畫需要一筆一筆的畫出來)。但現在有了3D建模技術,而我們又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有太多太多好故事等待挖掘了,做出令全世界矚目的電影并不是難事。
無論是什么類型題材的電影,因為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拍的,故事也是我們自己的,才更加有認同感。
在劇情和制作都不掉鏈子的情況下,與其費盡心思去理解外國大片里的“文化!,倒不如看著我們自己的電影更能會心一笑。
說了那么多,其實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中國電影質量回升,觀眾重拾文化自信,外國大片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力,不再是安插一個中國演員進去就能無腦收割票房了。
無論中國電影還是外國電影,最終還是要靠質量取勝。在文化認同上,當然國產電影更有優勢!
【國產電影制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里】相關文章:
電影特效制作流程08-02
影視特效是怎么制作的08-01
國產電影制作的路在何方10-11
影視特效的優秀制作軟件09-26
影視的特效制作及處理技術08-03
中國動畫制作特效與他國對比07-30
影視特效制作及其處理技術05-30
電影特效制作必用的軟件07-03
影視特效的優秀制作軟件有哪些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