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

        時間:2024-03-12 10:23:53 中小學知識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

          轉眼間,元宵節即將到來,而元宵節之后就是二月龍抬頭了,這個節日民間也叫春耕節、農事節、龍頭節,那么二月二龍抬頭怎么過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農歷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歡迎參考!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

          1、祭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愿望。

          2、祭引錢龍

          我國一些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

          3、祭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4、敲龍頭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后,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然后用草木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臺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為盼其早回家鄉。

          5、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在傳統農業社會,人們認為農作物豐收是各方神靈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便有了祭祀土地和稻谷之神的傳統。土地之神為社,稻谷之神為稷,土地和稻谷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孝經·援神契》收錄:“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而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薄吧纭笔潜话傩兆鸪绲谋姸嗤恋刂竦摹按怼,來接受人們的祭祀。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后來逐漸人格化,叫社公,俗稱土地公,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婆)。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春秋各有一個,即春社和秋社,分別在立春后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后。春社與秋社祀神的功能有所不同,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獲報答感謝土地神,即所謂的“春祈秋報”。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處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廣。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將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門口,有的則供在村落的社廟中。總之土地神的職責就是保佑著一方土地之內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潔,出入平安了。

          6、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愿望。

          7、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8、起龍船

          古時,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豐登。龍抬頭時節中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9、舞龍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抬頭”、端午節時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民俗文化。

          10、使耕牛

          “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薄^r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

          11、開筆寫字

          相傳農歷二月初二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12、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到來,中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引龍伏蟲的活動有很多,最有特點是撒灰。陜西富縣一帶還流行撒灰圍莊墻外的做法,也是伏龍驅蟲的表現。后來,也出現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龍降蟲的做法。

          ①山東地區用灶煙在地面畫一條龍。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蟲都躲起來,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有益。

         、跁x西北地區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置圈內,牽線回家,用容器蓋住即成。

          ③還有地區在這天清早,人們從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誰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錢龍,這年財運就會非常好,所以經常出現凌晨爭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13、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14、圍糧囤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15、熏蟲

          古代將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蟲、羽蟲、介蟲、鱗蟲、人類五大類。毛蟲指披毛獸類,羽蟲指鳥類,介蟲指帶甲殼類,鱗蟲指有鱗之魚和帶翅昆蟲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進入農歷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熏香,希望憑借煙氣驅走毒蟲。

          16、吃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鞍秦i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各地活動

          ●山東

          撒灰引龍、打灰囤:

          中國山東部分地區農村,這一天有“撒灰引龍”、“打灰囤”的習俗。這一天,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撒灰了,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墻根密密的撒一圈,因為這條灰線又細又長,形似傳說中的龍,所以這個舉動也被叫做“撒灰引龍”,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龍請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會在門前、場院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個圓圈,中間放上五谷、硬幣。代表著糧食屯、錢屯,有的囤外再畫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邊用灰畫圈還一面嘴里念叨著:“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希望來年家里糧食豐收,財源滾滾。

          實際上,撒灰除了象征意義,在實際中也是有用的,在農村,舊式的農家房屋為土木建筑,房舍墻體或由土墼壘砌,寒冬里,墻縫、炕縫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蟲蟄伏之處。驚蟄以后,這些毒蟲伺機出動,危害人身。二月二當天,村民便在炕墻下面及房屋墻根底下撒上點草木灰,也有熏蟲辟邪的作用。臨沂一些地方這一天舉辦土地會,農戶湊錢為土地爺過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爺保佑有個好收成。

          ●北京

          吃春餅: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餅。

          吃“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照房梁、驅蟲:

          在北京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二月二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墻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不露頭。”(天津)。”

          ●晉西北

          在晉西北地區,人們盛行“司錢龍”,早上太陽未出山,家家戶戶提一把茶壺,到河邊或井上去汲水。按照這一年幾龍治水的推算,在茶壺內放幾枚銅錢或硬幣。汲水以后,隨走隨傾地灑一條水跡回到家中,將余下的水與錢全部倒入水缸,錢龍就引回家來了,意喻一年發財!耙X龍”時特別忌說話,以免驚跑了錢龍。

          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另一習俗是驅毒活動。俗話說:“驚蟄過,百蟲蘇!薄蛾柍强h志》載:“百蟄初驚,懸天師符以辟蟲毒。”

          ●陜西

          陜西西安地區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給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餑餑饃。媽媽會前一天炒好齊子豆,準備給家里人。齊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體,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會把花生和齊子豆一起炒。

          ●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農村早起有挑龍蛋的風俗,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男主人用水桶從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傳二月二的水井里會有龍蛋,挑回家里以求風調雨順,取吉祥之意。

          邯鄲:吃“龍須面”;“龍耳”、“龍角”(餃子);“龍子”(米飯);“龍拿珠”(混沌面);“食龍頭”(豬頭)。每逢農歷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們過乞巧節的習俗。這一天,姑娘們可自由結伴,穿上好衣裳,帶好小米、白面、油、鹽及鍋、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這就是磁州古時流傳下來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飯"習俗。

          石家莊:吃麻花,豬頭肉,餃子。那邊是要吃那種面片,石家莊人叫咸食,混著雞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餅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蘿卜挖出來,切成絲和面和到一起, 烙出來的餅,沾著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習慣,不過這么多年的風俗沿襲下來,而且還一直能傳承下去。

          承德:早起煎餅早起煎餅午餃子煎肉片煎魚:二月二炸魚煎肉,這叫“熏蟲兒”。因為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用這香味熏醒傳說中的龍鎮住毒蟲,吃豬頭肉。

          滄州:吃龍拿珠,就是面條和餃子一起下鍋煮,煮熟了再吃。吃餃子就是龍耳朵的意思或面條就是龍須子意思。吃龍鱗餅。

          ●沿海

          奉祀土地公: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習俗為主,祭龍習俗主要在龍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為主的習俗。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中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倍露埃ü艜r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社日節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并隨著華人的遷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分祭豬肉:

          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社祭作為民眾歡聚節日的習俗,在龍抬頭這天也會上演!稄V州府志》引《番禺志》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蔽羧漳羌郎绲氖r及人們聚眾宴飲的歡娛場面,在這些記載中可見一斑。

          開筆禮: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在傳統習俗里,為取龍抬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占鰲頭”。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祝愿每一個孩子長大后斷文識字。

          起龍船:

          在龍抬頭這天,廣東一些地方有“起龍船”的活動,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人們選擇這天作為傳統“起龍船”的日子,是為了顯示百姓對龍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敬龍神:

          在過去,潮州有“迎青龍”之俗,是以青色蛇為青龍,用彩車、彩隊扛了游巡,這是敬祭龍神的遺風。

          剪龍頭: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發,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發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炮會:

          二月二土地神誕辰,在廣東部分地區,當地男女老少會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習俗被人們稱作“炮會”。

          ●其它地區

          浙南:泗溪二月二廟會,在泗溪鎮白粉墻村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二月二祈福廟會活動,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白粉墻村都要在本村的“陳十四娘娘”廟舉行二月二廟會(祈;顒樱T摿曀着d起于清朝雍正年間,俗稱“做福”或“福酒”,從清代至民國“二月二”廟會活動發展到鼎盛,前往參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鄉民,更多的來客都是從十鄉八里之外慕名面來,可謂盛況空前。廟會活動內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戲。

          唐山遷安:遷安地區的風俗是登山。

          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面粉制作壽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簽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福建莆田:莆田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打牙祭,大聚餐”之俗。農歷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莆仙人稱二月二為“頭牙”,而且與臘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視。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謂“打牙祭”,在《現代漢語詞典》注解說:“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后來泛指偶而吃一頓豐盛的飯!比欢,在莆仙,整個正月里鬧元宵,都有“豐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所以稱為“頭牙”!邦^牙”這一天,按傳統慣例,各行業、商店鋪、包括各戶主,一到黃昏前后時段,置辦果品酒肴等,點香燭、燒“貢銀”、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擺在自家店門前,鄉村的到田頭、社廟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然后,以祭神福余,邀請雇傭伙友工匠們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雇”。莆仙村民凡有雇傭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戶主須于二月初二晚上辦酒席請工匠“做頭牙”。

          福建福清:江陰鎮的南曹村二月初二日報恩寺桃溪境迎春神游甚為壯觀,人們裝扮成狀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隊、旱船、蚌女、十番、舞龍、舞獅參游人數眾多。春和景明,大地綠遍,到郊外走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村民們以淳樸的情懷用古老傳統的方式迎接著新一年的平安與豐收,祈盼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繁榮昌盛。

          農歷二月二的食俗

          農歷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边@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云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1、吃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2、吃爆米花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比藗優榱苏三埻,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3、吃豬頭肉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饑餓,于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并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蓖踔辛畛灾糌i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于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雌饋碡i頭還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標志。

          4、扒豬臉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鞍秦i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鞍秦i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岸露背袁F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二月二龍抬頭,這10種“龍食”必吃!

          一、春餅——龍鱗餅

          春餅是二月二的傳統美食之一,薄如蟬翼的春餅寓意著一片片脫下的“龍鱗”。在烙制春餅時,一般采用“半燙面”的方法,這樣烙出來的春餅既柔軟又富有彈性。春餅的餡料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無論是蔬菜、肉類還是海鮮,都能與春餅完美搭配,形成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二、龍須面——細如發絲的吉祥面

          二月二吃龍須面,寓意著祈求新的一年里事事順心、好運連連。龍須面要選那種細如發絲的,吃起來口感細膩爽滑。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肉絲、西紅柿雞蛋、鹵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碗清湯龍須面,既能品嘗到面條的細膩口感,又能感受到湯底的鮮美滋味,實在是美味至極。

          三、餃子——耳朵形的吉祥物

          在北方地區,二月二也要吃餃子,耳朵形的餃子寓意著“吃龍耳”,象征著聽天由命、順應天時。餃子的餡料也是豐富多彩,韭菜、薺菜、黃瓜、芹菜等都是春季的時令蔬菜,與肉餡搭配在一起,形成了鮮美的口感。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會在餃子里包入硬幣、糖果等吉祥物,寓意著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甜甜蜜蜜。

          四、餛飩——龍眼美食

          餛飩是一種南北方都喜愛的美食,在二月二則被稱為“吃龍眼”。餛飩的餡料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煮好的餛飩皮薄餡嫩、湯清味美,再加上紫菜、蝦皮等調料,讓人食欲大開。此外,餛飩與云吞面相結合,則形成了著名的地方小吃“云吞面”,既能吃到餛飩的美味,又能品嘗到龍須面的細膩口感。

          五、蔥油餅——撕龍皮的美味

          二月二還有烙蔥油餅的傳統,酥到一碰就掉渣的蔥油餅寓意著“撕龍皮”。蔥油餅的制作雖然簡單,但要想做出酥脆可口的口感卻需要一定的技巧。選用新鮮的香蔥和優質的食用油,將面團搟成薄片后涂抹上蔥油和鹽巴,再折疊起來烙制而成。蔥油餅的香氣撲鼻、口感酥脆,是二月二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

          六、鹵豬頭肉——吃龍頭的饕餮盛宴

          對于那些愛喝酒的老酒客來說,二月二必吃的美食之一就是鹵豬頭肉。鹵好的豬頭肉瘦肉香爛入味、肥肉香而不膩,是下酒菜的不二之選。此外,豬頭肉還寓意著“吃龍頭”,象征著新的一年里昂首挺胸、奮發向前。

          七、糖豆——甜蜜的龍子

          在北方地區,還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小零食——糖豆。炒好的糖豆一顆顆圓滾滾的,像極了一顆顆的“龍子”。糖豆的制作雖然簡單,但要想做出香甜可口的口感卻需要一定的技巧。選用優質的黃豆和細砂糖,經過浸泡、炒制、融化等步驟后制作而成。糖豆的口感酥脆香甜,是孩子們喜愛的美味小零食。

          八、肉懶龍——去除懶惰的美味

          在北方有些地區,有二月二蒸肉懶龍的傳統。肉懶龍是一種將肉餡卷入面團中蒸制而成的美食,寓意著去除全年的“懶惰”。肉懶龍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將面團發酵至松軟,然后將調配好的肉餡均勻地涂抹在面團上并卷起來蒸熟。肉懶龍的口感鮮嫩可口,既有肉的鮮美又有面的柔軟,是二月二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九、雞蛋——寓意龍蛋的美食

          在二月二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給孩子們煮雞蛋的習俗。雞蛋寓意著“龍蛋”,象征著新的一年里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此外,雞蛋也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之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和身體健康都有益處。

          十、五谷雜糧粥——祈求豐收的吉祥粥

          最后一種二月二必吃的美食是五谷雜糧粥。在這一天喝上一碗由多種雜糧熬制而成的粥品,寓意著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五谷雜糧粥不僅口感豐富多樣,而且營養價值極高,是健康養生的佳品。

          各地區二月二的食俗

          1、山東食俗:炒豆子

          在山東,這個節日是春節后的一個重大節日,有吃炒豆子(這種炒豆子被當地人成為“料豆”,又稱“蝎子爪”。其中,料豆,指黑豆、黃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說料豆子。 每年農歷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區,像西北、山東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俗,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的習慣。

          提前幾天用佐料把黃豆泡好,晾干,這天炒好,相遇時 相互交換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黃豆。孩子們走到那家,念叨著流傳的俗語,“二月二,炒蝎子爪(既炒的黃豆),大娘嬸子給一把”,料豆(既炒的黃豆)成了招待的主品。人們吃著料豆去趕二月二的土地廟子會,玩耍、購物、交流、看戲等。學生們到了學校,更是熱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覽會,嬉笑品嘗,看誰家的手藝好。這天不允許喝糊犢(用面粉做成的湯),特別是家中有屬龍的更是不行,傳說怕糊龍眼,命不長壽,這天只能吃面條、水餃。水餃餡子是從農田中挖的薺菜、春節的肉,加以佐料制成?h城在這之前就有賣薺菜的。這天婦女不能在房中梳頭,不然,屋中會掉蚰蜒。而且,婦女也不能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過了二月二,農民就開始忙農活。

          2、北京食俗: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歷二月買“驢打滾”品嘗!绑H打滾”是一種豆面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面,再加入赤豆餡心,卷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面,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在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曰“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后將土地神的生日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稱中和節!堆嗑q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余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征,雞鳴,則太陽升矣。

          3、山西食俗:麻花、煎餅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不成節日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于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興旺。一般農村,在二月二時,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青龍節的淵源,與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有關。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山西民諺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青龍節,在晉南一些地方稱為“花潮”。人們攜帶酒肴,來到郊外,選地圍坐,亦歌亦舞、盡情歡飲,也稱作“游春”,“踏青”。晉東南地區習慣用秫粉制作煎餅,慰問婦女。晉中地區兒童習慣放風箏。一些縣講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晉北地區喜食面條、粉條,名為挑龍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敗火、打臟氣。呂梁地區喜食煎餅,稱為“揭龍皮”。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謂之“啃龍骨”。晉西北地區講究青龍節大鬧社火秧歌,壘砌旺火,盛況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節。晉北地區民間講究吃灶王爺前的棗山。一家幾口人,將棗山切成幾塊,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歸家長享用。

          4、西北食俗:黃梨會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5、福州食俗:咸粥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飯。二月二煮咸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

          久而久之,二月二煮咸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調正月富余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沒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節”熱鬧、規范的緣故。但是,二月二畢竟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6、溫州食俗:吃芥菜飯

          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據說,這個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里的米不夠吃,又沒菜肴。張某臨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后門出去到菜園里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饑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贊不絕口,連問這綠里夾白的飯是怎么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農歷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7、山東地區:面旗子

          農歷二月二,山東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傳統習俗。發面之后,然后再跟搟面條一樣,搟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樣。我小時在農村時,我母親做得會加雞蛋,顏色黃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鍋中炒。小時候最愛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上Ш芏嗄隂]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8、山東青島地區:除了吃棋子、糖豆,還在二月二攤煎餅吃。

          那個年代,白面金貴。我小時在家最愛吃的就是老媽攤得煎餅,里面加點油、雞蛋、蔥花。但是我自己做總是做不出那個味道。

          這個煎餅不是臨沂、淄博地區那種,也不是現在流行的煎餅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對軟。

          9、北方:龍須面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10、甘肅: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山東地區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過同甘肅的略有區別,是用面加糖然后調成稀狀,把黃豆裹起來,然后再炒,更美味。

          11、安徽黃山:炒面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面條。炒面條是將面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并全吃掉了。

          12、江浙滬地區: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里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13、浙江溫州:芥菜飯

          芥菜飯是浙江溫州傳統的漢族小吃,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瑞安縣志》說,“取芥菜煮飯食之,云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美食的做法

          第一種:面棋子

          在我們山東,面棋子是二月二必吃的一種傳統美食,香酥好吃,F在許多超市內大半個月前就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炒豆,包括蠶豆、黃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種一應俱全,還有用面粉、雞蛋等做成的炒棋子塊,口味各不相同。但是我家還是遵循老傳統,自己做面棋,噴香酥脆特好吃,也寓意著一年的生活會更好。

          面棋子做法:所用材料:面粉300克,白糖50克,雞蛋2個,溫水少許。

          1,面粉放入盆里,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加入2個雞蛋,攪拌均勻和成一個稍微硬一些的面團。

          2,把面團醒10分鐘,揉勻,用搟面杖搟開,成一個大約0.5厘米厚的面片。

          3,把搟好的面皮,一切四半摞起來再切成0.5厘米左右的條狀,然后再切成菱形的小棋子。

          4,把做好的面棋子放入烤盤,180度烤15分鐘左右即可拿出晾涼,密封保存即成。

          第二種: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是東北地區的風俗,豬頭肉不但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寓意平步青云的吉祥標志,那這一天豬頭肉是一定要吃的。

          涼拌豬頭肉做法:材料:豬頭肉適量,大蔥適量,醋少許,生抽少許,雞精少許,鹽少許,花椒少許,大料少許,姜片少許,辣椒油少許。

          1,豬頭買回家清洗干凈,放到點壓力鍋中,加入老抽上色,然后加入花椒,八角,蔥段,姜片,鹽煮熟,然后連湯一起倒入盆中入味,冷卻后儲存。

          2,我們把鹵好的熟豬頭肉切下一塊切片,也可以是豬耳朵或者豬嘴哪一個部位都行,大蔥切成細絲鋪到盤子底部,把切好的熟豬頭肉放到蔥絲的上面,

          3,碗里放入醋,生抽,自制辣椒油,鹽少許,雞精少許攪拌均勻成為料汁。把調好的料汁倒入盤中,就可以直接上桌了。

          第三種:吃炒豆

          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則是在我們山東流傳甚廣的吃炒豆習俗。早晨家家戶戶都會用鹽或糖炒豆,稱之為“炒蝎子爪”。據我老媽說吃一個可以消滅一個害蟲,期盼一年的風調雨順無害蟲,能夠有一個豐收的年景。

          炒豆的做法:材料:黃豆500克,花椒,八角,鹽少許,白糖適量,花生油適量。

          1,把黃豆洗凈,加入花椒,八角,鹽充分浸泡開,把浸泡好的黃豆撈出放到蓋簾上,晾干表面的水分。

          2,把鍋里放入花生油,燒至5成熱,放入黃豆小火慢慢的炸,炸至到金黃色撈出控油。

          3,鍋里放入半勺水,加入4大湯勺白糖,小火慢慢熬制,熬制到白糖液冒細密的泡泡就可以了。

          4,這時關火,把炸好的黃豆倒入攪拌均勻即成。

          第四種:吃面條

          二月二早上吃一碗“龍須”,也是我們北方的習俗,二月二吃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拌面的做法:材料:面條適量,辣椒粉少許,蔥末,生抽,醋,鹽,蒜末。

          1,鍋里放入清水燒開,煮上面條,熟透后撈出放到盤子里。

          2,把醋,生抽,鹽,高湯放到碗里攪拌均勻倒入面條中。

          3,面條上面放上蒜末,辣椒粉,蔥末,潑上1勺熱油即成。

          第五種:吃春餅

          二月二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二月二吃春餅就叫做吃龍鱗,因為春餅薄薄的一張一張的很像龍鱗,所以也就有了吃龍鱗的說法。

          春餅的做法:材料:面粉,開水,涼水。

          1,把面粉放到盆里,先用開水燙面,再加入適量的涼水把面團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稍微靜置一會揉勻。

          2,把面團揪成小劑子,按扁,用搟面杖搟成很薄的餅皮。

          3,平底鍋洗凈燒熱,改小火放入做好的餅皮,烙至看到鼓泡泡了,翻面烙半分鐘即成。

          第六種:驢打滾

          二月二吃驢打滾是北京的習俗,外面的黃豆粉噴香,里面的年糕軟糯加上豆沙的香甜特別好吃,驢打滾的外形圓滾滾,所以也就有了“財源滾滾”的寓意。

          驢打滾的做法:材料:糯米粉,紅豆沙,熟黃豆面。

          1,把糯米粉加入白糖和牛奶攪拌均勻成糊狀,放到鍋里蒸10分鐘用筷子攪拌均勻繼續蒸熟拿出,揉勻。

          2,把蒸好柔勻的糯米團蓋上保鮮膜,用搟面杖搟開,均勻地鋪上豆沙餡,卷起。

          3,把卷起的糯米卷,上面撒上熟黃豆粉,然后用刀切成塊即成。

          第七種:吃餃子

          在北方,節日吃餃子必不可少,二月二吃餃子,就是咬龍耳,因餃子形似耳朵,所以在龍抬頭的二月二也就有了“食龍耳”之風俗。

          餃子的做法:材料:面粉,肉餡,白菜,韭菜,蔥,姜,鹽,醬油,花生油。

          1,把面粉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醒一會再揉勻。白菜剁成餡加少許鹽煞水,用水捏去多余的水分備用,韭菜切末備用。

          2,肉餡里加入鹽和醬油拌勻入味,再加入花生油和蔥姜末,拌勻,最后加入白菜餡攪拌均勻,餃子餡就拌好了。

          3,面團揉勻,揪成小劑子,搟成邊上薄中間厚的餃子皮,包入餡料兩只手相對一捏,即成。

          4,鍋里燒開水,煮上餃子充分煮熟,撈出餃子,就可以開吃了。

          龍抬頭的由來故事

          傳說有一年民間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沒法下種子。老百姓紛紛上街祈福求雨,請求龍神賜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過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連連,來年定要忍饑挨餓。這時天上守護天河的青龍王得知后看著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將天河翻了個個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潤大地。百姓們歡呼雀躍感謝龍王賜雨賜福。這一年百姓們糧食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糧食吃不必擔心忍饑挨餓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惱怒大發雷霆責怪龍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將青龍王壓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頭,除非金豆開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難過,想方設法地尋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讓金豆開花。苦苦尋覓許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將家里的干玉米粒放進熱鍋里加熱,隨著鍋里溫度升高。玉米爆裂變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聞聲而來問其原因,得知孩童將玉米粒放進熱鍋,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驚呼,這不是就是金豆開花么。隔日百姓家家戶戶上街支起鍋罩做玉米花。高聲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開花請求釋放青龍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撥開云霧一看,果真玉米為金,爆開像花。故此為金豆開花。玉皇大帝召來太上老君說到,我身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釋放青龍王并官復原職。

          壓住青龍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龍王抬頭一飛沖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

          農歷二月二的簡介

          我國古代許多地方,每到龍抬頭這天,人們都要到江河水畔祭龍神。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滾,雷聲大作,嘩嘩地下起了大雨。為了紀念這“龍抬頭”的日子,人們規定每年農歷二月二為“春龍節”。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農歷二月二的習俗及禁忌02-21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02-21

        農歷二月二吃什么06-13

        霜降習俗有哪些10-24

        冬至的習俗有哪些12-13

        立冬習俗有哪些10-27

        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08-28

        浙江的冬至有哪些習俗10-25

        北京冬至習俗有哪些12-21

        福建冬至有哪些習俗06-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