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春節作文4篇(合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介紹春節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介紹春節作文 篇1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富有的特色傳統節日。
從農歷二十三送灶爺上天開始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其間人們殺雞宰鵝,請菩薩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問候。小孩在除夕這天還可以拿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真是熱鬧極了!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獸”的怪物,頭長觸角,十分兇猛。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來,來找些東西吃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每到除夕夜人們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獸。
有一年村里來了一個乞丐婆婆,到了除夕夜她看到村里的人都慌慌張張的跑到了深山里面去了。她看了很奇怪就問跑的人為什么要跑,那人就告訴她年獸要來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聽了跑路人的話,乞丐婆婆就對他說:“只要讓我在您家里待一天我就可以將年獸趕走了!迸苈啡舜饝,但自己還是跑到了深山里面。到了半夜年獸來到了村里,發現村子里有戶人家門前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院子里還傳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獸嚇的`渾身發抖,轉身就跑的無影無蹤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還有鞭炮聲了。
后來人們從山里回來,看到自己的村莊與豬狗都在就問乞丐婆婆是怎么回事,她就將所做的事情告訴了村民。后來每年人們都用相同的方法來對付年獸,久而久之年獸就再也不敢出來了,但人們將這種儀式保留了下來。
但這只是傳說,其實春節就是一個聚會,一個辭舊迎新的聚會,一個期盼來年紅紅火火的聚會,一個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聚會。
介紹春節作文 篇2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現在說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沒人答理這個乞討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年,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有說“春節”起源于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歷,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
介紹春節作文 篇3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的嘴后,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們那里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于《后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后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云, 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介紹春節作文 篇4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別具一格的新春佳節。
對于四川人來說新年是很重要的。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走人戶”,互相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時候人們都要一起出南門到武侯祠,燒香拜神,吃茶會友……對于四川的新春佳節來說,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習俗——逛廟會。
在廟會開始時,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欣賞著廟會這個盛大的“嘉年華”,在這里藝人們表演著各形各色的絕活,變臉、吐火等高難度技巧層出不窮。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滾鐵環、做公雞車、抽陀螺……各種好玩的游戲、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條街上洋溢著喜氣。
初七是人日,據說杜甫曾與他的友人高適等人在這一天到草堂作詩,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們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過;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會點起“天燈”,每到那時,整條街都被照得像白晝一樣;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四川的新春佳節與別處不同,正月十七新春佳節才算結束,因為正月十六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游百病”。據說西北一帶婦女多操持家務,因此體質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里,以驅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游走,天長日久,形成了“游百病”這個風俗。身體弱的人們登上城墻,據說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習俗、獨特的絕活兒,那里的一切都讓我無法忘懷。
【介紹春節作文】相關文章:
介紹春節的作文[經典]07-23
(精選)介紹春節作文07-20
(經典)介紹春節的作文07-21
【經典】介紹春節的作文07-24
介紹的春節作文【精選】07-25
(精選)介紹春節的作文07-27
介紹春節的作文[精選]07-26
介紹春節作文【經典】07-27
介紹春節作文(精選)08-12
[精選]介紹春節的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