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掛年畫的起源
年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春節掛年畫的起源,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畫的起源
年畫是我國的一個民間繪畫藝術,早在堯舜時期,年畫是被繪在木版上,也被稱為木版年畫。掛年畫是一個辭舊迎新的春節活動,現在,很多農村都還有掛年畫的習俗。
年畫起源于門神畫,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作為漢族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于研究漢族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老鼠娶親》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此,年畫是由古時的門神畫演變而來的,關于“門神”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南朝梁人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稱之門神”。到了唐代,便由真人秦叔寶、胡敬德出來代替假設中的神荼、郁壘了。據《三教搜神大全》稱:“戶神,唐秦叔寶、胡敬德二將軍也。”據傳說:“唐太宗不豫,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曰:”愿同胡敬德戍裝立門外以伺!诳善渥,夜果無事。固命畫工繪二人之像于門,邪崇以息。后世沿襲,遂永為門神。“可見,門神與門畫是有密切聯系的。民間還有將鐘旭作為門神貼于門首的傳說。鐘旭之為門神,看來也是”刻畫效象、冀以御兇!暗搅怂未,逐步演化成了木版年畫(分為著色、套色兩種),現存最早的木刻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著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習稱《四美圖》。明末清初,出現了“三大民間木刻年畫”: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和山東濰縣的年畫。這些均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版畫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曾先后傳入日本和英、德等國。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畫,暢銷南洋,深受歡迎。
年畫介紹
傳統的年畫,多為木刻水印,線條單純,色彩鮮明,畫面熱鬧,題材多以五谷豐登、春牛、嬰兒、風景、花鳥等為內容。后來,上海鄭曼陀把月歷和年畫合二而一,制成“月歷牌”年畫和掛歷年畫,至今風靡全國。解放后,新年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多以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勞動生產、建設四化等為題材,反映現實生活。目前,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年畫已可用多種先進方法印刷。形式多種多樣,有中畫、屏條、掛簽、斗方、窗頂、桌圍、灶畫、喜幅等數十種形式。另外,不同地方的年畫風格也不一樣。北京西北一帶的年畫,以粗獷、蒼勁聞名;天津“楊柳青”年畫,以細巧、典雅著稱;山東濰縣和蘇州桃花塢年畫,則以粗壯、樸實見長。漳州年畫,黑底粉印,絢爛多姿,濃麗凝重,獨具一格;佛山年畫,色彩鮮明,紅底黑版,質樸動人,別有風韻;上海月歷牌年畫膠版精印,細潤柔和,色彩繽紛,別饒風趣。此外,還有四川的錦竹、廣西柳州等地的年畫,都具有獨特的風采。
為什么要掛年畫?
年畫屬于中國畫的一種,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漢族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其他還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產品叫“秋版”。
年畫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戲嬰圖、合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頗多作為門畫張貼之用,夾雜著“神祇護宅”的觀念,如“神荼郁壘”、“天官”、“秦瓊敬德”等,體裁(或形式)有門畫(獨幅和對開)四屏條和橫豎的單開獨幅等。宋代已有關于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畫是南宋刻印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見盛行。建國后,年畫在傳統的基絀上推陳出新,豐富多彩,更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年畫是中國民間一個傳統的繪畫藝術,是對社會、生活、風俗的一個真實反映。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從外面的大門到里面的大廳,都要張貼年畫,年畫的存在為新春佳節烘托了熱鬧的氣氛,一家人其樂融融,闔家團圓。
春節貼年畫發展歷程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其名稱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宋代曾被稱為“紙畫”,明代則稱為“畫貼”,清代稱作“畫片”、“畫張”、“衛畫”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鄉言解頤》一書中始見“年畫”一詞。
年畫起源于漢代,發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年畫正式形成于北宋時期。當時,繁榮的商業和手工業、日漸成熟的雕版印刷術、豐富的民間慶賀新年活動等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汴京(今河南開封)和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歲末市場上開始印賣木刻年畫,題材上也大為擴展,如風俗、戲曲、美女、娃娃等年畫題材開始出現。南宋時期的木版年畫更加豐富。
元代是年畫的低落期,多數都是宋代同類年畫的延續。此時出現的一種叫做《九九消寒圖》的歷畫,為后世所沿襲。
到了明代,小說、戲曲插圖的勃興對年畫的發展有很大促進,寓意吉慶祥瑞和表現民間風俗的內容得到重視,年畫的創作印制和購買張貼逐漸發展為歡樂喜慶、裝飾美化環境的節日風俗活動,一些年畫的典型題材,如“一團和氣”、"八仙慶壽”、“萬事如意”等已趨于定型。短版拱花技藝的發明,使年畫的印制更為豐富多彩。
明中葉以后,隨著商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的成熟,木版年畫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出現了諸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等著名的年畫產地年畫在清代進人鼎盛期?怠⑶觊g國泰民安的社會局面,為年畫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俗小說的風行,又為大量的年畫作坊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清初年畫的一個最主要特征就是題材多,出現了大量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演義小說等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由于受到利瑪竇和朗世寧等傳人的西洋繪畫風格的影響,西方明暗透視技法在年畫創作中得到應用,有的作品在畫面上還刻印上了“仿泰西筆意”等字樣,年畫也因此成為清代西風東漸的一個窗口。
清末民初,內憂外患,年畫的農村市場受到很大的沖擊,傳統年畫逐漸式微。與此同時,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則興起了新的題材樣式的改良年畫,新增有反抗列強侵略、提倡愛國、描繪新事物等內容。此時,西畫的輸入和商業的發展,又產生了一種將國畫工筆重彩與西洋擦炭水彩結合的月份牌年畫,其題材有戲曲故事、吉慶祥瑞等,還包括一部分格調不高的時裝美人。
抗戰時期,在解放區出現了以民間年畫的形式表現革命內容的新年畫,它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鼓舞了軍民士氣,打擊了敵人。
1949年以后,新年畫繼承了舊年畫的許多優良傳統,摒棄了舊年畫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內容。許多專業畫家加入了年畫的創作隊伍,他們打破了舊年畫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膽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
春節年畫制作方法
。ㄒ唬、畫師起稿,將定稿用白描法畫在毛邊或薄綿紙上;
。ǘ、刻工將畫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線版,先印出幾幅墨線畫樣;
。ㄈ⒃诋嫎由宵c出顏色,刻工再按點出的不同顏色,分別刻制出幾種顏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過5塊);
。ㄋ模、刷工將墨線和套色版準備齊全后,將白紙數百張固定在刷印圖案的位置上,再將畫版仰放在紙的左邊,將紙覆在涂勻顏料的畫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畫版上的紙。如此刷完,再換另一顏色版,依樣刷印,直到全部畫版刷完。
那么年畫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民間流傳著“年畫起源于唐朝”的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因噩夢致病,深夜經常聽到鬼叫,以致夜不成眠。大將秦瓊、尉遲恭自告奮勇,一人持劍、一人拿鞭站立宮門兩側,徹夜守護,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遂命畫工將二人的形象繪在宮門上,后來百姓紛紛效仿,形成了“門神”,即年畫的雛形。實際上,歷史上年畫的起源比唐代要早得多,古代的門神畫就是年畫的起源,而門神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出現,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的“神荼”、“郁壘”升像。
我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圖上畫著班姬、趙飛燕、王昭君和綠珠,俗稱“四美圖”。明朝時,由于皇帝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因此百姓家中掛年畫的就多了起來。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清代年畫的體裁也更為廣泛,年畫從最初的辟邪驅鬼的符箓,漸漸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娃娃仕女一類的題材,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節掛年畫的起源】相關文章:
春節手抄報:春節掛年畫07-04
春節的起源02-23
春節的手抄報-貼年畫07-04
春節手抄報資料:年畫07-04
春節手抄報內容年畫06-19
春節的起源意義03-24
春節廟會的歷史起源02-06
春節的起源是什么02-23
春節的起源英文介紹10-24
春節吃餃子的起源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