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由來習俗手抄報圖片
你了解春節由來習俗嗎?那么春節由來習俗手抄報又應該要怎么進行制作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春節由來習俗手抄報圖片,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顒,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習俗
春節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炮仗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春節大年初三
餓鬼日:到了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老一輩的居民,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
谷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谷物減產。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春節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板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春節大年初五
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開市: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路頭神: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
春節大年初六
正式開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
送窮鬼: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挹肥: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于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并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民于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春節大年初七
吃素面線:在臺灣地區,大年初七稱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這一天要吃素面線。華人慶生日,多有吃面線的習慣,長長的面線就是代表富貴長壽,所以,初七吃面線,也含自己慶祝生日的意義。
補天穿:說是人日多陰,好像天穿了洞,要幫它補一補,以免大雨成災。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補天。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春節傳統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春節由來習俗手抄報圖片】相關文章:
清明節由來手抄報圖片07-11
春節飲食習俗的由來02-01
清明節習俗由來手抄報07-11
春節習俗扭秧歌的由來02-08
春節吃餃子習俗的由來03-02
春節拜年習俗的由來解釋07-27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由來10-09
春節由來和習俗簡介02-01
關于圣誕節的手抄報:由來及習俗06-28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