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的民族風俗
春節時的民族風俗有哪些呢?想必大家也都很想知道吧,快一起來看看吧!
新疆維吾爾族春節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
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后必須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男女青年要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瑪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馕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檠缫诘靥荷箱伾蠞嵃椎娘垎,最先擺上馕、喜糖、葡萄干、棗、糕點、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日食三餐,早飯吃馕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馕、茶或湯面等。以面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銀絲搟面(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納西族春節習俗:
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燈會的介紹
燈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元宵節時,由政府舉辦的大型的燈飾展覽活動,并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極具傳統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節,漢族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燈會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斗”儀式,算是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
燈會從古至今流傳下來,根據地域、地區、民俗不同,分為很多地方特色的燈會,比如:自貢燈會、成都燈會、上海燈會、無錫燈會、南京燈會、揚州燈會、常熟燈會、武漢燈會、廣州燈會、深圳燈會、千燈湖燈會等。
云南布朗族春節習俗:
春節期間開展托球活動,活潑有趣。參加者圍成圓圈,先由一人將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順序接球,并用手心將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罰唱一首歌。
春節傳統習俗
壓歲錢是指中國春節時長輩送給未成年晚輩的紅包。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才用紙幣,以示祝福。
臘祭趕亂歲春聯掃塵年貨祭灶換門神 燈謎扔愁帽 守歲 舞獅 開市路頭神 走百病 老鼠嫁女千燈節 燒門 神紙 咬春 吊縫猴甩糠包 薦盒 燈板龍 揣元寶 喊年。
【春節時的民族風俗】相關文章:
關于春節手抄報資料:各民族春節風俗07-28
春節時說的祝福語01-11
逢年過節時插花要注意的事項10-04
日本女生節時間04-30
春節民族風俗黑板手抄報相關內容12-04
國慶節時朋友間的問候祝福語05-10
民族唱法的技巧09-05
民族舞的創作與民族文化的關系11-15
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聯系10-29
韓國的風俗禮儀11-02